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的英明君主,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很大的影响。
柴荣是今天的河北魏县人,并没有显赫的家世,他得到的一切可以说都要感谢他的姑姑。柴荣的姑姑原本是后唐庄宗后宫的一名宫人,后来唐明宗发动政变,杀死了庄宗,他的后宫也被遣散。柴荣的姑姑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后来的后周太祖郭威,并且嫁给了他。
因为家庭贫穷,柴荣幼年时期便跟随姑姑一起生活。郭威非常喜欢这个谨慎厚道而且聪明伶俐的孩子,就把他收为养子,改名为郭荣。此时郭威地位还不高,生活也不富裕,因此在郭威为自己的未来奋斗的时候,柴荣就帮助父亲经营副业,经常走南闯地去做生意。值得敬佩的是,柴荣不仅帮助父亲维持了家庭的开销,还坚持习文练武,最终成为一个精通骑射并且熟读诗书的文武全才。
他的养父郭威也不是等闲之辈,可以说是五代时候的大英雄,性格沉稳有谋略,在战场上的勇猛表现使他迅速成了一个有名的将军。郭威当时跟随一个叫做刘知远的军阀,且很得刘知远的信任。后晋被灭之后,郭威劝刘知远自立为王,自己也一跃成为后汉的开国功臣。
刘知远死后,后汉隐帝即位,郭威被封为枢密使。后汉隐帝刘承祐长大成人之后不想再受制于那些老臣,于是杀掉当时在京城的很多前朝官员。此时郭威正在外打仗,听说很多开国功臣被杀,知道自己难逃一死,于是选择了铤而走险,起兵造反。最后虽然起兵成功,但是在京城的全部家眷和子侄都被杀了。
柴荣长大后一直跟着养父郭威东征西讨,屡建奇功,他在养父郭威心目中的地位也越发重要。郭威称帝之后三年在皇宫中病死,因为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已经被杀,所以皇位理所当然地传给了柴荣。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中最黑暗动荡的时期,在五十四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五个朝代,皇帝的更换就像走马灯一般,各地的起义和战争也从未间断。柴荣即位还不到十天,后汉不甘心自己的统治被后周取代,与契丹勾结企图推翻柴荣的统治。柴荣不顾大臣的劝阻御驾亲征,沉着应战,最后以少胜多,把后汉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战争结束后,柴荣对军队中的人赏罚分明,在战争中立下大功的人得到很多赏赐,而那些贪生怕死的将领全部被处死,随后严厉整治了那些祸害军纪的骄兵悍将。此后,他又提出“兵务精不务多”,下令让各地的将军把战斗力最强的士兵都送到京城,把这些士兵编成最精锐的禁军来保护京城的安全。后来的事实证明,周世宗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在随后的战争中,禁军起到决定胜负的关键作用。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延续了这种禁军制度,而且禁军始终是北宋王朝实力最强的军队。
周世宗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善于治国。五代时期政治黑暗,官吏残暴,百姓苦不堪言。看到这种情况,周世宗大力整顿吏治,改革了科举制度中存在的弊端,破格任用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让他们为朝廷献计献策。他非常痛恨贪官,惩罚起贪官来绝不手软。有一次他生父的好朋友收受贿赂,父亲亲自来说情,他仍然严厉地惩罚了那个贪官。他对官吏的考核十分严格,有一次几个官员借公务之名去游山玩水,被他知道后就贬了官。
因为周世宗小的时候曾经走南闯北,所以他对民间的疾苦非常了解,即位之后一直努力为百姓减轻负担。他下令撤销了正税之外的一切税收,禁止地方官把自己的赋税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就连历代享受优待的曲阜孔氏的特权也被取消了。此外他鼓励百姓开垦新的土地,把没有主人的荒地分配给没有土地的人去耕种。
五代时期佛教非常盛行,人们为了逃避徭役纷纷出家,大量的金属被用来铸造佛像,使得铜价上涨,钱币不足。周世宗为了维持稳定,采取了抑制佛教、打击寺院经济的措施。他下令禁止私自剃度,拆掉了数千座寺庙,勒令数十万僧人还俗,还毁掉了很多铜佛像来铸造钱币。有大臣提醒他这样可能会得罪佛祖,周世宗笑了笑说道:“让社会和平是有利于千秋的功德啊!佛家曾经说过,如果有益于世间之人,手和眼都可以献出来。现在毁掉几座铜像又有什么关系呢?”
大败北汉之后,柴荣派兵伐蜀,一举收回四川,使后蜀不敢轻举妄动,也扼制了周围的少数民族势力。柴荣审时度势,三次亲征南唐,历时两年零五个月,夺取了江淮之间十四州六十个县,逼南唐退守江南。后周大获全胜,国力骤然增强。
就在后周伐唐之际,北汉再次联合契丹南犯。柴荣再次亲征,四十二天之间,兵不血刃收复三州三关十七县,赢得了五代以来对辽作战最大的胜利。柴荣率领诸将,打算乘胜进军,一举收复幽州。可惜就在这紧要关头,他却突然患病,被迫班师还朝,不久病逝于开封。
周世宗在位仅仅五年,在这五年里,他清吏治,强国力,疏河道。宋朝统一全国仅仅用了二十年,这是因为周世宗奠定了基础。史学家认为柴荣是照亮黑暗历史天空的一颗明星,他又被后人尊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赵匡胤:公元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公元960年,他发动陈桥兵变,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