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4300000036

第36章 广播节目主持人声音形象塑造(3)

吐词并不排斥吐字归音对字音清晰、圆润的要求,它是在吐字归音基础上对语音的动态把握。可以说它是吐字归音能力的拓展。从单音节的吐字控制到词语中音节组合的调节变化,体现了发音调控能力的提高,也是由控制性逐步向自如性过渡而迈出的第一步。在吐词中,也需要动用叼住字头、拉开字腹、收好字尾等吐字技巧,但这已经是在更高层面上的调控了。根据词语中语意重心的位置和音节排列顺序的不同,有的字音叼字头,有的字音拉字腹;有的字尾需要收音,有的字尾可以忽略;有的字音音程长显得清晰响亮,有的字音相对短,可以轻松带过。这种在吐字力度上的调节变化,能够使发音变得自然流畅。随着调节能力的不断增强,语言发声自如感的获得就将成为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气息的调控

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善言者也需先调气。这个“调”字相当重要。调气在语言传播发声艺术中是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气是音之帅”。气息是发声的动力,是声音的支撑。发声的音质、音量、高低、强弱、长短等都与气息有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气息运用得正确与否,是决定声音好坏的关键。只有获得了灵活而有力的气息状态,才能发出理想的声音。因此,广播节目主持人应该把气息的锻炼放在语言基本功的第一位。

气息还是有声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停顿与连接、重音的强调、语气的变化、节奏的显现等,都离不开对气息的灵活调节。正如徐恒先生所指出的:“气息是(J隋动于内’与‘声发于外’的中间过渡环节,是情与声之间必经的桥梁。只有在‘气随情动’的情况下,声才能随情而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气息控制是由情及声,由内及外的贯穿性技巧。要想使声音能自如地表情达意,必须学会气息的控制与运用。”即在使用“胸腹联合呼吸法”的气息运行过程中,形成气根和气柱,自如地控制吸气、呼气的流量和流速,以增强发声的支撑力量,减少声带的压力,加大唇舌喷弹力度,使气随情变,丰富声音的表现力。

1.胸腹联合呼吸

语言传播发声所需要的气息量比日常说话要大得多,而且对声音质量有一定要求。要想使声音响亮持久、圆润优美,发得清、送得远,就必须掌握科学的、适应性较强的呼吸方式——有控制的胸腹联合呼吸。这是在胸腹联合呼吸基础上加以控制的呼吸方式(以下简称“胸腹联合呼吸”)。

胸腹联合呼吸总的感觉是:吸气时,气息从口鼻被吸人肺的底部,膈肌收缩下降,两肋向两侧扩张,后腰发胀(腰带渐紧),小腹随之收缩。呼气时,保持小腹的收缩感,以牵制膈肌与两肋,使其不能迅速回弹;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小腹渐渐放松,但最后仍不失去收住的感觉,而膈肌与两肋在这种控制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

根据语言传播发声实践,对气息控制的要领有如下基本的认识。

第一,气沉丹田。以气息沉人丹田的意念,引导气息通达肺的底部,使气息吸得尽可能深,有效地增加气息量。吸气时,口鼻同时进气,并且以口为主。

第二,腰部撑胀。这样可以使胸腔充分扩展,膈肌尽力下降。在肩胸放松的状态下,气息吸到肺的底部,使下肋得到充分扩展,以扩大胸腔前后左右径;膈肌尽力收缩下降,以扩大胸腔的上下径。由于膈肌下降压近腹腔,引起后腰部膨胀,此时明显感觉到两肋向左右展开,后腰发胀,腰带渐紧,有一股外撑的力量,胸腔容积有效扩大。

第三,小腹内收。在腰部撑胀的同时,小腹部肌肉向“丹田”(小腹的中心)位置收缩,腹壁稳健而有力地微向内收。

上述要领是胸腹联合呼吸一次吸气动作的分解,实际上它们在吸气过程中是同时完成的。所以,在分解体会的基础上,还应获取综合感觉,以建立胸、膈、腹在呼吸过程中的相互联系。正确的综合感觉应是:随着吸气量的增加,腰带周围向外撑胀,胯下沉重有力,但双肩仍处于放松状态,两臂能自由活动。由于生理特征的不同,吸气最后一刻的感觉会略有差异,有的人胸腔下部似扇面一样打开,有的人则感觉腰部撑胀较为明显。

