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08700000027

第27章 淡看往事,天地人生皆智慧(2)

《尹文子·大道上》有一个故事:齐国有一个姓黄的老相公,他有两个女儿,都长得十分漂亮,堪称国色天香。但这位黄公每与人谈起他的两个女儿,总是“谦虚”地说:“小女质陋貌丑,粗俗蠢笨。”这些话被一传十、十传百,以致他两个女儿的“丑陋”远近闻名,直到过了婚嫁的年龄,仍无人求聘。后来有个鳏夫,因无钱再娶,无奈之下,便到黄公门上求婚。黄公因大女儿年龄已大,也不再考虑是否合适,便一口答应了。婚礼完毕,这位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一看,不禁大喜过望,原来自己娶到的竟然是一位绝代佳人。消息传开,人们才知道黄公言之不实,于是一些名门子弟竞相求娶他的小女儿,自然也是天姿国色。齐国黄公本想得到一个谦虚的美名,但由于他谦虚过分,反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实在是得不偿失。

如想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唯一的办法便是把握好物极必反中的那个“极”。这个“极”的界限究竟在何处,冯友兰先生做出了回答:一个可以适合一切事情的界限,是无法划出来的。就像我们平常吃饭,吃得适当,就对身体有益,吃得太多反而会生病。究竟什么样的分量才算合适,那是因人而异的。

或许我们无法明确每件事的“极”在哪里,但只需细细品味,还是能发现只要用心把握,照着平易的大路走,将事情做到恰到好处,一样能避开物极必反的魔咒。

如水般与规矩的“容器”博弈

围棋有围棋的规矩,象棋有象棋的规矩。但亦不是人愿意下什么棋,即可下什么棋。

——《冯友兰谈哲学》“说家国”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认为,即使视力如离娄般精准,技巧如公输子般线束娴熟,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画不出标准的方形和圆形;即便对音律的感知如师旷般敏锐,如果不用六律,也无法校正五音;即便对尧舜的学说倒背如流,如果不实行仁政,也无法治理好天下。这便是规矩的力量。

每一件事的运作都有其自身的规则,按规矩做事,是使事情正常进行下去的必要保证,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围棋有围棋的规矩,象棋有象棋的规矩。人若下围棋,即须照着下围棋的规矩;人若下象棋,即须照着下象棋的规矩。”游戏尚且有规矩,何况现实的生活。

当今的企业和团队里,领导者也必须制定出明确的管理标准,并在团队中广泛实行,才能维护自己权威,使团队不至于陷入混乱、逐渐涣散,最终成为一盘散沙。

韩小姐原不是业务部最优秀的职员,却被意外地任命为业务部经理。这本是件高兴的事情,可她却很矛盾,因为业务部里有一个大姐大级的人物丽。丽一直是这个部门里业绩最好的员工,但由于个性太过于张扬、口无遮拦,大家都不喜欢她。虽然如此,可韩小姐却一直很敬佩她。

任命通知下来那天,丽的脸色很难看,但也没说什么。为了以后融洽相处,韩小姐就请丽一起吃晚饭,表示要向她学习,希望她能多多支持。丽倒也没说什么,只说大家都是好姐妹,以后要互相帮助。谁知此后她却经常在众人面前挑剔韩小姐的不是,还违反规定休假,有什么事也不和韩小姐通报,自作主张。季度总结的时候,她竟然越级向高一级领导汇报工作计划和工作业绩。韩小姐在朋友的建议下决定不再忍让,便借故狠狠批评了丽几次,又到上司那里汇报了丽的种种不是。于是上司也在会上点名批评了丽几次。丽终于驯服了。

可见,制定一个严谨的规则,并且有效地维护这个规则,才能保证一切正常有序地进行。从国家到团队,再从团队到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规矩。然而,规矩毕竟是用来限制某些东西的,必定不能处处顺遂人意,就像冯老所说:“但亦不是人愿意下什么棋,即可下什么棋。他必须有围棋的棋子棋盘,始可下围棋;他必须有象棋的棋子棋盘,始可下象棋。”

当无法改变既定的合理的规矩时,我们唯有将规矩视为一个容器,将自己视为水,以调整自己的状态,在适应规矩的同时还能发挥自己的力量。

有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不得志,在别人的推荐下,他找到一位得道大师,倾吐自己的烦恼。大师沉思了一会儿,舀起一瓢水,说:“这水是什么形状?”这人摇头:“水哪有形状呢?”大师不答,只是把水倒入一只杯子,这人恍然,道:“我知道了,水的形状像杯子。”大师无语,轻轻地拿起花瓶,把水倒入其中,这人又道:“哦,难道说这水的形状像花瓶?”大师摇头,轻轻提起花瓶,把水倒入一个盛满土的盆中。水很快就渗入土中,消失不见了。这时,大师俯身抓起一把泥土,叹道:“看,水就这么消逝了,这就是人的一生。”

