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12500000003

第3章 用智慧寻找生存的空间(3)

10 不可替代的生活根基

南黑森林一个开阔山谷的陡峭斜坡上,有一间滑雪小屋,海拔1150米。小屋仅6米宽,7米长。低矮的屋顶覆盖着3个房间:厨房兼起居室、卧室和书房。整个狭长的谷底和对面同样陡峭的山坡上,疏疏落落地点缀着农舍,再往上是草地和牧场,一直延伸到林子,那里古老的杉树茂密参天。这一切之上,是夏日明净的天空。两只苍鹰在这片灿烂的晴空里盘旋,舒缓、自在。

这就是我“工作的世界”——由观察者(访客和夏季度假者)的眼光所见的情况。严格说来,我自己从来不观察这里的风景。我只是在季节变换之际,日夜体验它每一刻的幻化。群山无言的庄重、岩石原始的坚硬、杉树缓慢精心的生长、花朵怒放的草地绚丽又朴素的光彩、漫长秋夜里山溪的奔涌、积雪的平坡肃穆的单一——所有这些风物变幻,都穿透日常存在,在这里突现出来,不是在“审美”的沉浸或人为勉强的移情发生的时候,而仅仅是在人自身的存在整个儿融入其中之际……

严冬的深夜里,暴风雪在小屋外肆虐,白雪覆盖了一切,有什么时刻比此时此景更适合哲学思考呢?这样的时候,所有的追问必然会变得更加单纯而富有实质性。这样语言的努力,则像高耸的杉树对抗猛烈的风暴一样。

这种哲学思索可不是隐士对尘世的逃遁,它类似农夫劳作的自然过程。当农家少年将沉重的雪橇拖上山坡,扶稳橇把,堆上高高的山毛榉,沿危险的斜坡运回坡下的家里;当牧人恍无所思,漫步缓行赶着他的牛群上山;当农夫在自己的棚屋里将数不清的盖屋顶用的木板整理就绪:这类情景和我的工作是一样的。思想深深扎根于生活,二者亲密无间。

城市里的人认为屈尊纡贵和农民做一番长谈就已经很不简单了。夜间工作之余,我和农民们一起烤火,或坐在“主人的角落”的桌边时,通常很少说话。大家在寂静中吸着烟斗。偶尔有人说起伐木工作快结束了,前夜有只貂钻进了鸡棚,有头母牛可能早晨会产下牛犊,某人的叔伯害着中风,或者天气很快要“转”了。我的工作就是这样扎根于黑森林,扎根于这里的人民几百年来生活的那种不可替代的大地的根基。

哲语沉思: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些东西是可有可无的,有了也许会增色,没有也无损本质;而有一些东西则是不可缺的,缺了就不能够生活。什么东西不可缺,这是生养人类的大自然唯一的权威。自然规定了生命离不开阳光和土地,规定了人类必须耕耘和繁衍。最基本的生活内容原是最平凡的,但正是它们构成了人类生活的永恒核心。

11 决战人生每一天

人生如梦,而生命是永恒的。转瞬即逝的生命比所有的财宝都珍贵,将如此宝贵短促的生命无所事事地轻抛是可耻的。

对人类来说,没有比为使命而活着更可贵的了,同时也没有比不知为何生存更空虚的了。彷徨的人只不过在别人眼中是自由的,对不得不彷徨于路的人来说,他没有了生存的根基,打发着一个个充满不安和内心空虚的苦恼日子。没有使命感的人生犹如彷徨的人生。

即使在今世看来比较理想的人生观,若站在上一级宇宙的高度来考察,就会产生疑问:这是正确的人生观吗?这就成为一个极其艰深的问题。必有一个宇宙至高的,或者说代表生命本源的法则,所谓命运,不就是人们从法则那儿得到的报应吗?

人类生命中有一个像最大公约数一样的共同基础。那是生命的支柱,在这个基础之上,人们的才能、天分得到发挥。若失去了做一个人最本质的基础,再杰出的才能也会枯竭,甚至会耗尽生存的力量,不得不走向衰亡。人类生命中这种必备因素是与生俱来的,熟知人的本质基础之后,才能去寻找可充分发挥个性的合适场所。

“既然是人就要竭尽全力生存。”把这一条当做焦点来观察一个人,就会发现,外表的不同都是枝节。去掉这些枝节,只会剩下赤裸裸的人类生命的胴体。要判断他的人生价值,这是唯一的基准。

人生就是建设,一旦建设停止,人生就失败了。

对自己眼下能做的事必须点燃起你的热情。对眼下能做的事情不付出全力的人,是没有资格谈未来的。首先得稳稳地站住脚跟,才能进行下一次大飞跃。

想想看,一天只有24小时,利用交通工具跑得再快,也不能改变这一点。这样说来,不管在哪里,不管怎样做,只有自己的存在才是确实的。怎样充实这个自我呢?这就看你怎样充实每一天。甚至是否能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是否能在社会上拥有主动权,关键也在于每一天的充实。有利的环境本身是单调的,如果你设法利用这些有利因素,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充实起来,这种脑力劳动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

人们每一天都在决战,昨天的成功并不能保证今天的胜利,昨天的挫折不一定就导致今天的失败。每一瞬间的实干才是重要的。所有的实干加在一起,它的本质就是你的机会和才能,这才是你一生的总决算。

哲语沉思:

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不能结果的花有玫瑰、郁金香等,它们在阳光下开放,没有任何目的,纯粹只是为了快乐。快乐本身就是它们的成功。

人也像花一样,有一种人能结果,成就一番事业;而有一种人不能结果,一生没有什么建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那么,你会选择做哪一种人?

