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3800000011

第11章 让善行与你相伴

善待自己才会善待他人

人人都喜欢与好运相伴,与幸福相伴,却很少有人深究好运和幸福是怎样得来的。其实,只要能够经常做善事,好运就会随之而来,幸福也会跟随其后。不相信这一说法吗?那不妨从现在开始试一下吧,从今天起日行一善,几个月后看看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善行”这个词被解释为“使人免受折磨、惩罚或痛苦的仁慈行为”。如果说能够使他人免受痛苦是善行,那么使自己免受痛苦又何尝不是善行呢?当一个人爱他人的时候,首先要懂得爱自己,这样,才有可能推己及人,去对他人好。

有人认为,对自己好是“自私”,对他人好才是“爱”。其实,“自私”和“自爱”不是一回事。自私恰恰是一种不自爱的表现,由于自己无法很好地爱自己,不能照顾自己,于是就会设法通过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弥补个人的挫折感和空虚感。

相反,一个人如果懂得自爱,他的生活就会建立在内心有安全感的基础上,这种安全感会让他变得更加自信、乐观。这样,他就会愿意爱自己,并且乐于帮助他人。这一点正如《圣经》中所言:“爱你的邻人,就像爱你自己一样。”一个对自己都不好的人,怎么可能会对他人好呢?

网络上曾经报道过一则新闻,有个男孩非常爱一个女孩,为了给女孩过生日就去卖血换钱来买礼物。这件事情被女孩的妈妈知道了,妈妈对女孩说:“你一定要和他分手,我们并不在乎他怎样给你过生日。一个如此不懂得善待自己的人,是不会懂得爱别人的。”

许多人会像这位男孩一样,认为“大方”地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去讨得他人的欢心,就是善待他人,但善待不是讨好,更不是谄媚。

德国心理学家艾里克·弗洛姆曾就爱人和爱己这个问题有过论述。他认为,一个人善待自己,并尊重自己的正直和独特,不能与对他人的爱和尊重分开。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爱是不分你我的,是平等的。因此,想到要善待他人的时候,一定不要把自己排除在外。

有些人在学校或工作环境中,与同学、朋友相处得很好,大家都认为他是个乐于助人的好人。但奇怪的是,他就是无法与家人搞好关系,甚至家庭关系一塌糊涂,为什么发展健康和持久的关系是一件如此困难的事情呢?

这就是因为有些人力求“善待他人”,却将自己的家人、亲人排除在外,甚至也将自己排除在外。我们不否认帮助朋友、陌生人是行善,是一个人善心的流露,但这样的“善”不可掺杂太多的功利心。因为,对一个人帮助最大、付出最多的应该是家人,若这个人“知恩不报”,反而去“周济”他人,那么他善行背后的动机就值得怀疑了。

正如一位心理疗法专家所说,许多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的核心就是没有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与自己建立起亲密的互爱关系。忽略了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甚至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却一味地想去“善待他人”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因此,一个人应该先学会善待自己,和自己建立一种良好的自爱关系,要对自己充满信任、真诚、尊重,要给自己安全感,了解自己的需要,这样才会推己及人,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如若不能善待自己,不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就会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感到迷惑。

有位女孩在情感上遇到了困惑,就去请教哈佛的一位教授。

女孩说:“我遇到一个男孩,他非常爱我,但我并不怎么喜欢他,可他依然热烈地追求我,让我不忍拒绝。我应该怎么办呢?”

教授说:“既然你不爱他,为什么不拒绝他?”

“我怕看到他失望的样子。”

“不要将自己的怜悯当做善行去施舍给别人。不爱他,却不拒绝他,你违背了自己的心,这样既委屈了自己,又在犹豫中伤害了他人。”

女孩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说:“谢谢您,教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到底怎么做才是“善”的,想来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理解。常常有人好心做了坏事,想帮助人却害了别人。所以,不妨这样区分一下,凡是理性地去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就可以看做是“善行”,而非理性地、带有情绪地去对他人好,有时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

可见,善待他人不是一时冲动,更不可因一味地“善待他人”而忽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如果一个人能有一份平常心,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一样,自然就会与幸福相伴。

