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6500000010

第10章 嵌入青山的古镇

谭小乔

2005年9月28日上午9时,在漫天飞舞的彩带中,重庆市市长王鸿举与贵州省副省长蒙启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总经理翟若愚一道,共同启动了开工按钮,宣布了重庆市截至目前最大的能源建设项目——重庆乌江彭水水电站的正式开工。霎时间,开工礼炮回荡山谷,欢呼声、马达声汇成一片……

在美丽的乌江干流下游,有一个美丽的小城,那就是彭水。彭水是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在离县城1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万足集镇。据史料载,是明末清初江西人来到这里,借助乌江水运畅通的交通优势,建立发展的一个集镇。至今已历经了300多年的风雨。

我们无法考证这个集镇为什么叫万足,查了所能查到的资料也没查到万足这个名称的来历,却了解到万足曾是个富足的地方,盛产漆、油、麻、贝,即生漆、桐油、青麻和五贝子。几百年来商品流传甚广,声名远播海外,招徕过不少的外商。相传清代晚期从江西迁来的萧姓所开“萧源顺号”在宜昌、武汉等地设有分号,将所购生漆雇请苗族人廖某添料加工后,专船运往武汉,经日本商人伊藤三郎转手销往日本。所以,万足生漆在日本享有盛誉,伊藤三郎还在“萧源顺号”老板萧鼎三寿辰时,送来八块寿屏,被传为佳话。

据老人们说,这里从前是没有公路的,虽然没有公路,但地处乌江边的万足集镇却终年运输繁忙,是一个物资集散的水码头。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通了,铁路开建,万足的乡民们无不为时代变迁之快速而惊喜着。到了公元1989年,一个更让乡民惊喜的消息在古镇传开:重庆市最大能源建设项目——乌江彭水水电站(当时名称为乌江彭水水利枢纽)就选建在这里,建在万足集镇旁的乌江峡谷之中。待工程建成之后,这个站立了300多年,但高程只有260米的古镇就会沉入水电站的坝底,因此,集镇的整体搬迁就成了这个乡首要的大事。

而新址的选定又成为整体搬迁的首要环节。

新址的首选地在万足乡小河村东风桥上面。不想,到了2003年,集镇还没有搬迁,水电站工程却轰轰烈烈地上马了,前选地址已然成了施工区,只得重选新址。于是,万足乡政府会同设计院在多个方案比选的基础上,落定在万足乡小河村4组和洞头坝村4组两个地方进行优选。

上报县委后,县里立即组织班子进行现场踏勘,发现小河村4组坡度较大,建设条件差;但洞头坝地面虽较平整,位置却又封闭,离坝址较远,加上大坝蓄水后隔河渡水极不方便。县委的专题会对两地的优劣条件进行反复对比,反复论证,并在广泛地征求移民意见后,将新址定在了小河村4组落趟坡。县委高度重视万足新集镇的搬迁工作,不仅协调落实了搬迁经费,还就新集镇的人畜饮水、公路交通,建设风貌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划设想,并考核审定了所有参建单位。

原来的万足老镇是一个临江近水的水码头,地理位置低;而那落趟坡,即使瞧瞧它也得仰头落帽。祖祖辈辈生活在江边,习惯了亲水而居的集镇居民忽然听说他们的集镇要升迁到那样的高度,心里真有股说不出的滋味。

看来,搬迁工作的难点,还不仅仅是选址、经费和建设,摆在眼前的艰难任务,就是做好移民的思想工作。

乡政府的干部这下忙开了,不分白天黑夜地做移民的思想工作。个中艰辛,我想也唯有做过移民工作的人才有深切体会。我们这里就暂且不表,我们单说迁建工作。

谁都知道迁建一个集镇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新址落定后紧跟着是规划,规划动用了好多专家好多人的智慧和心血,这里限于篇幅我们不能一一列举,但那张漂亮的规划图我们却不得不说。

