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卷入这场战争的国家达到33个。1914年6月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战争分为“同盟国集团”与“协约国集团”两大对战阵营,直到1918年秋季才结束。根据粗略统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至少有1000万人战死,2000万人受伤。
一战期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
萨拉热窝事件。
在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以俄国和德国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火一触即发,情况十分危急,而奥匈帝国和在俄国支持下的塞尔维亚之间的矛盾也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到萨拉热窝炫耀其实力的强大,表示他的野心无人可以阻挡,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塞尔维亚之旅却成了他的死亡之旅。久被欺压的塞尔维亚人民对他十分仇恨,而他选择6月28日进行军事演习也有着阴险的目的。
6月28日是奥匈帝国被土耳其征服的国耻日,斐迪南选择在这天进行军事演习无疑是对塞尔维亚的侮辱和嘲讽,这种无礼的做法让塞尔维亚的民族主义组织决定派出杀手刺杀他。虽然当局接到了消息,也警告过斐迪南最好取消这次演习以避免危险,但是斐迪南自信没人敢伤害他,执意进行演习。
在斐迪南的车队经过萨拉热窝市中心米利亚茨卡河上的楚穆尔亚桥时,一名暗杀者向他的车投掷了炸弹,但是因为围观群众过多造成拥挤,以及周围警卫的阻拦,炸弹没有能够如愿地炸到斐迪南,只是把他的几名随从和围观群众炸伤了。逮捕了这名暗杀者后,斐迪南依然执意去下一个地点,车队进入市政厅,和储妃休息片刻后,斐迪南要求去医院看望那些被炸伤的群众。
斐迪南这假惺惺的举动将他带向了死亡,在某个路口的拐角处,斐迪南被突然冲出来的一名青年枪击,和他坐在一起的储妃也被击中,不可一世的斐迪南夫妇在还没来得及呼喊救命就已经一命呜呼了。而被逮捕的那位年仅19岁的暗杀者普林西波则成了塞尔维亚的民族英雄。
虽然这一事件是塞尔维亚人民为维护民族尊严而进行的暗杀行动,但他们结束斐迪南生命的同时,也结束了20世纪的世界和平。
斐迪南死后,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在世界其他地方,战火也相继燃起,英国和德国进入战争状态,还有很多欧洲国家也纷纷做好了战争准备。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举动,战争成了大家唯一的选择,在各个国家高喊着保卫祖国的口号声中,战争拉开了序幕。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的时候被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枪杀。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在得到德国支援后,于1914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这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战争的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同盟国由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组成,协约国由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塞尔维亚组成。在战争期间,不断有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加入协约国。意大利原本属于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俄国与意大利签约,承诺给予意大利部分土地,最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转而对抗同盟国。
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线分为东线、西线和南线三路。东线战场主要是俄国、德国和奥地利在作战,西线战场主要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在作战,南线战场主要是塞尔维亚和奥匈帝国在作战。在这三条战线中,西线最为惨烈,一战中著名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都发生在西线战场。
这场战争最初是在欧洲进行,但很快就超出了欧洲的范围,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15亿人卷入这场战争,伤亡人数达3000万人,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最终以同盟国集团战败而告终。
同盟国。
同盟国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国家联盟。参与同盟国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保加利亚、土耳其等。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一开始属于同盟国,但是在1915年5月的时候退出同盟国,加入了协约国,自此同盟国瓦解。
协约国。
协约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英国、法国、沙皇俄国为主的国家联盟。在战争后期,美国、日本、中国等国也纷纷加入了协约国集团,俄国在十月革命爆发之后退出了协约国集团。最终,协约国获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凡尔登战役。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整个战役从1916年2月一直持续到12月,参加战争的德法两国共投入100多个师的兵力,军队的死亡人数超过25万人,共有至少50万人受伤,由于伤亡的数字惊人,此次战役也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1916年2月21日,德军集中前线所有大炮对凡尔登附近狭窄的三角地带连续轰击10多个小时,将这一小块地区的森林、山头、战壕夷为平地,随后以6个师的兵力向前推进。法军增派援军,组织军队拼死抵抗。双方出动飞机进行空战并轰炸对方的机场与补给线。法英联军于6月底至11月中在索姆河一带对德军阵地发动强大攻势,英军首次使用了新发明的36辆坦克,但德军顽强抵抗,守住了防线。10月至12月,法军在凡尔登调集部队,开始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德军战略进攻最终失败。这场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也是典型的消耗战。
凡尔登战役吸引了法国军队的绝大部分力量,同时德军也为之付出了巨大代价。在这场战争中,双方竞相使用新式武器,德军在战争中广泛采用喷火器、毒气弹和超大口径火炮,而法军使用的是轻机枪和400毫米超级重炮,这些都是当时最顶尖的武器。同时,在这场战争中,炮兵成为主角,双方军队互相发射了至少4000万发炮弹,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凡尔登。
凡尔登是法国东北部的一座小城市,是欧洲的要塞,有“巴黎钥匙”之称。1916年,在这里发生了著名的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场战役。
日德兰海战。
日德兰海战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也是一战中交战双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动舰队主力的决战。
1916年5月21日下午,英国海军司令约翰·杰立克率领24艘战斗舰,3艘战斗巡洋舰离开因沃内斯;同时,前锋司令彼得率领4艘战斗舰,6艘战斗巡洋舰离开罗西恩,两支舰队分别向东驶去。
而德国舰队前锋司令余伯率领5艘战斗巡洋舰从基尔出发,沿着日德兰海滨向西北驶去。下午两点多,双方舰队相遇,立即展开了大规模的战斗。