12 希望不会骗人

我们在物质生活之外,又延伸出希望。每个人几乎都对某些事物驰骋幻想,不过,直到改变了生活方式他才会碰到这些事物。有些人以财产多和住宅大为快事,为他们的家庭和荣誉预先准备好永存不朽的东西,或者竭力不使财富分散,因为积累财富已成为他们的唯一职守。另外那些十分文雅、高尚的人,则把精力专注在未来的名望上面,专注在获取那些不抱成见的后代子孙的感激上。

灵魂完全系在财富与住宅上的那类人,无法明白他们本应对财富漠然置之,因而也就无法适宜地或认真地谈论这些问题。可是,追逐声名的人就可以对此做出反应,所以就有可能去考虑他们所期待的事物。

在遥远的未来,能否被人记住也许是值得每个明智之士考虑的问题,但这是得不到满意的答案的。诚然,能名垂青史的,只是少数人,大多数人对此其实也兴趣索然。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余地堆放那么多的名望。生命的职责是,在每种环境中,无论是短暂的快乐或痛苦,都不会超过一定的比例,必须留给我们余暇去做那种不会十分影响我们眼前幸福的期待。一个人有了虚名,而不准他人侵入他的地盘,他就只能是那种一定要被抛入遗忘之塔里的人。

心灵的眼睛与肉体的眼睛一样,能看到新的目标,对那些眼皮底下的东西反而视而不见。因此,声名像一颗陨星,除了几个卓越的和不可战胜的名字之外,有的闪耀一下之后,就永远消逝了。如果思想或时间没有什么改变,那我们的声名也可能是隐匿无闻。一切具有我们这种思想或使我们的行为有所改变的人们,无时不匆匆走入湮没无闻的境地,正像一种最被人喜爱的新事物常为时尚所采纳一样。

所以,照亮晚年的任何舒适的光线并非来自尘世,只有未来才是它的远景。在疾病的痛苦中,在老耄的衰弱里,只有储以待用的这种幸福(如果注意到这种幸福)才会支持我们。这些幸福,我们有信心去期待它们,因为它们来自于一种偶然的力量,而且,只有热烈希望和真诚追求它们的那些人才能得到这种力量。由此看来,每个心灵最终都应该栖息下来。希望是人类的主要福赐,并且,只有希望才是合理的。可以肯定,希望绝不会欺骗我们。

哲语沉思:

即使人类不断地受苦、被生活折磨,但是心中总是留有可贵的希望。希望是人类一切不幸中唯一的安慰,它能够将人们从一切烦恼痛苦的环境中拯救出来,而沉浸于和谐、美满、幸福的氛围中。

希望一直是人类生活动力的来源。在无尽的等待之中,人类生生不息。

13 忍受蠢人的评判

你一向是说真话的,我们伟大的歌手,你这次也说了真话。

“蠢人的评判和群氓的嘲笑声”……对这两点又有谁不曾领教过?

所有这一切都可以——而且应该忍受,谁能够做到——就让谁来表示轻蔑吧!然而有一些打击,它们刺痛着你的心坎,比什么都痛……一个人做了他力所能及的一切,努力地、热情地、忠实地工作……而一颗颗正直的心灵却嫌弃地躲开他,一张张正直的面孔一听到他的名字便因愤怒而变得通红。

“躲开点儿!滚蛋!”一些正直的、年轻的声音对他嘶喊。“无论是你,还是你的劳动,我们全不需要;你玷污了我们的住所——你不认识,也不理解我们……你是我们的仇敌!”

这时这个人该怎么办呢?继续劳作,不要试图去辩白——甚至不要企望有稍微公正一些的评价。

从前,庄稼人诅咒一个过路人,这位过路人给他们土豆——穷人赖以度日的食物——面包的代用品。他们把这份珍贵的礼物从那只向他们伸出的手中打落在地上,把它摔进泥土里,用脚践踏。

如今,他们以它为食——而他们甚至不晓得恩人的姓名。

也罢!他的名字对他们又有什么意义?他,虽然无名,却把他们从饥饿中拯救了出来。

让我们只为一件事尽力吧:愿我们所带来的确是有益的食物。

从你所爱的人嘴里听到错误的谴责是苦涩的,然而即使这也是可以忍受的。“打我吧!但是要听从我!”雅典的首领对斯巴达人说。

同类推荐
  • 乡情

    乡情

    隆德是块文脉旺盛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活跃着一批文化艺人,崔继鹏便是其中杰出的一位。他的这本散文集读后让人回味无穷,质朴、厚重的文字,充满灵性的歌唱,清醒的理性思维,鲜明的生活气息,构成了本书特色。
  • 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

