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700000033

第33章 读史 (3)

嗟嗟,毛通判当日之为,亦只谓贪其贿而人莫知也——贵梅已死,而谁为白也。孰知不白于贵池而卒白于新都乎?今《升庵文集》盛行于世,夫谁不知传其事于此集之中者。贵池人士咸知有赃吏毛玉受贿而死逼孝烈以淫也,慈溪人士亦咸知有乡官毛玉受贿而死逼孝烈以淫也。毛玉唯无孙子则已,苟有子,则必不敢认毛玉以为父,苟有孙,则必不敢认毛玉以为祖矣。盖同乡少年倾慕太史之日久矣,读其书,阅其事,则必私相告语。私相告语,未有不窃笑而背骂者。夫毛玉之心,本欲多积金钱以遗其孙子,使孙子感己也,又安知反使孙子不敢认己也哉!太史之传,严于先王之教化明矣。予谓此传有裨于世教者弘也,故复亟读而详录之,以为孝烈之外传云。

茶夹铭

唐右补阙綦母著《代茶饮序》云:“释滞消壅,一日之利暂佳;瘠气耗精,终身之苦斯大。获益则归功茶力,贻害则不谓茶灾。”予读而笑曰:“释滞消壅,清苦之益实多;瘠气耗精,情欲之害最大。获益则不谓茶力,自害则反谓茶殃。”吁,是恕己责人之论也。乃铭曰:我老无朋,朝夕唯汝。世间清苦,谁能及子。逐日子饭,不辨几钟。每夕子酌,不问几许。夙兴夜寐,我愿与子终始。子不姓汤,我不姓李,总之一味,清苦到底。

李白诗题辞

升庵曰:“白慕谢东山,故自号东山李白。杜子美云‘汝与东山李白好’是也。刘日旬修《唐书》,乃以白为山东人,遂致纷纷耳。”因引曾子固称白蜀郡人,而取《成都志》谓白生彰明县之青莲乡以实之。卓吾曰:蜀人则以白为蜀产,陇西人则以白为陇西产,山东人又借此以为山东产,而修入《一统志》,盖自唐至今然矣。今王元美断以范传正《墓志》为是,曰:“白父客西域,逃居绵之巴西,而白生焉。是谓实录。”呜呼,一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死而千百余年,慕而争者无时而已。予谓李白无时不是其生之年,无处不是其生之地。亦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西人,亦是陇西人,亦是山东人,亦是会稽人,亦是浔阳人,亦是夜郎人。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莫争莫争。

伯夷传

真西山云:“此传姑以文取。”杨升庵曰:“此言甚谬。若道理有戾,即不成文,文与道岂二事乎?益见其不知文也。本朝又有人补订《伯夷传》者,异哉。”又曰:“朱晦翁谓孔子言伯夷‘求仁得仁,又何怨’,今太史公作《伯夷传》,满腹是怨,此言殊不公也。”卓吾子曰:“何怨”是夫子说,“是怨”是司马子长说。翻不怨以为怨,文为至精至妙也。何以怨?怨以暴之易暴,怨虞、夏之不作,怨适归之无从,怨周土之薇之不可食,遂含怨而饿死。此怨曷可少也?今学者唯不敢怨,故不成事。

岳王并施全

宋赠鄂王岳飞谥忠武,其文曰:“李将军口不出辞,闻者流涕,蔺相如身虽已死,凛然犹生。”又曰:“易名之典虽行,议礼之言未一。始为忠愍之号,旋更武穆之称。获睹中兴之旧章,灼知皇祖之本意。爰取危身奉上之实,仍采戡定祸乱之文。合此两言,节其一惠。昔孔明之志兴汉室,子仪之光复唐都,虽计效以或殊,在秉心而弗异。垂之典册,何嫌古今之同辞,赖及子孙,将与山河而并久。”杨升庵曰:“今天下岳祠皆称武穆,此未定之谥也。当称忠武为宜。”又曰:“朱文公云:‘举世无忠义,这些正气忽自施全身上发出来。’故《续纲目》书施全刺秦桧不克而死,亦文公遗意也。近有人云:‘今之岳祠多铸贼桧像,跪缚门外。当更铸施全像,立在左,持刀砍桧乃得。’”李卓吾曰:此论甚当,甚有益风教。倘礼官言官肯上一疏,则忠武之谥,晓然于百世,施全之忠,暴白于圣朝矣。不然,人人未得知也。

