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年,正当沙皇政府全力镇压农民起义的时候,波兰又推出“伪季米特里二世”并乘机进犯俄罗斯,直逼莫斯科。沙皇瓦西里·舒伊斯基不是依靠本国人民力量抗敌,而是与瑞典缔结军事盟约,以割让卡累利阿为代价,借瑞典的军队来抵抗波军。这种政策加剧了局势的恶化。1609年,波兰军队大举进攻。1610年6月,瑞典军队倒戈,俄军大败。莫斯科大贵族乘机发动政变,推翻了舒伊斯基,并向波兰求和,承认波兰王子弗拉季斯拉夫为沙皇。此事激起了人民的愤慨。1612年,由下诺夫哥罗德王公波扎尔斯基和商人米宁组织起一支军队反抗波兰入侵者,经过不到一年的艰苦战斗,终于赶走了波兰侵略军,收复了莫斯科。现在,在莫斯科红场上还可看到人们为米宁和波扎尔斯基这两位民族英雄竖立的纪念碑雕像。当时,米宁和波扎尔斯基请了一些大贵族、京城的官员和服役贵族一起开会,商议选举沙皇的事。本来商定于1612年12月6日在莫斯科召开缙绅会议选举沙皇。各地的封建主和城市上层的代表听到消息后,立即日夜兼程,向莫斯科赶来。由于暴风雪所阻,多数代表困在路上,会议只好延期。直到1613年1月初,50个城市的700多名代表才陆续到齐。会议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选举沙皇。先后提出许多候选人。第一个是波兰国王瓦迪斯瓦夫,第二个是瑞典国王查理·菲利普,接着是一些俄罗斯的王公,但都被否决了。有人提到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他就是曾与戈杜诺夫争当沙皇的费奥多尔·罗曼诺夫的儿子。罗曼诺夫家族与留里克王朝有亲戚关系,是伊凡四世原配阿纳斯塔西娅的侄孙。参加会议的代表们一致认为,米哈伊尔·罗曼诺夫是最合适的人选。2月21日,米哈伊尔·罗曼诺夫正式即位。从此开始了俄国历史上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1613——1917年)。
同类推荐
青年希特勒:蜕变从这一刻开始
"三十年后的重逢,从前的青年伙伴已成为帝国元首……奥古斯特库比席克,他是阿道夫希特勒青年时的唯一朋友。从林茨到维也纳,只有他见证了希特勒不为人知的成长经历,包括希特勒长达数年的初恋、学校生活、家庭变故、对艺术的追求、政治观点的形成等。库比席克在书中将用生动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一个鲜活、立体、真实的青年希特勒。"
热门推荐
名侦探柯南之全能系统
佣兵玄天,在一次任务中为了掩护队友撤退,独自留了下来,不料竟意外穿越到了名侦探柯南的世界,还得到了一个全能系统。“系统君,你有什么用?”“只要有足够的兑换点,我就是全能的。”女主角灰原哀,觉得写得不好的,请不要喷,自觉右上角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