哈佛箴言

善待他人并不一定要苛刻地对待自己,而是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忽略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像重视自己一样去重视他人。善待他人不是一件心血来潮的事情,不是高兴时偶尔为之,而是应该将心比心,时刻用对待自己的心去关爱他人。

任何时候都要用心行善

有人认为行善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比如有些富人会用钱去做慈善,有些人会利用权力去帮助他人,而自己的生活不富裕,怎么会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呢?其实,行善不一定要有多少钱或有多强的能力,关键在于是否有一颗善心。

在哈佛的一堂课上,一位教授曾就“善心”这个话题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寒冷的冬夜,詹姆斯的妻子不慎将皮包丢在了医院,那个皮包里装着十几万元美金和一些商业机密。为此,詹姆斯焦急万分,连夜赶到医院去寻找皮包。

当他赶到医院时,一眼就看到一个衣衫单薄的女孩蹲在走廊里冻得瑟瑟发抖,而她的怀中抱着的正是妻子丢失的钱包。

原来,这个女孩名叫尤兰达,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病得很严重,她们母女卖了家里所有的东西,凑到的钱仍然只够一个晚上的医药费,第二天她们就会被赶出医院。

绝望的尤兰达在医院的走廊里徘徊,她祈求上帝能够让她碰到一个好心人救救她的妈妈。不一会儿,一位夫人在经过走廊时不小心将皮包掉在了地上。尤兰达走过去捡起皮包,急忙去追那位夫人,但夫人却上了一辆轿车扬长而去了。

尤兰达将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当她打开皮包时,母女二人都被包里成沓的钞票惊呆了。尤兰达明白,这些钱足够妈妈的医疗费了。但妈妈还是让尤兰达拿着皮包去走廊里等丢皮包的人回来,尤兰达也同意了妈妈的建议。

尽管她知道她很需要这笔钱来给妈妈治病,但她更了解母亲的为人和品行。尤兰达一直在外面等着钱包的主人出现,直到詹姆斯到来。

詹姆斯对尤兰达感激不已,并主动提出为她的母亲提供所需的医药费。不幸的是,尽管医生尽了最大的努力,却依然没能挽救尤兰达母亲的生命,但尤兰达母女的善良之举却深深感动了詹姆斯,他决定收养尤兰达。

尤兰达读完大学后就开始协助詹姆斯打理生意,虽然詹姆斯一直没有委任给她实际的职务,但工作的历练使她逐渐成为一个精明成熟的商业人才。詹姆斯到了晚年时,很多商业决策都要征求尤兰达的意见。

在詹姆斯病危时,他立了这样一份遗嘱:

“在认识尤兰达母女之前我就很有钱了,但当我站在她们母女面前时,却发现最富有的是她们。因为她们恪守着做人的原则,在任何时候都不贪心,这正是作为商人的我最缺少的。”

我收养尤兰达并不是为了报恩,也不是出于同情,而是为了给自己树立一个做人的楷模。有尤兰达在我身边,我在生意场上就会提醒自己哪些钱可以赚、哪些钱不能赚。这也是后来我的事业发达的根本原因。

我死后,资产全部留给尤兰达,这并不是馈赠,而是为了让我经营一生的事业继续兴旺发达。我相信我聪明的儿子能够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

善良的尤兰达在自己最需要钱的时候也坚持物归原主,在寒冷的冬天等待失主的到来,她的这种善行不仅让詹姆斯免受了损失,也让自己有了一个美好的将来。

一个人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无形中就进行了感情投资,别人会将我们对他的帮助铭记在心。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主动报答,一份善心必会换来他人的感恩之情。

当然,行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得他人的回报,行善和回报之间是没有一个换算公式的。因此,永远无法去计算付出多少,又得到多少回报才算公平。所以,不计回报地去行善才会觉得快乐。而且,行善是没有大小之分的,有人因为区区小事就懒得去做,也有人觉得某件事太大了,自己没有能力去做。其实,行善主要在于一颗善心,不在于能力,只要尽心尽力去做就可以了。