在激烈的海战中,德国渐渐感到处于劣势,再战则于己不利,于是在凌晨3点半,溜回本国港口。英舰队唯恐深入敌方受到伏击,也将舰队撤回,由此,日德兰海战结束。
这次海战中,英国出动了各种舰船151艘,德国出动了101艘。结果,德国的1艘大舰和10艘小舰被击沉,损失2500余人,英国被击沉3艘大舰,11艘小舰,损失6000余人。虽然英国舰队的损失比德国大,但由于英国海军仍拥有数量上的优势,因而依然保持着海上的控制权。
日德兰半岛。
日德兰半岛是欧洲北部的半岛,位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中间,并构成了丹麦国土的大部分。日德兰半岛属于丹麦的边缘,这个地方资源匮乏,但在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地区,是欧洲的十字路口。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它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列宁与十月革命。
列宁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创立者,也是苏联的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他于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他的父亲是一个具有民主思想的人,列宁从小就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在他的哥哥参与刺杀沙皇的行动被杀害后,列宁对俄国当时的状况越来越不满意,并渴望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诞生。在之后的日子里,列宁学习法律和政治,后来在学校里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驱逐,被国家流放,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为民主努力的决心,反而更加坚定了建立一个新社会的信念。
列宁不断成长,逐渐从一个民主人士变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他对自己的想法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知道自己要为俄国缔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他将带领俄国人民走什么样的道路。虽然他不断被捕入狱,但是他坚持自己的思想,还写下了不朽的文集,将他的思想记录在其中,为人类的思想宝库留下了珍贵的财富。列宁秘密回国后,一直参加反对沙皇的运动,他始终坚信自己是站在真理这一方的。
1917年11月6日晚上,他们发动一场武装起义,目标是冬宫,列宁亲自领导了这场起义。
攻占冬宫是一场非常艰难的战斗。从11月7日清晨起,守卫冬宫的2000多人用成垛的木头排成坚固的街垒,街垒里布置着机枪巢,堵住了冬宫的全部出入口。起义部队进入广场,就会处在他们的火力圈内。但攻打冬宫战役的指挥官安东诺夫不惧危难,亲自率领起义部队冲进广场,冲向了宫门。经过激战,起义军终于攻占了冬宫。
11月8日晚上9点,苏维埃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斯莫尔尼宫开幕。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发表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庄严宣告俄国一切政权归苏维埃。列宁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安东诺夫等被选为人民委员。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工农政府诞生了,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十月革命是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的一次极大鼓舞和推动,它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被看做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冬宫。
冬宫坐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之后被开辟成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奇博物馆的一部分。
冬宫所在的艾尔米塔奇博物馆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
朝鲜民族独立运动。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逐渐强盛起来后,把铁蹄踏进了邻居朝鲜的领土,对于日本人的侵略,朝鲜人民奋起反抗。日本由待宰羔羊变成了对朝鲜虎视眈眈的恶狼,日本政府单方面宣布朝鲜为“保护国”,并正式把朝鲜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面对日本的险恶用心,朝鲜人民虽然力图反抗,却有心无力。1907年,朝鲜国王李熙派出使者参加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希望国际社会能够承认朝鲜独立的地位并敦促废除日本所谓的“保护”。但是“恶狼”岂会轻易被吓退,这种要求国际援助的做法反而加快了日本吞并朝鲜的进程。1910年,日本软禁了朝鲜国王李熙,逼迫他退位。
为了彻底镇压朝鲜人民的反抗,日本强制废黜了李熙并下毒将其杀害,对外宣称国王死于脑出血。李熙之死,犹如一石投水,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日本政府假惺惺地准备为李熙举办国葬的时候,一个叫孙秉熙的人连同朝鲜工商企业界33人,自称为“朝鲜民族的代表”,起草了一份《独立宣言书》,向巴黎和会、美国总统威尔逊和日本帝国政府发出呼吁,要求给予朝鲜独立。
大规模的游行开始举行,1910年3月1日,在当时汉城的街道上,无数人组成庞大的队伍,自发地举着国旗高喊口号:“日本总督、日本军队滚出去!”“朝鲜独立万岁!”洪亮的口号声在汉城上空回荡,游行队伍的洪流冲向日本警察署和宪兵队。日本士兵开始对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并且残忍地杀害了反抗的群众,不论老弱妇孺,一概用刺刀杀害。
日本的血腥镇压并没有影响朝鲜人民的反抗决心,反而更加激怒了他们。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朝鲜全国爆发了300多次示威和暴动,一些小城市和广大农村的群众也纷纷行动起来,参加人数达200多万。他们杀死了许多日本军人和官吏,但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在日本人变本加厉的镇压下,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朝鲜就有7500多人被杀害,15900多人被打伤,46900人被逮捕入狱,并焚毁民房700多家。
正是这样残酷的流血事件,使朝鲜的民族运动引起了世界人民的关注。对于日本罪恶的行径,国际舆论纷纷给予谴责。
海牙。
海牙是荷兰的第三大城市,在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之后。虽然海牙不是荷兰最大的城市,但它是荷兰中央政府所在地,所有的政府机关和外国使馆都位于此。
巴黎和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法、美、日、意等27个国家参加在巴黎举行的讨论战后问题的国际会议。这个会议名义上是要拟定对德和约,建立战后的世界和平,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宰割战败国,重新瓜分势力范围。
中国是战胜国之一。很多中国人都认为从鸦片战争开始经历的漫长寒冬就要过去,在这“公理战胜强权”的时代,即将召开的巴黎和会将还中国一个公道,取消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列强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