张千载

庐陵张千载,字毅甫,别号一鹗,文山之友也。文山贵时,屡辟不出。及文山自广败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潜出相见,曰:“丞相往燕,千载亦往。”往即寓文山囚所近侧,三年供送饮食无缺。又密造一椟,文山受命日,即藏其首。访知夫人欧阳氏在俘虏中,使火其尸,然后拾骨置囊,舁椟南归,付其家安葬。是日,文山之子梦其父怒曰:“绳钜未断。”其子惊觉,遽启视之,果有绳束其发。李卓吾既书其事,遂为之赞曰:不食其禄,肯受其缚。一绳未断,如锥刺腹。生当指冠,死当怒目。张氏何人,置囊舁椟。生死交情,千载一鹗。

李涉赠盗

唐李涉《赠盗》诗曰:“相逢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刘伯温《咏梁山泊分赃台》诗云:“突兀高台累土成,人言暴客此分赢。饮泉清节今寥落,何但梁山独擅名。”《汉书》云:“吏皆虎而冠。”《史记》云:“此皆劫盗而不操戈矛者。”李卓吾曰:此皆操戈矛而不畏官兵捕盗者。因记得盗赠官吏亦有诗一首,并录附之:

未曾相见心相识,敢道相逢不识君?一切萧何今不用,有赃抬到后堂分。肯怜我等夜行苦,坐者十三行十五。若谓私行不是公,我道无私公奚取。君倚奉公戴虎冠,谁得似君来路宽?月有俸钱日有廪,我等衣食何盘桓。君若十五十三俱不许,我得持强分廪去,驱我为盗宁非汝。

封使君

古传记言汉宣城郡守封邵,一日化为虎,食郡民。民呼曰,封使君,即去不复来。其地谣曰:“莫学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张禺山有诗云:“昔日封使君,化虎方食民。今日使君者,冠裳而吃人。”又曰:“昔日虎使君,呼之即惭止。今日虎使君,呼之动牙齿。”又曰:“昔时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则吞人畜,小不遗鱼虾。”或曰此诗太激。禺山曰:“我性然也。”升庵戏之曰:“东坡嬉笑怒骂皆成诗,公诗无嬉笑,但有怒骂邪?”李卓吾复谑之曰:果哉怒骂成诗也!升庵此言,甚于怒骂。

宋统似晋

先生谓宋统似晋,予谓宋多贤君,晋无一主,即宋艺祖以比司马炎何如也?唯其仁柔,是以怯弱,然爱民好士之报,天亦不爽矣。徽、钦虽北辕,与怀、愍青衣行酒,跣足执盖,实大迳庭。天之厚宋,亦可知也。唐虽稍得,然无主不乱,个个出走。自五丁开道以来,巴蜀遂为唐帝逃窜后户,与汉已大不侔矣。故谓宋比汉不得则可,谓比唐不得则不可,况比晋乎?晋之司马懿,一名柔奸家奴也,更加以司马师之强悍,马司昭之弑夺,而何可以比艺祖。司马炎,一名得志狭邪也,更济以贾南风之淫妒,问公私之虾蟆,而何可以比太宗,况仁宗四十年恭俭哉,神宗励精有为哉。所恨宋主无一刚耳。故予谓唐、宋一也,比之晋则已甚。若康节不答国祚之问,唯取架上《晋纪》以示,见徽、钦事符怀、愍,南渡事似江东,非以是遂为晋比也。

逸少经济

先生谓逸少“识虑精深,有经济才,而为书名所盖,后世但以翰墨称之,艺之为累大哉。”卓吾子曰:艺又安能累人?凡艺之极精者,皆神人也,况翰墨之为艺哉!先生偏矣。或曰:先生盖自寓也。

孔北海

“北海大志直节,东汉名流,而与‘建安七子’并称,骆宾王劲辞忠愤,唐之义士,而与‘世拱四杰’为列。以文章之末技而掩其立身之大闲,可惜也。”

卓吾子曰:文章非末技,大闲岂容掩?先生差矣。或曰:先生皆自况也。

经史相为表里

经、史一物也。史而不经,则为秽史矣,何以垂戒鉴乎?经而不史,则为说白话矣,何以彰事实乎?故《春秋》一经,春秋一时之史也。《诗经》《书经》,二帝三王以来之史也。而《易经》则又示人以经之所自出,史之所从来,为道屡迁,变易匪常,不可以一定执也。故谓六经皆史可也。

