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3500000062

第62章 政研工作(1)

引深改革必须加强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我党历来倡导的基本工作方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途径。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调查研究,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胜利前进,同时形成了好传统和好作风。现在,我们正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在新时期的任务决定了经济领域和上层建筑必须实行前所未有的改革。改革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什么新要求,调查研究如何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这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调查研究遇到的一个新问题,很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改革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1.调查研究要有广泛性、深刻性

随着党中央改革开放方针的进一步贯彻和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我国人民正以空前高涨的积极性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生产力的重新组合使得人们的活动范围不再是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而是跨区、跨省乃至于国际组合。既然人们的活动范围有了新的突破,也就扩大了人们的认识领域,并在两个方向上提出了新要求:在横向上,认识要有广度;在纵向上,认识要有深度。因而改革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广泛性和深刻性的要求。

所谓广泛性,首先是当前我国的改革具有广泛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科技、文教卫生各行各业,上上下下都要进行改革。这是我们现在调查研究工作的总背景,大环境,不明确认识这个总背景,大环境就站不高,看不远。其二,人们在改革中的实践活动具有广泛性。人们活动的扩大,各方面的情况渐渐增多,且既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我们的调查研究不广泛地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就缺乏综合分析的依据,认识必带有片面性。其三,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社会各方面的联系日趋紧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当前城市经济体制的综合改革和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突出地提出了提高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不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不研究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就不能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上述原因,我们的同志,特别是领导同志,要实现思想由封闭到开放的转变,工作由单项指导到统揽全局的转变,要提高自己的战略素质,要有驾驭全局的能力,非作调查研究不足以解决问题。只当粮食书记不行,要熟悉工业、财贸、科技、文教卫生等各行各业的情况。只注意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不行,要熟悉邻近地区和相关部门的情况。还要注意研究全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动向。

改革中,调查研究不仅具有广泛性的要求,还具有深刻性的要求。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使我们的认识能够全面反映事物的本质,使我们的认识能够接近真理,从而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改革包括对旧事物的否定、改造和对新事物的开拓、完善过程,首先是观念形态的东西随着人们改革的实际活动在不断变革,人们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固定观念有了新突破,而新旧观念的演变最令人思索。尤其是事物变化在萌芽时期,或者各种联系正在交错运行的时候,改变人们的旧观念和习惯,统一思想最为重要。比如,对城市现行的管理体制,尽管人们感到有种种弊端,但因袭已久,形成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改变旧的,实行新的经营管理方式,带有更多的开拓性质,人们不大熟悉。传统观念和习惯使人们对于矛盾状态的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或者往往要在模糊状态徘徊一阵子,这应当说是对时间的最大浪费。缩短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是最大的节约。人们常说:“有钱难买早知道”,除了掌握信息的含义外(信息也有认识的意义),还包含人的认识对真理的接近。

另外,改革的深入进行,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把认识搞正确,才能划清界限,抓准苗头,防止倾向。而认识能否搞正确,关系到能否实现决策科学化。但是,我们的认识往往落后于形势。特别是缺乏一些规律性的认识,缺乏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调查研究中,应当努力寻求规律性的认识。比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按劳分配的规律和价值规律,调查研究工作要和理论、知识更新结合起来,把深化认识和战略思考结合起来。

2.保证“初战必胜”,调查研究尤为要紧

国务院明确指出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坚定不移,慎重初战,务求必胜”。这个指导思想有两个基调:一是要坚持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改革就建不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是要慎重从事,务求初战必胜,要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三步,谨防大起大落。当前的问题是,在我们的一些同志中对于中央关于改革的指导思想缺乏全面理解。有的甚至把坚定不移和慎重初战对立起来。改革的态度时冷时热。当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看不惯、跟不上的思想阻力比较严重。当改革初见成效时,就头脑发热,忘乎所以。比如,第一步改革中,有的干部抱着“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旧模式不放,消极抵制承包经营责任制。对改革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大惊小怪,闲言碎语。但是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改革使社会财富日益增多,改革普遍给人们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过去买个蒸馍还得带个烂粉汤,而现在买啥有啥不缺啥”的事实使人们眉开眼笑了。但一盲目乐观,脑子又热起来。盲目投资,乱铺摊子,上项目不顾实际,片面追求高速度。这种忽冷忽热,一阵风、一阵雨的情况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经济工作有自己规律性的要求,不按照规律办事是不行的,必然要受到惩罚。中央提出“坚定不移,慎重初战,务求必胜”的方针,是一个十分有远见的战略指导思想。全面理解和正确贯彻这个方针,才能使我们的改革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坚持改革和不慎重初战,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应有的科学态度。任何“左”的和右的思想倾向都有损于党和人民的四化大业。而防止和消除任何一种不正确的思想倾向,都十分需要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只有调查研究才能使人们心明眼亮,只有调查研究才能使人们自觉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才能使我们的每一项改革服从于服务于党的总任务,才能使大目标顺利实现。我们的工作才能积极稳妥地开拓前进。

