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6800000023

第23章 《史记》的史表传统与清人的史表研究(3)

第三节 余论:关于史表的继承与创新

近现代学人对《史记》史表的研究和应用,仍没有停止。史表的编纂和研究工作是随着新通史的编纂工作而逐步展开的。

近代编著新史者,莫先于章太炎和梁启超,他们继章学诚之后,都主张对纪传体加以改造创造新的通史【55】,而且都强调了史表一体在纪传体通史编纂中的重要性。章太炎在他所著《□书》中有《中国通史略例》【56】一篇,所记新通史欲撰表5卷,“首以帝王,以省考纪,复表师相,以省别录,儒林、文苑,悉数难尽,其纂述大端,以见于文言、学术二典,斯亦无待作传,故复列《文儒表》,略为第次,从其统系而已。方舆古今沿革,必为作典,则繁文难理,职官亦尔。孟坚百官公卿,上于列表,一代尚然,况古今变革,可胜书耶?故于《帝王表》后,即次《方舆》、《职官》二表,合后《师相》、《文儒》,为表凡五云。”可见,章太炎作表主要是发挥史表“配合纪传,省文备阙”及清晰条理的作用,用以记载次要人物和纷繁的史料。约略与章太炎同时,梁启超也于1901—1902年酝酿写《中国通史》,他拟定的通史体例,有“载记”、“年表”、“志略”、“传志”四体。已写成的史表有《春秋年表》、《周代列国并吞表》、《战国年表》等,都附在相应的载记之后。“载记”叙述一个时期的主要事件和历史大势,“年表”则配合载记。此外,他还作有《春秋夷蛮戎狄表》、《先秦诸子表》、《佛教大事表》等。这些作品都收入《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十至五十一。而这些成绩都是在他深入研究司马迁的史表、并对撰表传统广泛了解的基础上作出来的。

梁启超对《史记》开创史表的功绩深表钦服,他说:“自《史记》创立十表,开著作家无量法门。”更重要的是,他还对《史记》史表的类型、作用及义例作出了精当的分析:

史公仿周谱作十表,宜为史家不祧之大法。踵起诸史或私家著述,岁力不逮,且付阙如;或史臣无识,遂从删汰。其演沿袭者,则亦泰半。虽然《史记》十表,表事者四,表人者六。有表事者,故本末□然,得失章显;有表人者,故□列无遗,立传可省,文简事增,莫良于是。后之作者,惟踵人表,舍弃事表,史公精意隳其半矣。且《史记》事表之例,为世表者一,为年表者一,为月表者一,世远则简严,代近则详尽,凡兹义例,具有权衡,后史不审兹义,故表文所列,殆同点鬼,读者恐卧,又何怪焉?【57】

由此,他还进一步论述了《史记》史表的影响:“郑樵《图谱略》益推阐其价值。《史记》惟表年代世次而已,后人乃渐以应用于各方面。如顾栋高之《春秋大事表》,将全部《左传》事迹,重新组织一过,而悉以表体行之,其便于学者滋多矣。”【58】基于这种认识,梁启超主张修清史“惟有规复马书表事之法”,并将拟作之表分为“事表”14篇和“人表”10篇,还特别强调“事表”要遵从史迁“详近略远”的义例。可见,梁启超对《史记》史表的理解和运用,是在自觉地继承和发展史表编纂的传统,这在近代史家中是很突出的。实际上,梁启超自己就是造表用表的大家,他说:“吾平生读书最喜造表,顷著述中之《中国佛教史》,已造之表已二十余。我造表所用之劳费,恒倍蓰什伯于诸书。窃谓凡遇复杂之史迹,以表驭之,什九皆可就范也。”【59】他自知作表的甘苦,对表的益处自然深有体会,因此,他主张要学习古人造表之例,创作或改作各种表。他评班固《古今人表》时说:“我们看来,单研究汉朝的事迹,此表固无用处;但若援引其例,作为种种人表,就方便得多。后来《唐书》方镇表、宰相世系表,其做法亦很无聊。攻击的人亦极多,一般读《唐书》的人看表看得头痛。但是某人某事,旁的地方看不见的,可在《方镇表》中查出,我们认为是很大的宝具。章实斋主张扩充《汉书·古今人表》、《唐书·宰相世系表》的用意,作为种种表,凡人名够不上见于列传的,可用表的形式列出。‘人名别录’亦即可为其中的一种。章氏所著几部志书,人表的运用都很广。所以人的专史,人表一体,亦很重要。”他还举例讲,可用表的方法作《复社人名表》、晚明《流寇人名表》;或将各史《儒林传》,改成《儒林人名表》,或以所治之经分列,或以传授系统分列,便可以用较少的篇幅记载较多的事实。诸如此类,运用可以甚广【60】。这是梁启超化腐朽为神奇的一种方法,他认为有些表在当时看可能没有太大价值,那是撰者没有运用好,不是表体没有价值,后人可以变废为宝。他这些观点,与章学诚“救其弊而善所用”的主张有相似之处,但梁启超重视史表,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善治史者,不徒致力于各个事实,而最要着眼于事实与事实之间的联系。就是说,梁启超要通过史表来体现一种联系的、发展的新思想,他是在新的史学思想的指导下重视史表的,而表似乎是以最简洁明了的形式体现了这种撰述思想。这也是近代史学所带来的辩证发展和联系的眼光,为史表提出的新的时代使命。除此之外,近代魏源所撰《海国图志》中有《西洋各国教门表》、《中国西洋纪年表》、《中国西历异同表》等表。黄遵宪所著《日本国志》,在其《食货志》、《兵志》、《物产志》、《地理志》中共设表118个。他们以表格的形式再现了日本近代改革进程及重大事件,使急欲“睁眼看世界”的国人对外国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他们在史表的编纂思想和体裁上继承和发展了《史记》所开创的优良传统,这对今天的世界史撰述和研究仍是有借鉴意义的。

