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因为关羽被东吴擒杀而深感耻辱,欲兴兵雪耻,翊军将军赵云劝说道:“如今最大的敌人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如果先灭掉魏国,孙权自然归服。虽然曹操已经死了,但是他的儿子曹丕篡夺了汉朝的皇位,我们应当顺应民心讨伐曹魏。置曹魏于不顾,先兴兵东吴,这不是上策。”朝中许多大臣与赵云持相同看法,但是刘备一概不听,执意兴兵报仇。
公元221年,刘备亲率大军进攻东吴,派将军吴班、冯习率兵马四万余深入夷陵地区。孙权得知刘备大军压境,多次派遣使者与刘备讲和,申明利害,但都遭到拒绝,于是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五万兵马应战。孙权担心受到蜀、魏两国的夹击,于是向曹丕投降称臣。曹丕接纳了孙权的投降,承诺不会趁机出兵进攻东吴。孙权解决了北顾之忧,便集中力量对付刘备。
刘备从秭归出兵,进攻吴国,部将黄权向刘备建议:“吴人强悍善战,难以在短时间内击败他们。而我们的水军顺着长江进攻东吴容易,逆水撤退却非常困难。不如让我担任先锋,率军向敌人发动进攻,陛下您则坐镇后方,以备不测之虞。”刘备没有采纳黄权的意见,一意孤行,亲率将士向东吴进发。
蜀军远道而来,许多东吴将领建议趁其疲乏的时候出兵迎击,陆逊阻止说:“刘备率领大军沿长江东下,现在正是斗志旺盛的时候。况且他们现在占据着有利的地形,凭险设防,因此我们很难向他们发起进攻。就算我们成功发起进攻,也不能完全将他们击败,如果我们进攻不利,主力将会遭到重创,这不是明智的做法。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激励将士的士气,观察形势的变化,然后集思广益,制定破敌策略。蜀军部署在山岭地带,不但无法展开兵力,反而让自己受困于乱石丛林中。我们要耐心等待,蜀军会因为自身的消耗而变得精疲力竭,到时便可一举破敌。”吴国将领们不相信陆逊说的话,认为他惧怕刘备的大军,所以心里十分不满。
吴军坚守不出,蜀军无从一战,便在巫峡、建平至夷陵一线数百里的地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为了引诱陆逊出战,刘备分兵围攻驻守夷道的孙桓。孙桓是孙权的侄儿,许多将领要求出兵援助。陆逊知道这是刘备的诱敌之计,而且孙桓素得军心,加之夷道城防坚固,所以拒绝分兵前去援助。另外,刘备多次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仍坚持不出兵交战,从正月到六月,两军对峙半年之久。
为了尽快与吴军决战,刘备派遣吴班率领数千人在平地扎营,吴军将领纷纷要求出击,陆逊认为其中有诈,所以没有听从诸将的要求。刘备见诱敌不成,只好收回预先埋伏在山谷中的八千兵马。吴军将领知道后,对陆逊料敌的能力佩服不已。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将水军从船上转移到陆地,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等待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处于吴境两三百公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后勤保障多有困难,加上刘备百里连营,兵力分散,为陆逊实施战略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陆逊向吴王上书说:“夷陵是军事要地,它的得失关系到我们的生死。夷陵虽然容易得到,也容易失去。失去夷陵,不仅仅是损失一个郡,就连荆州也令人担忧。今日争夺夷陵,一定要彻底取得胜利。刘备违背常情,犯了兵家大忌,尽管现在大敌当前,但已经没什么可忧虑的。当初我担心刘备会水陆并进,现在他却舍弃水路不走,从陆路进发,随处扎营,观察他的军事部署,一定不会有什么变化。现在大王可以高枕而卧,不必为此事忧心了。”
不久之后,陆逊命令发动进攻。这回轮到手下将领们不解了,他们说:“发动进攻,最好的时机是在敌军立足未稳的时候,现在蜀军占据险要,加强了防守,进攻恐怕不会顺利。”陆逊说:“蜀军初来时,刘备考虑周详,我们很难有可乘之机。现在蜀军驻扎这么久,将士疲惫,士气低落,这正是我们发动进攻的好机会。”陆逊先派遣一小部分兵力进行试探,向蜀军的一个营垒发动攻击。进攻虽然失利,但是陆逊掌握了敌情,制定出破敌策略——火烧连营。
江南的夏天气候干燥酷热,蜀军又都驻扎在丛林旁边,如果用火攻,蜀军必将葬身火海。陆逊命令每位士兵手拿一束茅草,夜间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火光冲天,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全面进攻,前后夹击,攻破蜀军营寨四十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许多蜀军将领在吴军的猛攻下解甲投降,刘备突围而出,逃入白帝城,不久后便病死城中。
夷陵一战,蜀国元气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