那是一张有别于汉族建筑风貌集镇的整体规划图。

规划图上的新集镇背山面水,依山就势,高低结合,错落有致。临街的建筑都设计有艺术处理,圆形的廊柱、雕花的栏杆、错落的楼居组合成风格独具、精美玲珑的建筑群体。更由于背靠青山,葱翠掩映,新集镇仿佛嵌入山体的一幅油画……

画面上,一条现代的新式老街昭示着古色古香的风格,延展着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风貌。它始于乌江畔高程约为300米的替溪沟,之后优雅地、缓缓地、有层有次地沿着落趟坡蜿蜒而上,直到高程约450米处的一个小台地处,然后以水厂的蓄水池作为一个圆圆的句号,暂时结束了万足新集镇的延伸。

万足新集镇从替溪沟低处到落趟坡临近山顶的高处,相对高差150米。

在这条蜿蜒而上的街道两边,统一整齐地排列着具有苗家风貌的下店上宅式楼居。

按照规划图,临街楼居的店面必须一家紧挨一家,高低错落有致。店面上方的楼居,一家一户还应建有凸显苗家风情的“耍子”(耍子的建筑结构如汉族的吊脚阳台),所有人家的下层皆是大开敞的临街店铺。

规划中,还利用高处的小台地设计了一条特色民族风情街,这条街的楼居更加讲究,廊柱是圆形的,屋顶不仅是坡屋顶,还翘角飞檐,户与户之间的翘角如犬牙交错,三层、四层抑或五层,高度不等。这条民族风情街依然是新集镇统一的下店上宅式的建筑,依然突出那风情万种的苗家吊脚“耍子”。那些用雕花栏杆修饰的“耍子”,宛如一个个突兀出门庭切面的小姐闺阁。看着这种独具民族风貌的“耍子”,脑间不禁浮现出苗家女子垂睑含羞,凭栏刺绣嫁衣的画面来。

据我所知,这里已被县里列为彭水县重要的民族风情旅游新集镇,不由让人感叹——这个体贴周到的下店上宅式的建筑规划,不仅还原了少数民族原生态的神秘和美丽,还因为旅游集镇的定位,一举解决了全镇人今后的民生问题。

确定了规划方向和图纸,是否就可以建房了呢?回答是否定的。据地质专家考证,渝东南地区的地质特别复杂,它包罗了川东地区所有的地质状况——溶洞、页岩以及地质构造运动中形成的多裂缝及断层等等。何况这是在陡峭的山坡上造镇啊!陪同我采访的赵绪堂先生告诉我说:在这样陡峭而地质情况千变万化的山坡上搞建筑,最艰巨的工程就应该是场平。

据了解,移民费用都是直接发到移民手中的,但是,移民只是把这笔费用作砌墙造楼盖屋顶和内外装修用,所有的场平费用和工作都得由乡政府的移民建设办公室承担承办。

人们都知道,建筑工程最根本的工程是基础工程。而在眼下万足新镇迁建地这种特殊的地质地理状况下,要在这平均坡度大于30度,并且不规则的陡峭坡体上建一个新镇,最简单的办法应该是顺势取舍法,就是把能避开的最陡峭地段和不宜建筑的地质段都抛开,专捡适宜的地段,这样既能减低建筑的难度又能保证工程的进度。

可是,此次的工程是集镇整体搬迁,必须确保建筑群体的整体化——新集镇不仅要统一建筑风貌,统一门面街景,更重要的是集镇的流畅连贯,是集镇一气呵成的整体感。显然取舍法不能用了,只能迎着困难硬上,采取平坡填壑,依山就势的布局,这就给场平工作提高了难度。

既然迎着困难上的调子定下了,艰难的场平工作便拉开了帷幕。

建设伊始,水电先行。

按规划设计的电力容量计算,新集镇需要新增两个大容量的变压器,变电器的位置确立在新集镇东侧。这项工程包括高压、低压和入户,共投入资金140多万元人民币。

更重要的是水。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畜生存的第一需要,在小河村的上游地段,找到了一股非常好的地下水,水源富足易取。经检验,水质不仅符合标准而且属上乘,属于矿泉水那一类水质。考虑到今后大坝合龙电站发电后可能带来的水质变化,规划在464米处的高程地带建设一个现代化水厂,这里的地下水先抽入水厂,进行标准化消毒处理后再输送入集镇。