3.加强调查研究,是克服官僚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有效方法

官僚主义和经验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内容不同,表现也不尽一致。但他们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格格不入的。它们在我们党长期的思想斗争中一直是被反对的东西。在改革中,官僚主义和经验主义在一些同志中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已经又一次引起了党中央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注意,这是件大好事。因为,官僚主义不仅使一些干部严重脱离人民群众,而且它本身就常常给我们党的事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一些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同志,常常因为不负责任,官僚主义态度造成惊人的经济损失而受到了党纪国法制裁的事例,不断教育着人们。与官僚主义相联系的问题是经验主义。应当肯定,经验对经济工作来说是重要的,但经验如果脱离了实际情况,就会束缚人们的手脚,变成改革的阻力。过去和现在我们有些领导同志往往是依靠经验决策,用老眼光看待新问题,这种方法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要求我们必须克服经验主义。应当明白,官僚主义和经验主义是改革之大敌。它们的存在会以各种方式影响或阻碍开拓前进。同时又往往导致形式主义和浮夸风,对于继续解放思想,清除“左”的思想和旧的习惯势力大为不利。所以,转变领导作风,搞好服务,我们应当自觉地克服官僚主义和经验主义。通过调查研究,带头扭转那些漂浮不实,只说不干的坏作风,真正做到务实、求实、办实事、图实效,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要做到这一切,调查研究是很有效的方法。只有狠抓调查研究,官僚主义和经验主义才能减少或克服。

二、调查研究工作怎样改革才能适应改革的新要求

调查研究作为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也有它自己的特定要求。掌握情况,分析问题,进行政策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和运动着的。人们的认识也是发展的。我们的调查研究工作能适应改革的形势,靠过去的老一套方法是不行的。研究问题,仅靠旧的思维方式,用老概念判断新事物也是不行的。所以,改革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工作也必须改革。

第一,改革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一要下去,二要出去,要重视联合调查,发挥群体作用

由于改革的广泛性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和认识领域。所以封闭的自然经济格局中形成的调查研究的简单方法有了很大局限性。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调查研究工作一要下去,二要出去。既要调查研究基层的情况,克服“上头浮,中间转,不要和群众见面”的漂浮作风,真正深入基层,向群众了解第一手情况,又要走出去,请进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熟悉外地区、外省市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同时,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联合调查,集思广益,群体作用。特别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不组织多学科的人才,不进行多门类的综合调查,不发挥群体作用,形不成智囊库,是断然作不出有远见调查研究的结论的。此外,我们的调查研究工作要改变过去那种只喜欢总结经验,不愿意揭露矛盾,反映问题的大吹大擂的坏作风。要十分注意在大好形势下,既要总结经验,又要反映问题,既要报喜,又要报忧,为领导综合分析、正确认识问题提供全面思考的内容。

第二,改革调查研究的方法,重视分析问题的“三个统一”

思想方法是解决如何认识问题,怎样判断是非的方法。我们常常看到,同样是一件事、一个人,由于看待事物的主体思想不同,结论各异。根据改革的广泛性、复杂性,调查研究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来讲,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既要注意全面了解,又要进行重点分析,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统一;既要注意事物的联系,又要重视事物的区别,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性的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既要注意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又要重视研究事物的新发展,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辩证统一。

1985年8月

同类推荐
  •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策访问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毛泽东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它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经解密的中美两国最新档案和多渠道获取的珍贵照片,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翔实深度地再现了毛主席战胜重病以惊人毅力会见尼克松、基辛格从巴基斯坦密访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敌对势力图谋击落尼克松访华专机、周恩来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历史细节。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发展中的民主:政治精英与村民选举

