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0800000028

第28章 以中华文化灵魂振兴菲华教育

欣悉菲律宾“华文师范学院”正在筹建中,尤其为筹委会给该学院确立的诸多原则感到高兴。如“三不能”原则,即不能带有任何政治性的、意识性的、宗教性的倾向色彩;不能由任何一个人、大小团体、社团或学校所占有、控制或操纵;不能黑箱作业、故步自封、争权夺利、争名夺位。这实际上是树立起了兼容性、开放性和公开性的原则,这确是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过去菲华教育有蓬蓬勃勃的发展,但经常因为或多或少地背离了这三条原则,已制约了其本身的成效。

“华文师范学院”筹委会打出“能传授中华文化的灵魂”的旗帜,我以为这是抓住了办好华社教育的关键。过去我们在这方面也存在偏颇。有人认为会汉字的人就可以教华文,华文教师时常也以教会学生识汉字、用汉字造句和连成文章为全部责任,其结果导致华文教育一直被注重应用价值的家长和学生视为负担,学生习趣不但不高,经常还表现出抵触情绪。华文教师不但经济待遇不高,在社会上也没有地位,师资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我们理解,若做到“能传授中华文化的灵魂”,当可把华社教育大大向前推进一步。对于教师而言,要做到“能传授中华文化的灵魂”,就必须对中华文化体系有系统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只有具备较为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体系的背景知识,才能培养起自己从事华文教育的兴趣和使命意识,也才能进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时间内循循善诱地对待学生,使其能举一反三,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过去不少人一直抱怨华校教师工资一直偏低,这是华文教育走入低谷的主要原因。我们以为,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回顾中国历史,凡是教育取得较好发展的时期,凡是能在教育上取得卓越成绩的历史人物,都未必是高薪所促成的。事实上,中国历代教师薪俸一直偏低,他们总是以“穷书生”的面貌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单说明清时期的基层,许多私塾教师薪俸微薄,但他们却把教育视为最神圣的事业,他们确是把握了中华文化的灵魂,并孜孜不倦地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群,中华文化的辉煌和博大凝聚了他们的无限心血。因此,要让教师做到“能传授中华文化的灵魂”,高薪固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是的要让他们具备甘舍己利而愿充历史脊梁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奉献精神。

在目前菲华社会,举有“能传授中华文化的灵魂”的师资尚存,但其中许多已退出教学第一线,有的或许已成为商界的佼佼者。我们以为,筹办菲律宾“华文师范学院”似乎可以沿着这样的路径发展:首先不必一开始就一味求大求全,应以“能传授中华文化的灵魂”汇集同道,觅师标准宜严不宜宽,贯彻“宁缺毋滥”的原则,有多大的阵容做多大的事,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可以集中精力,根据菲华社会的实际情况编撰一些教材,但切不可以为编撰教材能一步到位,也不可以为有了一套相对实用的教材就可以一劳永逸。对于相对高层次的师范学院,也许教材仍只能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倘若教师完全以教材照本宣科,很可能他并不具有“能传授中华文化的灵魂”的能力,对于汇集到的教师,必须经常组织有深度的教学科研活动,建立起抒发学术见解的园地,并争取以丰厚的稿酬来激励这种学术探讨,这可以被看作是推动教学研究的一种权宜之计,也可以被看作是启动学术研究时期的一种润滑剂,至于招收的学生,当是对中华文化已具有较浓厚兴趣者,对象当包括华人和菲人。我们的办学宗旨是提供华文师资,但不宜把培养目标定得过于狭窄,华文师范学院也应设置现代科技方面的课程,因为中华文化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吸收现代科技知识,中华文化才能历久而弥新。从社会需要方面看,也许掌握了中华文化灵魂的人,更具有了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内驱力,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学习华文看成是一种负担,反而会成为学习现代科技知识的助推力量。只有这样,我们的华文师范学院才能办出生机、办出活力,也才会有较广阔的前景。

(原刊《世界日报》1998年6月7日)

同类推荐
  • 大家评大家

    大家评大家

    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领域涌现了一大批散文名家——鲁迅、周作人、林语堂、老舍、丰子恺、郁达夫、朱自清、徐志摩、沈从文、郭沫若、茅盾、曹聚仁、钱玄同、郑振铎、施蛰存、聂绀弩、邵洵美、林徽因、俞平伯……他们的文学成就,如一座座高峰令后人仰止。本套丛书汇集了这些名家的散文经典,从他们优美而富于深意的文字中,我们将体会大家的情怀,品读他们生活的那个民国时代。
  •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

