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先生曾作《戏题余秋室绘河东君初访半野堂小影》一诗,是解放后为传世河东君柳如是的一幅画像而作的。诗歌的第一句:“弓鞵逢掖访江潭,奇服何妨戏作男。”讲的是柳如是男装儒服,第一次见钱谦益的事。今天话题的主角孟小冬,也是以女老生、女扮男装而闻名天下,遂用此句,作为篇名。
陈凯歌的《梅兰芳》实在不能算出彩的电影,尤其比起十几年前的《霸王别姬》,没有乃父的阴助,凯歌自然逊色很多。《梅兰芳》全剧留得住印象的竟然还是十几年前英达演过的“那坤”——这次换成了“冯六爷”;另一个配角孙红雷饰演的“邱如白”——实际上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如山先生,更是抢镜出奇。这部电影改名《齐如山》并用黎明这类大腕来衬托,显然更适合。
不过今天不是影评时间,所以也不适合更多地吐槽一部老片子,同时也是因为里面章子怡演得很棒,对“冬皇”孟小冬的气质,章子怡已拿捏出七八分,这对叙述今天的主角很有帮助。孟小冬,民国的名女子,本来电影《梅兰芳》也是要把她作为女主角的,可惜她的戏份太少了,而且几个重要的桥段都没表达,比如孟小冬跟随余叔岩学戏,比如她嫁梅兰芳,以及最终嫁给杜月笙,场场都是好戏,可电影里还没来得及讲,两个多小时就没了。或许出于此吧,今天不妨讲讲杜公身边最尊贵的女人、民国最传奇的女性之一、“冬皇”孟小冬。
孟小冬,又名孟若兰、孟令辉,“小冬”大概是艺名;尽管她生于冬日,这未必是她此名的来历。孟小冬在上海出生,有记载她是宛平人,也有说是山东人。“冬皇”出自于梨园世家,祖上是文武二生的名家,自己是著名京剧女老生演员,有“老生皇帝”,即“冬皇”之誉,师承余叔岩,是余门唯一的女弟子。有人记载余先生最得意的两大弟子,一个是北平的大公子哥儿张伯驹先生,另一个就是孟小冬。这大概也是有来历的。“冬皇”的生日是1908年1月9日,也有传1907年12月,反正一定是属马的;孟氏于1977年5月27日逝世于台湾。从如今传下来的相片看孟小冬的扮相十分英俊。研究者指出其嗓音苍劲醇厚,高低宽窄咸宜,中气充沛,满宫满调,且无雌音。“冬皇”的代表剧目有《捉放曹》《搜孤救孤》《洪羊洞》《盗宗卷》《击鼓骂曹》《乌盆记》等余派名段,不过最让人流连的是她与梅兰芳先生一起演过的《四郎探母·坐宫》:一个女扮男而英于男,一个牡扮牝而媚胜牝,为中国戏剧表演史上的佳话。
说到孟小冬的婚姻,大概是绕不开梅兰芳先生的。二人从相遇到结合的经过,已经广为大家熟知。因为在北京二人一起同台演出,互相仰慕盛名,所以虽然年龄相差13岁以及梅兰芳已婚,但是都不能阻挡一对大红人很快地走到一起。据回忆录及电影里所表现的,1925年8月孟小冬结识梅兰芳,合演《游龙戏凤》,二人坠入爱河。1910年,梅兰芳与出身于京剧世家的王明华结婚,后因王明华身体弱,遂于1921年娶旦角演员福芝芳为平妻,也就是电影人陈红成功塑造的“悍妇”。梅家娶福氏进来,用的是“兼祧”的名义,所以她为梅兰芳之妻,而并非妾,梅兰芳是有两位妻的。
说到此,民国人再风流,也不能乱娶三妻四妾的,大红角儿也是这样,这是法律保护妇女的重要一条。当时只有一种情况可以娶两个妻子,两个妻子地位平等,叫作“兼祧”,民国没有完善的婚姻法,所以民国人用的是大清律,里面有说道,“兼祧”就是长房无子,次房中有男孩出生,可以过继给长房,长房的继子可以选择娶两位妻子,所生孩子可以分别成为长房和本房之后。只有这个情况,一个男人才可以娶两位妻子,传两房香火。梅兰芳显然是起动了这条“技能”,不过这最多就是一个充分的借口,并非有绝对的必要性,比如钱钟书先生也是兼祧两房,不过他与杨绛先生可以算近现代史上的模范夫妇了。
不过梅兰芳在娶孟小冬的时候似乎又起动了“兼祧”的借口,否则他不能满足“冬皇”做妻不做妾的要求。事实上1927年,孟小冬以“兼祧”的名义,成为梅兰芳的又一位妻子,似乎短时间里孟小冬都没有发现问题。直到在梅兰芳父亲的葬礼上,孟小冬被正房侮辱戏弄,一说是她不能和大老婆一起做为妻行事,而被当作妾列在一边,冬皇为之大怒,最终离开了梅兰芳。不过可以确定,他俩到1933年才分手,其中还经历了梅先生在1930年出访美国的经历。梅兰芳在西雅图、芝加哥、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檀香山等地演出72天引起轰动。美国波摩拿学院、南加州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使“梅博士”和“胡博士”成为民国最出名的“博士”人物——尽管“博士”这个词如今已经成为最大的调侃。
