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一种穿透人生的大智慧
感恩是精神上的宝藏。——英国哲学家洛克。
感恩是一种处世情怀,是一个人生命质量的体现,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础。常怀感恩之心的人,可以很快原谅曾经的不快,懂得何如积累深厚的人生资源。
我们最先感谢的应该是生命,应珍惜每一个当下的存在。因为有了生命,美好的生活才有希望;因为有了生命,我们才能够无所畏惧地追寻梦想。而这一切的开始,都源于今天。
“今天”与“生命”聊天,生命问了一句:“过得怎么样?”
今天答道:“到现在为止,今天是我最好的一天!”
生命仿佛为今天的答案感到吃惊。
“你最好的一天?”生命用一种惊诧的口气重新问道。
是的。今天迅速而且充满信心地回答。
生命又问了一遍:“你确定吗?”
“是的。”今天再一次确认。
今天能感觉到“生命”并不相信他讲的是真话。当然,它知道生命相不相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自己相信。
生命问今天:“你怎么能说今天是到现在为止,你最好的一天呢?你结婚那天呢?难道不比今天更好吗?”
今天答道:“我一直而且永远记得我结婚那天,我的妻子是多么快乐;我也记得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的情景;我还记得在甜品店喝奶昔,意识到自己还能做事;我记得给一只眼睛看不见的小鸭子喂食的那天;我也记得我和儿子一起爬上山顶,欣赏这美丽的世界;我一直记得当我看见刚刚犁过的、黑色的、潮湿的、肥沃的泥土,等着我们播种、收获的那天;我还记得在学年手册上读到学校里最传统的女孩儿写的评语,说我是高年级最好的男孩子;我还记得有个女孩对我说她尊重我,而我告诉自己,我也尊重自己;我记得那天船长公正地对待我;我记得海军军官说我不能参军,而母亲仁慈地告诉我说还有希望。我也记得其他两万多个美好的日子,每一天都成就了现在的生活。那些天里,一定有许多天可以排在我好日子列表的前面,但没有一天是最好的一天,它们中的任何一天都只能排第二。”
正因为对每一个“今天”的珍视,才拥有了如此美好的回忆。在心中培植感恩的思想,可以沉淀许多浮躁、不安,消融许多不满与不幸。怀一颗感恩的心,会看到生活细微处的美妙动人,会听到风在空气里流动的音乐,会等待着春天到来,会在刹那间浅笑。因为,感恩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暖规则: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态度,生命、健康的体魄、温暖的阳光,都值得我们感恩。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
上帝无法降临在每一个人身边,所以造就了母亲。——《圣经》。
年幼时,我们一直不太懂事、逆反着父母;长大了,又因为懒惰或是一心追求名利,忽略了日渐老去的父母,忽略了双亲望眼欲穿的牵挂,总以为来日方长。
老舍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生命是母亲给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终前吃的还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季羡林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季先生的家在鲁西北一个贫困的村庄,他的家更是贫中之贫。离开家几年,成为清华学子的他,突然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他赶回家乡,“看到母亲的棺材,伏在土坑上,一直哭到天明”。季羡林先生在文章中写道:“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
博客上有这样一篇文章:
当你一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地哭着;当你三岁的时候,她怜爱地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当你四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色笔,而作为报答,你涂了满墙的抽象画;当你五岁的时候,她给你买既漂亮又贵的衣服,而作为报答,你穿着它到泥坑里玩耍;当你七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用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当你九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不去练习;当你十一岁的时候,她陪你还有你的朋友们去看电影,而作为报答,你让她坐到另一排去;当你十三岁的时候,她建议你把头发剪了,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当你十四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一个月的夏令营费用,而你却整整一个月没有打一个电话给她;当你十五岁的时候,她下班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你作为报答,你转身进屋把门插上了;当你十七岁的时候,她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而你抱着电话和你的朋友聊了一晚上;当你十八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得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在外聚会到天亮;当你十九岁的时候,她付了你的大学学费又送你到学校,你却要求她在远处下车怕同学看见笑话你;当你二十岁的时候,她问你:“你整天去哪?”而你回答“我不想像你一样”;当你二十三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糟糕;当你三十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小孩提出劝告,而你对她说:“妈,时代不同了。”当你四十岁的时候,她给你打电话,说亲戚过生日,而你回答:“妈,我很忙没时间。”当你五十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而你却在家读一本关于父母在孩子家寄身的书;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该做却从来没做过的事,它们像榔头一样痛击着你的心……
不止是母亲,父亲在我们的生命中同样具有不可代替的位置。虽然因为工作忙碌和社会的压力,有时我们应对自己的生活都显得力不从心,但是,在周末的晚上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并不需要花费几分钟;在过节的时候,送上一份心意,并不需要多么贵重。趁现在我们还来得及尽孝,用一颗真心去回报父母吧。
暖规则:不要以为来日方长,不要说“等我有空、有钱的时候……”才去孝顺父母。孝就是用一颗真心,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关爱你的父母。
情感在何种情况下都需要表达
期望是恋人的手杖,带着它前行,便可以对抗绝望。——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
两个陌生人走到一起,擦出爱的火花靠缘分,但能否长久地把这份爱情延续下去,则要靠两个人用心经营。
《爱的能力》的作者艾伦·弗罗姆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妇人,她辛苦地支撑着一个家,却从未得到家人的任何感激。
一天晚上,她问她的先生:“彼得,我在想,万一我有一天死了,你会不会花一笔钱买花表示哀悼,你会吗?”“当然会啊!玛莎,你干吗问这个?”
