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之战”又称“元嘉北伐”,是指公元430年开始的刘宋讨伐北魏的战争,“元嘉”指的是刘宋文帝的年号。
自从刘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就一直计划收复被北魏占领的黄河以南失地。公元429年,北魏国主拓跋焘率军进攻柔然国,刘义隆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决定出兵攻打北魏。他先派遣大臣出使北魏,与北魏国主拓跋焘交涉:“黄河以南的土地本属于刘宋,却被北魏侵占了。现在我们要收复失地,这与你们毫无关系。”拓跋焘大怒,吼道:“胡说八道,我生下来头发还没干的时候,就已经听说黄河以南的土地属于我们北魏。你们要妄想占领,我们会暂时撤军相避,但等到冬天天寒地冻,黄河结冰之时,我们一定会踏冰而回,重新夺回本来就属于我们的土地。”
公元430年春天,刘宋文帝下诏挑选精兵五万,令右将军到彦之领兵向黄河进发,同时又派骁骑将军段宏率领精锐骑兵八千人,直指虎牢关。
北魏守卫南方边境的将领们收到刘宋大军北上的情报,立即上书拓跋焘,要求主动出击,先发制人。拓跋焘的谋士崔浩却认为,北魏大军长期在北方作战,不习惯南方低洼的地形和潮湿的天气;再者,孤军深入敌人腹地,粮草难以接济,不如以逸待劳,等到秋天天气凉爽、战马肥壮之时,先夺取敌人的粮食,再进行反击。拓跋焘采取了崔浩的建议,并考虑到北魏在黄河以南的驻军兵力不足,索性命令将驻军悉数撤回黄河以北。这样一来,滑台、邺城、洛阳、虎牢四座北魏军事重镇的守将全部弃城而去。
同时,刘义隆和夏国结成联盟,相约一同攻打北魏。不料拓跋焘对柔然国的战争很快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又亲自带兵攻打夏国,一路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夏军节节败退,就连夏国国主赫连定也身负重伤,孤身一人逃跑。北魏军生擒了一百多个夏国贵族和大臣,夏军自身难保,不敢再轻举妄动。
刘宋这边的形势似乎大好,大军刚刚到达就非常顺利地进入了被北魏放弃的城池。各路军队大喜过望,以为这次北伐定然能够成功。只有少数能够看清形势的将领知道,北魏现在弃城北归,一定正在暗中集结力量,一旦天气转寒,黄河冰封,北魏军必定会再次南下,那时便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到彦之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胜利,占得城池,十分得意,命令军队沿着黄河布防。由于防线过长,兵力被分散开来。寒冬一到,河水结冰,北魏军踏冰渡河,如期而来。北魏铁骑来势汹汹,兵力分散的刘宋军难以抵抗,全线溃败,洛阳、虎牢相继失陷。到彦之见形势不妙,决定撤军南归。许多将领认为,如果现在放弃抵抗,北魏军队就会长驱直入,深入刘宋腹地,于是纷纷请求死战,以报国恩。殿中将军垣护之写信劝阻到彦之:“前世的名将即使在损兵折将、粮草断绝的情况下仍然拼死战斗,不肯轻易后退一步。如今我们兵强马壮,粮草充沛,战斗力仍旧很强,怎么能说退就退?你这么做,岂不是辜负了朝廷对你的信任和托付吗?”
可惜,被北魏铁骑吓破胆的到彦之并没有听从主战将士们的意见,一意孤行,下令撤军。当初,到彦之率大军北伐时浩浩荡荡,绵延数十里;如今大败而回,惶惶如丧家之犬,各种军用物资一路上抛弃殆尽。经此一战,刘宋的国库和武器库顿时空虚。刘宋文帝刘义隆收到己方不战而败的消息后,雷霆大怒,将到彦之等指挥不力的将领全部免职,逮捕入狱,而那些弃军而逃的官员则全部被斩首。
刘宋军队不战而逃,北魏军队果然紧追不舍,长驱直入。为了阻止北魏军队进入腹地,刘宋文帝急命名将檀道济率军北援。檀道济与北魏军队前后交战三十多次,在兵力不敌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胜多败少。但因为粮草不继、军资不足,檀道济无法继续北上。而这时拓跋焘也已经打败夏国军队,得胜回到北魏都城,形势对刘宋更为不利。好在檀道济骁勇善战、智谋过人,先后设下奇谋妙计,顺利带领刘宋残兵突围而归。
北魏国主拓跋焘派人出使刘宋,并且请求通婚,刘宋文帝含糊其辞,并没有立即作出回答。幸好拓跋焘认为,北魏刚刚与夏国和刘宋发生战事,需要休养生息,所以没有继续对刘宋用兵。
刘宋文帝刘义隆的“元嘉北伐”,就这样以失败告终。北魏在双线作战的情况下仍旧取得了胜利,而刘宋国力从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