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技法是对人类活动、运动、劳动的根本阐述,是对人类攻守、对抗、作战能力的基本描述,是对人类修德成人、振兵立世、治气懂得的全面汇总,是对人类修心、立足、懂事、安天下的着实铸就,是对人类三情(亲、爱、恩)、三欲(食、色、贪)、三动(走动、移动、行动)的具体落实。它是对人类肢体动作、九卫运化、身心劳作的客观解释,是对人类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运动特征的系统概述,是对人类行走坐卧、跑跳攀爬、搏打厮杀等人生必须的完整定义。其不仅是中国武术的核心主体,亦是人类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建设自己的重要工具,也是人类改造自己、打造自己、治理自己的经验总结,还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集成,更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社会进步、人间正能量前进的重要力量。
中国武术技法的修炼水平、研究能力和划时代成果,是人生一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实质部分。中国武术技法的重视程度与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民族的正气、正道、正能量和必须的活动能力、运动能力、思维能力。不论从中国文化的科学内涵、文明发展来看,还是从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道德培养及炎黄子孙实现基本教育的践行来看,武技都是中华儿女攻守打造、身体建设、成人修炼、智慧开发、谋略完善的基本实质。
武术技法乃至整个武术事业的兴旺发达与否,是中华民族根本上兴衰与否的硬性标志,这是五千年炎黄子孙兴衰历史所反复证明的。从我国现当代的具体情况来看,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中国武术技法乃至整个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1950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召开了武术座谈会,倡导发展武术运动。1952年国家体委成立后,设立以武术为主体的民族形式体育研究会。1955年国家体委运动司下设武术科,随后升格为武术处,之后又升格为武术中心。1987年亚洲武术联合会在日本横滨成立,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成立。自此,以武技即拳术为轴心的中国武术运动,正式走出国门、冲出亚洲、面向全球,为世界人民造福,开辟了中国武术运动的新篇章,中国武术挺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1990年以来,武术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大挑战,其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五千年老幼皆知、处处皆有、内涵遍及中国文化每一个角落的中国武术,在世界体育工作者面前,竟然无法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文字阐述,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武家的最大缺陷、最大痛处、最大遗憾。为此,时任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伍绍祖先生于2000年,郑重提出:“武术到底是什么?国内的专家教授有责任和义务把它彻底搞清楚。”这个历时五千年未决的重大课题。这不仅仅是所有中国武家的最大期盼,更是所有炎黄子孙共同拥有的重大责任和义务。
我作为医、武、道“三位一体”世传体系中的一名研究者,作为导师陈盛甫教授“中国武术理论系统工程”临终前的嘱托者,责无旁贷,必须放弃其他所有诱惑,义无反顾地完成这项前无古人、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硬性任务,切实突破中国武术面向世界所面临的最大瓶颈,为世界人民学练中国武术打造一个坚实而崭新的、永固的基本平台,以完成导师的临终嘱托,以完中国武家、炎黄子孙、中华儿女的这一根本性的夙愿。
高校武术学科的老师和学生,是我国武术技法实际践行的主力军,其以肢体运动为主题,以身心运化为主线,以智力运化为线索,以谋略运化为主体,以计策运作为实质,以科学打造为动力,以理论创新为主导,以方法创新为突破,以基本教育为核心,以增强人民体质为己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体质、体质联系胆识、胆识联系心志学、心志联系永存,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作风,弘扬求真立足务实精神,立足突破、恪守继承、坚持包容、提高质量、力求永驻。