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不让人常年垂泪。因一个人的离别而使你潸然泪下的爱情,把五个人引到你身边。爱情说:细心察看吧,他们绝不比那离去的人逊色。可是你泪眼蒙蒙,看不见谁,因而也不能爱。你甚至万念俱灭,无心做事。你向后转身木然地坐着,无意继续人生的旅程。然而爱情最终获胜,牵引你上路,你不可能永远把脸俯贴在死亡上面。
拂晓,满心喜悦动身的旅人,前往远方,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沿途没有他们的爱,他们走不完漫长的路。因为他们爱路,迈出每一步都感到快慰,不停地向前;也因为他们爱路,他们舍不得走,腿抬不起来,走一步便产生错觉,已经获得的大概今后再也得不到了。然而朝前走又忘掉这些,走一步消除一分忧愁。起初他们啜泣是由于惶恐,除此别无缘由。
你看,母亲怀里抱着婴儿走在人世的路上。是谁把母子联结在一起?是谁通过孩子引导着母亲?是谁把婴儿放在母亲怀里,道路便像卧房一样温馨?是爱变母亲脚下的蒺藜为花朵!可是母亲为什么误解?为什么觉得孩子意味着她无限的终结呢?
漫长的路上,凡世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娱乐。一个孩子拉着母亲的手,进入孩子的王国——那里储藏着取之不竭的安慰。因为一张张细嫩的脸蛋,那里像天国乐园一般。他们快活地争抢天上的月亮,处处荡漾着欢声笑语。但是,你听,路的另一侧,可爱无助的孩子在啼哭!疾病侵入他们的皮肤,损坏花瓣似的柔软肢体。他们纤嫩的喉咙发不出声音,他们想哭,哭声消逝在喉咙里。野蛮的成年人用各种办法虐待他们。
我们生来都是旅人,假如万能的天帝强迫我们在无尽头的路上跋涉,假如严酷的厄运攥着我们的头发向前拖,作为弱者,我们有什么法子?起程的时刻,我们听不到威胁的雷鸣,只听黎明的诺言。不顾途中的危险、艰苦,我们怀着爱心前进。虽然有时忍受不了,但爱从四面八方伸过手来。让我们学会响应不倦的爱情的召唤,不陷入迷惘,不让惨烈的压迫用锁链将我们束缚!
我坐在络绎不绝的旅人的哀泣和欢声的旁边,凝望着,沉思着,深爱着。我对他们说:“祝你们一路平安,我把我的爱作为旅资赠给你们。因为行路不为别的,是出于爱的需要。愿大家彼此奉献真爱,旅人们在旅途互相帮助。”
哲语沉思:
在这个世界上,谁和谁的相遇不是偶然的呢?
在茫茫人海里,两个个体相遇的几率只是千万分之一,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而且在宇宙永恒的生命变化中,每一个生命的诞生也是极具偶然性的。两个偶然的生命偶然相遇,这种相遇的几率简直是微乎其微。世上并无命定的情缘,凡缘皆属偶然,好的情缘的魔力岂不恰恰就在于,最偶然的相遇却唤起了最深刻的爱的珍惜之感?
186 死亡的强迫
我们必须选择生,因为生绝不会强迫我们。我们有时候甚至根本不能选择,对死亦然。然后,生命再一次与我们同在,使人感到有一种温和的安宁。但我们最终可能会断然否认这种安宁,因此我们断无安宁可言。我们可能会完全排斥生活并最终拒斥自己。除非我们将自己的意志支付给生命之流,否则我们就是毫无生命的尤物。
如果一个人除了死别无选择,那么,死亡就是他的光荣、他的满足。如果他的不满和抵抗都是冷漠的,那么,冬天就是他的命运、他的真理。为什么一定要诱骗或威胁他去发表生的宣言?就让他去全心全意地宣告死亡,让每个人都去寻找自己的灵魂,并从中发现他的生命是急速地趋向生或是死,当他找到了以后,就让他自由行动,因为天下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谎言。如果一个人属于不可逆转的死亡之路,那么,他至少可以心满意足地去遵循这条道路。满足与顺从自我满足的谦卑和安宁的真正自由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安宁存在于我们接受生命之时,当我们接受死亡时,有一种和安宁相对应的无望,那就是沉寂和顺从。
生命不能打破固执己见的意志,死亡却做到了。死亡强迫我们,不给我们以任何选择。任何比较都是死亡,不是其他而是死亡。
对生命,我们必须放弃自己的意志,默认它并与它一致。如果我们兀自站立,我们将被排斥,被从生活中驱赶出去,生命的服务是自觉自愿的。
在生命与宗教的关系中已经发生了逆转。这似乎有点不那么现实,就像奇迹一样不十分可信,但事实上,从根本上说,这种现象是很自然的,它是我们的最高荣誉。我们知道,用我们的灵与肉的全部力量来执行死亡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什么叫完成死亡的活动。我们已经把自己全部的灵与肉投入到制造死亡的发动机、死亡机构和死亡发明物之中。我们想迫使任何人从事死亡活动,我们想在一个巨大的死亡合唱中包围世界,不让任何东西逃跑。我们充满了强迫性的疯狂,我们的坚固的意志已经同强迫、同死亡的巨大发动机协调一致了。
