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4700000002

第2章 有一门学问叫隐忍——卧倒不是跌倒,忍耐方显能耐(1)

隐忍力是一门人生的大学问,是一门让你在各种场合应付自如,以退为进,不动声色却可以成功,成功了又不致遭人嫉妒的学问。

1.如果有人夸你是“性情中人”,你就要小心了

“性情中人”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但是,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当事人因不能克制自己,而引发争吵、咒骂、打架,甚至流血冲突的情况。有时仅仅是谁踩了谁的脚,一句话说得不当,在地铁里抢座位,在公交车上挨了一下挤,都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拳脚演练的导火索。

可怕的不在于这些行为,而在于这些人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引起深刻的认识,甚至还会得意地四处宣扬,标榜“我多能”,而倾听者为了不伤害他们,只好说上一句:“你真是性情中人!”

所以,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如果有人因你的一些夸张行为,夸你是什么“性情中人”,你就要小心了,那是在变相地指责你无知、幼稚。换句话说,也是在说你不够隐忍。

是的,人皆有七情六欲,遇到外界的不良刺激时,难免会激动、发火、愤怒,这都是人的本能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但这种过激的情绪不可放纵,因为它可能使你丧失冷静和理智,从而不计后果地行事。

因此,当你遇到事情时,面对人际矛盾时,要学会克制,学会忍耐,不要像炮捻子,一点就着。这就要求我们学习隐忍的智慧,掌握隐忍的一些法门。

首先,隐忍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表现出来的克制人性中的卑劣行为和欲望的思想。

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男青年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被售票员看到了,对他说:“同志,为了保持车内的清洁卫生,请不要随地吐痰。”

没想到那男青年听后不仅没有道歉,反而破口大骂,说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然后又狠狠地向地上连吐三口痰。

那位售票员是个年轻的姑娘,此时气得面色涨红,眼泪在眼圈里直转。车上的乘客议论纷纷,有为售票员抱不平的,有帮着那个男青年起哄的,也有挤过来看热闹的。大家都关心事态如何发展,有人悄悄说快告诉司机把车开到公安局去,免得一会在车上打起来。没想到那位女售票员定了定神,平静地看了看那位男青年,对大伙说:“没什么事,请大家回座位坐好,以免摔倒。”她一面说,一面从衣袋里拿出手纸,弯腰将地上的痰迹擦掉,扔到了垃圾筒里,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售票。

看到这个举动,大家愣住了。车上鸦雀无声,那位男青年的舌头像是突然短了半截,脸色也不自然起来,车到站还没有停稳,就急忙跳下车,刚走了两步,又跑了回来,对售票员喊了一声:“大姐!我服你了。”车上的人都笑了,七嘴八舌地夸奖这位售票员不简单,真能忍,虽然骂不还口,却将那个浑小子制服了。

这位女售票员面对辱骂,如果忍不住与那位男青年争辩,只能扩大事态;与之对骂,又损害了自己的形象;默不做声,又显得太亏。她请大家回座位坐好,既对大伙儿表示了关心,又淡化了眼前这件事,缓解了紧张的氛围;她弯腰若无其事地将痰迹擦掉,此举动无声胜有声,比任何语言表达的道理都有说服力,不仅感动了那位男青年,也教育了大家。

其次,隐忍是为了实现崇高的目标,而表现出的高度自我牺牲精神。

大理石雕像大卫像是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最伟大的作品。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如果当年在雕像完成以后,不是米开朗基罗在关键的时候果断地低头,相信那个伟大的作品就永远没有了面世的机会。

当年,米开朗基罗刚刚完成了大卫的雕像,主管那次雕刻任务的官员去看大卫像时,深感不满意。“有什么地方不对吗?”米开朗基罗问。“鼻子太大了。”那位官员说。“是吗?”米开朗基罗站在雕像前看了看,大叫一声:“可不是吗?鼻子是大了一点,我马上改。”说着就拿起工具爬上架子,叮叮当当地修饰起来。随着米开朗基罗的凿刀,掉下好多大理石粉,那官员不得不躲开了。隔一会儿,米开朗基罗爬下架子,请那位官员再去检查:“您看,现在可以了吧!”

官员看了看,高兴地说:“是啊!好极了!这样才对啊!”送走了官员,米开朗基罗直接到洗手间洗手,原来他刚才只是偷偷抓了一小块大理石和一把石粉,到上面做做样子而已。从头到尾,他根本没有改动过原来雕像的一丝一毫。

我们不得不佩服米开朗基罗的聪明机智,当时如果米开朗基罗不这样做,而是执著于自己的想法,拘泥于形式,不肯在适当的时候退一步,而跟那位官员争执起来,不愿修改,恐怕就没有这个伟大的作品了。

再次,隐忍是为了某种利益的获取而主动退让。

春秋时,公孙仪任鲁国的宰相,他很喜欢吃鱼,国内的人都争着买鱼献给他,公孙仪一概不接受。他弟弟问他:“你既喜欢吃鱼,为什么又不要呢?”

公孙仪回答:“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如果接受了别人的鱼,必然要按别人的意愿办事,那就可能触犯法律;触犯法律,就会被免去宰相一职;免去宰相一职,虽然喜欢吃鱼可还会有谁送给你呢?不接受鱼而不被免去宰相一职,这样,虽然没有要人家的鱼,但却能长久地自己买鱼吃。”

即使身居宰相高位,公孙仪的头脑仍十分清醒。他能辩证地意识到只有不吃别人的鱼,才能真正长远地吃自己的鱼的道理。世上不知有多少人没有公孙仪这份智谋。

这是在现代高度竞争社会中,看似平庸,却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的一种方式。在小利面前,贪心过盛,结果被别人牵住了鼻子。特别是对于一些已取得一定地位和成就的人,由于他们有大的影响力,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心当然会对其曲意逢迎,投其所好。如果因为贪图小利,成了别人的工具,那么违法乱纪之事就在所难免了,最后的结果必将丧失以前所拥有的一切。

最后,隐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特定人物身上表现为计谋的运用。

战国时代,三家分晋是段有名的历史。当时晋国最有势力的大夫实际有四家,最强大的是智伯瑶,他想独吞晋国,常显得非常跋扈。当时,赵襄子刚继父位,立足未稳,在宴请智伯瑶时,智伯瑶当着其手下的面打了赵襄子,赵襄子隐忍不发。后来当智伯瑶胁逼三家大夫臣服于他时,赵襄子却首先反对,在使智伯瑶的野心暴露之后,他联合其他两家大夫,灭掉了智伯瑶。

这则故事说明智伯瑶的刚强招致了失败,而赵襄子的忍让却奠定了取胜的基础。对于领导者而言,为了长远的利益,为了时势、情理的转换,必要的退让不是坏事。以退为进,常常是屡用屡胜的。

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只有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对细微的小事隐忍不计、不怨不怒、不躁不忧,方能成就大事业。

综上所述:隐忍是人生智慧中必不可少的,忍并不是弱者的借口,而是强者的胸襟;只有忍才能积蓄力量,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只有忍才能顾全大局,使得事业顺利;只有忍才能与人为善,化解、消除各种矛盾和不利因素。纵观历史,凡成就大事者,凡功留千古,名誉久传者,无不看重并努力实践着一个“忍”字。

所以说,隐忍学,其实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而要想学会并运用它,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只要你善于观察,用心去体验生活中与人交往的点点滴滴,然后努力地去实行,也未必不能做到!

