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篇
鲜花之所以娇艳欲滴,是因为有绿叶的陪衬;雄鹰之所以搏击长空,是因为有健壮的翅膀;参天大树能直插云霄,是因为有坚固的根做基础,我们的国家要长治久安、飞速发展,就要有完备的法律做后盾。
法律是公平和正义的象征,是衡量人们行为的“尺度”,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矩”,是一种行为规范。
法律是善行的保护神,对守法的人,它是护身符;法律是恶行的当头棒,对违法的人,它是剑与刀。
法律是高压线。触犯它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遭到严厉的惩罚。
我们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是因为正义的法律使我们和谐地生活在一个有序、安宁的社会中,法律不仅对我们每个人行为进行了约束,更是健康人生的指引,是我们美好生活的有力保障。
我们来到了第一站,在这一站,我们将了解到法律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比如法律的含义、特征;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我们应享有的权利,应履行的义务,以及我们对待法律的态度,等等。
第一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走近法律了解法律
我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对国家、对社会来说,这个规矩就是法律。
【案例点击】
一个父亲将他作恶多端、横行乡里的儿子打死,父亲认为自己为国家和社会除掉了一个祸害,村民也称赞他“大义灭亲”。当这位父亲被公安民警带走时,村民们全体为其求情,派出所所长说,这个父亲的行为合情、合理但不合法。面对作恶多端的儿子,他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以暴制暴只能把自己推向犯罪的深渊。
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一个人来到世间,首先享有人身权利以及获得父母抚养教育的权利;从儿童、少年到青年,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具备劳动能力时,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达到法定年龄,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服兵役的义务,有登记结婚的权利,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在告别人世前,还可立下遗嘱,将自己的合法财产进行分配。
二、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常言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我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规则、规范,那么,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行为规范,它有什么特征呢?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国家是怎么制定法律的呢?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按照一定的立法程序,直接创制法律。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由它制定的法律,其名称一般标明某某法,同时冠以国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
国家认可法律是指国家的立法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对社会上早已存在的某些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宗教教规等加以确认,赋予其法律效力,使之成为法律。
2.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国家强制力主要指的是暴力,即军队、警察、监狱、法庭等。
【案例点击】
吴某得知同乡林某(女)在外打工赚了钱,便以“做生意”为名向林某借走13000元现金,答应一个月后偿还。一个月后,林某多次向吴某讨债,吴某总是借故不还。一天,林某又去吴某家讨债,债未要到,反被吴某妻子撕掉欠条并痛打一顿。林某走投无路,胸前挂着“讨债不成,反被痛打,天理何在”的牌子站在街上鸣冤。好心群众建议她到法院状告吴某。人民法院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在法律的强大威慑下,吴某不得不在限期内偿还了借款和利息,同时承担了诉讼费用。
依靠国家强制力对触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实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证。只有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因各种原因产生的纠纷。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综上所述,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义务为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三、法律为人们的生活护航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法律为我们的生活护航,表现在: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法律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有权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这就使我们做事情有了方向。比如,当我们到一家工厂上班时,《劳动法》就告诉我们应怎样签订劳动合同;当我们需要打官司时,诉讼法就会告诉我们应如何打官司。
2.法律具有评价作用
【案例点击】
“我们村的马主任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太冤枉啦!”村民都这样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该村的小学校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当地村小太多,乡政府也没钱资助,所以修学校的钱只能由本村解决。最后该村的村委会主任马某决定向县林业局争取砍伐40立方米木材的指标,用它作为修建的材料和经费。由于成本大大提高,马某擅自带领村民们多砍了200立方米。当一座漂亮的学校将要竣工的时候,公安人员带走了马某。
用法律评价某种行为是否正确,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起到为生活护航的作用。
3.法律具有预测作用
法律通过规定人们行为的法律后果,使人们可以预先估计到自己行为的结果,从而决定自己行为的取舍和方向。
4.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法律通过其强制力保护人们的合法权利,惩处违法犯罪行为,为公民的生活护航。
四、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是被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的实现,离不开法治。只有法治才能保障国家长期的繁荣和发展,才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案例点击】
2007年11月27日,刚刚当选的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南海进行首次集体学习,学习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题。胡****总书记在主持学习会议时强调,要切实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任务落到实处。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要用法律来治理国家,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是全社会的事情,要求所有公民、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都要严格遵守体现人民意志的至高无上的法律。
第二节 法律是我们生活的朋友
——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法律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公民的义务,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其中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有以下五类:
1.公民的平等权利
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主要内容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禁止差别待遇。