比如,搀扶一位老人过马路是行善,捐助一所希望小学也是行善。人们会觉得捐助一所学校是大善事,而搀扶老人过马路是小事,甚至有人因为事情小而不屑去做。一个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因为觉得“善小”而不去给予帮助,他就会失去善心。

行善本无大小之分,只在出发点上有区别,好大喜功遇到“大善事”便做,小事便不肯做,这种想法本身便是“不善”的。

有一个贫苦人家的男孩得了重病,由于没有钱治病,医院发动人们为男孩捐款。很多人都来帮助男孩,一位乞丐得知后也来到这里,他从口袋中掏出一大把零钱,这是他的全部积蓄,他将这些钱放到了捐款箱里。人们都被这一幕感动了,现场的记者说:“虽然他是个乞丐,但就在他捐出自己的全部积蓄的时候,我认为他是这里最富有的人。”

乞丐没有因为自己贫穷而不去帮助男孩,也许他所捐助的钱比起男孩所需的医疗费来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每个捐款人的心却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挽救男孩的生命。同样的道理,哈佛教授所讲故事中的尤兰达,她小时候是个身份卑微的贫苦女孩,但她的人格却一点儿也不比别人低。

尤兰达和乞丐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用心去做人,用心去行善。这个世间,能够打动他人和自己的唯有真心,用心行善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教人懂得感恩和回报。

哈佛箴言

这个世界需要善,每个人都期望看到别人善意的眼神、友好的微笑,这样他才会觉得生活是美好的。那么,我们自己就先去用心行善吧,让自己的周围充满善,就好比生活中充满了阳光。

常自问“我能为他人做什么”

现在的年轻人常常会想“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日复一日地努力,是为了什么”。如果说生命的意义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为了出名、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那为何许多名人在获得成功之后还是觉得人生不尽如人意?

其实,答案只有一个,生而为人的意义在于能为他人服务,并在不断地奉献中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哈佛的一位教授建议学生在一天之始就问问自己:“我能为别人做什么?”如果一个人肯花点时间问自己这个问题,他就会发现自己能为他人做的事情有很多,也会突然发现自己是个很“有用”的人,自己的存在有着无限的价值。

现在有许多人将那些无私奉献的人看做“傻瓜”,因为觉得他们不为自己打算,不知道处处为自己服务——“太傻了”。真的是这样吗?人们不妨思考一下:“我能为自己做什么?”想来想去便会陷入思想的绝地,因为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真正所需要的其实不多。

有一部小说曾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

古代的一位帝王终年征战沙场,打下来偌大的江山,统领着一片辽阔的土地。

有一天,他和一位哲人骑马出游,当他们来到山顶,哲人问帝王:“尊敬的陛下,您认为人死后葬在地下,需要多少土地?”

帝王用手画了一个圈,说:“也不过就一个人的大小吧。”

哲人问:“那您征战沙场,杀了这么多人,占了这么多国土,到头来又是为了什么?”

帝王一时被问住了,不禁茫然若失,被哲人这样一问,他也忽然觉得自己辛劳半生竟不知意义何在……

一个人吃穿住行真正所需的其实很少,很多时候人都是在给自己贪婪无度的欲望做奴隶,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心、私心,甚至不惜因此和别人发生争执,结下仇怨,搞得自己也很不开心。我们扪心自问:我真的快乐吗?患得患失之间是否感到过安心呢?生活得从容吗?

现在,患上忧郁症、焦虑症的人越来越多,世界著名的精神医学家亚弗烈德·阿德勒发现,在长寿者中有95%以上的人都具有甘于奉献和乐于助人的精神。他在医学报告中曾这样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每天都想想,怎样做才能使别人快乐,让他人感受到人世间爱心的力量,我敢说,不出半个月你的忧郁症就可以痊愈。这是治疗忧郁症的最快的方法!”

有一个女人在50岁时丈夫去世了,不久儿子又意外身亡,亡夫丧子之后,她患上了忧郁症,甚至曾经想要一死了之。好心的朋友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不要过多地想以前的事情,你试着去做一些能让他人感到快乐的事。”一个50多岁的女人能做什么呢?