2.锋芒毕露,在人生的战场上不是好筹码

锋芒毕露,在人生的战场上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筹码,当我们在过度暴露自己优点的同时,缺点也会被别人看得一清二楚。只有隐藏自己的实力,才能在战场上出其不意,获得成功。

隋唐著名才子薛道衡,13岁时就能讲《左氏春秋传》,隋高祖时,做内史侍郎。大业五年,被召进京,当时已是自负才气的隋炀帝杨广在位,薛道衡为了显示自己文章水平,呈上了《高祖颂》,炀帝看了很不高兴,说这只是文词漂亮而已。

有一次,炀帝与下臣聊天,说自己才高八斗,傲视天下文士,御史大夫乘机说薛道衡自负才气,不听训示,有无君之心。于是炀帝便下令把薛绞死了。

看来,薛道衡由于不懂得深藏不露、明哲保身,得罪了不少人,不但有隋炀帝,也有那个进谗言的御史大夫,甚至可能还有其余的那些大臣,否则怎会没人替他求情于炀帝呢?

因为锋芒太露而把人得罪光了,薛道衡算得上是一个典型,韩信也算是一个。

韩信是汉朝的第一大功臣:在汉中献计出兵陈仓,平定三秦;率军破魏,俘获魏王豹;攻下代,活捉夏说;破赵,斩成安君,捉住赵王歇;收降燕;扫荡齐;历挫楚军。连最后垓下消灭项羽,也主要靠他率军前来合围。司马迁说:汉朝的天下,三分之二是韩信打下来的;项羽,是靠韩信才被消灭的。

但是,功高震主,本来就犯了大忌,加上他又不能谦退自处,看到曾经是他的部下的曹参、灌婴、张苍、傅宽等都分土封侯,与自己平起平坐,心中难免矜功不平。樊哙是一员勇将,又是刘邦的姨夫,每次韩信到访,他都是“拜迎送”,但韩信一出门就说:“我今天倒与这样的人为伍!”最终,韩信一步步走上了绝路。

不矜功自夸,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正如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对他的儿子所说的:要比别人聪明,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著名的游侠郭解就是一个很能藏锋露拙、大智若愚的人。在洛阳有一位男子因与人结怨而处境困难,许多人出面当和事佬,但对方一句话也听不进去,最后只好请郭解出面为他们排解这场纠纷。郭解晚上悄悄造访对方,热心地进行劝说,对方最终逐渐让步了。

这时候如果是一般人,一定会为自己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急于示人,但郭解不同。他对那位接受劝解的人说:“我听说你对前几次的调解都不肯接受,这次很荣幸你能接受我的调解。但是,我作为一个外地人却压倒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调解了你们的纠纷,实在是有违常理。因此,我希望你这次就当我是调解失败,等到我回去,再由当地有威望的人来调解时再接受,怎么样?”

郭解的做法异于常人,但却是一种使自己免遭众人嫉恨的明智之举。既保护了自己,又留下了为人称道的美名。谁又能说郭解不是大智慧者呢?

《后汉书·班超传》语:“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是指水太清了,鱼就无法存身,这是饱经沧桑的前辈们留给后人的一个办事准则。在处理人事关系的问题上,一定要铭记这一点。

明成祖年间,广东布政使徐奇进京朝见皇上,顺便带了一些岭南的藤席准备馈赠给朝廷中的官员。不料,京城的巡逻官把这些藤席截获,并将徐奇馈赠礼品的人员名单呈给了明成祖。

明成祖反复看了几遍名单,见其中唯独没有太傅杨士奇的名字,觉得有必要问个究竟,于是立即召见了杨士奇。杨士奇解释说:“当初徐奇受命赴广东任布政使,离行前众官员都作诗为他送别,所以徐奇这次回京特用藤席回赠。那一次臣正好有病在身,没有赠诗给徐奇,不然的话,我这次也在馈赠之列。今天众官员的名字虽然都在礼单上,但他们不一定会接受徐奇的礼物,再说藤席乃岭南特产,徐奇馈赠藤席只是为了表达谢意,不会有别的目的。”

杨士奇这番话讲得自然得体,明成祖对他的疑惑打消了,也原谅了徐奇,命人把名单烧了,从此再也没有过问此事。

在封建时代,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君疑臣必死”。如果杨士奇借此机会炫耀自己的清廉,不仅不会得到赞赏,而且会加重明成祖对他的疑心。杨士奇故意将自己牵扯进来,说明自己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从而赢得了明成祖的信任。更妙的是,杨士奇此举不但挽救了自己,也免除了徐奇的祸事。

以上所述,都是一些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不过,对于一般的普通人,更应该有隐忍的胸怀与气度。

在中国旧时的店铺里是不陈列贵重的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

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即表面上看似没有,内心实则充满的境界。如果在一开始就让别人把自己的底牌看了个透,在交手之时便没有了回旋的余地,连防守的机会都失去了,只能任人宰割。

如果把锋芒藏在背后,放低姿态,低调为人,反而能够韬光养晦,等待机会,厚积薄发,进而一举击败对手,大胜而归。

3.居安一定要思危,得意更要保持低调

从历史的行事中可以看出,我们自古就是讲究中庸的,这个词几乎涵盖了整个儒家文化。不过分地偏左,也不过分地偏右,尽可能保持平衡。这个理念如果用在隐忍学上,那就是得意的时候要低调,居安而思危;失意的时候要坚强,不能一蹶不振。

世事变幻,人生无常。隐忍学告诉我们,要时刻记住“锐者易折”的道理。人生总有得意的时候,但是得意也要保持低调。

南北朝时期,陈后主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唐代有位诗人有感于陈朝灭亡,写下一首七言绝句,说的就是陈后主不理朝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状态:“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本来陈后主即位之初政治比较清明,国家富强安定,可是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由于陈后主的骄傲自满,认为陈朝已经固若金汤,无须居安思危,所以终日花前月下,纵情酒色,放浪形骸,很快,起初的一代明君变成了昏庸之君。

即位后不久,陈后主被弟弟叔陵斫伤,终日在后宫养病,只留当时他最宠幸的张贵妃陪伴于身旁,将其他妃嫔包括皇后都摒斥在外。

皇后沈婺华,出身显贵,父亲为陈朝重臣,母亲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之女会稽穆公主。她聪明贤淑,精通诗书礼仪,但因赢弱多疾,后主对她还不及一般妃嫔,这样一来备受宠幸的张贵妃宠冠后宫。