钟馗即终葵

杨升庵曰:“《考工记》云:‘大圭首终葵。’注:‘终葵,椎也。齐人名椎曰终葵。”盖言大圭之首似椎也。《金石录》以为晋、宋人名。夫以终葵为名矣,后又讹为钟馗。俗又画一神像帖于门首,执椎以击鬼。好怪者便傅会说钟馗能啖鬼。画士又作《钟馗元夕出游图》,又作《钟馗嫁妹图》。文士又戏作《钟馗传》,言钟馗为开元进士,明皇梦见,命工画之。按孙逖、张说文集有《谢赐钟馗画表》,先于开元久矣,亦如石敢当,《急就章》中虚拟人名也。俗便立石于门,书‘太山石敢当’,文人亦作《石敢当传》。昧者相传,便谓真有其人矣。”

卓吾子曰:莫怪他谓真有其人也,此物比真人还更长久也。且先生又安知不更有钟馗其人乎?终葵二字,亦是后人名之耳。后人可以名终葵,又后人独不可以名钟馗乎!假则皆假,真则皆真,先生勿太认真也。

先生又曰:“苏易简作《文房四谱》云:‘虢州岁贡钟馗二十枚。’慎按,砚以钟馗名,亦即《考工记》终葵大圭之义,盖砚形如大圭耳。”

李卓吾曰:苏易简又以进士钟馗而讹呼石为钟馗矣。砚石为钟馗,钟馗为进士,进士为大圭首,大圭首为椎,总之一椎而已,先生勿劳也。

段善本琵琶

唐贞元中,长安大旱,诏移两地祈雨。街东有康昆仑,琵琶号为第一手,自谓街西无己敌也。登楼弹新翻调《绿腰》。及度曲,街西亦出一女郎,抱乐器登楼弹之,移在枫香调中,妙技入神。昆仑大惊,请与相见,欲拜之为师。女郎更衣出,乃庄严寺段师善本也。德宗闻名,召加奖赏,即令昆仑弹一曲。段师曰:“本领何杂邪?兼带邪声。”昆仑拜曰:“段师神人也。”德宗诏授康昆仑。段师奏曰:“请昆仑不近乐器十数年,忘其本领,然后可授。”

卓吾子曰:至哉言乎,学道亦若此矣,凡百皆若此也。读书不若此,则不如不读,作文不若此,则不如不作;功业不若此,则未可言功业,人品不若此,亦安得谓之人品乎?总之鼠窃狗偷云耳。无佛处称尊,康昆仑之流也。何足道,何足道?

樊敏碑后

镌石,技也,亦道也。文惠君曰:“嘻,技盖至此乎!”庖丁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是以道与技为二,非也。造圣则圣,入神则神,技即道耳。技至于神圣所在之处,必有神物护持,而况有识之人欤。且千载而后,人犹爱惜,岂有身亲为之而不自爱惜者?石工书名,自爱惜也,不自知其为石工也。神圣在我,技不得贱矣。否则,读书作文亦贱也,宁独镌石之工乎?虽然,刘武良以精镌书名可也,今世镌工,又皆一一书名碑阴何哉?学步失故,尽相习以谓当然,可笑矣。故雕镌者工,则书镌者姓名,碑盖藉镌而传也。镌者或未甚工,而所镌之字与其文,或其文之贤,的然必传于世,则镌石之工亦必镌石以附之。所谓交相附而交相传也。盖技巧神圣,人自重之。能为人重,则必借重于人。然元奸党碑,石工常安民乃恳求勿镌姓名于其后,又何邪?

诗画

东坡先生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升庵曰:“此言画贵神,诗贵韵也。然其言偏,未是至者。晁以道和之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其论始定。”卓吾子谓改形不成画,得意非画外,因复和之曰:“画不徒写形,正要形神在。诗不在画外,正写画中态。”杜子美云:“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此诗中画也,可以作画本矣。唐人画《桃源图》,舒元舆为之记云:“烟岚草木,如带香气。熟视详玩,自觉骨戛青玉,身入镜中。”此画中诗也,绝艺入神矣。吴道子始见张僧繇画,曰:“浪得名耳。”已而坐卧其下,三日不能去。庾翼初不服逸少,有家鸡野鹜之论,后乃以为伯英再生。然则入眼便称好者,决非好也,决非物色之人也,况未必是吴之与庾,而何可以易识。噫,千百世之人物,其不易识,总若此矣。

党籍碑

“安石误国之罪,本不容诛,而安石无误国之心,天地可鉴。主意于误国而误国者,残贼之小人也,不待诛也。主意利国而误国者,执拗之君子也,尚可怜也。”卓吾曰:“公但知小人之能误国,而不知君子之尤能误国也。小人误国犹可解救,若君子而误国,则末之何矣。何也?彼盖自以为君子而本心无愧也。故其胆益壮而志益决,孰能止之。如朱夫子亦犹是矣。故予每云贪官之害小,而清官之害大,贪官之害但及于百姓,清官之害并及于儿孙。予每每细查之,百不失一也。