取消农业税、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等措施,就是从经济、社会权利来保障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平等权;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则是从政治上来保证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平等权。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政治权利是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它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案例点击】
村民孙某利用手机发布虚假信息:“又有一种新的传染病流行,请大家注意。把这条信息转发给10个用户,您的手机账上将获得688元的话费。”警方缉拿他时,他说:“公民有言论自由,你们缉拿我是违法的。”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包括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等不受侵犯的权利。
【案例点击】
某村最近有几户人家相继发生了耕牛失窃事件。春耕快到了,丢失耕牛的农户非常着急。村民们怀疑是村里平时游手好闲的男青年唐某勾结外村的人将耕牛盗窃到外地卖了,于是村干部带着联防队员到唐某家,把唐某押回村委会审问。唐某不承认,联防队员就将他关在村委会,并说不承认就不放他回家。
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包括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等等。
二、公民的基本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有以下三类。
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
如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等。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等。
以下重点讲讲服兵役的义务和依法纳税的义务。
【案例点击】
村民施某为2008年冬季征兵的应征公民,在乡、村干部动员其报名应征时,不愿履行服兵役义务。后经耐心做工作后,勉强参加了应征体检,身体合格,经乡、县的政治审查也合格。施本应无条件服从征兵命令,参加解放军。但施某于同年11月外出无踪影,逃避了征役。为此,县征兵办公室根据有关法规,作出“给予一次性罚款1500元”,“劳动部门两年内不予以开具招工证明”,“乡政府、村民委员会3年内不安排其进乡、村办企业工作”等三项处罚决定。
在和平时期,依照我国的宪法、兵役法、国防法服兵役,是公民履行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神圣职责的具体表现。
我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参加民兵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尊重、优待军人,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
【案例点击】
樊某是一位一等伤残军人,从部队回到家乡后,为了不给政府添麻烦,他自食其力,仅靠一条腿的支撑,先后贩卖过水果、蔬菜,也摆过地摊,尽管生活并不宽裕,但从未向政府伸手要过照顾。而且无论挣钱多少,每个月底,他都及时到税务部门交税。有人问他:“你是伤残军人,为啥不申请享受税费减免优待?”他却说:“我是党员,身残也要给国家作贡献。”
依法纳税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一旦成为法律规定的纳税人,就要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三、维护权利,履行义务
【案例点击】
王力自幼没了父母,他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中学。之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部队服兵役。在部队,因表现出色,他多次受到表扬。退役后,他自己开了个小批发部,干起了个体经营。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他多次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先进个人。后来他又带领村民走上了富裕之路,他的举动得到了全村人的好评,被村民选为乡人大代表。
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权利体现国家对公民提供的权益保护。维护权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
义务体现国家对公民的要求和公民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要真正维护权利,就必须自觉履行义务。自觉履行义务应做到: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第三节 走好人生之路
——敬畏法律遵守法律
学法懂法是基础。要守法必须懂法,要懂法必须学法。因为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懂得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才能懂得守法的道理,时刻用法律来衡量、约束自己的行为。
一、学习法律
【案例点击】
某村村民王某(未满18周岁)被公安人员依法逮捕了,为什么呢?原来王某的叔叔和他父亲长期不和,前一段时间两家为了房子的事情大打出手,父亲被他叔叔打破了头,花去了20多元医药费,后来他父亲向他叔叔要医药费,遭到他叔叔的拒绝。正逢星期日王某放学回家,听到这件事后气急败坏,当天夜里他把叔叔家的花1800元买来的500棵刚种9个月的果树苗全部砍掉。
由于王某未满18周岁,本人认罪态度较好,社会危害性也不大,当地人民法院在对他刑事拘留30天后,决定让他的父母赔偿其叔叔的经济损失后免于起诉,这事对王某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
没有法律常识的人,就不会有自觉守法的观念,就难免做出违法以至犯罪的事情来。所以必须要学习法律常识,把学法、增强守法观念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作为自己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遵守法律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是有效地震慑犯罪、减少犯罪、保证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利器。面对法律,违法者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守法者理应得到有效的保护。
【案例点击】
村民陈某在朋友家中赌博时,借了汤某人民币60元。事后陈某还了50元,尚欠10元,被汤某当众责备,两人发生争执。后陈某从厨房取出一玻璃瓶,趁汤某不备,从背后朝其头部敲去,汤某被敲后还手。陈某手持敲断的玻璃瓶与其对打,并朝其右腋下刺去,致汤某倒地后,逃离现场。汤某被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陈某因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判处死刑。
遵守法律,就是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按照法律的要求办事,根据法律规定,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必须要做什么,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什么行为是合法的。懂得合法行为受到法律保护,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并时时以法律来指导和检查自己的行为,以避免偏离法律规定的轨道。
三、运用法律
【案例点击】
某村三户农民与村委会签订了6.7亩果园承包合同,当年获利14200元。有的村干部眼红,想毁约。农民们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同村干部论法、论理,最终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
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法律武器,当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运用法律武器可以讨回公道,保护自己。
四、敬畏法律
法律像十字路口的黄色警戒线,我们必须人人敬畏,不能越雷池一步。
【案例点击】
张某和李某同村,张某因为生意需要向李某借6000元救急,李某二话没说,连借据都没要,就把钱给了张某。过了两年张某好像把借钱的事忘了,一直没还李某。于是李某到张某家索要这6000元,结果张某来了个死不认账,这下李某急啦,又没有凭证。
过了几天李某带了两位朋友来到张某家里,再次索要这6000元,还是被张某拒绝,这时的李某生气极了,叫带来的朋友按住张某,自己把早已准备好的大便塞进张某嘴里,还大声说:“你这张嘴没信用,应该是****。”
张某受了这样的侮辱,一纸诉状将李某告到人民法院,当地人民法院以侮辱人格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3年。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信仰法律就要一切都以法律为依据,一切都要看符不符合法律,法律是行事、思考问题的准绳。
法律其实是每个人头上的盔与剑。你不能只是将法律之盔高戴头顶,遮风避雨,却偏偏忘了法律之剑也高悬着,自身也要受约束,有禁忌。只有人人对法律心怀敬畏,社会才能整体安全。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普遍的对法律的敬畏,后果将是非常危险的。
与法牵手,提升人生价值,共享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