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08700000025

第25章 圣人之境:随芝生从容共阅人世情(2)

人是感性的动物,依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对待事物,往往处理事情,冯友兰先生说:“每个人内心都有衡量行为的一把尺,随时都在使用它来衡量别人和自己。”但很多时候,人们内心的尺是和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可以随意变化的,尤其是在衡量自己和他人时,尺子总是会出现巨大的差异,完全就是两套截然不同的衡量标准。

一位哲学家在海边目睹一条船遇难。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死了。他痛骂上苍不公道,只因为一位罪犯正好乘坐这条船,竟然让众多的无辜者受害。当哲学家正陷入这种苦恼之际,他发觉自己被一大群蚂蚁围住,原来他站的位置距离蚂蚁窝不远。这时,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身上并叮了他一口,他立刻用脚踩死所有的蚂蚁。天神在这个时候现身,并用他的拐杖敲着哲学家的脑袋说:“你既然以类似上苍的方式对待那些可怜的蚂蚁,难道你还有资格去批判上苍的行为吗?”

这位哲学家如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一样,对别人的要求远远超过对自己的要求。他们在评判别人时,总能头头是道,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可是当自己身陷其中,成为当事人时,就忘记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犯了与别人同样的错误。表现在工作中,一方面是用放大镜来观察他人的行为,说三道四,评头论足;另一方面却故意漠视或放纵自己的行为,毫无标准可言。

很多时候,人们习惯了用自己想象中的尺,去衡量别人的行为,却忽略了每个人心中的尺并不一样,拿自己的尺去衡量别人未必合适,何况有时那是连自己都无法达标的尺。不妨将高高举起的、衡量别人的尺粗化一下,试着放低对别人的要求,适度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切就会变得圆满很多。

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和许多人都是朋友,其中包括许多被人认为是孤僻、不好接近的人。有人十分奇怪卡耐基的想法:“我真搞不懂,你怎么能忍受那些怪人呢?他们的生活与我们一点都不一样。”卡耐基回答:“他们的本性和我们是一样的,只是生活细节上难以一致罢了。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戴着放大镜去看这些细枝末节呢?难道一个不喜欢笑的人,他的过错就比一个受人欢迎的夸夸其谈者更大吗?只要他们是好人,我们不必如此苛求小处。”

卡耐基不愧是人际关系学大师。其实,人往往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优点与缺点共存,美丽与丑陋俱在。与人相交,要看好的方面,至于一些小节,诸如生活习惯之类,大可以“视而不见”。

服装界有名的商人史瓦兹是一个“薄责于人”的经营者,他的成功就和这个品格有莫大的关系。史瓦兹刚入服装行业的时候,有一次他拿着样衣经过一家小店,却无缘无故地被店主讥讽嘲笑了一通,史瓦兹并未反唇相讥,而是诚恳地请教。店主观点独特,史瓦兹大惊之下,愿高薪聘用他。原来这家小店的店主居然是一位极其出色的服装设计师,只是因其自诩天才、性情怪僻而与多位上司闹翻,一气之下发誓不再设计,改行做了小商人。史瓦兹弄清原委后,三番五次登门拜访,诚心请教,这位设计师愤然拒绝,出言不逊,史瓦兹毫不气馁,常去看望他,终于和他成为朋友。这个人后来进入了史瓦兹的服装公司,帮助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服装帝国。

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任何时候都不要以自己的标准苛求他人,求大同存小异,才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所在。英国有一句谚语说得好:“要想知道别人的鞋子合不合脚,穿上别人的鞋子走一英里。”将心比心,自己不想做,或者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求别人去做,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的生活氛围就能轻松得多。

遗失信者,世间再无立锥之地

从个人成功的观点看,有信亦是个人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理想人生》“存诚敬”

一句“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让人们看到了诚信的价值。“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语,都是对“信”的要求与强化。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守信大唱颂歌,而且还努力地身体力行着:商鞅为推行新法,在城门“立木为信”;俞伯牙为践信,摔琴祭知音;曾子为不失信于三岁孩童,操刀杀猪……