“我只是在想,到那时候,20块钱的鲜花对我已经一点意义也没有。但是我还活着的时候,只要一点鲜花,对我却更有意义。”
爱情里,总会有付出较多的一方,其实另一方也在这其中领会到了。可能因为失去了最初恋爱时的感觉,两个人的话语逐渐变少,甚至常常显得冷漠。既然爱在心里,就要学会开口表达,一个微笑,一个拥吻、一句赞美,感恩她/他为你带来的美妙时光。
离他的生日还有20多天,她就满大街地转,希望能买到一件让他感到惊喜的礼物。
他和她都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高才生,记得刚结婚时,家庭条件很差,他因病住院,她下班后总会买两个新鲜的水果送给他,那些水果一直感动着他,给他力量努力拼搏,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因为有爱,虽然日子很清苦他们却觉得很幸福。
后来他们终于拼打出一片天,但彼此的感动却越来越淡,他们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业,甚至都有些落寞。面对周围美女如云,他却无法对她们之中的任何一个动心;她的周围也不乏优秀的男人,她却一直认为他是她一生最爱的男人。
虽然生活使他们改变了许多,但在骨子里,他们都是那种纯粹的人。于是,在一个温柔的夜晚,他们谈了一次心。于是,甜蜜的爱情再次呼啸而来,不过,两个人都已经习惯了平淡,脸上什么表情也不显露出来。
在离他生日还有20多天的时候,离他们的结婚纪念日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两人都开始忙碌了。两个人都想,感谢上天,让我们拥有彼此,还那么爱对方。
我们不但要把爱人当成亲人来迁就,更要把爱人当成朋友一样来相处。当看到爱人为我们付出的努力时,我们不应该熟视无睹,而应该真诚地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一直以来无怨无悔地付出……”
暖规则:爱不能只埋藏在心里,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勇敢说出来,才是最好的表达形式。
把爱多分一点给工作
人必须有一个无法放弃、无法搁下的事业,才能变得无比坚强。——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
歌德对《谈话录》记录者艾克曼说过一句话:“但愿我见到你的时候,你正默默无闻地工作,因为归根结底,获取世界观和经验的最可靠和最纯洁的途径便是默默无闻地工作。”
黎巴嫩著名哲理诗人纪伯伦在《先知》中写道:
当一位农夫请求上帝的先知给他讲一讲什么是劳作时,先知说:
你们劳作,故能与大地的精神同步。
你们慵懒,就会变为季节的生客,落伍于生命的行列;那行列正带着庄严、豪迈和骄傲的顺从向永恒前进。
劳作时你们便是一管笛,时间的低语通过你的心化作音乐。
你们中谁愿做一根芦苇,当万物齐声合唱时,唯独自己沉寂无声?
总有人对你们说:“工作是一种诅咒,劳动是一种不幸。”
但我要对你们说:“当你们工作时,你们便实现了大地最悠远的梦想。在梦想成形之初,这部分便已分派给你。”
你们辛勤劳动,便是真正热爱生命。
在劳动中热爱生命,便是通晓了生命最深处的秘密。
然而,如果你们在痛苦中把降生称作折磨,把维持肉体生存当成写在额头的诅咒,那么我要回答,只有你们额头上的汗水,才能洗去那些字迹。
也有人对你们说生活是黑暗的,你们疲惫时重复疲惫者的话。
而我说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
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
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
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
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合为一体了。
正如纪伯伦在诗中所写的,所有的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内心充满爱的人必定懂得如何感恩。生命中到处都存在着爱,也需要付出爱。工作同样也需要我们付出精力,需要对我们的工作多投入热情,投入爱。
暖规则:带着爱工作,方能更好地融入集体。因为爱不仅能够使人心扉敞开,还能够连通人心,激发感恩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