陈后主修建许多富丽堂皇的宫殿,分别给张贵妃、孔贵妃等受宠的妃嫔居住。每日饮食起居均由这些人服侍,并且每次饮宴,都命诸妃嫔和女大士等吟诗作乐,选出较好的谱成歌曲,命上千名宫女习而歌之,轻歌曼舞终日弥漫整个后宫。张贵妃初入宫时,是龚贵嫔的侍儿,偶然被后主见到,被其美色迷惑,对其宠爱有加,很快封为贵妃,后生太子深。她非常会察言观色,每次宴会宾客,张贵妃都会让诸宫女参与其事,宫女们对她甚为感激,于是都在皇帝面前说她好的一面。

张贵妃得宠以后,陈后主越来越怠于政事,文武百官凡有奏章,都须通过宦官蔡脱儿、李善度等人才能送达于帝前。而每次批改奏章,后主都与张贵妃共同定夺,张贵妃正好借此机会干预政事,朝中的大小事情没有她不了解的,后主见朝野上下的言论,张贵妃足不出宫都了如指掌,便更加对她宠幸。可是后主并没有看到,政治形势的可危之处:朝中宦官佞臣,内外勾结,王公显贵,骄横不法,花钱买官者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后宫犯法的,只要请张贵妃说情,后主往往都会既往不咎。荒于酒色的陈后主仍然没有意识到“一时的兴旺并不代表一世的兴旺”,还继续过着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

朝中正直的官吏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奏后主,阐明了朝中的混乱局势,并且力陈施文庆、沈客卿等人飞扬跋扈、专制朝政之举。可昏庸的后主已听不进任何忠言,先后将大臣毛喜贬谪出朝、右卫将军兼中书通事舍人傅绰赐死狱中。

耿直的大臣章华,上书后主说:“陛下即位,于今5年,思衔帝之艰难,不知天命之可畏,溺于嬖它,惑于酒色。祠七斋而不出,拜妃嫔而临轩。老臣宿将,弃之草戡,升之朝廷。今疆场日蹙,隋军压境,陛下如不改邪归正,悔之晚矣!”

后主收到这样的奏章不但没有悔过自新,而且一怒之下将其斩首,朝中官员见后主如此暴虐,都明哲保身,三缄其口,一个本来兴旺发达的国家被陈后主弄得岌岌可危。他总以为自己是那个“得志”之人,而不知道“失意”之日已不远矣。

陈后主本来可以避免亡国,但是奸臣当道,妃嫔蛊惑,加上他自己不知居安思危,最终导致国家灭亡。古往今来,有太多才高位高之人不是因为自身能力输于别人,而是因自己的功绩变得骄矜自恃,忘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这样也终会被命运惩罚。

《史记·滑稽列传》中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祸福之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得意到了极点,往往就是失意的开始,最辉煌的时刻,就意味着你将开始走下坡路。

所以,真正的智者懂得在得意时,更要压低姿态。因为失意的时候还好,一旦得意,人会不自觉地膨胀,自我放大,就像一把开了刃的尖刀,好像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他,没有什么问题他解决不了。殊不知,这把尖刀随时可能伤害他最亲近的人,也随时可能受到意外的打击。因为它的锋利,所以它才脆弱,被折断可能只是瞬间的事。

明朝有个人叫沈万三,是当时的“全国首富”。他家有田产上万顷,而且在四路八乡的城镇开设有许多的店铺。对于他的商业才能,余秋雨先生有过一句评价:中国14世纪杰出的理财大师。

沈万三太有钱了,就连当时的首都南京城,有一半都是他修筑的。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准备重修都城。可是由于连年的战乱,造成国库十分空虚,皇帝确实是没有那么多钱,只好向几个大户借钱。财大气粗的沈万三当仁不让,主动表示承担一半的钱粮开销。

商人出身的沈万三自然有他的道理,他认为自己这次出了大钱,而且是帮皇上的忙,这个功劳还小吗?如果靠上皇帝这棵大树,名利双收指日可待。

沈万三的自我感觉好极了,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当今皇上都得靠我接济,这是何等荣耀啊!他与皇帝的工程同时开工,结果沈万三先于皇帝完工,朱元璋很不高兴。

修筑帝都三年之后,沈万三觉得“不过瘾”,又申请由自己“掏腰包”犒赏三军。全国军队每人银子一两,总共近百万两。看到这种情况,朱元璋更难受了,他本来就出身贫苦,再加上心胸狭窄,终于由妒而恨,“匹夫犒天子之军,乱民也,宜诛之”,从那时起,朱元璋下令收他重税每亩九斗三升,相当于亩产的一半多。

沈万三认为,自己是修建首都的头号功臣,而且还给大明的军队花了那么多钱,皇帝怎么也得向我这个“土财主”表示一下谢意。可是他忘了那句话:功高盖主。大明朝是人家朱元璋的,姓朱不姓沈,朱皇帝哪里容得下你沈万三这样的普度众生的“活菩萨”?

朱元璋看到沈万三比皇帝还富有,本来就很郁闷。后来见他又主动发钱犒赏三军,朱元璋不得不开始琢磨:花了那么多钱,会不会是想收买我的天下?就算你有再多的钱,我说句话就能给你安个乱民的罪名,把你的财富变成姓朱的!

朱元璋翻脸了,要不是马皇后求情,沈万三真要人头落地,最后还是发配云南,没收亿万家产。

曾经的荣华富贵一下子变成了过眼烟云,一贯养尊处优的他,根本受不了云南的凄凉清苦。身体上的折磨还是次要的,心理上的痛苦才是他不能承受的,自己为了大明朝出了那么多的财力,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太窝囊了,不过三年,沈万三就在愤懑抑郁中死去了。

古人的故事告诫今人,在牢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同时,我们更不要忘记“高处不胜寒”!诚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古人所说的“无欲则刚”那样,但也并不能如李白所畅言的“人生得意须尽欢”!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品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很多人开始向内敛含蓄的方向转变,得意而不忘形逐渐成为人们处世的准则。在人生得意时,一定要在内心给自己划一道警戒线,哪些是可以逾越的,哪些是不能触碰的,这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身居高位且沉得住气,才是真正胸中含有大韬略的人。记得,矜持低调、克己奉公、不事张扬,只有懂得这些生活道理并真正做到的人,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4.善忍,能忍——暂时的卧倒,是因为时机未到

“忍”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即使是强者,在问题无法通过积极的方式解决时,也应该采取暂时忍耐的方式处理,这可以避免时间、精力等“资源”的继续投入。在胜利不可得,而资源消耗殆尽时,忍耐可以停止消耗,使自己有喘息、休整的机会。

也许你会认为强者不需要忍耐,因为他资源丰富,不怕消耗。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问题是,当弱者以飞蛾扑火之势咬住你时,纵然强者得胜,也是损失不小的“惨胜”。所以,强者在某些状况下也需要忍耐,可以借忍耐的和平时期,来改变对你不利的因素。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是强者。俗话说,强中更有强中手,所以,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一段“卧倒期”。这样做并不是怯懦,更不是屈服,只是带来积聚力量的时间和空间,使我们能够再度站起来,取得成功。