《管子·枢言》曾写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这一美德伴随着一代代的中国人走过沧海桑田,经历雪霜磨砺,最终沉淀为民族的精髓。离开了信,人就无法立足于世。同时,“信”也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根基,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一个社会之能以成立,全靠其中底分子的互助。各分子要互助,须先能互信。”试想一下,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互信,每个人都时时心存怀疑,那么中国古代社会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如冯老所言: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许多皇帝,也不能说是不聪明,到后来总是把事情办糟。像唐明皇,在安禄山已经打到潼关时,他还是照样寻欢作乐,那些掌权的大小官员,在他面前都不敢说真话,因为说假话最容易最保险,而说真话会引起麻烦。大小官员都不得不用官僚主义的一个妙诀,就是“瞒上不瞒下”。瞒来瞒去,就只瞒着掌握最高权力的那个人。等到那个人也觉得他是被瞒了的时候事情已经糟到极点,无可挽回了。上与下之间互信的缺失,便酿成了如此的惨剧。其后果无非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悲剧。

对个人而言,信同样至关重要。“从个人成功的观点看,有信亦是个人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一个人说话,向来当话,向来不欺人,他说要赴一约会,到时一定到。他说要还一笔账,到时一定还。如果如此,社会上底人一定都愿意同他来往、共事。这就是他做事成功的一个必要底条件。”显然,在冯友兰先生看来,信是无形的财富,是巨大的资本。一个人坚持走正直诚信的道路,必定能实现良好的愿景。

人们从内心里喜欢说话算话的人,因为他们讲信用,说到做到。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那么无论他走到哪里大概都不会找到相信他的人。这样的结果很可怕,因为他将会失去朋友,甚至亲人,继而失去赖以生存的一切关系基础。做事没人支持,甚至当自己正陷入困境中都没有援手来帮助自己,这将是一场噩梦。一个人的诚信相当于他的脊梁骨,如果没有这脊梁骨,人们将无法立起来。失去诚信也就等于把自己推向一个孤立的无底深渊。

一个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完美的人死去了,上帝安排他进地狱,他不服,要求入天堂,于是他的鬼魂找到了上帝理论。

上帝笑了笑,问:“你有什么条件可以进入这极乐的天堂?”

鬼魂于是把阳间他所有的东西统统抖出来,带着炫耀的口气,反问:“所有这些,难道不足以使我去天堂吗?”

“难道你不知道你缺少进入天堂的最重要的一种东西吗?”上帝并不恼怒。

鬼魂嘿嘿地笑着:“你已经看到了,我什么都有,我完全应该进入天堂。”

“你忘了你曾经抛弃了一件最重要的东西。”上帝面对这个恬不知耻的鬼魂,有一点不耐烦,便直截了当地提醒他,“在人生渡口上,你抛弃了一个人生的背囊,是不是?”

鬼魂想起来了:年轻时,有一次乘船,不知过了多久,风起云涌,小船险象环生。老艄公让他抛弃一样东西。他左思右想,美貌、金钱、荣誉……他舍不得。最后,他抛弃了“承诺”。但是鬼魂不服:“难道能够仅仅因为我没有‘承诺’,就被拒之光明的天堂而进入可怕的地狱吗?”

上帝变得很严肃:“那么,之后你做了些什么?”鬼魂回想着:那次他回家后,答应母亲要好好地照顾她,答应妻子永远不会背叛她,答应朋友要一起做一番事业。后来,后来……他回想着,自己在外面有了情人,母亲劝阻他,他对母亲却再也不闻不问,他不允许母亲破坏他的“幸福”;他和朋友做生意,最后却私吞了朋友那一份……

上帝看着陷入沉思的他,说:“看到没有?由于不守承诺,你做了多少背信弃义的勾当。天堂是圣洁的,怎么能容你这卑污的鬼魂?!”

鬼魂沉默了,他不是无所不有,而是一无所有,亲情、友情、爱情……统统随承诺而去。他,一个卑污的鬼魂,只能下地狱!

“下地狱去吧!”上帝说完,飘然而去。

失信之人,终将如鬼魂般,堕入人世的地狱而无法自拔。

人因信而立,做人应诚信对人,诚信对己。信是一轮万众瞩目的圆月,唯有与莽莽苍穹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信是高山之巅的纯净水源,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伪,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以恕对怨,放过自己

“忠”和“恕”乃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头,也是它的完成。

——《中国哲学简史》“忠恕”

曾子在解释老师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自此,“忠恕”进入了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他人,是儒家核心思想“仁”的具体运用。以中国哲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冯友兰先生,对忠恕也有自己的看法:“忠”和“恕”的做人原则也就是“仁”的原则。因此,一个人按“忠”“恕”的行事为人,也就是“仁”的实践。因此,“忠”和“恕”乃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头,也是它的完成。

