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层社会是一个充满着财富、趣味和品位的阶层,所有人都渴望挤进这个阶层。而人类又是一个喜欢凭表面印象判断他人的生物,所以,应该注意交流的细节,让自己听起来就像个有地位的人。
——哈佛礼仪课教授凯尔
说话讲究规范,才会看起来像有社会地位的人。
课前预习。
美国前参议院议员罗慈和哈佛大学校长罗威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一同被请到波士顿去讨论国际联盟的问题。罗慈感觉到大部分听众对他的意见表示仇视,可是他决定让听众都赞同他的意见,于是他这样说道:
“校长、诸位朋友、诸位先生、我的同胞们:
“罗威尔校长给了我这个机会,使我能够在诸位面前说几句话,对此我感到十分荣幸。我们两人是多年的老朋友,而且都是信奉共和党的人,他是拥有最高荣誉的大学校长,是美国最重要、极有权威和地位的人,他还是一位研究政治最优秀的学者和史学专家。现在,我们对于当前的重大问题,在方法上也许有所不同,但是,在对待世界和平以及美国幸福的问题上,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如果你们允许,我愿意站在我本人的立场上来简单说几句。我曾用简明的英语,一次又一次说了好多遍了,但是,有人对我产生了误解,竟说我是反对国际联盟的。其实,我一点也不反对,我渴望着世界上一切自由的国家都联合起来,成立我们所谓的联盟,也就是法国人所说的协会,只要这个组织能够真正联合各国,各尽所能,争取世界永久和平,促成全球裁军的实现。”
课堂指导。
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说:“有社会地位的人,往往处于一个有钱、有趣味、喜欢游戏人生的圈子。所有还没进入这个圈子的人,都渴望成为一个看起来像是有社会地位的人。”为全球财富排名前几位的跨国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形象设计大师,曾对有社会地位的人的谈吐姿态作过调查。结果表明,人们本能地会以谈吐来判断或者衡量一个人的出身和地位,而那些处于社会中上层,被公众认为是“有社会地位”的成功人士,无一不是口齿伶俐、谈吐讲究的人。
哈佛大学礼仪课教授贝琪曾经对这些人的谈吐姿态做过研究,她发现,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在社会上拥有良好的声誉,不仅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更因为他们在说话的过程中注意那些普通人容易忽略的小细节。所以,我们不妨按照下面的几则建议对自己进行监督:
1.规避规则:不同观点,婉转表达。
上面故事中罗慈短短的一段话,使得即使反对他最强烈的人,也无法对他提出相悖的意见。为了称颂听众的爱国热忱,他称听众为“我的同胞”;为了缩小彼此意见相悖的范围,他敏捷而郑重地提出他们共同的思想;为了赞美对方,他坚定地说他们的不同点只是方法上琐碎的小枝节,而对于美国的幸福以及世界的和平等诸多大问题,他们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他更进一步地说,他也赞成国际联盟的组织是应该有的。分析到最后,他和对方的不同点,只是他觉得“我们应该有一个更完善的国际组织”。
如果罗慈在演说之初就把那些信任国际联盟的人加以痛斥,说他们真是荒谬到了极点,结果必败无疑。相反,他机智、委婉地把自己的观点说出,反而让听众更愿意往下听。
2.绅士原则:说话要讲究风度。
绅士风度是任何人都想拥有的气质,而与人交谈也需要这种气质,想要成为上层社会的绅士名媛,就必须讲究谈话风度,不能因为抢话争话而令人感到不愉快。
每个人都渴望表达自己,但是过于强烈地想要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会给人一种压迫感。这种情况下的交流和沟通会令人感到很不舒服。如果我们在他人侃侃而谈的时候,能够保持足够的耐心,当对方说完后再表达我们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不仅显得我们很有绅士风度,更让对方觉得我们很尊重他。
的确,不管社会怎么发展,“阶层论”始终是人类一个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哈佛的心理学教授曾作过调查,结果发现,人们普遍相信人的家庭出身和社会背景影响着人的行为、世界观和胸怀。所以,说话讲究规范,才有助于我们进入上流社会。
胸中有“墨”才能出口“成章”。
课前预习。
公元前218年,迦太基奴隶主阶级的军事统帅汉尼拔,为防止罗马帝国的步步紧逼,先发制人,出兵罗马。势力强大的罗马根本不把汉尼拔放在眼里,罗马的统治者集结数万大军准备一举歼灭之。但汉尼拔却出其不意地远征,率领6 000精兵绕过罗马军阵地,翻越阿尔卑斯山,突然出现在山南的波河平原上。汉尼拔指着眼前坚固的罗马城堡,慷慨激昂地对他的士兵发表了即兴演讲——《要么胜利,要么死亡》。
“士兵们:
“你们在考虑自己的命运时,如果能记住前不久在看到被我们征服的人溃败时的心情,那就好了。因为那不仅是一种壮观的场面,还可以说是你们处境的某种写照。我不知道命运是否已给你们戴上了更沉重的锁链,使你们处于更紧迫的形势。你们在左面和右面都被大海封锁着,连一艘可用于逃遁的船只也没有。环绕着你们的是波河,它比罗讷河更宽,水流更急,后面包围着你们的则是阿尔卑斯山,那是你们在未经战斗消耗、精力充沛时,历经艰辛才翻越过来的。