这样运行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水压,让新集镇高位置的住户和单位不会因水压不够而带来不便。同时还有存水防旱的功能,可以缓解自然灾害带来的临时缺水困难。据不完全统计,这个给水工程共花费150多万元人民币。

与给水问题同时要解决的是排水。

一般的生活排水设施在这种斜率较大的坡地是比较好解决的。可是,因为区内有较大一条冲沟(朱家沟),长约400米的朱家沟沿着险峻陡峭的坡体直泻而下,每到春夏汛期准时暴发山洪,这条冲沟如不采取有效治理,将对新集镇形成致命的威胁。

政府把这个工程作为重点攻关,请来专家踏勘测算后,按最大可能发生的山洪水量计算,用三根直径0.8米的无缝涵管组合埋入地下,对接山洪入口处,建成了一个特大的排洪箱涵。

再回头说原本认为比较容易的排污。

本来政府的场平工程已做到每家每户的家门口,砌墙筑屋的移民只需要把自家的排污出水接进跌水井,其余的生化池及其生化程序都统一由政府解决。

可不久,工程人员就发现,很多造屋的移民只管一心造自家的屋,有的是不懂,有的是不愿多铺管道将污水引入已经做好的跌水井。这样下去的结果,必然导致这个新集镇及其周边环境日后的大污染。为了不留后患,政府决定再援之以手,将移民造屋工程也包揽下来。哪家开始造屋了,便有工程技术人员安排人力物力到场,将这家移民的排污问题解决得不留一点后遗症。

可这样一来,就在计划之外又多投入了30万—40万元人民币。

在农村乡镇,造屋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喜事。新集镇开建以来,在这个新规划的场平区域内,日日有新进场的移民们满面喜色地指挥着工人起劲地搬沙运砖建造着他们的新屋。先进场的人看着日日增高的墙体,掩饰不住的喜悦飘荡起来,感染着来看宅基还没进场的移民也加紧准备进场造屋了。

新屋天天在增多,墙体天天在增高,造屋用的机器声和人们喜悦的笑声已成为新集镇区域上空一种特殊的节奏和音乐了。

可忽然有一天,这音乐突然中断,所有的人都停下手中的工作跑向一位移民所划分的宅基处——

移民办工程人员随即赶来,他们惊讶地看到,一道狭长的、深不可测的、不知从地心什么地方开裂出来的口子,正狰狞地嘲笑着与他们对望。

“不要了,不要了,这块地说什么我也不要了。”

宅基的主人有点气急败坏地挥着手中的造屋工具对移民办的工作人员说:“你们得给我换,天哪,我怎么这么倒霉啊,真是晦气。”

原来,此地有种迷信说法:穷住坑,富住宕。

何况这种深不见底的地缝!

当时负责这个地段建设工作的领导同志也被这个莫名其妙冒出来的地缝吓了一跳,赶紧请来建委、质检站和地质勘测单位的同志一起来现场办公。

结论是地质原因。

彭水县域地质本来就复杂,而万足这一带地质更是复杂到极致。被发现的地缝属于小溶洞类地形地质。经论证,这类地质虽看似诡异,但其内部结构却坚不可摧,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避过那些向地面开口的小溶洞缝口。

两个办法,一是宅基挪移,让此段地基空置。但这样一来,岂不是破坏了新集镇的整体性吗?而且据推算,此处应该还有不少此类小缝小洞。如此照办,新集镇还没建好就七零八落了。显然这个办法不够好。这个办法只能用在规划段落的尽头,就是说如刚巧在一个规划段落的尽头那户人家的宅基发生了上述情况,才可以用这种挪移法。

