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4实践出真知
一个人要想知识渊博,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他的经验和阅历也很重要。当年,李时珍走遍了南方许多省,收集民间药方,逐一加以验证,写成了不朽的药学名著《本草纲目》。常言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人的成长是从挫折中得来的,同样,“知识渊博”也是从实践中获取到的。
诗海漫步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足己患不学,既学患不行】
出处: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
释义:读书怕读得不多,思考道理怕不明白;怕自以为足够了不再学,既然学了又怕不实行诗中提出了治学的四个主要方面,即多读、深思、虚心、躬行。
【昏昏恋枕衾,安见天地英】
出处:唐·刘禹锡《秋江早发》
释义:如果整天留恋被窝,昏昏欲睡,怎能有机会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呢?比喻人不接触社会,就不会有真正的见识。衾(qīn):被子。英:美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出处: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释义: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体会不深;要透彻地了解某件事,非亲身实践不可。绝:彻底。躬行:亲自实践。
【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
出处:宋·程颢《二程遗书》
释义:有了知识而不能实行,这种知识是肤浅的。
【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
出处:宋·苏辙《省事诗》
释义:早年读书对书中所说的道理还不是很理解,但到了晚年审察事物好像得了神助似的。说明年轻时生活阅历浅薄,理解能力不强,随着阅历的加深、经验的丰富,人的认识、理解能力都增强了。
【不随举子纸上学《六韬》,不学腐儒穿凿注《五经》】
出处:宋·刘过《多景楼醉歌》
释义:不学古代读书人在书本上学《六韬》,不学迂腐无用的学者牵强附会地翻译《五经》。举子:封建时代参加应试的人。《六韬》、《五经》:书名。腐儒:迂腐无用的学者。穿凿:牵强附会。
【三岁之童皆知之,百岁老人行不得】
出处:宋·释晋济《五灯会元·鸟窠道林禅师答白居易》
释义:三岁儿童都知道的道理,百岁老人也做不到。说明知易行难。
【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
出处:清·刘岩《杂诗》
释义:读书学习虽然可喜,不如亲身努力实践。
名句拾遗
【弗虑胡获,弗为胡成】
出处:《尚书·太甲下》
释义:不经过思考,怎么会有所收获·不去实行,怎么会有所成就·弗(fú):不。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
出处:《尚书引义》卷三
释义:君子做学问,从不认为可以离开实践而掌握到真正的知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出处: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释义:站在深潭边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去赶快编织渔网。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释义: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因脱离实践,而导致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行然后知之艰,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
出处:宋·朱熹《四书集注》
释义:行动起来才知道实践的艰难,因为不力行就不能获得知识。
【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出处:宋·司马光《答孔文仲司户书》
释义:学者贵在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不仅仅是了解知识。
【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
出处:宋·朱熹《朱熹文集·答吕子约》
释义:做学问只有两个途径,就是掌握知识,并且能加以实践。致知:掌握知识。
【不患出言之难,而患践言之难】
出处:元·苏天爵《元文集》
释义:说出道理并不难,难的是去实践它。患:忧虑。
【“体验”二字,学者最亲切】
出处:明·胡居仁《居业录·学问》
释义:读书人通过实践去思考问题,感受最为贴切。
【知行兼举】
出处:明·王廷相《慎言·小宗》
释义:知和行都要重视,不可偏废。
【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
出处:明·王守仁《答顾东桥书》
释义:普天下所有的学问,没有只会空谈理论,不参加实践而称得上有学问的。
【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必矣】
出处:清·王夫之《尚书引义》
释义:君子学习,离开行必然不能获得真知。必:必然。
【知虽良而能不逮,犹之乎弗知】
出处: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
释义:虽有良好智慧但身体力行的能力不足,这等于不知。逮:及。
【以知为首,尊知而贱能,则能废】
出处:清·王夫之《周易外传·系辞上》
释义:过分强调知而轻视实践,人就会失去实践能力。能:实践,实践能力。废:废弃。
