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7日,新历史合作社主办的“国家记忆2013?致敬历史记录者”致敬典礼在苏州举行,向8个在历史记录、发掘、传播和公益领域内的杰出贡献者致敬。
近一百年来,我们在向前奔跑的同时,回首家和国的记忆,有太多的遗忘、遮蔽甚至歪曲。
而幸运的是,在当下中国,有为数众多的人,勇于承担抢救历史记忆的责任。
——他们参与发掘、记录、整理、研究,参与教育、传播、动员,参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他们坚信并践行: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值得记录,每一份抵抗遗忘的努力都值得尊重,历史记录需要公众参与、公共立场,需要传播和共享。
——他们尽自己的心力,默默耕耘,对历史尽责,为时代留证。
我们有理由向他们致敬。
年度历史影像——《生死连,兄弟情》
那是一场离我们最近,却离我们最远的战争;那是一群仍在我们眼前,却被视而不见的青春身影;那是一个已经逝去,却被呼唤回归的年代;那是一卷在历史中被潜像,而在今天才得以显影的底片。
年度历史图书——《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
先生长于乱世,半生漂泊,“先后经历七个国家,看过五种文化、三种制度”,尝遍家国情恨、人世沉浮,于是有了四册回忆录的宏篇巨制。
先生自言“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于是,一己受想行识之中,足见一代众生的存在;一人流亡生老之际遇,可窥历史之壮阔、世纪之流转。
年度历史记录者——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参赛学生
历史的传承,记忆的接续,不仅是通过书本与考试,更需经由口耳相传,血脉相通。父母虽老子弟在,数万名年轻人持续接力,由自己出发,追溯生命的来路与去向,追问家国的过去与未来,可知吾史不断,薪火不灭。
年度历史报道——中国青年报《为心道歉》
为心道歉,留史为证。我们也许能躲避过去,但终究逃不过历史。《中国青年报》不仅记录了一段往事的开头与结尾,也在追问一个时代的来由与方向。
年度历史行动者——“文革”个人道歉者
历史,是所有人的过去。历史的负面,不仅国家当需反思和戒惕,个人亦当有自省与担当。迟到四十年的道歉,虽然来迟,却正当时。
年度历史公益——孙冕和他的朋友们
他在公开信中发誓:“如不让幸存的老兵在他们暮年过上有尊严的日子,切断我的手指,誓为抗战老兵募钱。”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一言之诺,也不仅是他的朋友们的古风高义,他还希望带动这个国家,站出来为父辈尽孝,为历史担责。
年度公民写史——沈博爱
他只是一位普通农人,是中国大多数的一员;他的经历因坎坷而平常,正如中国大多数的故事。唯一不同的是,他并不像大多数人那样默然终身,由此他成为千千万万梦碎而无声消亡者的代言人。天不丧中华斯文,只因为在中国的底层,一批并非博学鸿儒的小人物,有着赓续文脉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年度特别致敬——张思之
他的法律生涯与红色中国同龄,因此他也与这个国家的法治进程同命。他用行动守护历史的底线,他用辩词刻下历史的年轮,他用自己的一生为时代写下独特的“案例”。或者说,他,以及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