那个人沉思良久,忽然高兴地说:“我知道了,您是想告诉我,社会就像有规则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在什么容器之中就像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消失,就像水一样,消失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都无法改变。”

“是这样。”大师微笑着说:“又不是这样!”说毕,大师出门,这人随后。在屋檐下,大师用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这人把手指伸向大师手指所触之地,有一个深深的凹口。大师说:“下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你看,这个凹处就是雨水落下的结果。”此人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可以像这小小的雨滴,改变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容器破坏。”大师点头:“对,这个窝会变成一个洞。”

人生当如水般,随规矩而变;亦当如水般,为坚持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外界的环境。规矩,是一个准则,让人生更加辉煌的准则,但我们无需深陷其中,因为有时我们也拥有改变它的力量。

孑然独立,就是合理的幸福

独立自足的生活,即是合理的幸福。

——《三松堂自序》“20年代”

曾经年幼的我们,必须在父母的帮助下,才能蹒跚行走;必须有父母的照看,才会衣食无忧;必须有父母的建议,才知如何面对外界的人事物。我们就这样,在父母的注视下,一天天地长大了。突然有一天,我们开始想要自己做决定,为自己想做的事、为自己将来的人生、为自己面对世界的方式。父母说我们长大了,于我们而言,则是希望有属于自己独立生活的开始。

不可否认,在父母庇佑之下的生活是幸福的,然而,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幸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独立自主。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独立自足的生活,即是合理的幸福。”

在独立自主这一点上,冯友兰先生无疑是成功的。自幼时起,他的生活主要由母亲吴夫人照顾,思想开明的吴夫人从来没有过多地干预他的生活。无论是在国内任职,还是到国外游历,吴夫人都让冯友兰先生自己做决定。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之路,是他自己的选择,是他自己走出来的,这便是独立自主中蕴含的幸福。

人生是属于自己的,应该沿着自己设定的道路去前进,走出属于自己的路,独立自主地完成人生的乐章。这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即便是养育我们的父母,也不能剥夺我们的这种权利,让我们按照他们画好的轨迹前行。身为父母,更应做的,是让孩子从小就培养独立自主的品行。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从小就注意对儿子独立性格的培养。有一次他赶着马车带儿子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很快,猛地把小肯尼迪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儿子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但父亲却坐在车上悠闲地掏出烟吸起来。

儿子叫道:“爸爸,快来扶我。”

“你摔疼了吗?”

“是的,我自己感觉已站不起来了。”儿子带着哭腔说。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

儿子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近马车,艰难地爬了上来。

父亲摇动着鞭子问:“你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

儿子摇了摇头。

父亲接着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全靠自己,没人会去扶你的。”

从那时起,父亲就更加注重对儿子的培养,经常带他参加一些大的社交活动,教他如何向客人打招呼、道别,与不同身份的客人应该怎样交谈,如何展示自己的精神风貌、气质和风度,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等等。有人问他:“你每天要做的事情那么多,怎么有耐心教孩子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谁料约翰·肯尼迪的父亲一语惊人:“我是在训练他做总统。”

每个人都曾经历过被父母宠爱的岁月,心中总是会留下些依赖的影子。就是这种依赖他人来保障自己的心理,会成为人生中最大的危险。当准备赤膊努力一番时,它会对你说:“不用了,你根本不需要。看看,这么多的金钱,这么多好玩、好吃的东西,你享受都来不及呢……”这些话,足以抹杀一个人意欲前进的雄心和勇气,阻止一个人利用自身的资本去换取成功的快乐,让你日复一日原地踏步,止水一般停滞不前,以至于你到了垂暮之年,终日为一生无为悔恨不已。

如果不想人生就在依赖别人的日子里,浑浑噩噩地过,那就赶快抛开身边的“拐杖”,站立起来,亲自去迎接世间风雨的考验。雨果曾经写道:“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只要一个人是活着的,他的前途就永远取决于自己,成功与失败,都只系于他自己身上。

“天助自助者”,没有谁能永远做你的救星,除了你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风雨、迈过荆棘,自会有一片碧水长空在前方等着你。

生命能被消灭,不能被打败

学哲学的人应该有这样的智慧,不能轻易地自杀。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研究中国哲学时“可超不可越的人物”,他的学术贡献得到了近乎是一致的认同。但在他的身后,还有各种不同的声音传出,有些人在质疑他的行为、有些人在质疑他的信仰,甚至有些人在质疑他的生命。