顾颉刚在为《二十五史补编》作序时,对史表的重要作用做了总体评价,他说:“正史中之表、志,于典章之沿革,人事之变迁,各尽其贯穿综合任务,使读之者对于历史现象有整个之认识,则更为此资源中之真精实髓。原表、志之体,创于司马迁,虽亦有所因,而与纪、传相辅以作全书之纲领,则其前未尝有也。夫表之为用,不仅旁行斜上,而在乎钩玄提要;志之为用亦不惟整齐故事,而在乎原始要终……若一史之中,表、志有阙,则读史者目之所触,惟有林林总总之故事浮动于前,无由得其纲领,而前后相循之人事亦为之断而不续矣!”这虽只是对正史史表而言,实际上是对司马迁所创表体之功的肯定,并指出由于表有钩玄提要、为一史纲领的作用,而在史书编纂和史书价值上有重要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赋予表以正史“精髓”的地位。可见,随着历史和史学的发展,司马迁创表的功绩越来越受到重视,编纂史表的传统也由此逐渐发展壮大,绵延不绝。

在这方面,陈垣和梁方仲两位前辈是离我们不远的楷模。年代时间的记载是历史记录和考证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司马迁作十表旨意之一即在解决“并时异世,年差不明”的问题。中、西纪年方法存在差异,若不知其中规律,在运用时往往出现错误。陈垣(1880—1971)所著《二十史朔闰表》、《中西回史日历》,为三种历法的纪年提供了确实可靠的换算工具,为中外史料运用在纪年方面开辟了方便的途径【61】。梁方仲(1908—1970)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史专家,他编著的《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一书于1962年完成,是一部自西汉迄清末2100多年历代人口、田地、田赋的大型统计专书。他从中国的正史、政书、方志文集、笔记等200多种文献史料中,搜剔出大量的有关数据,加以科学的分析核算,综合编撰成242个统计表格和6个统计图表,使读者对历代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一目了然。我们可以说,梁方仲不仅继承了司马迁观察和思考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之“深思”的思想传统,并以表的形式表达了这种思想内涵,拓展了史表的内涵和应用领域,在史表传统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司马迁之后,人们对史表的运用和理论探讨,已经使我们的史学家认识到历史学的科学性到底是什么,那就是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全局的把握,客观的记述和理性的思考。由此我们也可见出,司马迁在两千年前表现在史表中的思想方法,及其在史学理论上的识见,不单在中国是杰出的,在世界史学史上也是杰出的。

注释:

【1】《四库全书总目》卷四十五“正史类一”《读史记十表》条,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400页。

【2】《后汉书》卷五十九,《张衡列传第四十九》。

【3】《梁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四》“文学下”,《刘杳传》。

【4】《史通》卷三《表历》。

【5】《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第二》序。

【6】《史通·杂说上》“诸汉史”十条。

【7】《史通》卷三《表历》。

【8】据金毓《中国史学史》第189—192、216—219页,略有补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通志·总序》。

【10】《二十五史补编》第二册,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1775页。

【11】《大事记解题》卷一,《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2页。

【12】《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六《蔡文懿公百官公卿年表序》,《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4页。

【13】其说见《古今源流至论》后集卷九《史学》、《古今源流至论·别集》卷五,见《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4、135页。

【14】《文献通考》序,中华书局1986年版。

【15】《读〈史记〉十表序》,《二十五史补编》,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1页。

【16】《校〈汉书〉八表叙》,《二十五史补编》,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135页。