“士兵们,你们已在这里同敌人初次交锋,你们必须获胜,否则便是死亡。“
“如果这就是你们确定不变的决心,我再说一遍,你们就已经胜利了。这是永生的众神在人们夺取胜利时所赐予的最有力的鼓励。”
在这番演讲的鼓舞下,迦太基士兵一鼓作气,一战破城。罗马执政官弗拉米尼闻讯率大军赶来援救,却遭迦太基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弗拉米尼阵亡。罗马全国震动,处于覆灭边缘,从此15年不敢与迦太基作战。
课堂指导。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主持人普利莫曾说:“如果你能和任何人谈上十分钟并使对方发生兴趣,你便是很好的交际人物了。”因为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是很广泛的,也许是个工程师,也许是个法学家,或者是个教师,或者是个艺术家,或者是个采矿工人。总之,各个阶层的人物,你若能和他谈上十分钟使他感兴趣的话,是不容易的。
生活中,我们常见许多人因为对对方的职业毫无认识而相对默然,这是很尴尬的。其实如果肯下工夫,这种尴尬的情形就可避免,甚至有可能成为一个不错的交际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是一句老话,但是仍然适用,所以要想出口成章就需要充实我们自己的知识。
一个胸无点墨的人,当然不能希望他在说话时应对如流。学问是一个利器,有了这个利器,一切皆可迎刃而解。我们虽不可能对全部学问作精湛的研究,但是一些常识却是应该具备的。有一般的常识,再巧妙地运用起来,那么与他人进行十分钟的谈话,应该是不难的。我们平时应多读书多看报,了解国内外形势,国内的建设情况,科学界的新发明和新发现,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艺术新作,流行服饰,电影戏剧作品的内容等。诚能如是,则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人物。
学识渊博者能在军国大计的决策中,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上面的故事中,正是汉尼拔的精彩演讲,鼓舞了战士的士气,使得迦太基最终大获全胜。可见,演讲传达的力量,是无法比拟的。正如二战中,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是最终败在了这种精神力量的鼓舞之下。
二战初期,德军依靠“闪电战”,在占据了苏联大片领土后,为彻底打败苏联,于1941年10月下旬集中11个师的优势兵力,从西、北、南三面包围苏联首都莫斯科,扬言10日内攻克。临危不惧的莫斯科军民奋勇抵抗,在11月7日这天照例在红场隆重举行“十月革命”庆祝活动。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以大无畏的雄伟气魄,在红场上检阅队伍,并发表了气壮山河、振奋人心的演说,极大地鼓舞了军民的斗志,坚定了誓死保卫首都的决心。结果,历时月余,希特勒在损失50多万人后,后退了300公里,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被打破。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言辞也往往由于知识不足而闹点儿笑话或造成误会。因此,为了练就“三寸不烂之舌”,必须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哈佛语言学教授布兰登曾说:“内心丰富、精神饱满的人才能说出令人称赞的话。”女作家凯瑟琳·诺利斯也说,阅读古典散文与诗集可以让语言丰富起来。可见,想要出口成章,必须积累胸中的“墨水”。
好口才都是由那些不起眼的表达细节组成的。
课前预习。
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尔兰作家肖伯纳曾说:“书写的艺术,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再好,在表达语调时了也是无能为力的。例如‘是’字,可以有50种说法,‘是不是’也许有500种说法,可是写法只有一种。”
课堂指导。
肖伯纳的话很贴切地表达出了这样一个道理:语言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相同的内容,如果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或者是相同的表达方式,用不同的语调和不同的节奏,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态度和情感立场。正如高尔基所说,要“使得每一句话都能歌唱”。
语言学家莱特说:“有时候,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语调和节奏会带来不同的影响,使语言接受者产生不同的反应。”那么,在培养口才的时候,我们应该在活活的语调和节奏上注意哪些问题呢?