孟小冬以女身扮相而为须生名角,不仅是梨园传奇,更是一个风流时代的缩影。民国时期这种自由、浪漫的风气,有点像明末清初的中国,名伶、名士双双匹配,传为佳话。晚明时期著名的秦淮八艳,好多都配了当时第一流的士大夫,比如董小宛跟了冒辟疆,李香君和侯方域,龚鼎孳与“横波夫人”顾眉,落难了的卞玉京好歹有大诗人吴伟业做蓝颜。要数当日第一的名士佳人配对,无出柳如是、钱谦益一对。陈寅恪先生颂河东君的书,想必是都听说过的。柳如是作为明末第一奇女子,先与抗清大诗人陈子龙相好,因之性情刚烈不愿做小,与陈子龙正房冲突,遂离开陈家,嫁予东南士林领袖钱谦益,成就一段佳话——这与民国的孟小冬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孟小冬所嫁之梅兰芳,如同柳如是先嫁之陈子龙,一个伶界大王,一个意见领袖;而孟小冬后嫁之杜月笙,则是当时全国最为炙手可热的海上“闻人”杜月笙。最重要的是河东君嫁钱牧斋,入清后独保晚节,实际上,钱谦益虽降清,却暗助西南及郑成功反攻南京;而孟小冬、杜月笙夫妇解放前夕远走香港,在国共双方的极力争取下,也没有移步台湾或者大陆,为二人保住晚节。相比而言,陈寅恪先生的夫人唐晓莹解放前亦已赴港,然最终夫妇俩留在广州,陈先生至反右、文革时,遇到师徒反目、停课批斗的待遇,实在令人扼腕叹息。杜公自知就凭杀过汪寿华,便绝不能相容于红色政权;亦不愿继续当蒋公的“尿壶”,故逍遥于香港做寓公,真有卓见之士。
杜公收孟小冬之事,其实经过还是很简单的。其四姨太姚玉兰与冬皇本就是故交,因孟小冬飘零江湖,遂将之接来上海。又有传闻,杜妻妾中余皆苏州籍舞女,唯姚玉兰北方籍贯,姚遂拉一同乡“入伙”为之羽翼,此说未必没有根据。孟小冬嫁给梅兰芳没有捞到正妻名分,嫁给杜月笙伊始更是沦为五姨太。能接受这一点,大概与孟小冬离开梅兰芳之后性格转变很有关系。20世纪40年代的孟小冬行事已经收敛许多,要知道她刚与梅分手后在天津报纸上还登过她写的《孟小冬紧要启事》,将二人矛盾公之于世。杜公七子维善,在后来的回忆录里有段很精彩的记录:
梅兰芳与孟小冬的分手,并不是那么简单,可能牵涉了很多很复杂的问题。母亲有时候会跟我们讲一些他们分开时的事,母亲知道孟小冬和梅兰芳分开一定有条件,而且条件可能很苛刻。我母亲看不惯,因为她们都是唱戏出身的,她多少同情孟小冬。但是这个条件究竟是什么,只有梅兰芳、福芝芳和孟小冬他们三个人才知道。梅葆玖不知道,许姬传也不知道——1983年我去看许老的时候,提起过这件事情,他都不清楚。我觉得这里面可能福芝芳有条件,以限制孟小冬登台演出作为他们分开的条件,但这只是猜测,不能够证实。所以后来听说章子怡筹拍孟小冬传,梅家不答应,因为这里面可能牵涉比较微妙的关系。我想《梅兰芳》这部电影也不会对这种关系有太多涉及。
这或许是电影《梅兰芳》里许多细节不能讲的原因吧。此种经历,对孟小冬在中年以后高蹈的性格有所改变,是有影响的。她选择嫁给当日第一流的社会大亨,不会是一时的意气或者冲动;杜公也并非霸占戏子的恶势力,两者喜结连理,是两位近代史中的风云人物最好的归宿。1949年春,杜公携家眷意气移民英属香港,1950年,杜、孟于香港结为夫妇,杜公正式给了孟小冬名分。与杜月笙结婚后,冬皇也彻底退出舞台,至于后世所说冬皇“十弟子”,大概都是没有入过室的弟子。
钱谦益在柳如是风靡金陵的时候,早已认得这位佳人,只是无缘相识。他从北京监狱里被放出来之后,柳如是因缘际会离开了陈子龙,扮了男装来拜访钱谦益的半野堂,二人才走到一起。孟小冬早在上海出道时,杜公就已认识她,此后冬皇至北平发展,直到离开梅兰芳后,身心俱疲,抗战结束后被接回上海,这才回到杜公身边。杜公殒后1967年,她移民台湾,1977年在台北离世,享年69岁,安葬于台北县树林市净律寺佛教公墓。墓碑由知名国画家张大千题字“杜母孟太夫人墓”。孟小冬晚年坚决不上台,但据说为张大千破过一次例。张大千也是解放后冬皇最后的知音,所以冬皇墓碑题字,舍大千居士而谁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