    发展中的民主:政治精英与村民选举

    本书研究了村民选举中各个层面政治精英的角色和所采取的策略。国家政治精英促进村民自治举措的出台;省级政治精英促进村民自治制度在自己的行政区域里成功付诸实施;地方政治精英“构建”村民选举;村庄政治精英充当村民选举的实践者和政治参与机制“制作人”的角色。通过对四级政治精英的角色和策略运用的阐述,勾画了中国村民自治与村民选举的发展历程。
  • 三十年间有与无

    三十年间有与无

    无论是事件还是事情,哪怕就发生在眼前,大家也不会有一个共同的认可,甚至就连这件事是否“真的发生了”也会众说纷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记录过去?也许只能以散文的方式在记忆中描述自己的意识现象。这就是我更多的灵感主要来自于小说、电影、诗歌、绘画、音乐的一个内在原因;也许只有当时的某种情绪性的感受才最为真切,因为我相信我所记述的只是我个人的历史——最好是能折射出时代中某种普遍性的东西,这就需要某种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
  • 中国自信:民族复兴大思维

    中国自信:民族复兴大思维

    中共十八大以后,“中国梦”成为一个热词。这本书是我个人对“中国梦”的理解。理解只是开始,关键是如何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中国梦”。这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延续,同时,它还是人类文明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 干部成长规律研究

    干部成长规律研究

    本书包括干部基本理论研究、干部成长轨迹研究、干部成长机制研究、干部成长条件研究、干部培养规律研究等共七章内容。
热门推荐
  • 樱花之泪

    樱花之泪

    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初中生,却被友谊深深的牵绊住,她恨她,却一次又一次的帮助了她,那个她却让她家破人亡,天人永隔,饱受无尽的折磨......
  • 心田有多甜

    心田有多甜

    只是偶遇在路口,一个叫五道口的地方,陪你度过青春岁月。
  • 绝对不要变丧尸!

    绝对不要变丧尸!

    ??(??ω???)于石的异能很牛逼??(??ω???)于石的武器很牛逼??(??ω???)于石的个性很牛逼(???╰╯???)看吧我果然是亲妈于石“呵呵,亲妈?亲妈怎么不让我做攻?”崔清影“你敢让他做攻试试!来老婆咱不理他。”阳舟泉“老婆抱抱~”于石“滚!”崔清影“呦~还这么精神,看来是我昨晚不够努力了~今晚再接再厉~”阳舟泉“老婆摸摸头不生气了哈~啊不对,今天晚上轮到我了白痴清影!”于石“……突然好想弄死这两个怎么办……”(??ω??)?主受1V2,异能出没
  • 万里河山录

    万里河山录

    修的是人间大道,习得是诛邪之术。新书,求收藏和推荐O(∩_∩)O~
  • 一曲江湖任风歌

    一曲江湖任风歌

    十年话江湖,一笔书恩怨,刀剑平日月,情仇震乾坤。
  • 习惯了还是爱你

    习惯了还是爱你

    相爱,相离,有多少人能回到开始,却又有多少人没有结束。浅席愿执子之手,甄妤一脸淡然的站在眼前。最后是谁败在谁手里,还是......
  • 冥女水晶

    冥女水晶

    我写的第一篇故事,不太长,不到八万字。原名:冥女水晶又名水晶神女
  • 娃娃世界

    娃娃世界

    从前,有一个世界,叫做娃娃世界。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娃娃,它们会做人所做的一切。而这个故事,写的则是一个大房子里,住着的娃娃们的故事。世界这么大,你什么时候会遇见属于自己的娃娃呢?
  • 洪荒我为仙

    洪荒我为仙

    万千洪荒以无仙,凡人成仙,逆天所为,天道不容。天道无常,仙门大开,万千人中一人仙,且看李国峰洪荒我为仙。
  • 你却被虐成渣

    你却被虐成渣

    你能想象以面无表情,高贵冷艳著称的乔白元帅在小时候是一个古道热肠,讲究五好四美的暖心少年吗?顾浅表示这画风相差太大,她接受地毫无压力,谁让他是男神的脑残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