于是,再请来专家进行踏勘测算,终于提出了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政府多花钱,用全额补贴对这些小裂缝小溶洞进行回填,有多深填多深,直至填平地面,然后用水泥加进直径为22毫米的钢筋(二十几根一组)浇铸出能承重12屋楼房重的大梁,再把几根大梁铺架在有裂缝和溶洞的宅基上面——基本上就是给移民搞好基础工程搞平了地面,移民只需要在上面砌墙、加楼、盖顶就行了。这样,这一户移民可比分得无缝宅基的移民节约至少两万元人民币(按一般基础工程计算)。

看到移民工程人员一丝不苟地替自己做牢了地基,做好了地面,那家移民也不再提穷住坑富住宕的话了,欢欢喜喜地把新楼砌了上去。

后来的移民挖地基的时候果然又挖出了不少类似的溶缝溶坑,挖出来就去上报,然后政府迅速解决。到我采访时得知,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超计划多用了83.3万余元。

而新集镇的造屋工程还没有进行完。

更由于这种原因以及诸如房产合并等其他原因,使得原先划分的宅基地段常发生变化,这就不得不使事先设计规划好并已经安装好的供电线路也同时移位。电杆、电路的位移,以及各移民家内的电表重复安装的浪费和电路损坏,共增加投入15余万元人民币。

而建房时由于电表不可能入户,所以电费只好由政府支出,加上此段时间移民生活的电器用电,据核算,在新集镇建设时期仅电费一项就多支出约150万元人民币。

当我走进一家已搬入新居的移民家,他家的居住面积让我大吃一惊,4个人住着300多平方米的大楼房,四层半,那半层就是最顶上的一层,因辟了一半做成花园。

啊,这样大的屋子就在自己家里跑上跑上都够累的吧。

并且这房子的建筑和装修还相当不错,大大的圆形廊柱气派地撑在阶沿,吊脚“耍子”的栏杆是镂了花的。流畅的坡屋顶,弯弯飞翘的檐角上还站立着一只洁白的和平鸽。如果把这样的房子挪到城里,岂不成了大富豪?

而他告诉我,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村移民。之前,他家种着十多亩田地,田地里的收成加上喂猪卖,一年累死累活收入也难以上万元。

这次建电站,他所在的村庄会被淹,因此被列入拆迁户之列。他家的房屋拆迁费和土地赔偿费用于建造这套房子后,还有十来万元结余,他准备以后用这部分钱来做生意。

据说他家这房子建筑费加内外装修已经花了近40万元。家具电器还没计算在内。

当他说起移民对他们家真是一次大好机遇的时候,女主人从厨房走出来插嘴道:“是啊,以前,这时候我们哪能守在屋里,还在坡上哪,做农活。”她伸出手说,“手也没有这样白净过,天天挖泥巴割猪草。像这时节吧,手都被红苕藤的浆浆染得黑黝黝的,洗都洗不出来了。”

我看到他们的楼顶上竟然装着太阳能热水器,便问他怎么想到装这个的。男主人显得有些得意,说这是他最英明的决策,他是从电视上得知有这个东西,知道这东西的好处后,就亲自去卖场了解情况,然后率先安装起来。没想到效果果然很不错,节能节电还保证每天有热水用,还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国策啊。然后开始向自己的朋友和街坊邻居宣传这东西的好处。

“你去看。”他把我拉到顶楼花园。

由于他家楼房的地理位置在高点,所以能看到集镇多数人家的屋顶,竟然有半数多的人家装了这样的太阳能。

想一想在我们信息堆积的大城市里,能看到装有太阳能的屋顶也寥寥无几;而在这山高路遥的山乡集镇,这个新生事物竟然如此快地得到大面积普及,真有点让人匪夷所思。本以为这不过是个闭塞的山区集镇,没想到竟是个与时代同步的信息新集镇!

