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冲突,使得在诸如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所有制结构、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分配制度以及政府对经济的调控方式和力度等问题上,面临着无法回避的两难选择。也就是说,在传统的理论框架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有着自身难以消解的悖论性质:如果选择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则有背离社会主义原则的嫌疑;如果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所有制结构多元化为前提,背离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原则;如果保持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形式,又无法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相容。要打破传统的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又不可避免地产生委托代理风险,必须解决对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问题,以保证代理人既兢兢业业又忠实地为委托人服务;分配体制的多元化能提高企业效率,但同时会带来贫富差距扩大化的问题;政府对国有企业预算约束,导致企业投资饥渴,造成整个国民经济高增长、低效益恶性循环,但如果实行硬约束,则可能导致大量国有企业的倒闭,失业人员猛增而影响社会的稳定。作者认为,这些悖论的存在,使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举步维艰、进退维谷,在改革道路选择上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全盘私有化完全丧失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要么使改革只流于空套,无法触及原有体制中的深层矛盾,达不到改革的目的。
四、简要评述
本书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视角重新透视传统社会主义体制,对传统计划体制做出一般性的总结和描述,并试图为资本主义经济理论提供一种对比体。这部著作是科尔奈对社会主义体制研究的代表作,系统反映了他对社会主义体制,尤其是对经典社会主义体制的思考和分析,解构了隐藏在传统社会主义实践背后的各种政治和经济体制运行的机理,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但必须说明的是,该书明显受到20世纪后半叶西方新自由主义学术思潮的大量影响,因而,对于当代社会主义体制转型问题的论述存在较大局限性和偏差,与转型国家的实践发展也有一定距离,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也远远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对于该书的这些缺陷,希望读者在阅读时应有充分地认识和持有适当的批判态度。
扩展性阅读文献
[1][匈]雅诺什·科尔奈.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M].张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2]李振宁.科尔奈经济思想的精华[J].外国经济理论评述,1986(6).
[4]郭盛,秦春华.科尔奈转轨经济思想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7).
[5]肖梦.匈牙利道路——专访著名经济学家雅诺什·科尔奈教授[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5).
[6]邵亚良.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悖论及其消解[J].江汉论坛,1999(10).
(作者: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强)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
Whither Socialism①
①[美]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著周立群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一、作者简介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1943— ),是当代著名经济学家。1979年,斯蒂格利茨获得美国经济学会两年一度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对经济学作出杰出贡献的40岁以下经济学家,1993年,斯蒂格利茨成为克林顿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1997年起,他又担任了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001年,因其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信息经济学的创立所作出的重大贡献,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斯蒂格利茨是一位富有创意新和挑战精神的学者,他在广受欢迎的经济学教材《经济学》一书中,提出要“超越马歇尔和萨缪尔森”,推翻新古典综合派体系。他在宏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公共财政、发展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等领域都颇有建树。主要著述有《公共经济学讲义》(与A.B.阿特金森合著,1980)、《商品价格稳定理论》(与D.M.G.纽伯里合著,1981)、《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选读》(与宇泽弘文合著,1969)等。
二、本书精要
本书是作者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集中对市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转型”国家的改革实践进行系统反思和探视的理论著作。他认为,在长期争论的两种体制选择问题上,以及如何有效地向市场经济“转型”问题上,标准经济模型是无能为力的,本书得出的结论足以超越标准经济模型的狭隘界限。
斯蒂格利茨运用信息经济学范式分析了传统经济理论的缺陷,指出标准新古典经济学中有关信息的假设存在严重的失误,因此,新古典模型并不能为市场体制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一旦将信息不完全性引入分析之中,就很难得出市场是有效率的推论。通过将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假设引入,批评了以新古典模型为基础的兰格—勒纳—泰勒定理在描述市场社会主义特征方面的种种错误理解和误导:这一理论关于竞争市场经济的推论存在两个重要缺陷,即没有理解市场经济框架的不充分性并错误地鼓吹了市场社会主义的可行性。如果新古典模型对资源配置和市场机制的描述是正确的话,那么建立在新古典模型基础上的市场社会主义应该是成功的,但是现实并非如此。
不对称信息情况下的经济运行与完全信息情况下有巨大不同,信息成本与收益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委托—代理中的激励问题成为极重要的需要考虑的因素,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转型的选择(市场社会主义)恰恰存在忽略信息作用的问题,这样设计的经济运行机制只能停留在黑板上,无法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斯蒂格利茨利用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批判了市场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并将信息加入到分析中,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国家转型的若干建议。
三、论著内容
1.介绍了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转型的经济思想
作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得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尝试以失败而暂告一段落,而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转型问题迅速进入经济学家的研究视野。所谓市场社会主义的经济组织形式,即政府占有生产资料,但和市场经济一样运用价格对资源进行配置,被认为是这些国家转型的方向,这是建立在新古典主义的经济理论基础上的,主要是新古典经济中的三个结论被用来指导经济体制选择的结果:
(1)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众所周知,斯密认为,通过“看不见的手”将会把追逐私利的个人导向追逐公众利益,这种对私利的追逐不仅是确保公众利益得到满足的可靠途径,而且比政府官员更为可靠,而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指出由于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质使得其不能完全按照价格机制进行调节,从而为政府干预“市场失灵”奠定了基础。
(2)兰格—勒纳—泰勒定理,该结论认为市场经济和市场社会主义是等价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认为,一方面,市场社会主义具备了市场经济的全部优点,同时摒弃了由于私人财产和财富大量集中带来的缺陷,因而能够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另一方面,市场社会主义还可以避免苏联模式出现的问题,因为政府并不需要去收集分析整个经济运行的信息。
(3)科斯定理。根据科斯定理,如果产权界定清楚,那么个人会主动去创造有效的经济安排。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被认为是损害私人产权的,而传统社会主义的失误往往被归因于这一点。根据这一理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首要任务就是明晰产权。
根据以上三个理论,市场社会主义成为了前社会主义国家转型的重要选择。
2.斯蒂格利茨使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反驳了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转型理论
(1)斯蒂格利茨批判了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认为竞争性经济是有效率的,但这种效率是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才会起作用。斯蒂格利茨指出现实情况是经济中存在的是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那么获得信息就是有成本的,这种成本会导致新的市场失灵,这种失灵不同于过去的由于公共物品和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由于信息总是不完全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使得新的市场失灵更加难以控制,即使政府干预也难以解决。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指出,每一种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配置都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为了实现具有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政府要做的应该是对总量进行再分配,其他工作由市场完成,但是斯蒂格利茨指出在信息不完全时,传统模型所预期的总量分配是行不通的,而且政府对分配不公的干预成本也是很大的。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还指出经济效率问题和分配问题可以分开,但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不能如此轻率地将两者割裂开来。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充分肯定了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由市场来调节经济是有效率的,但是这种效率只能在完全信息和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实现,斯蒂格利茨指出不完全信息才是更普遍的一般情况,信息的获取成本及由此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都会使新古典理论中的市场效率不能实现。
(2)指出建立在正统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基础上的兰格—勒纳—泰勒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存在着五个根本缺陷。
一是没有认识到激励问题的重要意义。作者认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失败的主要原因和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缺点。在新古典理论中,各种利益关系一目了然,“非程序化”决策往往不起作用,执行合约常常是无代价的。工人追求收入最大化,经理人员追求利润最大化,激励问题是不存在的。市场社会主义在这一点上与新古典理论完全相同,简单的假定经理人员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行事即可,从根本上忽略了激励问题的重要意义。
斯蒂格利茨指出标准的新古典范式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假定行为偏好是可观察的,但是雇主不可能在没有成本的情况下确切地观察到工人工作的努力程度。第二,非程序化决策在标准模型中不起作用,实际情况恰恰相反,雇员掌握了雇主不知道的信息,该信息对决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第三,执行合约是有成本的,而标准模型忽略了这一成本。经济激励问题就是设计一种如何监督与奖励的结构,这是信息经济学的一个中心问题。
二是过高地估计了价格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价格机制运行的困难和非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价格机制并不能按照标准模型的假定发挥作用,原因包括:商品物理属性的复杂性,商品没有统一的价格,即使是同种商品也会因其不同的物理特性而有不同的价格;由于商品物理属性复杂性导致的不完全竞争;要了解所有商品的特性和价格是不可能的,这导致了不完全信息或者需要很高代价才能获得信息。以上的几个原因会导致供求法则失效,从而价格机制不能发挥像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的那样巨大的作用。在价格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时,各种非价格信号,如声誉、合同、短缺、激励机制、企业内部的指令等在市场经济中就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标准模型没有认识到资本配置中的困难。由于不存在期货市场和风险市场,资本市场和资本的配置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足问题。期货市场是对未来价格的反应,如果没有期货市场就意味着企业要对未来的价格进行预测,而正确预测的能力由于受到拥有信息的限制而大打折扣,股票市场则起着价格发现的作用,不仅能够提供可以作为激励契约基础的信心,而且能够提供与投资配置相关的信息,如果没有期货市场和股票市场,那么资本配置就会缺乏信息并且没有激励进行更有效的配置。新古典经济学完全忽略了市场机制的这种失灵,而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则以为可以通过政府所有和政府投资克服市场的这种失灵。但是,由于同样面临信息不足和有效激励问题,政府所有和政府投资实际上不可能完全解决资本配置中的困难。
三是对于分散化和竞争的作用与功能的判断是不正确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被新古典模式所误导,以为不仅可以获得价格机制的所有优点,而且可以克服现实中存在的垄断,因而可以比实际的市场做得更好。但是实际上竞争的作用与新古典理论设想的有很大不同,现实的市场是不完善的,竞争可以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展开,竞争的作用在于提供信息和激励。
新古典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每个企业都是价格接受者,这时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才能起作用,但是现实中只有少数市场才是完全竞争的,大多数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具有不同的竞争形式,但又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即不完全信息,这时竞争就无法发挥出新古典理论中那样重要的作用,不过通过竞争可以使得市场了解企业的运行是否有效率并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