清朝的建立者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女真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都是建州女真的贵族,被明朝封为建州左卫的官员。那时建州女真有好几个部落,彼此攻击,仇杀不已。明朝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就利用建州各部的矛盾来加强统治。建州女真部有个土伦城的城主尼堪外兰,对李成梁毕恭毕敬,不时上贡,借明朝边官之力称霸满洲。

一次,尼堪外兰带引明军攻打古勒寨城主阿台。阿台的妻子是觉昌安的孙女。觉昌安得知此事,带着儿子塔克世到古勒寨去探望孙女。正碰上明军攻打古勒寨,觉昌安和塔克世在混战中都被明军杀害。噩耗传来,年方25岁的努尔哈赤本想起兵为祖父和父亲报仇,但势孤力单,根本不可能与拥兵百万的大明皇帝交锋。

于是,他只好把仇恨集中到尼堪外兰身上,并向明朝宫吏请求把尼堪外兰交给他。这一请求惹恼了骄横跋扈的明朝边将,被视为无理取闹,一口拒绝,只肯把他祖父和父亲的遗体还给他,却不肯交出尼堪外兰,反而令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尼堪外兰也因为依靠明军,势力大增,更加志得意满,不可一世。不少女真部落都归附于他,他竟趁势逼迫努尔哈赤也来归附自己,俨然以建州国君自居。

面对这种屈辱,努尔哈赤并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他从小就在抚顺的互市上接触了很多汉人,并学会了汉文,特别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这一类小说。对其中的谋略十分欣赏,用心学习。心思缜密的他开始对自己的现状作了一番冷静地分析。他深知现在自己的力量弱小,绝对不能和明军发生对抗。此时朝廷念他的祖父、父亲无辜而死,就让他子承父业,做了建州卫都督佥事。他先对付尼堪外兰,用祖父留给他的十三副铠甲起兵,把尼堪外兰打得狼狈不堪,大败而逃,明军怕因此引起更大战争,于是让他杀了尼堪外兰。

杀掉尼堪外兰后,努尔哈赤又把目光转向分裂的女真各部。他知道,只有女真各部族团结起来,形成一股统一的力量,才有可能对抗明朝军队。所以,他先致力于统一女真部族,对于朝廷,则采取谦恭的态度,贡赋不止,对于明朝边将的骄横无礼,也都一一忍了下来。他的声势越来越大,过了几年,就统一了建州女真,引起女真族以外其他部的恐慌。

当时的女真族共有三部,除了建州女真之外,还有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其中海西女真中的叶赫部势力最强。看到努尔哈赤力量壮大,海西女真感到恐慌,就联合了“野人”女真、蒙古等九个部落,结成联盟,合兵三万,分三路进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不慌不忙,沉着应战。他以少胜多,把这支联军打得大败。叶赫部不得不派人求和,提出将本部的公主嫁给努尔哈赤为妻。努尔哈赤答应退兵,并就此下了聘礼,向上天滴血盟誓。但是,不久叶赫部就违反了盟约,把公主另许他人,还把已经归顺了努尔哈赤的哈达部拉拢了过来。努尔哈赤当即发兵讨伐哈达部,将之打得大败。但一向对女真持分而治之政策的朝廷却对努尔哈赤施压,努尔哈赤只好暂时退兵。

后来,叶赫部将许配给努尔哈赤的公主嫁到蒙古,努尔哈赤发兵来报夺妻之恨。朝廷见形势危急,便多方调兵,并出面进行调解,努尔哈赤为形势所迫只好暂时息兵。

努尔哈赤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统一女真各部,已经并不只是征讨叶赫部的问题,而是如何对待朝廷的问题。只要他一出兵攻打叶赫部,就不免要长驱深入到明朝的境内,一定会引起明朝的干涉。虽然经过几年征战,他的实力大大增强,但还没有到能和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于是,他不得不暂时放弃攻取叶赫部的计划,先尽力处理和朝廷的关系。当时,朝廷曾逼迫努尔哈赤退出建州女真部已垦种的地方,不许他们收获那里的庄稼,还违反双方划定的范围,说建州女真部越境杀人,强令努尔哈赤交出十人抵命。

对于种种无理的行为,努尔哈赤都忍了下来。为了麻痹明朝,他继续向明朝朝贡称臣,朝廷认为努尔哈赤态度恭顺,又封他为龙虎将军。他还多次到北京亲自察看明朝政府的虚实。

后来,叶赫部又在朝廷的支持下进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给予回击,大败叶赫部。此时他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对女真各部的统一,将之编为八个旗,加强了战斗力。力量今非昔比。于是,就召集八旗首领和将士誓师,宣布跟明朝因七件事结下了冤仇,叫做“七大恨”。第一条就是明朝无故挑衅,害死了他的祖父和父亲。为了报仇雪恨,他决定起兵征伐明朝,不久就攻下重镇抚顺,接着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胜利。经此一战,明朝军队元气大伤,不得不对努尔哈赤采取守势。后来,还是灭亡在清朝的手中。

努尔哈赤的崛起,告诉了我们忍耐的力量。他当年对朝廷的屈服,只不过是采用了卧倒的守势,并不是忘记了血海深仇,而是以这样低调的行为避免引起强大明军的注意,好寻找机会,积蓄力量,以图再起。

事实证明,他的这一策略是十分有效的。

而世界上的第一位亿万富翁洛克菲勒也是一位善忍、能忍的高手。

在洛克菲勒创业之初,由于资金缺乏,他的合伙人克拉克先生邀请昔日同事加德纳先生入伙,有了这位富人的加入,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做很多想做、有能力做、只要有足够资金就能做成的事情。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克拉克要把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更名为克拉克·加德纳公司,他们将洛克菲勒的姓氏从公司名称中抹去的理由是:加德纳出身名门,他的姓氏能吸引更多的客户。

这是一个大大刺伤洛克菲勒尊严的理由,他同样是合伙人,加德纳带来的只是自己的那一份资金而已,难道他出身贵族就可以剥夺洛克菲勒的名分吗?但是,洛克菲勒忍下了。他知道,假如对克拉克大发雷霆,不仅有失体面,更重要的是,会给他们的合作制造裂痕。

洛克菲勒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在这之后他继续一如既往、不知疲倦地热情工作。到了第三个年头,他就成功地把那位极尽奢侈的加德纳先生请出了公司,让克拉克·洛克菲勒公司的牌子重新竖立了起来!那时人们开始尊称他为洛克菲勒先生,他已成为富人。结果正像众所周知的那样,克拉克·加德纳公司永远成为了历史,取代它的是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洛克菲勒就此搭上了成为亿万富翁的特快列车。

能忍人所不能忍之忤,才能为人所不能为之事。正如大仲马在《基督山恩仇记》中所说:“这是一个奥秘——卑屈的懦夫用它遮羞,坚强的巨人把它作为跳板。”一时的卧倒并不是永远的屈服,这种低调的行为不过是一种手段,当有了强大的力量之后,就会再一次站起来!