她一直很喜欢养花,但自从丈夫和儿子相继离开人世之后,她的花园就荒芜了。于是,她开始重新修整花园,种出许多美丽的花朵。她经常亲手摘下鲜花送给附近医院的病人,这些美丽的花给病人们带来了好心情,他们对她表示感谢。

一声声感谢流入女人的心中,在别人的感恩中她的忧郁症慢慢地好了,她不再感到孤独,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那就是为别人做点有用的事。这则故事正应了那句古老的谚语——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温暖他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的心。

有位盲人经常在晚上走路时提着一盏灯,别人好奇地问:“您又看不到灯光,怎么还要提着灯走路?”盲人欢欢喜喜地说:“我提着灯可以为别人照路啊!而且,我手上有灯,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我不仅能保护自己,还服务了他人。”

所以,当感到人生漫长、内心孤寂的时候,不妨将心放宽,少一些自私,多为他人做一些事情。只要心中有一盏温暖的灯,就能照亮黯淡的心灵,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这样,一个人就能在人生旅途中逢凶化吉,甚至因祸得福。

其实,付出的时候越无私,收获的时候就越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因为心如大地,内心越宽广,能够承载的幸福和财富也就越多。

哈佛箴言

每天早晨醒来的时候,不妨这样问一问自己:“我能为别人做什么?”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自己是个很有价值的人,心也不会感到迷茫了。有人也许会问:“那别人为我做了些什么呢?”那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要去想,只要我们始终保持着善心善行,就一定会温暖自己、温暖他人。

用一颗平等的心去行善

翻开《圣经》约翰福音第18章,里面写道:耶稣被出卖后被捕时,他的门徒西门彼得愤怒地砍下了大祭司仆人马勒古的右耳。耶稣却对西门彼得说:“把刀收入鞘吧,凡动刀的必会死在刀下。”然后,他捡起马勒古的耳朵,并为他医治。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地对待伤害自己的人,那是普通人的想法,而耶稣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以善相报,为他治疗伤口。这是因为在耶稣心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所以他不记恨伤害他的人。

一个人如果能够用一颗平等的心去行善,善行也必将更加圆满。

有的人不以为然,他会问:“我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的敌人?恨他还来不及呢,我才不想对他好。”即使没有办法做到爱敌人,也不应该心存怨恨,不要让他人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健康。因为仇恨不仅会刺伤别人,还会伤害到自己;而善行不仅能化敌为友,还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和修养。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出狱时,记者问他:“您是否恨将你投入监狱的人?”曼德拉说:“假如我恨他们,那么即使我的身体走出了监狱,我的心也依然被捆绑在监狱里。”曼德拉的回答让全世界的人对他肃然起敬。

当人遭遇伤害的时候,能够宽恕对方,不再报复他人便是行善,行善不仅仅是做好事,克制自己不去做坏事,同样属于行善的范畴。去爱伤害过我们的人,将他们看得与朋友一样,这种心理上的转变也许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但至少先要控制自己不去报复他们,要坚信宽容和爱是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战胜的力量。

在哈佛的课堂上,一位教授曾给大家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位伟大的圣人带领着他的学生向大家布道,希望人们能够远离贪婪、仇恨、愚蠢,希望人们通过相互关爱过上幸福的生活。

其中一个学生总喜欢到贫苦人家家里去布道,因为他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他觉得穷人如果没有丰厚的物质享受,又不懂得互相关爱,就会陷于精神和物质双重贫乏的境地,这是十分可怜的;而圣人的另一位学生则专门到富人家里去布道,因为他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虽然物质生活很好,但家人之间不和,他认为仅仅能够享受物质生活,内心却不得安宁的人是非常可怜的。

圣人知道学生的做法之后,就教育学生说:“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要用一颗平等的心去帮助他人,无论他贫穷富有或者高贵卑微。”学生听了圣人的话,觉得自己的胸怀确实不够宽广,从此改变了原来的做法。

一个人如果内心对他人还有高低之见,有贫富之分,有喜欢和讨厌的区别,就难以公平地对待每个人。甚至,有人会因为特别想帮助某个自己喜欢的人,而做出有损他人利益的事情,这样还有什么善良可言呢?因此,在行善的同时,要学着将心放平,这样才能把爱给予更多的人,也才会得到更多的爱。

