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0100000029

第29章 (1)

第十卷 (1)

阴受病发痹第一上

黄帝问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徙,随其脉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耶?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箫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岐伯对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左应右,以右应左。非能周也,更发更休。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曰:周痹何如?曰:周痹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循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其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遏之,后刺其上以脱之;其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遏之,后刺其下以脱之。曰:此病安生?因何有名?曰:风,寒,湿气客于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名曰周痹.故刺痹者,必先循切其上下之大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者,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瘈紧者,转引而行之。

曰:何以候人之善病痹者?少俞对曰: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欲知其高下,视其三部。曰:刺有三变,何也?曰:有刺营者,有刺卫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刺营者出血,刺节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曰:营,卫,寒痹之为病奈何?曰:营之生病也,寒热少气,血上下行。卫之生病也,气痛时来去,怫忾贲响,风寒客于肠胃之中。寒痹之为病也,留而不去,时痛而皮不仁。曰:刺寒痹内热奈何?曰:刺布衣者,用火焠之。刺大人者,药熨之。方用醇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干姜一升,桂一升,凡四物,各细鬙咀,着清酒中。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二尺,并内酒中。置酒马矢熅中,善封涂,勿使气泄,五日五夜,出布絮暴干,复渍之,以尽其汁。每渍必晬其日乃出布絮干之,并用滓与絮,布长六七尺为六巾。即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乘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即汗出,炙巾以拭身,以三十遍而止。起步内中,无见风。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此所谓内热。曰:痹将安生?曰:风,寒,湿三气染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曰:其有五者何也?

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

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合。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感于风,寒,湿之气也。诸痹不已,亦益内心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曰: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何也?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连皮肤间者易已。曰:其客六腑者何如?曰:此亦由其饮食居处为其病本也。六腑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腑也。曰:以针治之奈何?曰: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治其过,则病瘳矣。曰:营卫之气,亦令人痹乎?曰: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乃能入于脉。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卫者水谷之悍气者,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聚于胸腹。逆其气则病,顺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也。

阴受病发痹第一下

黄帝问曰: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者,其故何也?岐伯对曰:痛者,其寒气多,有寒故痛。其不痛不仁者,痛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营,故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为寒。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胜,阳乘阴,故为热。其多寒汗出而濡者,此其逢湿胜也,其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寒汗出而濡也。夫痹在骨则重,在脉则血凝而不流,在筋则屈而不伸,在肉则不仁,在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曰:或有一脉生数十病者,或痛,或痈,或热,或寒,或痒,或痹,或不仁,变化无有穷时,其故何也?曰:此皆邪气之所生也。曰:人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也?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水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正气者,正风,从一方来,非虚风也。邪气者,虚风也。虚风之贼伤人也,其中人也深,不得自去。正风之中人也浅而自去,其气柔弱,不能伤真气,故自去。虚邪之中人也,凄索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

内薄于骨,则为骨痹;薄于筋,则为筋挛,薄于脉中,则为血闭而不通,则为痈;薄于肉中,与卫气相薄,阳胜则为热,阴胜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薄于皮肤,其气外发,腠理开,毫毛摇。气往来微行则为痒;气留而不去,故为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小分,骨热病已。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病起筋热,病已止。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热为故;无伤筋骨,筋骨伤,痈发若变。诸分尽热,痛已止。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曰:是人多痹,阳气少而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也,厚衣不能温也,然不为冻栗,是为何病?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肾者,水也,而主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上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着痹不去,久寒不已,为骭痹.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之经补之。厥痹者,厥气上及腹,取阴阳之络,视主病者,泻阳补阴经也。风痹注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肢胫淫泺,烦心头痛,时呕时闷,久则目眩,眩已汗出,悲以喜怒,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阖中,以员利针,大针不可。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针发而间之。针大如须,刺膝无疑。足不仁,刺风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举,腰俞主之。

痹,会阴及太渊,消泺,照海主之。嗜卧,身体不能动摇,大湿,三阳络主之。骨痹烦满,商丘主之。足下热,胫痛不能久立,湿痹不能行,三阴交主之。膝内廉痛引髌,不可屈伸,连腹,引咽喉痛,膝关主之。痹,胫肿,足跗不收,跟痛,巨虚下廉主之。胫痛,足缓失履,湿痹,足下热,不能久立,条口主之。胫苕苕痹,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梁丘主之。膝寒痹不仁,不可屈伸,脾关主之。肤痛痿痹,外丘主之。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胫痹不仁,阳关主之。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阳陵泉主之。寒气在分肉间,痛攻上下,筋痹不仁,中渎主之。髀枢中痛,不可举,以毫针,寒留之,以月生死为痏数,立已,长针亦可。腰箫相引痛急,髀筋瘈,胫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环跳主之。风寒从足小指起,脉痹上下,胸箫痛无常处,至阴主之。足大指搏伤,下车挃地,通背指端伤,为筋痹,解溪主之。