在新中国成立后那段被激情充斥的时代,冯友兰先生也和其他许多的文人学者一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折磨,那是精神与肉体的双重伤害。七十多岁的老人,拖着病得的身体,在年轻人的呼喊声中一次次地低下了头。甚至在他刚做完手术,挂着的瓶子还没来得及摘掉时,就得站到人群面前,承受痛苦。

这样的痛,很多人都曾经历过,在那种无端和无形的压力之下,不少人被逼自杀了,但冯友兰先生选择苦苦地支撑。他含垢忍辱地活了下来。于是,人们的质疑声出现了,他为什么没有自杀。是不是非要逼得每个人都“自绝于人民”才算坚守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呢?当然不是。熬过那段艰难岁月的冯老,不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也留住了学问,为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东西。

面对这段不堪回首的过往,冯老曾对他的入室弟子们说:学哲学的人应该有这样的智慧,不能轻易自杀。其实,不单是学哲学的人,所有的人都应珍视自己的生命。人生之中,不如意之事时有发生,用死来解决问题无疑不是明智之举。

以创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荣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生活中充满了紧张与压力,他的内心经受着剧烈的痛苦而复杂纷呈的变化。他企图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逃避和摆脱沮丧的情绪,如不停歇地旅行冒险,寻求各种刺激性生活等。他在身体上企求生存,而在心理上却渴望死亡。小说《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经历与内心活动,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海明威的这一矛盾心理。

打鱼老头儿连续84天出海,却一条鱼也没有捕到。第85天出海,他经历了三天两夜的搏斗之后,终于捕到一条巨大肥硕的大马林鱼,不料归途中竟遭到了鲨鱼的猛烈袭击。为不使马林鱼被鲨鱼吃掉,老人奋力还击,凭着超人的勇气和力量,一次次把凶残的鲨鱼击退,但最终船上的马林鱼还是只剩下一副骨架了。

尽管老人失败了,但“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老人的内心独白,简直就是海明威人生的写照。作家诺曼·迈勒鲁曾入木三分地剖析道:“海明威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之真正的根源,是他的一生都在跟沮丧、恐惧和自杀的念头作斗争。他的内心世界犹如一场噩梦。他的夜晚是在同死神的搏斗中度过的。”

为了挣脱焦虑与沮丧的罗网,海明威从女人与烈酒那里寻求刺激。他跟许多女人有过关系,结过许多次婚,搬过很多次家;饮酒从红葡萄酒到威士忌,最后到伏特加,仍然无济于事。他像只被凶恶老雕穷追不舍的猎物,被追得走投无路、无处藏匿。在1961年夏天的一天,海明威终因沮丧的困扰而用子弹结束了其顽强拼搏的一生。海明威未能如他作品中所说的那样被“消灭”,而是被“打败”了,被沮丧打败了。

用死亡来回敬生命,无疑是世间最大的刑罚与罪过。真正勇敢的人,会去承担生命中的灾祸,而不是用死亡来逃避。因为他们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只要不放弃生命,希望终究会出现,生命也就一定会有转机。

同类推荐
  • 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

    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说话恰到好处,办事水到渠成》让你说话办事,做到不卑不亢,圆滑中有果断,果断中有圆滑,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让你的话合乎人心,自然柔和亲近,刚柔并济,逢凶化吉,转难为易,从而促使你办事水到渠成。
  • 心智何来:培养你的超常创新思维

    心智何来:培养你的超常创新思维

    本书将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与创新活动的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旨在指导人们灵活运用“创新”这把利剑,刺破阻碍发明创造的壁垒,斩断通往成功顶峰的绊脚石,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永立不败之地。
  • 企业家的思维盛宴:战略想象力如何决定企业成败

    企业家的思维盛宴:战略想象力如何决定企业成败

    本书共分为六章,精选了30项影响企业成败的思维法则,并结合大量经典案例,从不同角度深入挖掘战略想象力的内涵,帮助企业家成功构建战略想象力。书中对超前思维、蓝海思维、长尾思维、重点思维、前提性思维、柔性思维、顺势思维、简单思维、核心思维、迂回思维等分别做了详细具体的分析,目的是将思维法则转化形成战略想象力,以战略想象力指导企业实践,从而实现战略想象力的起飞与落地。本书适合企业家、管理咨询师、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对企业管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德行书:成就一生必备的52种修养

