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阅完《清徽吟》诗稿,不经意间长长舒了口气。厚厚的一沓诗稿,是心血的结晶,岁月的印痕;是情愫的剖白,心声的放歌。抚卷凝视,感慨系之。放眼窗外,碧空万里,楼宇参差,草木泛绿,芳菲争艳,春光明媚,生机勃发。不禁使人在感慨之余,又平添了几分怡悦。
从我的上本诗集《清心吟》献芹至今,倏忽之间,已是三年。韶华流逝,时光荏苒,颜添深皱,发染浓霜。然操守未易,情致不减。身无羁束,远离尘嚣,心甘恬淡,怡然自得。可谓“莽莽宽野间,悠悠旷达身”。虽已是迟暮之年,但“衰颜幸喜筋骨健,薪薄尚无柴米忧”。自然有时间、有兴致去领略风光,吟诵佳作,觅韵炼句,信笔涂鸦,故旧欢聚,倾吐畅怀。“诗情满眼兴何长”,在静静流逝的岁月中,在平淡简约的生活中,“饱尝酸甜苦辣味,尽抒喜怒哀乐情”。构思于心间,耕耘于案头,吟咏于清轩,不知不觉竟积累了三百余首。兴奋之余,遂逐篇勘正,再作润饰,结集付梓,觍颜奉送。“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几年来之所以乐此不疲,就是因为写诗能“陶冶性灵”,愉悦身心。徜徉其中,沉浸于此,无疑会有一种难以忘怀的快慰。
杜甫诗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话对我来说,只对了一半。自己写诗,无论是述事、抒怀,还是写景、记游,只是情趣使然,随心适意,绝无奢望侈念。但却不乏自知之明,其中的得失还是心知肚明的。一首好诗,应当构思独特,格律严谨,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音韵和谐,对仗工稳。无论意境、修辞都应独具匠心,令人赞叹,传诵不已。反观自己的作品,多属浅陋,难达上乘,令人汗颜,愧怍不安。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才疏学浅,愚鲁懈怠,浅尝辄止,功力不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圣尚且如此,我等岂不无地自容!只能是不馁不辍,坚持不懈,奋发努力,力求长进,让诗陪伴自己去迎接桑榆暮景,去融入余晖晚霞。
本书付梓,承蒙众多友人名家的大力支持和热忱帮助。省诗书画印艺术家联合会主席董耀章先生欣然应允,第四次为诗集作序,令人感佩不已。著名书法家杜五安、赵望进、郭齐文等诸多名家应邀挥翰,赏赐墨宝,使本书大为生色增辉。三晋出版社社长张继红、编辑部主任冀建海先生精心策划,不辞辛劳。在此,一并表示深切的谢意。
作者
二○一三年四月于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