看到男主人这么能干这么有主见这么能说会道的,便问他以前是做什么的。心想他或许就是乡里的什么干部吧。结果他说不过就是小河村的文书。姓周,我于是称呼他周文书。

周文书忽然问能不能私人做国旗和挂国旗,他说他想做一面大大的国旗,等他们这个旅游古镇开镇那天,他要在他的“耍子”上挂出那面大国旗,是为了感谢国家感谢党感谢移民政策,让他今后的日子有了盼头。

当我问起他以前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时候,他笑起来,说:“不是说笑话,真的,以前的人住的居室远不如现在的厕所。”他说完大笑不止。

他又说,当时他们村的人多数都不愿意当移民,情愿守着自己的破屋烂猪圈和那点田地,是他带头首先入场挖地基砌墙筑屋,一边造屋一边尽村干部的责任,做村里移民的思想工作。当他很快造起这亮堂堂的大房子后,村里人终于看到好处了,于是争先恐后地入场开始建造自己的理想之屋。

原来是这样啊,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周文书安装了太阳能之后,别的人就会跟着安装了。

“其实,”周文书最后也跟我讲了一句老实话,“刚开始的时候,心里也有想法也有犹豫,怕移民政策变来变去,又怕失去土地后今后的日子没有着落。农民嘛,没有了土地靠什么生活呀。当时因为是村干部,所以犹豫归犹豫,该带头还得带头。可现在,好处是越来越显见了。”他指了指远处的大坝,说,“现在我们打工不需要远离家门,这里的工作有很多,只要你勤劳、踏实、肯干,再加上如果你聪明、能干,有的是能挣钱的机会。”

“一个地区的发展是方方面面的,一环带动一环。我相信,万足今后发展空间很大很大,假如这个旅游古镇真的搞了起来,那肯定不会是你现在看到的这样子。”

周文书的话使我产生了一种新的感觉,我感到了新集镇的移民对政府对国家政策的信任,感到他们对未来怀有太多的期待和希望,还感受到了他们的自信、满足和快乐,发自肺腑的满足和快乐!

站在现在的江边码头抬头往上望,能看见一个最显眼的建筑,这建筑巍然屹立于新集镇的最高点,被蓊郁浓绿的林木簇拥着;建筑体的明快色调与蓊郁黛绿的青山组合而成的色块显得是如此的协调,仿佛是被天然的山林山风浸润而成,自然而然地嵌入了落趟坡的山体——镶在了万足新集镇的最上方。如果说万足新镇就是一幅嵌入山体的立体画,那么这个学校,就像是这幅画上空的一颗耀眼的星!

“好美啊!”我由衷地赞叹。

“最美的地方属于孩子,因为,他们是新集镇的未来!”陪同我采访的乡干部说。

于是他带我走进了万足中心校。

一群孩子正在宽敞的新运动场上打乒乓球。我走近他们,跟他们聊天慢慢拉近距离,然后问他们对新学校有什么感受。

说到他们的新学校,孩子们兴奋起来。他们干脆扔了球拍,围着我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孩子们的话题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讲他们的新教室、新课桌和新课椅。

一个男生告诉我说,他们以前的教室好破哟,下雨还要漏水,有一次漏的雨正好滴在他旁边那个同学的鼻子上。他一边说一边笑,大概是他觉得雨滴在鼻子上很搞笑吧。

一个女孩拉了拉我说:“阿姨,你去我们教室看一看嘛,我们的新桌子新椅子好新哟,好漂亮啊,我们从来都没看见过这么好的课桌和课椅。”

我问她:“那你们以前用的是什么样的课桌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

“摇的,站不稳,写字就摇。”

“字都要写歪。”

“桌面凹凸不平,有时写字一下写到凹坑里就会把字写坏,如果写到缝缝里,还会把笔搞坏。”

“如果是铅笔的话,芯就断了。”

“哦!我明白了。”我又问道,“那以前你们坐的椅子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几次都没话的小女孩赶紧抢着回答:“是四条腿的。”

“噢?”我笑了起来,“难道你们现在的新椅子是五条腿的吗?”

