《国富论》的中心内容就是弄清楚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以达到富国裕民的目的。亚当·斯密认为,国民财富就相当于一个国家所生产的商品总量,而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不断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同时兼顾好个人和社会、生产者的利益,而避免牺牲某方面的利益。围绕着这个主题,亚当·斯密发表了关于价值、市场、竞争、经济目标的系统分析,以及经济政治学、财政学方面的一系列观点,以高屋建瓴的气势建立了一座经济理论大厦。
启蒙运动。
欧洲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等,18世纪以后传播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其中以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为浩大,影响也最为深远,并且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这样一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核心是提倡理性,这次运动涵盖各个知识领域,涉及文学、历史学、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以至于经济学和自然科学。这场启蒙运动为美国的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并促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17世纪的欧洲各国,普遍采取封建等级制的国家形式,天主教会可以引导政治。然而此时的社会中已经产生了简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新兴资产阶级希望能够自由发展,扫除封建制度的种种障碍,这是发生启蒙运动最为直接的原因。
那么启蒙运动都提倡些什么呢?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是这场运动的先驱,他的主张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反对宗教神权和封建专制,不能什么事情都听信“上天的安排”,他相信人有能力自己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其二,反对君主专制统治,不能什么事情都由君主一个人说了算,不能独断专行,提倡政治民主化;其三,主张公正的社会秩序,不能有特权阶级,凡事讲求公平;其四,主张人人平等,强调法律的作用和法制,任何人不论贵贱都要平等相待。
这些建议在今天看来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同,这说明启蒙运动是顺应人心的,是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所以这场运动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
启蒙运动原本是一次思想运动,同时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极为深远的,以至于远远超过了在思想领域的影响。通过这次运动,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公平和平等,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促使后来的欧洲出现了共和制、联邦制、君主立宪制等制度。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还纷纷爆发独立运动,人们开始要求得到自己的权利和追求平等,比如后来著名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海地革命,都是这次启蒙运动推动的结果。可见,启蒙运动的影响是多么广泛与深远。
伏尔泰。
伏尔泰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他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伏尔泰不仅在哲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捍卫司法公正,而受到当时民众的敬仰。
伏尔泰主张开明的民主制度、强调自由平等和人权至上,由于触犯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他曾经两次被捕入狱。尽管如此,伏尔泰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依然支持社会改革。雨果评价他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卢梭与《社会契约论》。
卢梭(1712~1778年)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也是启蒙运动中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出生在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他的父亲喜爱读书,也使卢梭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卢梭小的时候,父亲常常和他在晚饭之后共同阅读,有时读得尽兴,甚至会通宵达旦。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卢梭在无形之中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使他年幼的心灵得到了充分的滋养。到7岁那年,家里所有的书都读遍了,卢梭只好外出借书阅读。
不过,这种快乐的童年生活很快就结束了。他16岁那年离开日内瓦,外出做临时工,但是卢梭有着坚定的人生理想,不满足于这样的生活,在工作之余从来没有间断过学习。
1750年,第戎科学院面向全社会开展了一次有奖征文活动,题目是《论科学与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卢梭参加了这次征文活动,并且获得头等奖,因而一举成名,走入公众的视野。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知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私有制及阶级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他的这些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卢梭一生最主要的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社会契约论》也被翻译成《民约论》或《政治权利原理》,是卢梭于1762年写成的一本书。书中所提倡的主权在民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后来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
《忏悔录》。
《忏悔录》是卢梭晚年写的自传体小说,他在书中以惊人的诚实、坦率,叙述了自己从出生一直到中年以后的生活经历,字里行间充满了深刻的反省。他在书中不仅讲述了他的全部思想感情,而且还剖析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西班牙“无敌舰队”。
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殖民事业就迅速发展起来。最先从中获益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1545~1560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达5500千克,白银达24.6万千克。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线及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最盛时舰队有1000艘舰船。这支舰队横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号称为“无敌舰队”。
西班牙取得这么多好处,自然令其他国家眼红。当时英国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国内急于寻找海外商品市场。舰船制造和航海技术的革新,使英国夺取殖民地的勃勃野心更加膨胀起来。英国开始不断刺激西班牙,准备夺取西班牙的海上霸权。战争在这种形势下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西班牙不允许英国挑战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1588年5月,“无敌舰队”从里斯本扬帆出航,远征英国。此时的“无敌舰队”共有舰船134艘,船员和水手8000多人,摇桨的奴隶人数就有2000多人,2.1万步兵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但是在两军会战之中,西班牙的战舰并没有多少明显的优势,以前的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比如战舰高耸在水面上,外形壮观,但易受攻击,而且船体过大,运转不灵。英国战舰小巧轻快,西班牙开炮向英舰射击,英舰可在远处灵活闪避,活动自如。英舰的大炮几乎百发百中,打得西班牙许多战舰中弹起火。激烈的炮战持续一天有余,最后双方弹药用尽,人员伤亡都很惨重。“无敌舰队”在战争中被击沉了16艘舰船,司令官也被抓住了。
战争结束后,“无敌舰队”集中残余船只,逃回西班牙,英国舰队虽取得胜利,但一些舰船受创,加之弹药消耗过大,没有追击。不过,要逃回西班牙的舰队命运更惨,它们在抵达苏格兰西北岸的拉斯角时,遭遇了大西洋风暴掀起的巨浪,一些战舰撞上岩石,一些战舰进水下沉,一些战舰在风浪中打转。饥饿、疾病折磨下的船员孤立无援地在海上漂泊,死了大半,好不容易登上爱尔兰海岸的幸存者也被杀死或饿死。到1588年10月,“无敌舰队”仅剩43艘残破船只返回西班牙,近乎全军覆没。
里斯本。
里斯本是葡萄牙首都,是该国最大的海港城市,也是其政治、文化的中心。里斯本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这里气候良好,全年大部分时间都风和日丽,温暖如春,舒适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