5.适当地“低头弯腰”,就是转危为安的妙招

谈到隐忍,自然少不了低头弯腰之说,自然很多人少不了会把低头弯腰和阿谀献媚、低声下气的奴才联想到一起,还有的人认为,低头弯腰是屈服、软弱的投降动作。但若从长远来看,并不尽然。肯低头弯腰,并不代表肯屈服。真正懂隐忍学的人,知道及时退让,知道更好地去积存实力,更有力、更有把握地击败对手。

假如仔细观察,我们经常会看见,在天气晴朗的下午,总有一只苍蝇或者蜜蜂之类的昆虫,会从敞开的窗户飞进来,在房间里一圈又一圈地飞舞,左冲右突努力了好多次,却很少有可以再飞出窗户去的——因为,它们总在房间的顶部空间寻找出路,总不肯往低处飞。甚至有好几次,它都飞到高于窗户顶部至多两三寸的位置了,可就是不肯再飞低一点!

如果昆虫们肯低头的话,可能还会回到大自然,可是它们就是始终不肯低头,所以,最终也没有飞出房间。这个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人,若是不懂得低头弯腰,最终什么事也办不成。

有一人曾向苏格拉底问道:“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

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

“胡说,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地戳出许多窟窿?”

苏格拉底仍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越过三尺的人,要想能够长久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

做人要低头,这是苏格拉底给我们的人生真谛。

从表面上来看,“低头做人”忽然间会给人一种懦弱和畏惧的感觉,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时,适当的低头做人,也是隐忍学中的一种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当我们在应该保持低头做人时就要保持低姿态,“低头做人”其实并不低,它反而恰恰是转危为安的妙招。

当孙膑遭到迫害后,并没有义愤填膺地责备庞涓的不义,而是采取一种“低头做人”的方式——假装疯癫,麻痹庞涓,以求生存,最终在马陵之战中报了自己的血仇。司马迁被汉武帝打入死牢后,没有挺起胸膛让自己成为杀身成仁的大英雄,而是采取低姿态,以腐刑换死刑,从而获得生存机会,使自己能够继承父志,终于完成了被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很多人看来,孙膑和司马迁的行为是苟且偷生,实则这种低头做人的姿态却是隐忍中的一种处世境界,低头做人使他们最终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倘若他们当时并不是以低姿态做人做事,也许他们早就命丧黄泉了,后来的成就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说,适时适当地低头做事,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这也是隐忍者经常采取的处世之道。

有句谚语说:“总想比别人高一头的人,最后一定会比别人低几个头。”此语教育我们:目中无人,未必就真高了,就像低头做人并不意味着自动放弃了自己的价值一样。

比如说水,无论和什么搁一块儿总是垫底,但它却享受着人们对它的“敬畏”,就因为它既载舟又覆舟,还能水滴穿石。

人生如水,一旦你低下头去面对人生时,就会发现,美言、美食、美景、美差……遍地都是。

有一位平凡无奇的年轻推销员,当他开始推销产品时,每天接到的只是寥寥无几的几张定单,有时甚至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所以,每次他干完一天的活,总会在大街上逛一圈,想想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是表达不够有说服力,还是热忱不足?终于有一天他折回去,并把这种习惯变成了一生的资本。他问那位商家:“我不是回来让你买我的产品的,我希望得到你的指正。请告诉我,我刚才什么地方做错了?你的经验比我丰富,事业又成功,请给我一点指正,直言无妨,请不必保留。”他的这种低姿态为他赢得了许多友谊,以及珍贵的忠告。他很快被提升为当代最大的香皂公司高露洁的总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立特先生。由此,我们不得不说是低姿态成就了他。

所以说,适当的“低头弯腰”不是妥协,而是隐忍学中提倡的一种理智的忍让;该“低头”时就“低头”调整一下目标,能巧妙地穿过人生荆棘,该“弯腰”时就“弯腰”改变一下视角,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

6.忍者神“龟”——学会适度示弱,别太争强

“缩头乌龟”常用来辱骂人胆小如鼠,但正因为乌龟在遇到强敌时,总是不与强敌争斗,而是将自己柔弱的头和四肢缩到硬硬的龟壳内,龟才能活得相当长久。由此,便悟出这样一个道理:适时适度的示弱,能迷惑敌人,保护自己。

鸿门宴上,剑拔弩张,暗伏杀机。弱者刘邦,毕恭毕敬,尽显其弱;强者项羽,得意洋洋,掉以轻心。最终,当时的弱者登上了皇帝宝座,昔日的强者兵败自刎。当对手确实强大而自己又实在弱小之时,明智地选择示弱,而不一味逞强,可以暂避锋芒,养精蓄锐,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三国演义》中刘备曾一度投奔曹操,为迷惑曹操,他种田浇菜,掩盖其志。关、张二人见他如此不求上进,都非常失望,但刘备只说“此非二弟所知”,依旧我行我素;曹操煮酒论英雄时,刘备竟假装被雷声吓得扔掉了筷子。因为刘备当时羽毛未丰,若与曹操硬碰硬的话,无疑是以卵击石。只有假装无能,曹操才不会把他当作心腹之患。

示弱是一种“障眼术”,是在自己弱小、无力还击时保护自己免受“硬伤”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国时期,杨修是一个极有才华的人,而曹操也是一个爱才之人,可是,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死杨修呢?有人说是曹操妒忌杨修。当然,的确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杨修过于显摆其个人才华、锋芒毕露。

曹操平汉中后,想继续讨伐刘备,又难以推进;想守住汉中,又难以防御持久,进退两难。曹操心中烦躁犹豫,偶说“鸡肋”二字,杨修就叫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夏侯惇问怎么回事,杨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曹操怒杨修造言乱军心,斩之。

杨修聪明过头,把撤军这样事关全局的大事用负面的语言和行为表达出来了。殊不知,这样的军机大事是不能用此方式表达的,即使曹操心里真是这样想的,但是曹操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就是因为曹操认为这话说出来会动摇军心,这是基本的军事常识,但是杨修却一张嘴就说出来了,这不是在表现自己的才华吗?

古语说的好:“满招损,谦受益。”一个人即使并不自满,而只是锋芒毕露,别人也很容易去攻击他,他当然就会受到损伤。因为你的流光溢彩使周围的人黯然失色,所以,你越能干,事情做得越完美,就越得罪人。也许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甚至百思不得其解。可事实就是如此,人们完全可以这样想;“都是爹妈生的,凭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曾国藩对“藏锋”曾有过精辟论述:“言多招祸,行多有辱;傲者人之殃,慕者退邪兵;为君藏锋,可以及远;为臣藏锋,可以及大;讷于言,慎于行,乃吉凶安危之关,成败存亡之键也!”