哈佛箴言

不少人觉得自己不够幸运,甚至认为世事不平,却不知世事不平唯心使然。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心平了,生活便顺畅起来,对它笑一笑,生活中便会少许多烦恼。用善心去对待生活,用善行去回报生活,生活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给以回报。

同类推荐
  • 十月围城前传

    十月围城前传

    在以时间和空间节点为坐标的引领下,改编者用带有压迫感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关于保镖和刺客的惊心动魄的故事。1906年,革命领袖孙中山冒险赴港,名为探望母亲,实则与革命代表见面。为保卫孙先生的安全,民间高手与清廷鹰犬、港英政府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清廷派出的暗杀队,远比想象得凶狠。
  • 误入豪门的婚托

    误入豪门的婚托

    一场相亲引发的爱恋,四个年轻男女,四只骗死人不偿命的大骗子,她以为他只是个司机,而他真实身份是豪门富二代,她在把某经理骗得团团转的同时,也在经历着被骗得团团转的悲剧生活。她是个内衣模特,晚上躺在富二代男友的怀里欢乐,白天在良缘婚介当托骗人,遇到了对她一见钟情的穷小子以后,她的世界发生了变化。两段错位的爱情,爆笑演义在深圳这个水深火热的大都市里,究竟……谁会是最后的赢家?
  • 母亲的三轮车

    母亲的三轮车

    小时候我是一个爱看故事、喜欢幻想自己是故事里的人物的小孩。如今,我长大了,我把自己的笔名叫作鲁西西,并开始写自己想写的故事。我多么希望也会有人喜欢我故事里的人物,有一天也从我的故事里面走出来写他想要写的故事……当然,仍有许多人在我写作道路上带来帮助,那就是在小学时仔细将我作文本里的好句子圈出来的语文老师、在不同阶段的同学录里祝我成为大作家的各位同学、还有撰稿人之家和雪晴论坛不吝分享写作经验的各位前辈,以及《女报》《新故事》《人之初》《今古传奇故事版》等杂志的编辑们,这本书的大多数文章都是发表在这些杂志上的。
  • 如初

    如初

    青帮少当家仇少白风华正茂、仪表不凡,黄浦商会会长之女于初阳温婉可人、聪明乖巧,两人因意外结识并陷入热恋,谁曾想两人之间竟然还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家仇,荒谬无常的命运让人啼笑皆非,曾经深信不疑的一段良缘无奈成了一段孽缘。几经坎坷,物是人非,彼时动荡不安的上海,命运岂是说逃便能逃得了的?一代枭雄与上海名媛的爱恨纠葛将如何继续?回首百年事,独忆如初人……
  • 微蓝的四月

    微蓝的四月

    本书是作者出版的第一部青春美文集,全书分为“浸满橘香的遇见”、“微蓝的四月”、“清香袅袅”、“光影中的初恋”、“风与树的歌”、“小园香径独徘徊”、“微小的美丽”共七辑。
热门推荐
  • 枭王宠妻:绝色小尼姑

    枭王宠妻:绝色小尼姑

    帝业颠覆,谁让明珠蒙尘;乱世飘摇,且看谁主沉浮。她说:“这天下不尽是男人的天下!”
  • 编年史(节选)

    编年史(节选)

    《编年史》是美国传奇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了自己生命中种种非凡的时刻——初到纽约,签约哥伦比亚,遭遇创作瓶颈,家庭生活片段,点燃灵感火花,打破界限……这位民谣诗人用热情、怜悯和深邃的目光回顾的往昔岁月,将那逝去的黄金年代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 空斗星痕

    空斗星痕

    在浩瀚的银河中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星系。这些不同星系中存在着不同的文明。而在这众多文明中,却有一个文明正悄然变化着~~~
  • 超神娱乐至尊