有声语言是在呼气过程中发出去的,因此,对气息的控制理应包括对呼气的控制。呼气控制的要领,就是保持吸气最后一刻的状态(气沉丹田、腰部撑胀、小腹内收)。其中最重要的是找到“力发于丹田”的感觉。可以说,“丹田”是气息控制的枢纽。

丹田与左右两侧下肋间,由两侧腹肌和膈肌连接,形成一个倒三角形。吸气结束时,两肋打开,膈肌下降,腹肌向丹田收缩。呼气发声时,保持腹肌向丹田收缩的力量,以牵制膈肌和两肋不至迅速回复到自然状态,“拉住”上行的气流,从而产生稳劲呼气的效果。正是由于“丹田”在理想的呼吸状态中 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所以在发声理论中把它称为“气根”或“气息支点。”

2.气感的把握

关于语言传播发声中的气感及其特点,播音学有关理论著作中已作过一定的分析和阐释,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气息流动感,这是气息运用最重要的感觉

气息的流动形成声音的活力。流动感最明显的是在吐字阶段。气息的流动使颗颗字音形成的珠链从口中吐出,流动向前。气息的向前流动感与气息被小腹向下拉住的感觉又形成一对矛盾的力量。如果拉而不流,声音就会僵滞,反之,如果流而不拉,气息又失去了控制。下拉上流,就形成了声音“弹性带”的感觉。

(2)小腹微收感,这是控制气息流动的钥匙

声音“弹性带”的枢纽在小腹。在发声过程中,小腹始终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即处于“微收”状态。小腹的紧张度是随发声的强弱高低而变化的。发较高较强的声音,吸气量较大,呼气压力大,小腹控制比较紧张;发中间偏低、中等强度的声音,气吸五六成满即可,呼气的压力不大,小腹控制比较松而灵活,发声效率最高;发低音,小腹控制松,而进出的气息量比较大。播音发声多在中低音中等强度的基础上灵活变化,腹肌调节适度而灵活,能使声音得到有弹性的气息支持。

(3)鼓“橡皮球”感,这是自动补气的基本感觉

当小腹与两肋相互作用使胸廓处于适度扩张状态时,胸廓就成了一个充满气息的有出口的“橡皮球”;随着气息的外流用掉,小腹与两肋逐渐松下来;当需要补气时,两肋同时张起,小腹一收,气息便“自动”地经口鼻得到补充,使“橡皮球”又鼓起来。

(4)“一气呵成”感,这是表达中气息贯通的良好感觉

这种感觉来自于情感的贯穿,而气息的运用也起一定的作用。播一篇稿件,从始至终,气息都要处于有控制的状态,不能中途“泄气”、即或在层次间的大停顿处,胸廓松下来了,小腹也仍然要处于“微收”状态,不能完全松下来,以适应感情转换的需要。这样,气息“停而不断”,才能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整篇稿件播完,才能完全放松。

(5)“气随情动”感,这是气息自如调节的最佳感觉

气息强弱疾徐的弹性变化源于感情的运动,感情的运动是推动气息变化的内在动力。

以感情为契机调节气息的运动变化是控制的高级阶段。

(四)共鸣的控制

《播音发声学》将播音共鸣的特点概括为:“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以此与歌唱发声的共鸣方式相区别。《中国播音学》在此基础上,根据新情况的要求又作了必要的补充:“播音共鸣是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口腔共鸣为主,以混合共鸣为后备的声道共鸣。”

1.以口腔共鸣为主

语言传播,准确、清晰是第一位的,而所有的字音都形成于口腔,能否保证语言清晰,口腔共鸣的调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播音共鸣当然应以口腔共鸣为主。同时,口腔上通鼻腔、头腔,下通胸腔,口腔共鸣正处在上部共鸣和下部共鸣的连接处,控制调节得好,也便于向上或向下调整共鸣的比配,使声音能够适应广播电视播音多样化的要求。

2.以胸腔共鸣为基础

日常生活口语中,无动于衷地谈论事情时,用声基本都在中低音区,而且大多带有胸音色彩。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话筒前