【17】《史记钞》卷八。

【18】《陈评史记》卷十八,见《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6页。

【19】《读〈史记〉十表》,《二十五史补编》,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3页。

【20】《太史公书知意·表·秦楚之际月表》,见《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93页。

【21】分别见《二十五史补编》,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17页、20页、21页。

【22】《读史纠谬》第一《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见《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76页。

【23】《史记辑评》卷二《汉兴以来诸侯年表》,见《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97页。

【24】汪由敦说见《松泉文集》卷一七,参见《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8页。

【25】《史记评注》卷三,《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39页。

【26】《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七“辽史立表最善”条,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86—587页。

【27】参见张大可《史记论赞辑释·十表序说明》、杨振之《〈史记〉的历史分期研究法》,《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28】见《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77、390、410页。

【29】以上三则见《二十五史补编》,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6、11、8页。

【30】参见杨燕起《史记的学术成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4—108页。

【31】梁玉绳《人表考》卷一,《二十五史补编》,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229页。

【32】以上二则见《文史通义·亳州志人物表例议上》。

【33】以上二则见《文史通义·亳州志人物表例议中》。

【34】《文史通义·亳州志人物表例议下》。

【35】《文史通义·和州志与地图序例》。

【36】《文史通义·永清县志选举表序例》。

【37】《文史通义·永清县志职官表序例》。

【38】《史通通释》卷三《表历》。

【39】参见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相关章节,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40】《二十五史补编》,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135页。

【41】参见蔡崇榜《吴缜与〈新唐书纠谬〉》,《史学史研究》1984年第4期。

【42】《元典章校补释例》卷六。

【43】《二十五史补编》,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28页。

【44】《二十五史补编》,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4699页。

【45】《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十五《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三)》。

【46】参见方祖猷《万斯同史学浅论》,《史学史研究》1984年第4期。

【47】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三八《万先生斯同传》,见《嘉定钱大昕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48】《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史部》六《别史类》。

【49】参见方祖猷《万斯同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1页。

【50】《南雷文定》四集卷一《补历代史表序》,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51】《中国历史体裁的演变——1946年9月在昆明五华书院学术演讲》,《白寿彝史学论集》(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58页。

【52】参见张爱芳《〈春秋大事表〉的特点》,《史学史研究》2001年第3期。

【53】《四库全书总目》卷二九《经部·春秋类四》,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41页。

【54】参见吴振清《吴廷燮及其在补史表上的成就》,《史学史研究》1998年第3期。

【55】参见陈其泰《近三百年历史编撰上的一种重要趋势——自马□至梁启超对新综合体的探索》,《史学史研究》1984年第2期。

【56】《略例》附在《□书》第五十九《哀清史》之后,始见于《□书》手校本。

【57】《饮冰室合集》专集之三十一《清史商例初稿》,中华书局1989年版。

【58】《中国历史研究法》,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27页。

【59】《中国历史研究法》,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30页。

【60】《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97页。

【61】参见刘乃和著《励耘承学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1—171页。

同类推荐
  •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

    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

    本书是已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芮玛丽一部有影响的专著。详尽叙述了晚清政府的中央及地方官员为“同治中兴”(1862-1874)、挽救腐败清王朝的种种努力和实行的各种措施,其中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各个方面。并且阐释了“中兴”所依据的社会历史条件,揭示了中兴“几乎成功”的内在机制和最终失败的原因。其观点虽争议很大,但颇有独到之处。
  • 《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理循:直击辛亥革命

    《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理循:直击辛亥革命

    本书首次从原版《泰晤士报》翻译了莫理循作为该报驻华首席记者,在辛亥革命时期,第一时间发出了一系列的报道,旨在为研究辛亥革命提供新的史料。这些报道反映了莫理循对辛亥革命以及当时中国的认识,既客观地介绍了莫理循对中国改革和革命的如实报道,也显示了他支持袁世凯的一贯作风,还可以看出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国问题的干涉,比较集中地展现了莫理循外理中国与英国关系的过程和内容。为了帮助读者更理解莫理循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书中收录了窦坤的研究论文“莫理循与辛亥革命”,还摘录了部分莫理循在辛亥革命期间的通信。
  • 亚洲的奥斯威辛:日军侵华集中营揭秘

    亚洲的奥斯威辛:日军侵华集中营揭秘

    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亚洲的中国、朝鲜、泰国、缅甸、菲律宾、马来亚等地及日本本土建立了大批战俘劳工集中营。每个集中营都能写一部长长的日军残害战俘劳工的罪恶史,每个战俘劳工都能写一本厚厚的战俘生涯的苦难史。作者历经二十多年的调查取证,以揭秘的形式,把日军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的集中营中全体战俘劳工的苦难生活及斗争经历介绍给读者。让世人知道,亚洲有“奥斯维辛”,中国有“奥斯维辛”,正视历史,勿忘国耻。
  • 三国杀传奇之主公驾到