    超神娱乐至尊

    陈放重生了,重生在了一个科技与武功并存的世界,带着音律天尊传承《乐典》以及前世诸多经典的流行歌曲以及影视剧的记忆。凡音、灵音、仙音、道音,陈放走上了以音入道的道路。逆天的口技演绎金庸经典,经典的旋律唱响世界乐坛,他的影视剧频频创造票房与收视率记录。陈放说:“要饭也是一门学问”于是他将《莲花落》传授给丐帮弟子,从此要饭也成了一门艺术。他的粉丝遍布三界。鸿钧老祖第四次紫霄宫讲道,都因为他开演唱会而门罗可雀…。峨眉派大师姐:“陈放我爱你”怡红楼花魁:“陈放我爱你”嫦娥:“……”吕洞宾:“陈放我爱你…”陈放:“呃..别激动,不好意思我不搞基”玉皇大帝咬牙切齿:“陈放我恨你”因为王母也成了陈放的脑残粉。
  • 桃小霏的月光

    桃小霏的月光

    桃小霏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娃娃脸,也许正因为如此,她才有了这段童话般奇遇吧,如果说上天让她偶遇了这只笨拙的月亮宠物带她四处穿梭只是为了让她不那么芥末,那么邪恶的力量出现时,一切似乎就破朔迷离了起来。。。。。。
  • 天才药师:妖孽夫君要抱抱

    天才药师:妖孽夫君要抱抱

    若有来生,绝不再信若有来世,定让你魂飞魄散她,二十一世纪的知名名缓,私下却是华夏第一的杀手、被小叔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杀人工具。她,慕家长子嫡女,本因是高贵在上,却因天赋二字命运改写,受万人嘲笑。任务之中,年仅22的她死亡,却阴差阳错的融合了她的魂魄,意外的重生。我不仅要狂、还要逆天而行,废魂系?不过只是灵脉堵塞排除就好,医学这种东西--我天生就会!这辈子我不会轻信任何人。我信任之人,我要你与我同在顶峰处傲视天下。因一纸婚书缠,他曾与她不是任何关系,却成了她的夫君,亦是她此生最爱之人
  • 权利的演替

    权利的演替

    谢茜的善意只是因为她先知的能力,知道对方权欲的野心后,容恒还会接受这份爱情吗????青梅竹马的雅觅却对王子心生好感,魄迩是否会利用她来实现自己和父亲推翻皇权的政变?为了继承爵位而契约结婚的桀柯在皇权崩溃后将和曾经以行骗为生的若芊何去何从?????爱上园丁的女贵族梓伊在发现自己将要一无所有的时候将作何抉择?还有发现自己所爱的可伶是父亲私生女的王子哀德、拒绝万人迷窦廉的侍女佳珞、成人之美的可人妹莎诺等,将这些人这些事牵引在一起的另一个先知,ta却隐藏在人群中……
  • 不死大战尊

    不死大战尊

    神斗王朝,一个充满斗气的王朝。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在十六岁的时候,都能被激发身体的潜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斗魂。天才少年苏全,在成人礼上被测试出不曾拥有斗魂,从此遭受打击。机缘巧合之下,他得知了自己并非没有斗魂,而是拥有了万中无一的被动斗魂——不死斗魂。拥有不死斗魂的他,有着极其强大的再生治愈能力,这也让他的修炼事半功倍。每次的濒临死亡,苏全都能获得新生,并且获得更强大的力量。至此,苏全终于走向了一条至强之路。
  • 鬼火时钟

    鬼火时钟

    有一个女孩,在被打乱的轮回之后,带着前世的记忆,与纯真的天性,来到了人间。围绕着她的故事,她的身边,又将出现怎样形形色色的人儿?而万丈红尘中,今生前世,爱恨情仇,她的心,又终将归属于谁?而她最终的梦,又去了什么地方??“我不知道我这辈子能有多久,又能记住你多久……但,只要我心里,还有你的影子,我就不会放弃……直到,你又站在我的面前……或者,我变得和你一样。”含着泪的女孩,独白到这里,又泛起了淡淡的笑意。
  • 阴阳家日记

    阴阳家日记

    阴阳家者,万物道法之通者。自然成集,易法变也。邹子始终,五德东君,阴阳大家。《邹子天象》一次生活的历练,书写一段传奇的成长;一个古老的学派,完成一场本经典的日记。进入庞在天的日记,领略一段不为人知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