表达接近于说话,使用的声区以自然音域为主,其音域、音色都跟日常生活的语声相近,因此,共鸣也应以胸腔共鸣为基础。胸腔共鸣是声音的“底座”,有了它不仅可以使声音浑厚结实,而且听来也显得朴实大方。当然,胸腔共鸣的运用也以不影响字音清晰度为宜。胸音成分过多,不但字音显得浑浊不清,而且还会使男声变得沉闷,使女声变得刚愎或苍老。

3.以其他共鸣为后备

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主持人用声也应该与之相适应,具备多样变化的能力。一般来说,直播间或录音室内的用声,音域不宽,音量不大,但是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场合、内容、形式、对象,就需要能够灵活地运用多种共鸣方式,使声音在音高、音色、音量等方面更富于变化,以满足表达的要求。因此,播音共鸣还应以咽腔共鸣、鼻腔共鸣、头腔共鸣等共鸣方式作后备。应当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无备。

共鸣的相对稳定状态是“声挂前腭”,这是声束冲击硬腭前部产生的共鸣状态。“声挂前腭”可以便声音集中、圆润。以此为前提,可以根据节目内容、形式、对象的不同,灵活调节上、中、下各部分共鸣的比重,使声音产生多种声音色彩的变化。比如:新闻等比较严肃的节目,多用一些胸腔共鸣,会使分量加重,可信度增强;而娱乐性节目,就要减少胸腔共鸣,增加头腔共鸣,使声音更显亲切活泼,并增加语言的轻松感。

《播音发声学》对这种整体感觉做了简洁的描述:“一根弹性声音柱,有胸部的支持垂直向上,到口咽处流动向前,‘挂’于硬腭前部,透出口外。”如果需要使用高强声,可以在此种感觉的基础上,加上面罩或脑后共振的感觉。

4.口腔共鸣的控制

语言传播发声以口腔共鸣为主,应当充分发挥口腔共鸣的作用,以提高声音的质量。

口腔共鸣的控制,就是通过对口腔各部分的自然常态进行适度调整,使口腔充分打开,以增强共鸣效果,播音学理论对此有充分论述,其要领可以概括为四点: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

(1)提颧肌

提颧肌是指通过颧肌上提收缩,将上腭前部抬起,它对增加口腔前部的共鸣,提高声音的明亮度和字音的清晰度都有明显作用。

颧肌用力向上提起时,口腔前上部有展宽的感觉,同时上唇与牙齿相贴。口腔前部开度加大,能够使声音在硬腭前得到比较充分的共鸣,同时唇齿相依也使唇的运动有了依托,较松颧撅唇、唇齿分离更容易把握咬字的力度。

提颧肌时,面部略显微笑状,可以用微笑的动作来体会。但这跟由于高兴而发出的微笑是不同的,它是调整口腔共鸣的一个动作,并非心理状态的反映。颧肌力量的加强,需要反复进行练习,开始连续做得次数多了,颧部会感到发酸,但坚持练一段时间后,提颧肌也就变得自然轻松了。

提颧肌不是提笑肌、提嚼肌,前者面部肌肉向上提起,嘴角不咧,而后者面部肌肉是向两边展开的,以咧嘴角为特征。因此,练习提颧肌应防止咧嘴角,否则,不但共鸣难以增强,还会使字音发扁、发散。在颧肌提起的同时可以适当收唇,并将嘴唇收圆,使两颧与上唇人中之间构成一个倒三角形着力区,这样就能既避免咧嘴角,又使咬字力量得到加强。

(2)打牙关

打牙关是指上下颌在发声时要有较大的开度。牙关打开,可以增大口腔中部的容积,改善共鸣效果。

打牙关要使上下槽牙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双侧上后槽牙应保持向上提起的感觉,像嚼着橡皮糖时的状态。可以用开口度较大的元音“α”的发音来找感觉,并用“以开带闭”的方法,帮助闭元音打开口腔,带动这些元音的发音。

