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初期,他多写短篇小说,比如《胖子和瘦子》、《公务员之死》、《苦恼》等,主要体现的是一些“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并揭露当时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到创作后期,他逐渐转向了戏剧的创作,写下了《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一系列剧本,其中绝大多数都暗中反映俄国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追求。
高尔基曾经说:“这是一个独特的天才,是那些在文学史上和在社会情绪中构成时代的作家中的一个。”1904年6月,这位独特的天才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不幸于同年的7月15日逝世。
§§§第175章 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屈原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到端午节,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举行各种各样的民俗表演,热闹不已。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这其实与一个历史典故有关,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2300多年,相传他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暇的后代。屈原在世时,虽忠于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不久,屈原便因受谗言诽谤而惨遭流放。眼看自己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屈原只能以死明志,于是在被流放同年农历的5月5日投汨罗江抱石自沉。生活在汨罗江附近的人们,为了不让屈原沉入江底的尸体遭到鱼蟹的啃食,便包了很多粽子投入江里。后来,这一行为就渐渐地演变为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流传至今。
虽然命运多舛,但屈原在世的60多年里,仍然创作出了许多流传至今的不朽诗篇,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离骚》。他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是我国浪漫主义诗词的开创者。他的作品气魄宏伟、辞章瑰丽、朗朗上口,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而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更是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176章 太史公司马迁
我国有这样一本历史经典古籍,它记录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至公元前101年(西汉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史书的典范,更是我国第一本纪传体通史。这本古籍叫做《史记》,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的作者,就是我国汉代最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是西汉年间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自幼诵读古书,年轻时游遍大江南北,后接任父亲司马谈的官位入朝担任太史令一职,开始着手编纂《史记》及其他一些史书。公元前99年,西汉名将李陵率兵攻打匈奴,兵败后投降,汉武帝大怒,并将为李陵极力辩护的司马迁施以刑罚入狱。三年以后,司马迁获赦出狱,自此开始全力编写《史记》,终于在55岁时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
《史记》全书共130篇,52万余字,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价值,被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司马迁也因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除了《史记》之外,司马迁还创作了不少佳作,但遗憾的是很多都已经遗失在历史岁月的长河中了。现存比较有名的,仅剩下《艺文类聚》卷三十引用的《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有名的《报任安书》(即《报任少卿书》)。
§§§第177章 诗仙李白
如果说起唐代的诗人,可能你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李白。李白素有“诗仙”之称,是我国古代鼎鼎大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中写下了千余首经典名作,像《静夜思》、《将进酒》,等等,我们至今仍能随口吟诵。
李白最擅长的是七言诗和绝句。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因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篇多是表现盛唐景象,显得大气而豪放。
在李白的诗歌中,最常见到的手法是借描写祖国的壮丽山河来抒发个人内心的情感,讴歌自己的理想,例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这一句,就是借用大鹏、天马、雄剑自比,表达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
后人之所以称李白为浪漫主义诗人,一是因为他擅长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二是他能够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并且夸张得极其自然而不露痕迹。此外,他还善于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第178章 诗圣杜甫
说完李白,就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位与李白齐名的唐代诗人——杜甫,我们在今天还习惯将李白和杜甫合称为“李杜”,可见两人颇有渊源。
杜甫生活的年代比李白稍晚一些,当时唐朝已经渐渐开始衰落,因而在杜甫的诗句中,很多是反映他的家国之忧。杜甫素有“诗圣”之称,不同于李白的大气讴歌,他的诗歌侧重于写实,描写贫富悬殊、战乱灾难、民生疾苦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画面,表达自己忧国忧民、仁民爱物之心。正是因为这一点,杜甫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是杜甫的代表之作,这些诗歌无一不反映出当时社会之乱及个人的忧国忧民之心。他的这种心境,在意象的描述上也能鲜明地体现出来,例如他经常会在诗歌中提到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这使得杜甫的诗歌常显现出一种沉郁顿挫、百转千回之气。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如李杜二人——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跟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一起发出不灭的光辉。可见,杜甫和李白在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不相上下的,他们的诗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第179章 写尽现实的诗魔白居易
唐朝是一个思想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涌现出很多对后世影响颇深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白居易也是其中一位。
白居易生活的年代比李白、杜甫稍晚一些,是山西太谷县人,字乐天,晚年长居洛阳香山,所以又号香山居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据说白居易小时候就特别聪明,特别喜欢读书,而且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了疮,手都磨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就全都白了。
与李白等诗人有所不同的是,白居易的诗歌充满现实主义色彩,写了很多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这与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有关。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流传,现代人也可以随口拈来三两句。而且,他的诗歌不仅在我国世代流传,甚至在日本和朝鲜等国家也有着广泛的影响。白居易最为后人熟知的诗篇,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等。
与李杜二人一样,白居易也是嗜酒如命,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而且喝的还是自家酿的酒。白居易造酒不但历史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