我的话让所有的孩子都大笑起来。他们相互推搡着越来越兴奋。

“不是,是这样的。”一个大一些的孩子笑着纠正,“以前我们坐的是那种老板凳。两个人坐四条腿。经常有人被摔屁股墩。”

“怎么会呢?”我问。

“有时候是因为凳子太旧了,坐着坐着,凳子忽然就坐垮了。这种时候,两个人都一起被摔屁股墩。但有时候是因为两个人坐嘛,一个人站起来,板凳一翘,旁边那个人就摔屁股墩了。”

说话的孩子说完就大笑起来,所有的孩子也都跟着他笑起来。

我也听得大笑起来。“哈,是故意的吧?”我问。

“是的,经常都是故意的。”男孩们老实回答。

但有个女孩却急了,说:“不是的,不是的,有时是老师提问,急着抢答,就急忙站起来举手……”

哦,我明白了,我逗她:“你肯定也放倒过同桌,是吧?”她点点头,脸变得绯红。我就对着她举起相机,说:“好漂亮的脸蛋哟,来,我给你照张像。”

忽然,所有的孩子都把脸探进镜头,“我也要照,我也要照……”

我忽生感慨:这里的孩子怎么全都这么可爱啊,多单纯多天真多直率啊,还活泼。这跟我们城里的孩子有点不一样,城里的孩子像这样子的已经慢慢变得少起来了,许多都变得有些矫揉,小大人似的让人看不透,或者警惕得把生人都看成人贩子,让人难以接近。

我频频按动快门,把一张张单纯明净的笑脸尽数装进了相机。

从万足中心校的任校长那里了解到,中心校迁移后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 700平方米扩大为36 743.5平方米,新学校建有可容1 500名学生同时上课的标准教学楼,教学楼内设施完善达标,电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应有尽有。大操场有3 000多平方米,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除了教学楼以外,学校还增建了学生食堂、学生宿舍以及少量老师宿舍。“因为有住校生就需要有住校老师对学生负责啊。”校长向我解释。

我看到,学校的绿化搞得特别棒,通往学校的小公路两旁,绿树已然成荫,加上学校原本就背靠青山,掩映在树林的黛色中显得格外有品位。

看到校长讲起他们的新学校时的饱满情绪,我不由想起刚才那些学生讲的一段话:搬到新学校后,老师好像也变了,变得很和善,对学生态度特别好了,即使学生讲错话做错作业老师也不像原来那样凶了。

新校新貌原来也包含了精神方面,我想,等到新镇完全建设好开发成旅游集镇以后,我会再来看它。也许,那时会看到一个更新的集镇,包含着集镇人更新的精神面貌。

到那时,今天万足中心校的孩子们,有的也许已经成为了活跃在新集镇上的主人。

今天已经很美好了,明天会更美好!

祝福你,万足新集镇!

今天,你嵌入了美丽的青山,愿你美丽的明天嵌入青史!

同类推荐
  • 粽香在舌尖舞蹈

    粽香在舌尖舞蹈

    乡村是永远的家园,行走乡村总能让人亲切平和。乡村生活在作者笔下充满诗意,童年岁月、儿时游戏、农家生活,在作者的笔下还原昨天的面貌,即使曾经的苦难也存有温馨。乡村离都市越来越远,顺着作者的目光,我们走回过去,走进乡村,感受乡村的诗意和醇厚。而文化是观照一个区域的坐标,无论是林语堂、周碧初或者是三平寺、灵通山,人和景的融合,物和事的渗透,在作者的笔下,遥远地平和走来。但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区域的地理概念,更多的是一个区域的文化散发岁月的芬芳,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 青春雕像

    青春雕像

    本书主要内容为:红玫瑰,少女,读你, 知音,星,网,你的眼睛,你的眼睛,颤栗,季节。
  • 花蕊里的子弹

    花蕊里的子弹

    文坛最美的“有脾气的淑女”女性美丽的姿志,批判的激情,作家流动的视角,多重的声音中,美艳红唇滔滔不绝地说出黑色话语子弹。
  • 胡也频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胡也频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露出一大节黑色纱袜子。他的身段适中,很健壮。走路是用了许多劲,又快。那一双宽大的黑皮靴便接连地响着,靴底翻起了北京城特有的干土。他走到这狭胡同第三家,便一脚跨进大同公寓的门槛,转身到左边的大院子里去了。
  • 高适集

