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男性事业没有女性成功,做家务却比女性好,此时,若再拿那些生理上、宿命上的不同来进行分析,就很难对今天依然存在的男女两性在家务劳动负担上不平等现象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其实,男性并不是不会做家务,不能做家务,而是大男子主义的思想让他们觉得不可以做家务。他们认为:扫地、洗衣、煮菜、养孩子,是妻子的事情,要不要妻子干什么?
女性在承担家务的时候是没有劳务报酬的,也不给国家制造GDP,男性就会觉得女性没有为家庭和社会创造什么价值,相反,是在挥霍他们的钱。实际上女性在家庭中承受的琐事负担并不比男生在职场上承受的压力小。职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丈夫的抱怨,都会让她们喘不过气来,就算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她们也会觉得越来越劳累。长期如此,她们会背上沉重的负担。
渐渐的,许多女性开始为争取从家务中解放出来而呼吁,希望男性也能坐下来,考虑一下,繁重的家务劳动是否能由双方共同协作完成,或者男女双方谁更适合做家务。很快,就有女性提出在夫妻中使用“家务分配表”,出现了“劳务分配小协议”,让夫妻在互相体谅的基础上,共同支撑起这个家。这无疑是一场把女性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的“革命”!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丈夫能够从妻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与妻子同心协力,实现那种“你挑水来我浇园”的眷侣生活。他们强硬的态度开始软化,他们对妻子更加体贴,态势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全新生活方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信女性的家务劳动将会减少并最终同男性达到均衡,从而使彼此的分工更加均衡、科学,也只有如此才能使家庭更加美满、幸福!
俯首甘为啃老族—— “新失业群体”
茫茫原野中,两只各自觅食的狐狸走到了一起,它们相爱了。狐狸妈妈怀孕了,狐狸爸爸便主动承担起觅食、警卫的职责。然而,那白雪皑皑的漫漫冬季,对靠大自然恩赐而生存的狐狸而言是最难度过的劫期。但是责任心强的狐狸爸爸毫不畏惧地主动去雪地里觅食。那种艰难、那种坚忍的毅力真的令人感动。为了觅食,狐狸爸爸被群狼咬得遍体鳞伤,但还是拖着被咬伤的后腿把食物叼回家来让怀孕的狐狸妈妈食用。狐狸妈妈看到狐狸爸爸的遍身伤痕,呜咽着为它舔着伤口。
在青草刚刚长满山坡的春天,狐狸妈妈顺利地生下了三只可爱的小狐狸。三只小狐狸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渐渐长大。初秋的一个早晨,狐狸爸爸、狐狸妈妈像往常一样领着它们的孩子走向草原的深处。突然,它们飞快地向前奔跑着,小狐狸们也追随着。在一块草木繁盛、小溪流水的地方它们停了下来。狐狸爸妈围着还在喘息的孩子转了两圈,趁着它们还在好奇地张望时,向回家的路飞奔而去……太阳落下了西山,夜幕悄悄降临。狐狸爸妈在洞口处看到了像火焰一样跳跃的身影,是它们的孩子找回了家,但是它们挡在洞口不让自己的孩子回来。小狐狸们多么想和爸爸妈妈分享离别后团聚的喜悦啊!它们哪里知道,它们的爸妈把它们送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就是因为它们已经到了该独立生存的时候了,所以它们得离开父母独闯世界了。
天渐渐黑了下来,在洞口争执的父母也都疲倦了,突然,狐狸父亲发出了凄凉而威严的吼声,并开始凶猛地向自己的孩子愤怒地扑了过来,小狐狸们被惊吓得连连后退,在狐狸爸爸的紧紧驱逐下小狐狸们也凄惨地叫着向后退着,边叫边跑边回头,它们看着曾是那么温暖的家、曾是那么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为什么把自己撵出了家门,它们留恋这个家啊!
看着孩子们渐渐消失的身影,狐狸爸妈顿时昂起头仰天长嚎。
这是20世纪日本经典纪录片《狐狸的故事》的梗概。狠心的狐狸父母把小狐狸赶出家门,去独自面对严酷的现实。狐狸说不出大道理,适者生存的理念已经深藏在它们的遗传基因里了。在现实与感情面前,狐狸保持着一贯的警觉,而我们人类却常常犯糊涂。
有这样一个谜语,谜面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谜底是:啃老族。
所谓啃老族,就是大学毕业后,到了就业年龄,却以薪水少等为由,仍依赖父母的那些年轻人。啃老族也叫吃老族或傍老族。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他们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社会学家称他们为“新失业群体”。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啃老族呢?这与父母的溺爱是分不开的。
二十多年前计划生育开始实行,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段时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资源极大丰富,他们一出生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享受着父母的溺爱。由于只能生一个孩子,孩子就成了家庭的奢侈品,父母对孩子是有求必应,滋生了这一代孩子大手大脚的习惯,他们不需要计算生活的成本与收入,缺乏必要的生活锻炼,缺少对生活的责任意识。
步入社会后,不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人际关系上,碰到哪怕是一点困难和挫折,他们都会表现出不适应,从而退回到家长的“翅膀”下。这时,家长并不是鼓励孩子战胜困难或加以正确引导,而是一味地袒护、心疼孩子。当孩子养成“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孩子”的性格依附,经济上难以独立时,做父母的才开始担心:“我们不在了,子女怎么生活?”但又不忍心把子女放归大自然,“让他们受那份罪”。于是便演绎出一出出为子女做牛做马、任劳任怨,“俯首甘为子女牛”的悲剧来。
此外,就业压力也是促使啃老族形成的另一原因。受长期精英教育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业能动性没有显著提高,而是执著于公务员等热点职位或者沿海城市、省会城市、发达地区等热门区域,就业期望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旦不如意,便轻易放弃,从而退回家中。
一些大学生没有面对就业严峻形势的自信,对他们来说不就业就可以逃避眼前的困难,这使很多人产生了能在学校多待一天是一天的想法,继续学习也就成了他们不就业并“理直气壮”跟父母要钱的最好借口。
较之于我国,日本也有一批“NEET”族,即:不升学、不工作、不参加职业培训的年轻人。对此,日本政府每年都要拿一大笔资金用于“NEET”族的教育培训,促使他们能及早地走上工作岗位,摆脱对家庭社会的依赖。针对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积极鼓励在校大学生参加见习工作。然而,要从根本上救治啃老族的啃老心理,就需要家庭参与进来,做一对勇敢的“狐狸”父母,从小抓起,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树立起孩子的自立意识,让孩子的心理及时成熟起来,真正做到勇于担当,敢于承担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