    《遇饮红楼醉经年(红楼诗词的缱绻深情)》简介: 红楼韵味,如同酒香,历经两百多年的光阴,两百多年日月交替,到如今,恰似一樽陈年佳酿,历经时间的发酵和涤荡,愈发酝得鲜亮醇美、既浓且清,引人遇饮难忘、回味悠长。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将自己的血肉,都研碎在蘸笔的墨砚里。呕心沥血,惨淡经营,方才酿出这既醇厚又清洌的奇酿美酒,以飨后人芸生各各悲喜。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本书题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实际上涵盖了当代湖北诗歌的全部历史。简要勾勒1949年以来湖北诗歌创作的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显现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后新时期(即转型期)的发展脉络,突出当下,突出转型期的新变。不敢称之为“史”,是因为自知尚未涉猎湖北诗歌全貌,肯定遗漏了某些好诗和好诗人。把最具个人化色彩的诗歌写作分成几大类论述,确有图方便之嫌。很多丰富精彩、又不宜归类的个例被淹没被忽略,儿童诗亦未涉及,在这里只有抱憾了。本书也涉猎了部分以小说和散文名世的作家的诗作,但未以小传的方式介绍,只是为了体例的统一。
  • 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

    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

    茅盾的散文反映时代,同时也超越时代,他的早期散文大多篇幅短小,通过一个个小小的生活剪影象征时代的苦闷。他用文字对社会生活进行素描写生,对生活的体察细致入微。在他笔下,富于时代特征的社会生活场景丰富多样,跃然纸上。《沙滩上的脚迹——茅盾散文》收录了茅盾的经典散文力作,既有战争年代的时代感怀,也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还有对人事的追忆,以及对生活、对文学的思考,有助于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茅盾的艺术风格、写作特色。
  • 红心灿烂

    红心灿烂

    本书为书画诗词作品集。这是湖南省老科协为庆祝成立二十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而编辑出版的一部书画诗词作品集。书画作品有山水、人物、花鸟、工笔、写意等形式,书体有真、草、行、隶、篆,并收录部分诗词作品。
热门推荐
  • 克服焦虑症

    克服焦虑症

    本书内容包括焦虑与焦虑症状、什么是焦虑症及其表现、什么是广泛性焦虑、为什么会患广泛性焦虑、罹患了广泛性焦虑会有些什么表现、什么是惊恐障碍、惊恐障碍有什么表现、什么是社交焦虑症、社交焦虑症有什么表现、常见的社交焦虑情境、什么是应激和应激反应、患有应激相关焦虑怎么办、什么是强迫症等。
  • 魅力权男神,无敌少女拿下你

    魅力权男神,无敌少女拿下你

    我要见GD!这是女主吴迪的一个单纯想法,抛弃亚洲代表,义无反顾的当了YG练习生,然后。。。。因为爱吃美食就提粗了辞呈。。然后因为学历走上人生巅峰,由此可见学习是多么重要O(∩_∩)O本文作者颜大毛不是我哦!作者群178027016
  • 绝世尘曦

    绝世尘曦

    一场血与歌的战役,看少年如何在与幽冥的战役中屹立大陆巅峰!一把古剑,一身剑袍,十万世界何处不可去;任他刀山火海,幽冥地狱,只要能与你同行,与整个世界为敌又如何。家人生死未卜,未来一片迷惘,叶季尘将怎样抉择?
  • 爆笑师徒:萝莉师父易推倒

    爆笑师徒:萝莉师父易推倒

    我叫柳雪河,我有一个师门,师父很帅,可惜是个自恋狂;大师兄很帅,可惜是个妹控;二师兄很帅,可惜是个弟控;三师姐很美,可惜是个腐女;四师兄很可爱,没有可是,他就是个吉祥物。我,老幺,可惜是个萝莉!所以,徒弟啊,这个师门就数你最正常了,但为师为何觉得你有萝莉控的偏向?为师好方!【不想搞阴谋,太累了,还是来秀智商的下限吧!这就是个闹剧,日常撒糖喂狗粮,来啊,互相伤害啊!】
  • 重生之宁凉

    重生之宁凉

    “宁凉,你是准备把我的皮剥掉做你的收藏品吗?原来你那么喜欢我啊,要不然怎么让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宁凉,你早就和我捆在一起了,我们都是出于困境中的人,今天如果不死的话,我们就在一起吧,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们结婚吧”“结婚就是永远的在一起啊”宁凉扬起灿烂的微笑
  • 如果海知道

    如果海知道

    海的秘密是你我难以触及的梦,还是。。。。。。
  • 后晋皇妃

    后晋皇妃

    五代十国中的后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奇葩的王朝,由契丹国册立,开启少数民族征服中原的先例,以致有了后来的元朝和清朝。本文以武侠小说的方式描绘了整个后晋王朝,忠于历史,再现后晋朝代从开国到灭亡的历程。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曲折生动,展现传统武侠的魅力。
  • 剑冥遮天

    剑冥遮天

    一个普通的山村童子,一次偶然的机会被一个修仙者发现具有不弱的灵根,拜入了那名修仙者的门下,从此踏上了属于他的修仙之路....本书讨论群号:324051158有意见的可以到这里来提,最好能来给夏情一点支持!验证名:起点(剑冥遮天)
  • 血族的秘密

    血族的秘密

    血族公主与半吸血鬼半人类的爱情,但是长老的反对与规矩,所以一场反抗之后因为逆转时间的原因,所有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公主最终何去何从?又会有哪位厉害角色色的加入?
  • 霁月光风

    霁月光风

    一场万年的谋划即将到来!五行元素是否为世间唯一的法力?九州大陆又是否为天地间唯一的生存之地?万年前的使命又是否正确?尽信书岂非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