口腔的开与不开是比较而言的,并不存在绝对的量,表达时牙关开度也不能一成不变,否则会显得不自然。

(3)挺软腭

挺软腭是将软腭有意识地向上抬起,以改变平时说话软腭松软下垂的状态。它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第一,软腭上抬,口盖变得较为乎直,扩大了口腔后部的空间,使共鸣得到改善;第二,软腭挺起,缩小了鼻咽的人口,使流向鼻腔的气流减少,避免产生大量的鼻音。

挺软腭的状态,可以用夸张吸气和“半打哈欠”的体会。所谓“半打哈欠”就是打哈欠时口腔后部打开,而嘴并不张大,像是哈欠还没全打出来的状态。此外,有些字音(如“好”)发音时口腔后部的开度明显增大,用它来帮助找挺软腭的感觉,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软腭上抬也要适当,并非抬得越高越好,上抬过高容易使发声显得不自然。同时,在表达中还要注意,不能一“挺”到底,应在程度上有所变化,否则,会带来“音包字”的问题,影响语言的清晰度。

(4)松下巴

松下巴是与打牙关相配合的扩大口腔容积的方法。由于生理构造的原因,松下巴在打开口腔方面比挺软颚更具有实质性的效果。

松下巴的状态可以用“牙疼时说话”的感觉宋体会。牙疼时说话,下巴不敢着力,是最放松的,咬字很轻,略显含糊。这种感觉能够帮助下巴放松。同时,下巴自然内收也有助于放松。

有的人平时说话就有下巴用力、主动“帮忙”的不良习惯,播音表达时更为明显。他们误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咬字有力,字音清晰。其实,下巴用力会使舌根紧张,咽管变窄,口腔变扁,把字咬“横”、咬“死”。咬字的力量应主要集中在口腔的上半部和舌头上,下巴则应处于放松、“从动”的状态。

控制口腔共鸣还应当明确声束的冲击点。发音时,经口咽出来的声束,应沿着上腭中纵线前行,向硬腭前部流动冲击。这样,就会感觉声音仿佛“挂”在硬腭上,显得明朗而润泽。硬腭前部是口腔共鸣的主要内感区,控制好这一共鸣的位置,可以明显改善音色,提高发声效率,尤其在弱控制时,掌握这一要领能够使声音小而不塌。

另外,关于口腔共鸣控制,还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打开口腔,并不等于张大嘴,口腔呈前大后小状,实际上是前开后不开,这种共鸣效果并不佳。我们所要求的打开口腔应当是前后都打开,上颌抬起,下颌放松,软腭上挺牙关拉开。二是提、打、挺、松四条要领,是整体调节口腔共鸣的方法。具体到某一个人来说,并不需要在这四条上平均使用力量。有的人牙关紧,就应以打牙关为主;有的人软腭无力,后声腔共鸣较差,需要多练挺软腭;还有的人前声腔共鸣不足,声音不清晰、不响亮,这就应当多练提颧肌。

同类推荐
  •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本书以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史为线索,从政府、媒介、受众三方视角,对自1872年《申报》创刊至今一百多年内,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发展和变迁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内政府的新闻政策、大众传播媒介的自我定位、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和认知这三个层面进行的观察和梳理,探讨了不同时期响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行政机关公务文书写作格式与范例

    一个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率的行政机关需要一套完备而科学的文书系统作支点,因而,规范的文书写作就成为行政机关执行规章制度和步入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本书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讲解力求完备,内容新颖规范,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写法指导,更有范文借鉴,使正在从事或将来有志于投身国家各级政府管理工作及各行各业管理工作的有志之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的放矢,对问题有鲜明、深刻地认识,水到渠成地写出高质量的公文来。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哈佛和耶鲁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敢问敢答

    敢问敢答

    本书从录像从录音从回忆中整理出数十万字的“问答”,挑挑捡捡地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获读者的青睐。用本书敢字来修饰来修饰问答,有点可笑,有点张扬,更有点故意标榜,倘若你一口气或是两口气但绝不会三口气看完这本书时,就会觉得我的这个敢字用得挺恰如其分。
  •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书

    最伟大、最高尚、最科学、最有力量的思想。本书是对经典的浓缩,是对大师的一种怀念。精心选取了人文类、宗教类、管理类、哲学类等各个领域的思想经典,记录了世界思想史上的每一个脚步,是大师智慧精华的缩影。内容精彩,版块丰富,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品读。
热门推荐
  • 火影之忍者传