藏而不露,并非不露。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把握好藏与露的分寸,最后才能露出真正的锋芒。空空无迹,浩浩无垠,藏之愈深,发之愈溥。

越是争强越是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不论什么时候,大家的矛头永远是指向领头的人。唯有守弱,才能够最好地积累实力,也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王熙凤素来逞强好胜,但是她却懂得,示弱有时候比强硬更容易获得成功。凤姐小产后为充分调养,依然不肯放权,最终落下疾病。就在她身体不爽利的那段日子,丈夫贾琏却在外面偷偷迎娶了尤二姐。生米已经煮成熟饭,这个时候去闹,不会对现状有所改变,反而落实了她是母老虎,爱吃醋,容不得人的恶名。

于是,凤姐先是趁贾琏前脚刚走,就把东厢房收拾出来,而且规格都按自己的房间布置。然后穿上素服去见尤二姐,以姐妹相称,将尤二姐接回府里。她成功的示弱,不但让尤二姐把她当成可以信赖的人,还博得贾琏的赞赏。甚至在贾母、王夫人面前说尤二姐的好话,更显得自己的大度,衬出贾琏的不通情理。

紧接着,贾赦把秋桐赏给贾琏,王熙凤旧恨未除又添新恨,但此时,她还是选择了忍。一边在尤二姐面前做好人,一边给秋桐说自己的不容易,用借刀杀人的方法除了尤二姐。

一向好强的王熙凤居然会在这件事情上示弱,让很多人刮目相看。因为当时王熙凤小产,贾琏以为求子嗣之名娶了尤二姐,倘若王熙凤这个时候不是用示弱的方法,依然像以前的那种强势做派,估计,不但跟贾琏的关系更加僵化,还会落得不顾及贾氏家族香火的骂名。

在实际工作或生活中,也有一些强者专门欺负弱者,即恃强凌弱。因此,示弱可以让对方摸不清你的虚实,降低了对方攻击的有效性,一旦攻击失效,对方将有可能收手,从而弱者也获得了生存。

正所谓:灵芝与众草为伍,不闻其香而益香;凤凰偕群鸟并飞,不见其高而益高。善藏者,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处世的过程中,要多学习隐忍者的处世之道:不可凡事将自己的锋芒全部表现于外咄咄逼人,并应适当亮出自己的弱点。

7.越是你有理,越要表现得谦下

无论何时何地,在我们的身边总能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高谈阔论,总是炫耀自己的才能多么的出众;他们滔滔不绝,总喜欢以一己之见来强迫别人赞同其观点。你若稍稍与之争辩,他们便剑拔弩张,与你争辩不休,直到最后你不得不“认输”,承认他说的是对的。这时,他们便会为自己出众的“口才”自鸣得意,沾沾自喜。遇到这样的人,我们往往哭笑不得,不知道是气他们的无知,还是笑他们的愚蠢。

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他们又得到了什么?除了浪费时间、浪费唾沫换来别人违心的认输,除了给别人留下一个“莽夫”的印象,他们什么也没得到。

有时候,言语是很苍白无力的东西,它并不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利益。我们也很少能够单纯地通过言辞去说服别人改变立场,让人心悦诚服。即使人家嘴上说着:“算你赢了,我说不过你!”也至多是个“口服心不服”。

武则天掌握国政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娄师德的大臣,他自幼才思敏捷,但却从不逞口舌之利,素以谨慎忍让而闻名。娄师德有个弟弟,即将出任代州刺史。娄师德不放心,就问他:“我位至宰相,你又任州官,受皇帝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所妒忌的,你打算怎样避免这些妒忌呢?”

弟弟跪在地上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的脸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去算了,决不让你担忧。”娄师德面色严峻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人家向你吐唾沫,是恨你,如果你将唾沫擦去,正违反了吐唾沫的人的意愿,只会加重他对你的愤怒。应该不去擦,让它自己干,并笑着接受它。”

这就是历史上“唾面自干”的来由,也是一代名将娄师德奉行的人生哲学。这是一种很好的避免争端的办法,但是生活中有很多人却并不明白这样的道理。

有一位先生,一次上岳父家吃饭,进餐时翁婿两人聊起了一条高速公路的修建问题。那位先生强调:修建公路的进度一再推迟,是有关方面的错误;而岳父则不同意,认为公路本来就不该兴建。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渐趋激烈。后来那位岳父大人把问题扯到“年轻人自私心重,没有环保意识”,很显然是在批评那位先生。那位先生怕再争论下去伤和气,便开始缓和下来,婉转地说:“可能我们的看法永远也不会合辙,可是,那没有什么。也许我们都是对的,也许我们都是错的,这都是未可知的事。”

那位先生的一席话,不仅给自己搭了台阶,也给对方打了圆场。避免了双方争论不休,矛盾扩大,影响感情。试想,那位先生如果意气用事与岳父争论下去的话,结果会如何呢?

当一个人不愿承认自己错了的时候,完全是情绪作用,跟事情本身已经没有关系。当你自己错的时候,也许会对自己承认。如果对方处理得很巧妙而且和善可亲,你也会对别人承认,甚至为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既然你自己也是这种习性,那么就可以理解别人也具有同样的习性,因此不要把所谓“正确”硬塞给别人。

有一位汽车代理商,在处理顾客的抱怨时,常常冷酷无情,不肯承认是自己这方的错误,总想证明问题的根源是顾客在某些方面犯了错误。结果,他每天陷于争吵和官司的纠纷中,心情一天比一天坏,生意也大不如以前。

后来,他改变了处理客户抱怨的办法。当顾客投诉时,他首先说:“我们确实犯了不少错误,真是不好意思。关于你的车子,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合理的地方,请你告诉我。”这个办法很快使顾客解除武装,由情绪对抗变成理智协商,于是事情就容易解决了。如此一来,这位代理商就能轻松地处理每一件事情,生意也越来越好。

当我们说对方错了的时候,他的反应常让我们头疼,而当我们承认自己也许错了时,就绝不会有这样的麻烦。这样做,不但会避免许多争执,而且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的宽宏大度,承认他也可能犯错。

争强好胜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谦下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淡,更不要说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根本不值得称雄了。越是你有理,越表现得谦下,这就是隐忍学主张的“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也往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8.退并不是胆怯,只是为进做了一个热身运动

人生贵在把握进退之机,“进”与“退”都是处世行事的技巧,该进则进,该退则退,退是为了日后更好地进,只有懂得该退则退的人,方能成为隐忍中的处世高手。

春秋时期,楚庄王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发兵攻打庸国。由于庸国奋力抵抗,楚军一时难以前进。在一次战斗中庸国还俘虏了楚将杨窗。三天后,由于庸国的疏忽,楚将杨窗竟从庸国逃了回来。杨窗对楚庄王说明了庸国的情况,说道:“庸国人人奋战,如果我们不调集主力大军,恐怕难以取胜。”