1.语意技巧:不同的语调有不同的意义。
语调是声和气的结合,不同的语意是某一种声和气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具有社会性的和稳定性,是约定俗成的。语调包括思想感情、声音形式两个方面。它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能遵循这一特点,而不能根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地违背它或改变它。
用语调表达不同的感情时要注意语言、语义、演讲的场景和主题,注意语气与措辞的一致以及语气之间的协调,这样,谈话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语言技巧:如何在说话中运用突兀语言。
有些人善于在说话的开头出语惊人,突兀而起,并配以起伏变化的语调使演讲体现出一种神秘的色彩,一下子就能把听众震住。这样既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又能确定演讲的情感基调。比如下面的例子:
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广播演讲》的开头:
“希特勒德国从6月22日向我们祖国发动的背信弃义的军事进攻,正在继续着。虽然红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敌人的精锐师团和他们的精锐空军部队已被击溃,被埋葬在战场上,但是敌人又往前线调来了主力军,继续向前闯进……”
这样的开头,由惊人的事情说起,令听众为之惊叹。
使用突兀语言,不仅需要大量的知识作为语言的支撑,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使用方法。一般来说,突兀语言的出现,是为了增强语言的效果,使听众在“陌生化”的语言环境中感受你说话的魅力,因此,运用突兀而起的语言时要注意与后面的内容配合得当,否则会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3.节奏技巧:节奏适中有助于听众的理解。
听口才出色的人说话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这是因为他们在说话时,抑扬顿挫,就像一个优秀的指挥家,将语言的节奏当做一首优美的交响乐指挥,演奏出扣人心弦的乐曲。在运用节奏技巧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高亢的节奏。高亢的节奏能营造出威武雄壮的效果,在用这种节奏演讲时,演讲者发出偏高的声音,语气的起伏较大。高亢的节奏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鼓动性,使得听众热血沸腾。这样的节奏适合于叙述一件重大的事件,宣布重要决定及使人激动的事。
第二,低沉的节奏。这种节奏和高亢的节奏正好相反,是为了营造一种低沉、庄严的气氛,说话者通常使用较低的声音,低缓、沉闷,语流偏慢,语气压抑。这种节奏经常在一些郑重的环境中应用,例如悲剧色彩的事件叙述,或慰问、怀念、吊唁等。
第三,凝重的节奏。它介于高亢和低沉之间,声音适中,语速适当,重点词语清晰沉稳,比较中庸。这种节奏每个字都要用重音来读,以体现出一种一字千钧的感觉,大多用于一些问题的发表、议论。
第四,轻快的节奏。这种节奏是大部分谈话者常用的,这样的节奏比较适合大众,容易使人们产生融入感。日常性的对话、一般性的辩论,都可以使用这种节奏。
第五,紧张的节奏。它通常运用比较快的语速来表达,往往带有一种迫切、紧急的情绪。每句话之间没有长时间的停顿,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听众的紧张感和注意力。一般用于重要情况的汇报,或者是必须立即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等。
第六,舒缓的节奏。和之前的紧张节奏正好相反,它是一种稳重、缓慢、舒展的表达方式。声音不高也不低,语速从容,给人一种安心悠闲的感觉。一般的说明性、解释性的叙述、学术探讨等类型的演讲都可以运用这种节奏。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同的语言节奏有时可以改变一个演讲的性质,作为一名谈话者,根据说话的内容和性质选择合适的节奏,才能达到谈话的效果和目的。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口才的表达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好的口才也是由许许多多不起眼的细节构成的。所以,注意每一处的口才细节,我们才能练就完美的口才。
赢得对方好感交谈尺度需要用心把握。
课前预习。
一次,意大利诗人但丁出席威尼斯执政官举行的宴会。席间,侍者捧给意大利各城邦使节的是一条条肥大的煎鱼,而给但丁的却是几条很小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