    高适集

    《高适集》主要内容: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边塞诗的创作,开拓了诗歌的广阔视野,尤其表现了那种长期戎边浴血苦战中昂扬向上的精神。高适的边塞诗有的抒发保国安边的豪情,有的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有的更是多方面地描绘了边疆奇特风光及当地的生活习俗。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高适是盛唐诗人中较突出的一个,他以极大的同情写出戍卒所遭受的苦难境遇,表现久戍思归的哀怨。
热门推荐
  • 鬼眼快递

    鬼眼快递

    破旧包裹中的黄色符纸,送货途中窜出的奇怪老头,阴沉的小快递员,暗恋女神的鬼魂。送个快递,怎么会遇到这么多的奇奇怪怪的事,到底还让不让人干啦......
  • 老公,我愿意

    老公,我愿意

    他在一个平淡无常的日子里出现,将她从未遥想过的安全感带来。“我叫傅盛朗,是一个商人。郝小姐来之前没认真看过我的资料吗?”他傲娇优雅得像一只猫,被郝思嘉藏在了画笔笔尖和内心深处。从此,傅盛朗成为了郝思嘉的“饲养员”,体贴温柔,无微不至。相识,相知,定下婚姻之约,这一切发生得自然又顺利,仿佛幸福触手可及。然而危险终将来临。
  • 吟游诗人的弟子

    吟游诗人的弟子

    如果历史没有隐瞒,正义没有龌蹉。真相就只是真相,那么这个世间,应不怕传播者!吟游诗人是传奇的歌颂者,当歌颂者达到了巅峰,本身也是传奇。当黑暗和光明对峙的时候,吟游诗人在这个世间传播着反抗的故事。当半兽人退却北方,战事弭平之后,“曾在神之乐园唱过歌”的传奇吟游诗人再也没有出现。直到有一天,神恩大陆上出现一位黑色头发,黑色瞳孔的少年。
  • 木叶下的人生

    木叶下的人生

    故事以魏晋南北朝后期,南陈与北隋一段历史为社会环境,以文连庶、石破天等人的活动为主要线索,描绘了不同阶层的人在他们扮演的角色与外界相互碰撞中发生的故事。以历史的厚度解读人生,以世事的沉浮探讨命运!
  • 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之人缺乏自信,没有魄力,最多小发展。求己之人顶天立地,自强不息,必成大事业。求人,低声下气;求己,扬眉吐气。求人,是是非非;求己,简简单单。求人,躲躲藏藏;求己,垣垣荡荡。求人,得不偿失;求己,利大于弊。求人,受制于人;求己,自强自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行走在天穹大荒之中

    行走在天穹大荒之中

    不朽的道统,不灭的传承。仰视天穹,俯视大荒,问心无愧,坦坦荡荡。天穹之下,大荒之中,万法纵横,万族林立,争霸不休。万族孰为正邪?唯守本心行善者为正,纵念欲行恶者为邪。万法孰为正邪?唯问持者心之正邪!
  • 神之通天眼

    神之通天眼

    一个人倒霉的时候,打哈欠都能闪到腰,一个人转运的时候,被雷劈都是好事情。姜振宇,一个倒霉到了极致的人,终于时来运转,成就通天之眼,天眼之下,气运、战力、过去、未来,统统都能看见。从此,姜振宇在敌人的眼中只有一个评价,只可为友不可为敌。
  • 三生镜谜之废逆重缘

    三生镜谜之废逆重缘

    22世纪噬魂宫,宫主因一枚戒指穿到了,紫宸大陆的废材四小姐身上。原以为这一世可以安稳度过,却不想这身子的身份不简单。他,魔界的魔王大人,冷魅高傲,风华绝代,当他遇见了她,是一世情深,还是辗转千回.欢迎加入群---551312844。
  • 某妄想的黑历史

    某妄想的黑历史

    关于上条当麻上辈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