就“忠”、“恕”二者而言,人们最直观地能从冯友兰先生身上看到的,就是“恕”,即“如人之心”。新中国成立之初,决定留下来开始新生活的冯友兰先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遭遇了一场巨大的浩劫。当时的他年事已高,身体开始出现各种问题,但还是不得不面对狂热的人群对他的折磨:他曾拖着手术后的瓶子,被迫在大街上游走;他曾在天寒地冻之时仍穿着单衣,只因卧室的钥匙在别人手中;他也曾在青年人的一番折腾之后,默默地收拾满地狼藉……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形之下,冯老都从未有过任何怨言。心中的痛苦是必然的,但他却从来不曾记恨过谁,因为他的心中有“恕”。现实的环境,让人们变得狂热,其实狂热者他们的心中同样充满了痛苦,冯老敏锐地眼光洞悉了这一点,故而,他原谅那些曾经让他受苦的人们,甚至还会为他们而难过。“恕”,让冯老的人生少了抱怨,多了理解与平和。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恕”的力量。

屠格涅夫曾说过:“生活过,而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但是谁能说是不需要宽容的呢?”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生活,过错总是在所难免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一直将生活继续下去,是因为别人总是用一种“恕”心态在包容我们的过错。而我们所能做出的回应,就是用同样的“恕”去面对自己遇到的人和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这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

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了战友的伤口。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度过那一夜的。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我怎么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原谅了他。”

“人有自由意志,成人成兽全靠自己。”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人性”与“兽性”的争斗。即便“兽性”暂居上风,但终究敌不过“人性”,这便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内心的对决始终在进行,面对“兽性”的暂时得逞,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用“人性”去宽恕。

人生就像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它既种植希望和成功,也会播种仇恨,但最好不要在人生中播散这种仇恨的种子。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管我们的理由如何,怀恨总是不值得的。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学会宽恕他人,即便他们曾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当宽恕的行为一旦产生,我们的内心便会获得永远的安宁与平静,原谅别人的同时,也放过了自己。

同类推荐
  • 为快乐而奋斗

    为快乐而奋斗

    本书是一本励志类通俗读物。告诉你生活中、事业中如何把握自己,获得快乐。
  • 让性格成就你

    让性格成就你

    性格是每个人都拥有,很难克服或改变的东西。本书娓娓向你讲述关于性格的种种,教你如何欣赏自己性格中的优点,改变弱点,从而成就幸福的人生。
  • 做人有分寸 做事有尺度

    做人有分寸 做事有尺度

    真理少一分则不能称之为真理,多一分则是谬论;谦虚是必要的,可一旦过了头就变成虚伪了,让人烦;自信是我们喜欢的,可过了头就是自负了,给人狂妄自大的感觉;坚持原则是应该的,但如果不懂机动灵活,就成了刻板僵硬、迂腐;这也就是所谓做人做事的分寸、尺度。做人要有分寸是指行动合乎立场,举止合乎身份,言语合乎分寸,礼貌合乎常规。世界因为有分寸、有尺度而变得完美与和谐;人生也因有分寸、有尺度而拥有许多成功的喜悦。本书,将告诉您何谓“分寸”,何谓“尺度”,做人做事如何把握。相信每一位读者开卷阅读后都会受益匪浅、豁然开朗。
  • 你我一生是朋友(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你我一生是朋友(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我不是教你诈:聪明女人36计

    我不是教你诈:聪明女人36计

    《三十六计》,这部应用最广的胜战宝典,不仅适用于以男人为主导的金戈铁马的军事战争、斗智斗谋的商海决战,还适用于文雅柔弱的小女人所处的没有硝烟的社会战争中。一个不知道自我提升的女人很难获得幸福,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女人很难立足于社会,一个不明白男人心的女人很难赢得爱情和婚姻,一个不会斗智铺谋的女人很难决胜于职场。本书专门针对女性对兵法《三十六计》进行了新的诠释,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来一一解读其中谋略,旨在为追求幸福、渴望成功的女性献上绝妙锦囊。
热门推荐
  • 乱世商女倾城妃

    乱世商女倾城妃

    身逢乱世,沈倾歌为他步步为营,机关算尽,助他一统天下,外祖顾家一门忠烈,家财散尽,她居后宫之首。汾河决堤,瘟疫横行,她不忍百姓重陷水生火热毅然献出禁书,最后却以“祸星妖女”处以火刑。浴火重生,她只想护亲人一世安好,至于那些口蜜腹剑毒辣心肠的人,她自然要让她们尝尝曾赋予她的——万劫不复!
  • 最冷不过夜与雪