可见,我们的基本存在已经显现。不错,我们的旗帜上公开地写着安宁,但不能让我们因为躺下而退化。死亡的威力震慑我们全身,已经在我们身上聚集了100年。对死的激情早在我们的父辈那儿就开始累积起来了,它一代一代地滋生,越来越强。在我们的内心,大家都必须承认这一点。
哲语沉思:
人生要面对两种最根本的现象,无非就是生与死。通常所谓的恶“死”,不过是指某一生理现象的中断,但其实,宇宙间无限的消息并不因此有丝毫减损,所以,死必然牵连着整个宇宙的生之奥秘。死亡,提供给我们一种可以试图理解生命的选择,进而引发我们的思考,强行将我们变为思想者,变为一个沉思的存在者。
187 死亡如影随形
如果别人对自己不坏,文明人是不会谈论甚至想到让别人死亡的,除非他是一个以同死亡打交道为职业的医生、律师或者类似的人。如果他人之死会给自己带来自由、金钱、地位方面的好处,文明人更不会谈论这人的死。
当然,我们对死亡的这种敏感仍无力捉住死神之手。当死神之手落下之时,我们在感情上会受到震动,仿佛我们完全被打垮了。于是,我们习惯于强调死亡的偶然性——事故、疾病、感染、衰老,这种习惯暴露了我们修正死的含义的努力,将必然性修改为偶然性。众多人同时死去对我们来说特别可怕。我们对死者采取了一种特殊态度,就像是向某个完成了特别困难任务的人表达敬意一样。我们对死者的评价往往也是扬长避短,提出这样的要求:对于死者宜隐恶而扬善。因而无论在悼词中还是在墓碑上,只写下对怀念者有利的话语,这似乎也是理所应当的。死者已不需什么尊敬,但在我们看来,对死者的尊敬比对真理的崇敬更为可贵,甚至胜过对生者的尊敬。
文明人这种惯常的对死的态度在自己心爱的人——妻儿、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死去的时候,达到了高潮。此时,我们往往痛不欲生,我们的一切希望、自尊、快乐都随着死者进入了坟墓,任何事情都不能给我们以安慰,任何东西都不能弥补爱人之死给我们造成的损失。
这种行为表明,我们似乎也像阿什拉部族的原始人一样,心爱的人死去,自己也必须跟着死去。我们对死亡的这种态度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不能在生活的游戏之中,对生活孤注一掷,生活就会显得贫乏、毫无意义,平淡而肤浅。这正像美国人的调情一样,从一开始双方就知道,一切都会十分顺畅。
这样的调情与欧洲大陆式的谈情说爱刚好形成对照。在欧洲大陆,谈情说爱的双方一开始就必须记住引起爱情的严重后果。我们易于受到感情的束缚,人死之后,往往悲痛欲绝。这使我们不愿意想到自己会有危险,也不愿设想同自己有关的人会遭到什么不幸。我们不敢从事带有危险性然而又是必须做的工作,诸如在空中飞行,远征到他国,实验爆炸物等。我们不敢设想自己会遭到不幸,因为,如果灾难降临,谁能弥补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这样重大的损失?我们总是从一切事情中排除死亡,也随之排斥了很多别的东西。
哲语沉思:
完整意义的人生,势必会伴随着痛苦,其中,面对心爱之人的死亡是最大的痛苦之一。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成长和衰退的过程。选择了生活与成长,也就选择了面对死亡。我们应该学会坦然接受死亡,不妨把它当成“永远的伴侣”,想象它始终与我们并肩而行。这样可以丰富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理性和现实。
188 生命在于使用
既然失去的东西追不回来,为什么我们要害怕失去它?既然死亡威胁我们的方式形形色色,与其说什么都怕,不如勇敢面对其中的一个。
一切事物随我们的诞生而诞生,同样,一切事物随我们的死亡而消失。因此,我们用不着杞人忧天,为一百年后我们已不在人世时的事担忧,正如不必为一百年前我们尚未出世时的事哭泣。
死亡是另一种生活的开端。我们花了很大的代价进入这新的生活,迈进这新生活时,我们揭掉了昔日的面纱。
只发生一次的事是无所谓痛苦的。难道有必要为瞬间的事长期担惊受怕吗?不管活得长活得短,死了都一样。对于不复存在的事物,长与短一概没有意义。
造化强迫我们死,她说:“离开这个世界吧,就像你来时一样。”
死亡是生命的组成部分,逃避死亡,是在逃避你自己。你享有的生存,既然属于死,也属于生。你出生的第一天,在给予你生命的同时,就一步步把你引向死亡。
你经历的一切,都是向生命索取的。这其实是在损害生命。你的生命不懈营造的就是死亡。你活着的时候就在死亡中,因为当你不再活着的时候,你已经死了。
抑或,你更喜欢活过后才死。但你活着时就是个要死的人,你若已充分享受了人生,也就心满意足,那就高高兴兴地离开吧。
假如你没有好好利用人生,让生命白白溜走,那么失去生命又有什么要紧?你还要它干什么?
