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之战发生在公元507年,是南梁武帝萧衍征伐北魏的著名战役。公元505年冬天,梁武帝审时度势,认为北魏朝廷腐败不堪,连续多年对南方用兵,国中百姓不堪沉重的徭役和赋税,各地纷纷出现民变。梁武帝认为这正是出兵讨伐北魏的大好时机,于是征调大军,任命其弟萧宏为此次北伐的总指挥。北魏得知消息后,立即调兵应战,以名将中山王元英为诸军统帅。于是战争拉开序幕,双方均号称百万之众。
萧宏督军北上,军容之盛,前所未见。梁军迅速攻克梁城,诸位将领想乘胜深入,但是萧宏生性胆怯,不同意。北魏中山王元英想要夺回梁城,欲以重兵攻城,萧宏闻讯,大为惊恐,召集诸位将领商议撤兵,吕僧珍迎合说:“知难而退,不是非常对吗?”诸将极为愤怒,均表示愿意一战,老将昌义之更是怒发冲冠,叫道:“百万之师,还没与敌人接战就望风而逃,我们还有什么脸面领兵打仗呢?”因为不敢拂逆诸将,萧宏只好按兵不动。北魏人知道萧宏胆怯,给他送去妇女服饰以羞辱他,并编了一首歌:“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虎。”韦虎指的是豫州刺史韦睿,他此时正驻扎在合肥。
一个夜晚,天作狂风暴雨,军中一片慌乱,萧宏在慌乱中弃军而逃。将士们见主帅已逃,纷纷溃散,盔甲兵器丢得遍地都是,因溃逃而死的士兵将近五万人。北魏军抓住时机,一路南下。昌义之当时驻守梁城,听到溃败的消息后,撤兵退守钟离。元英率军一路南下,与杨大眼军在钟离城下会合,兵力达数十万。
钟离城守军只有三千人,但是钟离城北边有淮水作为天险,易守难攻。元英对钟离城势在必得,命人在两岸架桥。元英在南岸攻城,杨大眼在北岸修筑堡垒,以疏通粮道。面对数十万敌军,昌义之督率三千将士顽强抵抗。北魏士兵用冲车撞击城墙,城墙上的土大片大片地往下掉。昌义之见城墙有所损坏,当即命人用泥巴不断补上,所以城墙不至于被北魏毁坏。北魏军队昼夜苦战,轮番攻城,双方每天交战数十次,死伤无数,北魏士兵的尸体堆起来几乎和城墙一样高。
钟离形势危急,梁武帝诏令曹景宗率领二十万军队援救钟离。曹景宗驻军在道人洲,等待各路人马会合后一齐进发。不久之后,梁武帝又令豫州刺史韦睿率兵前往救援。韦睿接到命令后,火速从合肥赶赴钟离,一路设桥铺路。韦睿手下将士担心北魏兵强马壮,建议缓慢行军。韦睿拒绝说:“钟离城里的军民现在挖穴而住,背着门板外出汲水,处境十分危急。就是现在奔驰而去还怕来不及,怎么能缓慢进军呢?”十日之内,韦睿与曹景宗会合。
两人合兵后,火速前往救援钟离,在邵阳洲停军驻扎。韦睿命令士兵连夜在营地前二十里处挖掘长沟,将树木插在沟中,作为防御,因为两军相距仅有一百多步。第二天天亮,元英见后面突然出现一座军事堡垒,大为吃惊,以杖击地说:“这是何方神仙啊?”北魏将士见南梁援兵军容强盛,心中畏惧,气势大衰,而钟离城中的将士得知援兵赶到,立即士气大增。
杨大眼是北魏骁将,勇冠三军,他率领骑兵一万多人突击韦睿军,所到之处,无不降服。为了阻止杨大眼的锐势,韦睿将战车连在一起,排成阵势,将杨大眼的骑兵围住,然后用两千支强弩射杀北魏骑兵。北魏骑兵伤亡惨重,杨大眼被流矢贯穿右臂,只得退去。
第二天清晨,元英率军前来挑战,韦睿乘坐木车,手执白角如意临阵指挥。一日之内,双方交战数次,元英不能取胜,被迫撤军。夜晚,北魏军去而复返,集中兵力发起猛攻。箭矢如暴雨一样射向城中,韦睿的儿子韦黯请求下城避箭,韦睿坚决不下去,将士们被其勇气所感,奋力抗敌,终于打退北魏的攻击。
梁武帝事先曾经命令曹景宗等人修筑高大的船舰,这种船舰与北魏架起的桥一样高。曹景宗和韦睿各攻一座桥,曹景宗攻北桥,韦睿攻南桥。三月,淮水暴涨六七尺,韦睿派人用小船装满草料,草上浇上膏油,纵船放火去烧桥,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一时间烟尘遮天蔽日。又有南梁勇士奋勇出击,砍坏桥墩,北魏的两座桥梁摇摇欲坠,这时的水流又格外湍急,两座桥最终垮塌。北魏军队全线崩溃,将士们丢盔弃甲,四散投水奔逃,被淹死和杀死的人有数十万之多。元英见大势已去,只得弃军而逃,杨大眼也放火烧了营地离去。南梁军队乘胜追击,生擒北魏军五万多人,缴获的兵器、军用物资堆起来像山一样高,各种牲畜不计其数。钟离解围之后,昌义之悲喜交加,激动得连话都说不上来,只是叫道:“得以再生,得以再生!”
钟离之战,北魏军几乎全军覆没,南梁大获全胜,曹景宗和其他将帅都争着告捷请功,只有韦睿居于众人之后,世人因此愈加敬佩他。梁武帝下诏增加曹景宗和韦睿的爵邑,又重重赏赐了昌义之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