    火影之忍者传

    火影忍者改写为文字版10年前九尾在鸣人出生时破印......
  • 神秘庄园I迷途恋人

    神秘庄园I迷途恋人

    要是你只有一年的生命,你会用它来做什么?要是你发现你好不容易爱上的人却对你隐藏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你是选择原谅还是选择离开?要是你的一生只能爱一个人,但是你偏偏得不到TA的爱,你要怎么办?当你有一天要走了,想起昔日最难割舍的人,你还会走吗?神秘蓝宝石手链,充满了奇异的色彩。那戴在左手上的,就仅仅是一条手链吗?穿着古典旗袍的昔羡彤,住在迷途宫的雪暖,在现实中冰封了自己的独孤排云,公主般骄傲的林诗情,温润如玉的王子独孤晴空……你,到底喜欢谁?迷途恋人的纠缠,到底是前世注定还是今生的邂逅?
  • 帝丘墓

    帝丘墓

    二十年前的幽灵营地;四十年前工地中挖出的奇怪骨头;一千八百年前的一片血地......我无意间,也许是命中注定被卷入这迷之漩涡......在无数匪夷所思、跌宕起伏的经历之后,我们能否触摸到事情的真相......
  • 宠物小精灵之妖精天王

    宠物小精灵之妖精天王

    天上的日与月合为一体,暗红色的天空笼罩大地。空中想起了庄严肃穆的声音,一道白金色身影从天而降。“我是来取回生命宝玉的。”......历史发生了转折,一个小孩意外的融合了阿尔宙斯的妖精石板,从此宿命的指针开始转动。本书原名《口袋妖怪幻之继承者》又名《我的姐姐希罗娜》
  • 魔火神

    魔火神

    一颗陨石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成为一代强者,为了寻回爱人不惜一切的寻找着。他能否寻回爱人呢?
  • 灯火阑珊:灵石

    灯火阑珊:灵石

    路人甲:"哪来的?”“石头里来的。”路人甲:“你是大圣!”“那是什么鬼?”某日,妖孽男:“宝,跟我如何。”“给个理由先。”妖孽男:"我灵草你灵石,还有比咱两更配的么?“众人怒:"我们一个太子,一个族长,一个兽王,一个她师傅,你没钱没地没背景的还轮不着你!”妖孽男:”实力说话,把你们打趴下,你们的就都是我的咯。“师傅:”哼,我这关你怎么过?“妖孽男:”最近手里有一把裂日神弓,就是当年神上的那一把,打算送给您老人家,不知您意下如何?“”徒儿啊,为师觉得这人,哦不,这草有相貌有身材有实力更是有品位,实在是夫君的不二人选!“”师傅,咱的高冷范呢?!“
  • 魔路缠情:蓝冰星魂

    魔路缠情:蓝冰星魂

    红姻痣,魔后转世的标志。让她一夜之间,从不经世事的快乐郡主变成了嗜血的魔鬼。他是银创的少皇子,报仇是他不可逃避的使命。他们至高无上,却要亲手伤害挚爱,面对残酷命运,他们该何去何从?
  • 小可怜,你在哪里

    小可怜,你在哪里

    小可怜的死对笑猫夫妇来说是悲痛欲绝,所以他们把她葬在了附近的山顶上,可以时常去看看。可是有一天,突然不见了。她究竟去了哪里?他们最终会找到小可怜吗?
  • 天择之子

    天择之子

    千年前帝王清风一怒封魔神,千年后,看海诺如何对决魔尊降临。喜欢穿越?喜欢扮猪吃老虎?喜欢美女如云?喜欢神功利器?不喜欢主角升级快,不喜欢什么都是主角的,不喜欢每一个人看到主角就两眼发直,变成傻子。以前若有一样适合你口味的,那就别犹豫了,快来看看本书吧。一定让你爽到爆。求推荐,求收藏。
  • 青锋党

    青锋党

    在异界神秘人的帮助下柳天得到重生,可是却失去了前世所有的记忆,重生的他是改写命运还是重操旧路,敬请期待青锋党带来的故事,一个年轻的时代,一个热血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