    德行书:成就一生必备的52种修养

    本书介绍了年轻人成就一生应该具备的52种修养,内容积极,通俗易懂,有助于提升年轻人的道德修养水平。
  • 生命太短 没时间遗憾

    生命太短 没时间遗憾

    这是一本写给那些犹豫不前的年轻人的人生励志作品集,包含了九十多篇文章,共分为八章。作者通过叙述自己和周边熟识的人身上的一些成长经历,以及世界名人的成长历程和成长故事,深入挖掘每个故事中所蕴涵的正能量,告诉我们:生命太短暂,来不及说后悔,当你驻足遗憾,别人正在奔向明天;当你悲叹命运,别人已经看见人生拐点。与其悲观地活着,倒不如积极向上,让生命不留遗憾。
热门推荐
  • 下乔入幽

    下乔入幽

    他,完美无缺,光芒万丈她,细腻敏感,默默无闻他和她相遇在他们彼此最美的年华高跟鞋,木吉他,如花笑靥编织成了一支美丽的青春舞曲然而,年轻的他们却因误会而错过,分离本以为不再有任何交集命运的齿轮却让他们再次相遇曾经,成为了他们再次相见时不可触及的梦六年后,蜕变得成熟稳重的男人站在她面前,他不想再错过......岁月像一杯沉淀过后的美酒,让他们明白,爱需要的,终究不是年轻时肆意的爱恋,而是天长地久的温暖陪伴。
  • 白子传

    白子传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 异能强少在校园

    异能强少在校园

    青春是一场喜剧,刚开始,便已爆笑。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意外获得透视的能力,生活开始变得五光十色。最低的起点,最神秘的职业,最笨的朋友,最天才的对手,最猥琐的能力,最疯狂的经历。命运如虎,卧我掌心咆哮;时间似雾,于我指间萦绕。
  • 请留下

    请留下

    那一年,他们相遇,那一年,他们分离。他走向了舞台,她走向了幕后。一次又一次的错过,以至于最后擦肩而过。
  • 妖恋轮回

    妖恋轮回

    二十八世,每一世孤独等待都是为了来世我们的再次相遇。一次次生离死别,背后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故事,她一个人曾躲在暗处背影无助地流尽过多少次泪水,唯有天地可知。名为坚强的面具之下,为的是保护一颗早已千疮百孔的心。自古人与妖相恋相爱,为令天地不容,乃至天道不仁罚下无边劫狱折磨苍生,戏其命数弄于股掌。我命由我,岂可天戏!一世舍身夺剑,天殇绝源,断自天命,身死人毁而入轮回新生。天若负我,终有一日,势必踏上九霄,怒断天道,凌傲苍穹!
  • 一品神相

    一品神相

    他是明星眼中的大师,他是政客背后的幕僚,他是富商供养的上宾,他是刘伯温的传人,他是十二宫们的掌门……他是风水相师姜云凡。天地授命,风水断运。铁口一卦,何止千金。
  • 闲话遮天之绝代狠人

    闲话遮天之绝代狠人

    不为成仙只为在红尘中等你归来狠人大帝的传奇人生向遮天致敬
  • 九宸锦清:邪王挑上门

    九宸锦清:邪王挑上门

    作为一个坑蒙拐骗,凭借着一身半吊子的,算命本事。行走江湖的陆锦清实在是没想到自己最后居然是被一道雷给活生生的劈死的。可能是前世干的缺德事太多,这一世。招惹上了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大魔王,不仅砸了她的招牌不说,还把自己也搭进去了。“本宫向来是不信命的,你这小丫头三言两语就想来糊弄当今太子爷,你说我该给你些什么惩罚呢”“太子爷身份尊贵,不该与尔等粗人计较,以免失了身份”“身份?呵,不知道小丫头有没有听过,本宫除了身份尊贵外还睚眦必报蛮横无理?”
  • 丹师炼情

    丹师炼情

    方安是一个受过情伤的人。当他因病去世反而穿越到异界时,他就相信自己不会再爱了。异界的他不过是一个豪门公子与一个青楼女子所生的私生子,没有多大的富贵可享。但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并且稀少的炼丹师。于是他凭此成为一个大家族的客卿长老,并且娶了那个大家族的一个大小姐。事实上他只是看上了那个女孩儿的美貌,并没有半点爱意。但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才渐渐发现,原来不只是他走进了她的生活,她也走进了他的心。
  • 邪魔之手

    邪魔之手

    一个自幼失去双亲的少年,一次意外获得了魔教至尊的力量,也邂逅正派之首的师傅、、、少年的命运被改变了,但同时也被缚上了枷锁。他肩负起拯救苍生的责任,却因为自身的特殊原因而又不得不将自己隐藏起来。他遇到了让自己心动的那个她,而她却伤透了他的心;她知道他爱着她,却依旧默默付出、、、使命与命运,爱情与被爱,当世间最复杂的情感交织缠绕在一起的时候,是创造还是毁灭,是升华亦或是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