无所不佩

同类推荐
  •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中华国学经典)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历班彪、班固、班昭、马续而成书,洋洋洒洒,文采风流,记事准确,不偏不向,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历来为史家所推崇。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接续性就体现在有一部贯穿的二十四史,而列朝正史都仿《汉书》体例,可见《汉书》之重。好多的典故出于其中,学术文章层出不穷……不读《汉书》,不知《汉书》的魅力。
  •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之最——古今图书集成》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照世杯

    照世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故事的构架和枝叶,可以追溯到《尚书》、《吕氏春秋》、《史记》和《帝王世纪》等秦汉古籍。如《尚书》中《武成》篇有一句:“维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说周武王求助于鬼神讨伐殷纣。这已经是一种神话传说。《孟子》有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专家们且认为《武成》篇经东晋人改窜。又如《逸周书》之《克殷篇》说周武王攻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九十有九,浮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这里把魔与人分说,已经具备神魔打斗的雏形。
  • 孝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孝经(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楚汉升明月

    楚汉升明月

    一个在狼窝中长大的弃婴,自幽夜中崛起、在星空下受挫;自此,一个人、一头狼,在滚滚红尘中印证着丛林法则,在般若大世里修炼着罪恶之心。——————感谢的腾讯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西孤无所归

    西孤无所归

    一神一魔,一正一邪,而正是这永远无法融合的两股力量,诞下了她,被六界所不容的神魔之子,她是生来就被族人遗弃的神,是无法拥有黑翼的魔……小小的少女独自踏上荒芜的西孤大陆,看她如何凭借自己的力量,创造属于这片中擎大陆的传奇!
  • 红警历险记

    红警历险记

    叶牧,世界电竞职业选手,曾经荣获过四次国际电竞冠军奖杯,退役后喜欢上了单机游戏红色警戒,一次意外让叶牧和红警融为一体,并且开始了一幕幕时空穿越,充当一个个救世主的角色。
  • 外星因子

    外星因子

    来自开普勒星系的超能生命,为了躲避灾难而闯入了地球,他们的身体只有微菌般大小,所以只能依附于地球生物身上才能生存。一个自闭症少年在万般囧境之下,渐渐的唤醒了依附于自己身体里的外星因子,然后开始了寻找外星同伴之旅,后来发现自己被送上地球本身就是一场特大的阴谋……
  • 最初最末

    最初最末

    18岁的我们在高三的夏末相识,19岁的我们在寒冬相爱,青春像是忽如其来的甜蜜,像是有着蝴蝶效应的伤痛。而我们在猜疑中渐渐迷失自己。但在懵懂的青春里跌跌撞撞的我们,再也找不到当初的两小无猜。直到25岁那一年,我才发现,再也没有一个人像你一样爱我如初。
  • 笙风之恋

    笙风之恋

    作为一个智商上百的人,苏可陌表示真心的厌恶了所谓的商业联姻,所以,以表决心,她以丑妆进入笙风学院。可是,当她与好友一同进入笙风学院后,一系列的事情让她……
  • 倾月恋爱史

    倾月恋爱史

    她,本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女孩,有着深深爱着的人。他曾经对她承诺过,永不离开。因为,她爱他,所以,她信他。可就在她落魄的时候,最需要安慰的时候,他离开了。本以为会一直存在的爱情,消失了;本以为最值得信任的人,背板了。她还能找到属于她的幸福吗?
  • 此去经年无别期

    此去经年无别期

    他是战场上英姿飒爽的将军,她是三尺红台上病弱的戏子,他一生征战发誓要与她游遍天下,却和她双双命绝在戏台上。三尺红台万事入歌吹唱别久悲不成悲十分红处尽成灰愿谁记得谁最好的年岁
  • 锁仙记

    锁仙记

    “仙人,这是你的鞋子。”“仙人,你可以收我为徒吗?”因为一双鞋,孤苦伶仃的白之桃成为了上仙莫梵听的首位门徒,由此踏上了修仙复仇的光明大道。可百年修行,却是碍不过奸人作祟,为了师傅的神位,她顶下所有过错。剔除仙骨,轮入第七世界接受惩罚。不死之身,也终是灰飞烟灭。而重生归来,她竟是万年界的上神,当年让她仰视,甚至将其作为天上星辰的师傅,竟只是她当年手植的一株莲花……
  • 末世暗黑神

    末世暗黑神

    重生回十年前,全球事变的那一天。重生那一刻起,夏冰发誓,“上天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当年发生的悲剧,我一定不会让它再次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