这样的实践和道德操守,令高校武术技法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发展局面:广大高校武术技法研究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中国武术理论系统的教学、研究、建设工作,大力推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武术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以及科学研究系统的建设,为推进中国武术国际化,推动理论表述精准,服务国人和全人类的基本教育,切实打造国人和全人类为人所必须的道德、礼仪、规矩,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续铸就中华文明的永恒,培养民族精神,为培养合格人才、有用人才、高级人才、尖端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从2000年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正式提出了:“武术到底是什么?国内专家教授有责任把它搞清楚”起,太原师范学院传统体育研究所正式启动了中国武术理论系统工程研究重大攻关项目计划,而《中国武术技法》就是中国武术理论系统工程研究重大攻关项目计划中五大核心论著的主体论著之一。这是炎黄子孙促进高校中国武术科学研究繁荣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炎黄子孙摆脱千年不振、百年耻辱、远离病夫必须,还是中华儿女完成基本教育、增强体质、锻炼身体的必然,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修德、振兵、治气的唯一选择。几年来,该项目以解决全民身心基本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活力、健康、正能量的根本理论,以及徒手攻守、娱乐、保健等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全民的德智体而真正远离病夫,推动全民身体素质提高而真正远离衰弱,以及夯实全民的尚武崇技而真正远离懦弱为战略目标,集合祖上资料、导师近百年的积累、师兄弟姐妹们的聪明才智,拼命攻关,产出了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有效提升了中国武术的整体实力,奠定了中国武术的理论基础,打造了中国武学的理论平台。
作为人类社会科研项目的重中之重,我们始终秉持以炎黄子孙的基本教育(修德、振兵、治气)、安定团结、健康长寿、繁荣富强、永远屹立、源远流长的理念,坚持客观现实的科学研究、创新研究、继承研究,切实加强炎黄子孙的抵抗意识、战斗意识、健康意识、人文意识、文化意识、文明意识,真正增强中华儿女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攻守素质、作战素质和道德修养、礼仪修养、规矩修养、崇兵修养、兴戎修养、尚武修养。只有脚踏实地不断继承、努力创新、健全武理、完善武学、构筑好武术理论系统、打造好中国武学体系,才能切实做到全民皆兵、全民兴戎、全民尚武,真正远离不振、远离耻辱、远离衰弱,从而实现人丁兴旺、文化永存、文明永驻。逐渐探索并形成一套成熟的、永存的、符合科学研究的民族振兴、杜绝耻辱、远离病夫的理论体系,努力将关乎中华民族摆脱千年不振、百年耻辱、身心虚弱的中国武术技法乃至所有中国武术打造成民族永恒、昌盛、富强的守护神。我们将首先完成构成中国武学的五大圣性经书——《中国武术功夫》、《中国武术技法》、《中国武术艺法》、《中国武术基础理论》、《中国武术攻守理论》,并努力铸就出版该五大国术精品,而最终完成具有中华民族振兴、富强、永恒实质意义的中国武术理论系统工程、中国武术系列教材工程。这绝不仅仅是古今中国武家的夙愿,更是中华儿女乃至期盼人类永恒者的共同期盼。
活动是中国武术技法研究的初衷,运动是中国武术技法研究的基础,攻守是中国武术技法研究的前提,锻炼是中国武术技法研究的根本,强体是中国武术技法研究的实质,保健是中国武术技法研究的真谛,健康是中国武术技法研究的灵魂,强悍是中国武术技法研究的精髓,斗志是中国武术技法研究的内涵,斗智是中国武术技法研究的追求,斗勇是中国武术技法研究的必须,永恒是中国武术技法研究的必然,承旧是中国武术技法研究的脊梁,灵便是中国武术技法研究的硬道理,创新是中国武术技法研究的着眼点,是推动高校武术技法科学研究不断深化的不竭动力。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建设高度与中华儿女心身合拍的中国武术技法是历史的呼喊、时代的强音、民族的脉络,是推动民族振兴事业的迫切要求。我们将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新实践、适应新要求、开创新天地,始终坚持以黄老文化为中心,以当代科学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身心第一、攻守第一、安全第一”的黄老人文观,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科学运动锻炼为己任,振奋民族精神、开拓主宰先河、打造人类幸福,以继承发扬、包容创新、努力奋斗精神,大力推动高校技法即拳术运动的蓬勃发展,为全面落实“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构建中华民族真正意义上的伟大复兴,促进中华儿女文明文化大繁荣,夯实炎黄子孙武学、武术、武哲、武理大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张泽正
2013年3月31日于山西大学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