生命本无好无坏,是好是坏全在你自己。
你活了一天,就看到了一切。一天就等于所有的天,不会再有别的光明和黑夜。这个太阳,这个月亮,这些星星,它们曾照耀过你的先祖,也将沐浴你未来的子孙。
你的生命不管何时结束,总是完整无缺的。生命的用途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使用。有的人活得很长,却几乎没活过。在你活着的时候,就要好好地生活。
你活了很久,这在于你的意愿,而不在于你活的年头。你曾认为,你不懈地前往的地方,永远也走不到吗?可是,哪条路没有出口呢?
如果没有人相伴会使你轻松一些,那世界不是和你结伴而行吗?
哲语沉思:
死亡本身就有着狰狞的面孔,但对于生命自身而言,最可怕的是你失去面对死亡、超越死亡的勇气和力量。而这种勇气和力量是一个生命主体性的体现,只要我们能始终坚持这种主体性的力量,将我们的精神追求放在肉体享乐之前,将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放在面对死亡的基础之上,那么我们就能够获得向死而生的态度和力量,就能够从死亡中获取不朽和超越。
189 当我不在世的时候
当我不在世的时候,当我所有的一切都化为灰烬的时候——你啊,我唯一的朋友;你啊,我曾那样深情地和那样温存地爱过的人;你啊,想必会比我活的时间更长——可不要到我的坟墓上去……你在那儿是无事可做的。
请不要忘记我……但也不要在日常的操劳、欢乐和困苦之中想起我……我不想打扰你的生活,不想搞乱它的平静的流水。不过在孤独的时刻,当善良的心如此熟悉的那种羞怯和无缘无故的悲伤碰着你的时候,你就拿起我们爱读的书当中的一本,找到里边我们过去常常读的那些页、那些行、那些话……记得吗?有时,我们俩一下子涌出甜蜜的、无言的泪水。
你读完吧,然后闭上眼睛,把手伸给我……把你的手伸给一个已经不在的朋友吧。
我将不能够用我的手来握它,我的手将一动不动地长眠在地下。然而,我现在快慰地想,你也许会在你的手上感受到轻轻的爱抚。
于是,我的形象将出现在你的眼前,你闭着眼睛的眼睑下将流着泪水,这泪水啊,就像我和你受美的感动曾经一起洒下的一样,你啊,我唯一的朋友;你啊,我曾那样深情地和那样温存地爱过的人!
哲语沉思:
在“死”的指引下,我们会清醒地意识到:人生是如此短暂,而且爱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把握人生。不敢正视死亡的人,就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无法理解什么是爱,什么是生活。万物永远处在变化之中,死亡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肯接受这一事实,我们就永远无法体味生命的宏伟意义。
190 现实需要超越
人们尊崇迢遥疏远的真理,那在制度之外的,那在最远一颗星后面的,那在亚当之航的,那在末代以后的。自然,在永恒中是有着真理和崇高的。可是,所有这些时代,这些地方和这些场合,都是此时此地的啊!上帝伟大就在于现在伟大,时光尽管过去,他绝不会更加神圣一点。只有永远渗透现实,发掘围绕我们的现实,我们才能明白什么是崇高。宇宙经常顺从我们的观念,不论我们走得快或慢,路轨已为我们铺好。让我们穷毕生之精力来意识它们吧。诗人和艺术家从未得到这样美丽而崇高的设计,然而至少他的一些后代是能完成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