楚将师叔出了一个主意,建议用佯装败退之计,以骄庸军,然后再去进攻他们。因此师叔带兵进攻,开战不久,楚军佯装难以招架,败下阵来,向后撤退。像这样一连几次,楚军节节败退。庸军七战七捷,不由得骄傲起来,不把楚军放在眼里。庸军军心麻痹,军队渐渐松懈了斗志,对敌人的戒备也渐渐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楚应王率领增援部队赶来,师叔说:“我军已七次佯装败退,庸人已十分骄傲,现在正是发动总攻的大好时机。”于是楚庄王下令兵分两路进攻庸国。此时庸国将士正陶醉在胜利之中,怎么也不会想到楚军突然发起进攻,庸国士兵仓促应战,抵挡不住。楚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举消灭了庸国。师叔七次佯装败退,是为了制造战机,一举歼敌。

在这个故事中,楚国为了战胜庸国,采取退让的方法,最终获得了胜利。

懂得隐忍的人都懂得,退一步,便可以创造更好的机会。因为退本身并不能说明他们胆怯、弱小。相反,能进能退、能屈能伸则是隐忍的象征。

古人形容大丈夫就说能屈能伸为大丈夫也,可见大丈夫行事,理应是有进有退。退的目的是为什么?是为了更好地进攻。战斗打起来,就需要战士有韧性,没有韧性的战士终究会失败。

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在强大的势力下加上韧性的战斗,胜利一定属于那些该退则退的隐忍人士。作战如此,生活中的为人处世更是如此——“退”是为了“进”,因此不管怎么退,只要最终的结果是为了进就可以。

首先,你表现得以他人利益为重,事实上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开辟道路。尤其是在做一些风险比较大的事情,冷静沉着地让一步,便可赢得一世。

人世间的冷暖变化无常,所以,当你遇到极为不利于自己的形势时,便可以在表面上做出退步,忍他一时,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隐藏自己的才能,掩盖内心的抱负,以免引起对手的警觉,专一等待时机,从而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是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也就是所谓的“暂时的让步是为了更好地选择”。

其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有时退一步,其实就等于进两步。

奥康集团国际贸易部与意大利客商签好了一笔订单,双方谈好产品单价为23美金,而且也签订了购销合同。可是在产品投产时,他们发现生产部门在计算成本时将皮料的价格算得过低,若按实际成本计算,每双鞋的出口价格最少还要增加一美金。意大利客商知道这个消息后,表示要严格恪守合同,并没有做出让步的准备。

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奥康集团国际贸易部负责人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公司总裁王振滔,并询问他是否继续与外商洽谈加价?

王振滔这时表示:一美金是小事,商业信誉是大事,退一步海阔天空。既然签了合同,即使亏本了,这笔买卖也不能停止,要继续做下去。

这一消息后来传到了意大利客商的耳中。听说奥康主动做出了让步,意大利客商在感到意外的同时也表示很感动,于是主动提出在原价格的基础上增加一美金。可是这一举动被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婉言谢绝了。王振滔表示:奥康多赚一美金还是少赚一美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恪守信用。

意大利客商对奥康诚信经营的做法大为感动。他们当即决定追加订单,将原来20多万美金的订单一下子增加到100多万美金。客商表示:接下去要和奥康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将在单鞋和休闲鞋方面的更多的订单下到奥康来。在商界中,此事一时被人们传为美谈。

所以说,一时的退让并非是丧失原则和失去自尊,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缩回的拳头,打起人来才有力。只有采取这种手段才能达到目的,而只是一味地为了实现目标,结果只能是头破血流。

退并不是胆怯,只是为进做了一个热身运动,就好像是跳高一样,站得更远,才可能跳得更高。

9.你需要对方的帮助,这与你的尊严无关

你需要找工作,需要调动工作,需要开拓更广泛的人际关系……在这所有的活动之中,你可能都处于一种求人的地位,处于一种必须表现低姿态的格局之中。所以你必须隐忍,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是,在放低姿态后,很多人就老想着别人可能会很傲慢地对待你,会轻视你,会对你视而不见,甚至会侮辱你……这样想想之后就退缩了,就丧失了勇气,宁可忍受不办事的后果,忍受不办事的麻烦,把事情搁置起来,也不去求助于人。

其实这只能说明你没有修炼好心理素质,要记得,你怎样看待你自己是一回事,别人怎样看待你是另一回事。你应该把别人怎样看待你和你自身的价值分开。

自古以来,凡成功者都懂得放低姿态。

周文王弃王车陪姜太公钓鱼,灭商建周成为一代君王;刘备三顾茅庐拜得诸葛亮为军师,促成三国鼎立。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果没有周文王及刘备的低姿态,哪能求得赫赫成绩,从而流芳百世?

你要告诉自己,你求人帮助时表现低姿态,只是向对方说明在这件事情上,你的实力不如对方,你需要对方的帮助,这与你的尊严无关。

当你求助于人的时候,你内心的精神支柱应是你内在的尊严,而内在的尊严是完全摆脱他人对你的看法和评价而独立存在的。内在的尊严是你对你自己生命价值的肯定,它和别人的看法无关。

你去求助于别人,并不能说明别人比你更有价值,或说明别人比你更有尊严。它只说明:在你要办的这件事上,别人由于种种原因比你有更多的主动权。因为主动权操之于人,所以你要表现低姿态,你表现低姿态只是向对方说明在这件事情上,你的实力不如对方,你需要对方的帮助,并不说明你的人格低贱。

你有你自己的优势,而在你实力不足的领域之中,你就需要求别人办事以解决自己的问题。正如你找医生看病要付钱一样,你找别人办事就要付出一定的外在面子,这是你向对方显示低姿态的一种具体的代价。

如果你想把事情做成,就得以一种低姿态出现在对方面前,表现得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愚笨、毕恭毕敬,使对方感到自己受人尊重,比别人聪明,那么在谈事时他就会放松警惕。当事情明显有利于你的时候,对方也会不自觉地以一种低姿态来对待你。

其实,你以低姿态出现只是一种表象,是为了让对方从心理上感到满足,使他愿意合作。实际上越是表面谦虚的人,越是非常聪明的人。当你表现出大智若愚来,使对方陶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气氛中时,你就已经受益匪浅,并已经完成了工作中很重要的那一半了。

你谦虚时显得他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意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得到满足,认为与你很合得来;你愚笨,他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相反,你若以高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方,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做事就没数了,而且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因此,为了把事情办成,不妨常以低姿态出现在别人面前。

有一位博士在找工作时,被许多家公司拒之门外,万般无奈之下,博士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他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的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他才华出众,竟然能指出程序中的错误,这绝非一般录入员所能比的。

这时,博士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书,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也游刃有余,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比一般大学生高明,这时博士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两次的事情,老板也比较注意观察他,发现他还是比一般硕士有水平,就再次找他谈话。这时博士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说明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老板恍然大悟,并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隐忍的智慧。学习盘旋着上升,这既是人生的一种品位也是境界,让我们脚踏实地地攀上成功的高峰。

10.人生只有爱还不够,必须还要有个“忍”

都说,爱是人间的一份力量,但是只有爱还不够,必须还要有个“忍”——忍辱、忍让、忍耐,能忍则能安。

要做个受他人欢迎的人,做个被他人爱的人,那就必须先处理好自我的声音和面色。面容、动作、言谈、举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忍辱得来的。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经常和别人吵架,因此大家都不喜欢他。

有一天,这位青年无意中走到了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位禅师在说法。他听得似懂非懂,于是留下来问禅师:“什么是忍辱?难道别人朝我脸上吐口水,我只能忍耐着擦去,默默地承受?”