【见闻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亲行焉】
出处:清·王夫之《周易外传·系辞上》
释义:从见闻得到的知识,不如心中已了解的,心中了解的,不如经过实践体验的。喻:了解,通晓。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出处:《魏源集》
释义:接触事物然后获得知识,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就知道实践的艰难。
谚语集锦
【子不夜行,安知道上有夜行人】
释义:你不走夜路,怎么知道路上有走夜路的人·比喻没有亲自去实践或经历,就不知道真实情形。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释义: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
【不当撑船手,不会摸篙竿】
释义:篙(gāo)竿:撑船的竹竿。比喻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增长才干。
【三年药店半郎中】
释义:在药店里管了三年柜台、配了三年中药,不是医生也懂得一半医道。比喻多接触某方面知识,慢慢就能无师自通。三年:泛指多年。半郎中:成为半个医生,意为懂得了一半医道。郎中:旧时草药医生。
【眼过千遍,勿如手过一遍】
释义:眼睛看过千遍,不如动手做一遍。比喻见多不如亲身体验。眼过:见到过。手过:动手做过。
【不蹚河不知水深浅】
释义:不从河中走过去就不知道河水的深浅。比喻不实践就不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知识。蹚(tāng):从有水的地方走过去。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释义:比喻实践才能出成果。
【闭门画花不如走马观花,走马观花不如下马栽花】
释义:关起门来画花不如大略地观察一下花朵,观察花朵不如自己亲自栽种花朵。比喻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动手实践。走马观花: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形容大略地观察一下。
【肚里几本经,文章见高低】
释义:肚子里有多少学问,写篇文章就一见高低。
【墙上画饼不能吃,纸上画马不能骑】
释义:说明空想不能解决问题。
歇后语荟萃
【象棋斗胜——纸上谈兵】
释义:依靠象棋战胜对手,就像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故事漫谈
战国时的赵括,他谈论起用兵,莫能抵挡。但是用起兵来,昏着迭出,最终全军覆没,身败名裂。这个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就是:理论是重要的,但是实践更重要,不能将理论贯彻到实践中,那就是空谈。
【弹花匠的女儿——会弹(谈)不会纺】
释义:“弹”与“谈”同音,比喻只会说不会做。
【孔夫子的背包——书呆(袋)子】
释义:讽刺只知啃书本,不懂联系实际或缺乏生活经验的人。
【矮子打狼——光喊不上】
释义:个头矮小的人打狼,只知道喊叫不知道向前冲。比喻光说不练,没有实际行动。
【雄鹰的翅膀——练的】
释义:雄鹰的翅膀之所以坚硬,是长期飞翔的结果。比喻反复学习、实践的结果。
【五件夹衣——(十件)实践】
释义:“实践”与“十件”同音,说明实践很重要。
【一本书通读到老——食古不化】
释义:一本书从头读到尾一直读到年老,还是不能理解。形容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东西不消化一样。
【额头上挂钥匙——开开眼界】
释义:比喻看到美好或珍奇的事物,可以增加知识,增长见识。
趣味阅读
【古诗趣话】
袁枚得诗于民
清代诗人袁枚自称“随园主人”,很善于在生活中学习。他说:“村童牧竖,一言一笑,皆吾之师,善取之皆成佳句。”
一个冬天的夜晚,袁枚借着朦胧的月光在随园中散步,欣赏岁寒三友松竹梅。偶然间,他见一仆人挑着粪桶路过,那仆人看到一树梅花含苞待放,便在主人面前信口赞道:“有一身花矣!”
意思是把梅比作妇人,孕育着一树繁花。袁枚暗暗记在心中,后来竟点化出两句好诗:
月映竹成千个宇,
霜高梅孕一身花。
有一次,袁枚出门,在一个僧人处借宿,欣赏了主人花园中的梅花。第二天告别,主人送行时风趣地说:“可惜园中梅花盛开,公带不出!”袁枚听后,立刻触发了诗兴,随即吟诵道:
只怜香雪梅千树,
不得随身带上船。
【妙联巧对】
熊廷弼幼年善对
明代末年的抗清名将熊廷弼,14岁那年考中秀才,不久又准备参加乡试(考中者为举人)。路上,遇到有农民在打谷场扬谷,他见那稻谷被扬起来后,经风一吹,饱满的谷粒和秕糠就自然分离了。在一个孩子眼里,觉得十分有趣,他一直看着那农民把谷扬完才离开。
当熊廷弼赶到考场时,已经迟了。考官问他为何迟到,他只得如实相告。
考官说:“这样吧,我出个对子,你要是能当场对出来,我就允许你进去参加考试,对不出来,就请你回家吧。”熊廷弼看见还有一丝希望,马上点头答应。
考官以水流沙动为题,说道:
细水流沙粗在后
小廷弼脱口而出:
大风扬谷瘪当先
考官听了,很是满意。尤其是“先”、“后”之对,简直就是天成。看起来对对子也是要有生活积累的,要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幽默看台】
斋戒库
有个监生姓齐,家里很富,但不识几个字。一天,太守写了一张票子,要差役去买鸡二只、兔一只。差役不识票子上的字,央求齐监生给看看。
齐监生说:“买鸡二只、免(兔)一只。”
差役一听,买二只,免一只,不就是一只吗?所以他只买了一只鸡回来交差。
太守看见后,大怒道:“票子上写的是买鸡二只、兔一只,为什么只买一只鸡?”
差役就说这是齐监生给念的票子,于是,太守就把齐监生传来询问。
齐监生来后,恰巧太守有公干,就叫齐监生暂时到斋戒库里等候他。
齐监生进了库,见碑上有“斋戒”二字,误认作他父亲齐成的姓名,睁大眼睛大为惊诧,接着就悲痛地哭了起来。
别人问他为什么哭,他说:“先人的灵座,不知是什么人给设在这里,睹物思亲,倍感伤情,怎么能不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