    最冷不过夜与雪

    他与她之间默契,似乎永远都只在相互利用之时,仅需一个眼神便能读懂对方所想。除去利用,她从未坦露过半点内心所念,他也未曾表达过一丝心中所想。他的双刃即便是在她面前,也从未有过丝毫怜悯。而她心里,也未曾有谁能让她放弃任何能够达到目的的机会。“我从来都只想利用你。”无论儿时还是现在,君雪永远只会如此冷声说道。“我知道,因为我也是。”而无影,他满脸笑意,淡淡回答。于他们而言,感情,不过是拖累。可即便如此,有些东西却仍旧在心底疯狂的蔓延滋长。偶尔,真的只是偶尔。在冰冷的长夜里,当他独坐于槐树下饮酒之时,满心满眼,却全是她浅浅微笑的样子。
  • 督天

    督天

    沉冤如雪,万古的哭诉化作一缕长歌。战血不熄,魔魂不灭,看天选之人,踏歌纷繁异世界,尘封的历史,将再次改写...
  •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恋爱要狠婚姻要稳

    恋爱要狠婚姻要稳

    鉴于很多女性读者的爱情困扰都是越爱越弱势,越勇敢就越被动,本书作者另辟蹊径,提出爱情婚姻新主张。如果说,之前的那些两性社科类是一场平面爱情教科书,这就是一本3D版的爱情演练场。本书不屑于只教会女人去谈一场四平八稳的恋爱、结一场匆匆忙忙的婚,进入鸡飞狗跳的围城,而是提出恋爱要狠、婚姻要稳,着重于教会女人爱的技法和去爱的巧劲儿,不随爱情改变,只随爱情成长,这才是新新女性的谋爱之道。
  • TFBOYS之千玺宠妹

    TFBOYS之千玺宠妹

    千玺的妹妹浅霞,因千玺的欺骗而愤然出国。且因暴怒而踏入演艺圈,却用艺名、戴面具。回国后,一个个误会解除,爱情出现。这是我第一次写,若有一件欢迎指正。本文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蟹蟹。
  • 天地至圣

    天地至圣

    武道之极,可入深渊,踏九霄,与天争锋。登临至圣,方纳五行,混阴阳,执掌乾坤。风云尽在心中藏,天地为尊我自狂,人间处处波澜起,武行圣道至极强。原本家族中被视为废材的少年,却是身怀传说的逆天五行体质。七年未进,一朝激发,便在这以武为尊的世界中,一路披荆斩棘,逆转命运,踏遍十天九地,成就至圣传奇……
  • 兴亡传

    兴亡传

    天德帝不理朝政,权阉周海思乱朝,人心惶惶,东北鄂纳族嘟儿嘟噜起兵于白山黑水间,一战成名,奈何有白石雄关,易守难攻。权阉夺权,杀尽翰林人士,严苛税赋,任由鄂纳发展,还激起秦夏民变,曾权和图鲁利,一内一外,扰的大虞不得安宁,建宪帝险中继位,立志中兴大虞,上台便尽剿曹党人马,然而,关外,合术厉兵秣马,雄心勃勃,一心想入住问鼎中原,关内,刘仲轩几度沉浮,大起大落,建立自己的帝王基业。中兴臣荀彬,临危受命,建宪帝托孤,荀彬独揽朝政,力图变法,更有少年将军钱巳水,冲冠一怒为红颜,歌女南宫清婉倾倒大宁国……一时间,华夏大地,烽火狼烟。虞、贞、鼎三朝爱恨纠葛,快意情仇。真是验了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奈何桥边戏君心

    奈何桥边戏君心

    老身我便是孟婆,我活了千万年了,本想老身这一世便要如此碌碌无为的在这奈何桥守到天荒地老。可没想到却突然开出了一朵大桃花,这天地共主四海八荒的帝君却看上了我这个老太婆,可是把老身吓得不轻。我这孟婆算起年龄来连我自己都记不清了,我记得帝君出世时我还去庆贺。魔族来犯,千万子民死去,我要与东华一同上战场。东华你说,孟离,我们此生定会在一起,我已经让你等了千万年,你再等等我一定会回来的。我等了他千万年?为何我不知。叔公告诉我,我喝了自己的孟婆汤,解药只有我知道。东华离开了,我在地府等着可怎么也等不到他的魂魄。。东华,东华我会等着你等到我的死去,不过我好像不能死去。那请让我永远等着。
  • A Popular Account

    A Popular Accou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