禅师听了青年的话笑着说:“哎,何必擦呢?就让口水自己干吧。”

青年听后,有些惊讶,于是问禅师:“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选择忍受呢?”

禅师说:“没什么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口水当作蚊子之类的东西,不值得为此大动干戈,微笑着接受就行了!”

青年问:“如果对方不是吐口水而是用拳头打过来,那该怎么办呢?”

禅师回答:“这不一样吗?不要太在意,只不过是一个拳头而已。”

青年认为禅师实在是胡说八道,终于忍耐不住,忽然挥起拳头,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喝道:“和尚,现在怎么样?”

禅师非常关切地问:“我的头硬得像石头,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你的手大概痛了吧?”

青年愣在了那里,忽然心有所悟。

面对青年的暴行,禅师毫不放在心上,怒又从何而来?

隐忍是一种修养,当我们修炼好了内心,让内心足够强大,就没有事情能让我们生气。大多数成功者,都是能够把情绪控制得收放自如的人。

很多时候回头想想,那些让我们生气的理由根本不值得思考;再想想,是否有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发完了脾气,却忘了自己为什么不高兴。

有一个叫爱得巴的人,每次一和人发生争执,就会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跑上两圈,然后坐在地上喘气。爱得巴工作非常勤劳努力,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

但不管房子和土地有多大,只要他因与人争论而生气,就会绕着房子跑两圈。

“爱得巴为什么每次生气都要绕着房子跑两圈呢?”所有认识他的人心里都感到疑惑,但是不管怎么问,爱得巴都不愿意说。

直到有一天,爱得巴很老了,他的房子和土地也太大了,他生了气,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房子转,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两圈,太阳已经下山了,爱得巴独自坐在地上喘气。

同类推荐
  • 人生应似不倒翁

    人生应似不倒翁

    跑得早不如跑得好,爬得高不如抱得牢!史上最强兔子冒险,成就非凡卓越人生!天灾至,众生蒙难!此时,一位英雄的出现,打破了兔界单纯等待奇迹出现的局面!这位英雄,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呀呀兔!宁可倒在去寻找梦想的道路上,也不愿饿死在已失去生存希望的村庄!面对困难,面对危险,他以一种不倒翁的精神,坚信自己的努力,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退缩,不放弃,不言败,始终如一!人生应似不倒翁!这不仅仅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更是一部生存的法则与处世的哲学!在困难面前,很多人都会选择倒下,或者选择退出,但是如何化倒为立,化退为进,化险为夷,《人生应似不倒翁》用拟人化的描写,为您解答了在遇到挫折时如何去应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3章,内容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就业制度与就业政策、就业协议及其法律问题、劳动合同及其法律问题、择业心态调试、求职方法与技巧、职业适应、创业基本知识等。
  • 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魅力女人精彩一生

    魅力女人精彩一生

    全书从形象、气质、品位、风情、心态、智慧、情商、情感、健康、职场、交际、礼仪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揭示现代女性的魅力要点,全面而细致地讲述了现代女性获取魅力与成功的必备要素,帮助女性朋友们迅速提升个人魅力,打造成功资本,赢得更为幸福的生活。
  • 礼仪的力量:让你脱颖而出

    礼仪的力量:让你脱颖而出

    礼仪是生活的需要,是工作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需要。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交往层面的拓宽,社会文明礼仪规范愈加显示出其特有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尤其对年轻人而言,缺乏礼仪修养,必然会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效果。
热门推荐
  • 四公主遇上三王子

    四公主遇上三王子

    当她们遇上他们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希妍:“妈咪原来是你啊,我还以为是哥哥呢,找你家黄花大闺女我什么事,大早上很困的”
  • 今生最美的时光遇见你

    今生最美的时光遇见你

    两年前的一场车祸,她见过那张忧伤又俊俏的面庞。。。两年后,他破天荒成了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由于一个误会,她和他争锋相对,可是后来有一天,她发现她变了。。。变得乖巧,变得安静,,,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个叫安芊黙的男生。。。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绝世元天

    绝世元天

    主角重生元天大陆,激发体内奇异天火,得到神秘功法,从此走上了一条独特的修炼道路,随着修为的提升,他发觉了元天大陆被隐藏的无数秘密,为了生存,为了身后的形形色色的美女,奶奶滴,拼了........
  • 寒烈世界

    寒烈世界

    亿万年前,后羿射日,孤叶拾雪,世间一片安稳。如今,黑雪降于世间,十阳遍洒大地,世间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类早已灭绝,这个世界上只有妖、魔、精灵、亚人。
  • 主神的灭亡

    主神的灭亡

    (本书施法者是修道者、法师的合体版)自道祖证道,三尊传法。这个无尽宇宙开启了修行之门。远古时的主神空间也重生在这个世界。然而,主神空间的策略走错了,祂以为自己还是最初之神,生命都还是当初的蝼蚁任其玩弄。修行之法的传播将要崩灭走上了末路的主神空间。(本人写书只为兴趣所以更新少但一定一周有一更。另向薄暮冰轮学习她的全书无收费章节并且我这是没女主的直男文。别以为我看过薄暮冰轮的书我就不写直男文了。)
  • 时光逍遥

    时光逍遥

    本书主人公生于天地未开之时,超脱于各界之外,逍遥各界。他历经万世,他是逍遥三圣的师傅,游历个个小说世界。
  • 冷少宠妻已入魔

    冷少宠妻已入魔

    他和她因商业连亲走在一起,在别人眼里她嫁给了他一定会很幸福,但是却没人去倾听她的内心里的故事。她和他的第一个孩子被他无情和狠心的一推,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结束了,他推她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这一世,我冷陌城从现在开始都不想要你出现在我的眼前。”过后,她的眼神里全部都是仇恨和报仇,到了最后,她选择忘记所有的过去,和仇恨,只愿与他一生一世一双人,白头偕老,过后,他对她比任何人好千倍万倍,眼里只有一个她。
  • 王子的独宠甜心

    王子的独宠甜心

    身为六大家族的公主,却不高傲,聪明伶俐,多才多艺。而身为六大家族的王子,原来是那样高傲冷酷,自从那三位公主来了之后,就变得活泼开朗,被三位公主制的服服帖帖。可是,由于一些喜欢三位王子的其它贵族千金小姐一次又一次在暗中捣鬼,是使王子们一次又一次误会公主。最后……
  • 科幻至尊

    科幻至尊

    人类注定灭亡!生于斯!死于斯!生于地球!死于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