    “文革”结束以后,中国文学结束了一体化的文学时代而走向了多元发展,作家的文化立场与价值取向迅速分化,小说的叙事艺术产生了革命性变化。本书立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主要探讨“文革”后中国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间的复杂纠结联系,即作家的不同文化立场如何决定了他们的不同审美选择与叙事艺术,其叙事艺术又以何种方式、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文化立场的表达。通过对中国当代不同作家创作群体和代表性作家的研究,本书勾勒出了“文革”后中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理清了中国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的整体形貌与个体差异,并就有争议的当代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进行了及时深入的学术研究和探讨。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彳艮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适合大众阅读。
  • 老虎大福

    老虎大福

    本书中的作品大多以秦岭山林为题材,描绘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共计8篇,包括“黑鱼千岁”、“山鬼木客”、“猴子村长”等。
  •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程浩的文字集。“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程浩去世后,他的母亲整理了他的文稿,共计44万字;除了散杂文,还有小说、日记、诗歌,甚至,还有给优米网的求职信和给作家七堇年的信。这些文字,都写自程浩去逝前的两三年的时间。而此时的程浩,体重不到30公斤,身体严重变形,每一个字都是他一下一下点出来的。他对命运的包容,对生命的反刍,让人无不为之震动。东东枪说,和他相比,我们大多数人活得都太轻薄了。
热门推荐
  • 末世生活简述

    末世生活简述

    末世真的就那么残酷,每天都挣扎在尚存线上吗?不是的,末世也许没那么恐怖,末世只是环境的改变而起,只要克服它,人类依然好好的生存,只是又一场生存进化,将不适应的人淘汰而已!
  • 妖战八荒

    妖战八荒

    天道三千,唯妖不尊!有志改变,无力回天!天道人开,妖道我劈!人志妖身,血战八荒!
  • 网游之东方世界

    网游之东方世界

    此书主角三观不正,还有正道士不要来,此书是轻小说。
  • 重生之豪门女管家

    重生之豪门女管家

    上一世赵安唯被一绿茶婊联合众渣贱所害,走不出大山,上不了大学,嫁不了好男人,最后惨遭折磨致死。重生后她励志走出大山,上名牌大学,不当男人的附属品,成为优雅的白富美,闯出自己的一片天,走向人生制高点。赵安唯:“挡我者,死!!”这是一篇圣母玛利亚迷途知返复仇文,也是一篇励志逆袭爽文……
  • 无止界境

    无止界境

    一位青年从遗忘纪元中脱颖。在内心回响中,在他身边的,是迎庆末日的笑声。在无限可能的世界里,他终成主宰!吞噬,你的所有亦是我所有。焦土,吾所踏足之地必将化为焦土。死亡,死亡仅仅只是开始。末日,瞧瞧这可怜虫吧。
  • 异界女卜师

    异界女卜师

    世间最神秘之事,莫过于阴阳!女卜师既能长生不老,又能通卜乾坤,一生便注定不会平凡。第一世的我清冷而简单;第二世的我聪睿而张扬;第三世的我幽魅而无奈!三生跌宕,谁是最终伴她的那个人?
  • 回望来时路

    回望来时路

    这是一本文字十分粗糙、内容平淡无奇自传体的小册子,之所以把它印刷成册,一是因为它是作者人生经历的真实记录,想告诉后辈子孙,让他们了解,他们的父辈、祖辈是如何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一路风雨走到的今天;让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应倍加珍惜。二是在我半个多世纪的工作经历的每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一些领导、老师、朋友、亲人们的教诲、启示、关怀和帮助。对人,我除铭记于心外还想通过文字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三是我已经到了生命终点的倒计阶段,要回望来时路,有必要作些反思与总结,把从中悟出的一些心得体会表叙出来,求得至亲好友们的理解和指正。
  • 警卫传说

    警卫传说

    这是一个传说,多年后那些共和国的将军们还会常常想起这个人,谜一样的一个人,他又有怎样的故事……没有人知道。直到多年后的某一天他又出现……
  • 西游黄蜂传

    西游黄蜂传

    那一次西游,灵山佛殿多了一尊斗战胜佛,天地之间少了一只自在石猴。这一次,就让我用黄蜂的翅膀,扇起一场掀天揭地的逆乱风暴。其实这是一个逗比的普通人,穿越为西行路上七只蜘蛛精的干儿子——一只小小的黄蜂精,然后纵横于西游世界的故事。随着黄蜂精的不断成长,藏在《西游记》背后的故事一一浮出水面——佛道争锋,巫妖传承,地府秘闻以及这漫天神佛的最终归宿……Ps:本书所涉及的仙、佛、宗教人物及其事迹,仅为故事需要。与现实宗教信仰无关,无意冒犯现实中任何宗教信仰。
  • 发丘

    发丘

    发丘一门,一门一人。传说中的盗墓门派,每一代只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