    三国杀传奇之主公驾到

    东汉末年,诸侯林立!这是一个将星云集,谋士如雨的璀璨时代!试问,谁不想金戈铁马战沙场?试问,谁不想谈笑间谋定天下?终有一日,我必将踏上众生之巅,龙吟九霄,踏破这苍穹,俯视这众生!真·简介:其实,我不过就是睡觉前玩了会《三国杀传奇》,可谁想在游戏中许下的愿望,竟然在梦醒之后,全都实现了!而且,还都是“大量”、“海量”的实现了……
  • 大唐神捕

    大唐神捕

    唐懿宗年间,长安大理寺监狱惊现越狱事件,在逃跑四名人犯中,有一个人犯是长安有名的女诗人鱼玄机。越狱事件使得皇帝震怒,指派京兆尹杜璋负责侦破此案,经过一番排查之后,发现人犯逃往五台镇的踪迹,结果顺利在該地抓获鱼玄机,却在归来的路上被神秘组织截杀于峡谷之中。长安武侯刘二郎临危受命开始对鱼玄机等人进行追捕。刘二郎发现此案有诸多疑点,遇到了很多诡异事件,就在此刻,刘二郎不知自己陷入更为凶险的阴谋漩涡之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热门推荐
  • 无畏都市

    无畏都市

    黑社会,一个本应该离李墨遥远的词,却因一次意外,永远的跟上了他,不管别人怎么看他,骂他,他都不在乎,他只要是认为这是对他身边人有益的事,他都不惜一切,的去做。且看一世枭雄的崛起之路。
  • 即学即用的88条心理法则

    即学即用的88条心理法则

    本书从众多的人生法则中提炼出88个最经典的心理法则,分为处世识人不可不知的心理法则、让你离成功更近一步的心理法则、让财富增值的心理法则、合作共事中的心理法则等几部分。
  • 调皮王爷俏皮妃

    调皮王爷俏皮妃

    一朝穿越,她从一个21世纪的白领律师米佳换身为古代少女梅芯雪。她的身份是先皇的私生女,却是三位帝皇的挚爱,她一生向往自由,却被爱情所拌,当历经种种,她一心摆脱皇宫牢笼的生活,却一生身不由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心尊上

    无心尊上

    道教掌门江无心,重生至天穹大陆,觉醒天命武魂......本书风格真实,不喜勿喷。
  • 没有眼泪,心是一片干涸

    没有眼泪,心是一片干涸

    这个是个现代的青春爱情故事。主要讲,良和他先后爱上的两个女生并与她们之间发生的纠葛。友情,爱情。他们所做出的选择都没有错,青春时期的冲动才是最美的留念。这个短篇有着黑暗,结局充斥着悲伤。但其所想要表现的正是黑暗里的那份美好。
  • 修仙门派掌门人

    修仙门派掌门人

    莫道被车撞死后灵魂被一件混沌至宝破碎虚空而去重生在修真界天道宗宗主身上,看莫道如何统一修真界。
  • 清纯萝莉:二次元生存记

    清纯萝莉:二次元生存记

    她们是好姐妹,彼此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她们有着相同的爱好,相同的特长,在同一所学校,拥有着普通人所没有的一切。某一天,她们中的一人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了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知道她去了哪儿,是否还会回来……所有人都放不下她,所有人都一致决定要将她找回来,因为——她们是好姐妹啊!为了寻找她,她们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二次元!生存在二次元,她们到底该怎么办?剩下的那一人,又究竟去了哪里?她们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 修罗之女:废材三小姐

    修罗之女:废材三小姐

    她,本是一世不负自傲,21世纪王者,却被自己最信任的人一枪致命。若她来世有三分柔情,便只是对他而已。他,因家族墨府灵力测试,误结实她,对她,柔情一世。他,究竟是谁,为何如此强大。。。他和她究竟身上有何秘密。
  • 傲娇世子妃

    傲娇世子妃

    她,是从现世穿越来的第一女特工。他,是神秘莫测的懿王世子。当聪慧俏皮的四小姐杠上睿智似妖的陆世子,又是一段怎样的缘分?本文一对一绝宠无虐!
  •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该书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视为智慧的源泉。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主要通过《论语》中言语片段的引用、阐述、诠释、点评来论说孔子的智慧,将孔子的智慧之光一一领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最终,相信“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智慧之师——孔子,定会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变得智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