阳受病发风第二上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厉风,或为偏枯。其为其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气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凄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使人解鬛,闷而不能食,名曰寒热。风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分肉间,卫气悍,邪时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膹胀而有疡,卫气凝而有所不行,故其肉有不仁。厉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以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厉风,或曰寒热。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风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伤于风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伤于风者,为肾风。风气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风之所中则为偏风。

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而外在腠理则为泄风。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无常方,然故有风气也。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色赤,病甚则言不快。诊在口,其色赤。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堕,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腰脊痛,不能正立,色鬋,隐曲不利。诊在颐上,其色黑。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隔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篚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先当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咽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

同类推荐
  • 祁连医录

    祁连医录

    中医学具有很强的临床实践性,中医之显著疗效是其生存发展的根基。中医学之所以能长期扎根于广大群众之中,尤其是在基层,就在于其应用简便,就在于其疗效能确实。重视实践,注重实效,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是中医临床工作者孜孜不倦之追求。
  •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精选妙用中草药治疗常见儿科疾病

    本书介绍了新生儿小便不通、新生儿脐患、新生儿皮脂硬化症、新生儿破伤风、小儿白喉、百日咳、小儿结核病、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小儿脊髓灰质炎、小儿麻诊、水痘门、猩红热等内容。
  • 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作者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出治疗常见病的一些首选用药经验,找准每个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情况,确定首选药物的理论根据,进行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实现科学、合理、安全的用药原则。
  • 中医乾坤

    中医乾坤

    中医药是在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历经了几千年的临床验证,是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结晶。《科普通鉴:中医乾坤》是科普通鉴中的一本,主要介绍了中医的起源、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少数民族医药,常用中药的性状、功效、食疗方等,并附有家庭常用中药饮片的彩图,以方便读者,书稿内容通俗易懂,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普及大有益处。
  • 中医小秘方

    中医小秘方

    有人说中医药是国粹,更有人说民间偏方是“国宝”,是中华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所谓偏方,指药味不多,大众尚未知,且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药方。中国传统医药,自神农尝百草以来,历经五千年而不衰,留下来的偏方,更是历久弥坚,绝非西洋药品所能替代。民间素有“小偏方治大病”“单方气死名医”之说。有些说法虽有夸张之嫌,但其疗效几乎有口皆碑,深入民心。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大牌作家

    重生之大牌作家

    不一样的重生,不一样的娱乐圈,叶理只希望平安喜乐。
  • 草堂诗话

    草堂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

    清——天朝上国的盛世繁华

    本书共分四章,内容包括: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后的盛世繁华、盛世之中的隐患与危机等。
  • 探索之相识

    探索之相识

    星球往上,是子星系,在往上,是星系,星系形成星群,星群边缘有着域镜,不破开域镜继续过去就是不同时段的星群,在继续越过那个星群,就又是另一个时间段的星群,长此下去无尽循环,难道,这就是探索的终点了吗?不!破开域镜!那里,才是真正的另一个世界!
  • 少年在异能学院

    少年在异能学院

    在神农架的深处,茂密的丛林里一所不为人知的学院。这里的老师不仅教你数学物理,也教你魔法异能,五行数术,天文地理,丹药机关。这样的学校你想上吗?
  • 七零八

    七零八

    小说作者外出务工,一来二趟的思想感知记在《七零八》里大街小巷四大皆空地,亲可知思想是一座房子,人来物往,情生如此,感情着
  • 秘密契约:二婚总裁宠娇妻

    秘密契约:二婚总裁宠娇妻

    和前夫无法生育,我帮一个有钱男人生了两个孩子,我没想到他后来向我求婚了,二婚女人,真的会幸福么?
  • 女士太绅士

    女士太绅士

    柳冰,四大家族唯一的女继承人,隐瞒身份来到“圣南依”贵族学院。坑蒙拐骗偷,她无一不会,活生生的一个拽女,在这里,却无意间与四大家族的其他三少扯上关联……(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我很爱你,但不如不见

    我很爱你,但不如不见

    天不会不蓝,我不会不在;如果时光能倒流,我一定紧紧抓住你的手,永远不放开。
  • 三国之祸害遗千年

    三国之祸害遗千年

    祸害文臣:不能为我所用者,格杀勿论!祸害武将:将军这一身武艺,若是就这样白白牺牲岂不可惜?祸害美女:不要逼我霸王硬上弓。生逢乱世,能够活着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作为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有理想有抱负的……叛贼,张岳决心要好好活下去。既然“好人不长命”,那何妨“祸害遗千年”?为了能够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张岳决心要做好一根合格的搅屎棍,把原本就纷乱的三国,搅动得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