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70700000004

第4章 福建特殊教育历史研究(1)

第一节 福建隔离教育历史研究

福建特殊教育历史是福建乃至中国教育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区域教育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章根据福建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研究了视障儿童、听障儿童、智障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隔离特殊教育历史。在全纳教育和我国随班就读的大背景下研究了福建随班就读的发展历史。另外,还在我国特殊师资培养的基础上研究了福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福建最早的隔离特殊教育机构出现在近代,1883年在福州连江创办了连江盲童学校,[福建省情资料库[福州志]:www.fjsq.gov.cn]它是福建省最早的特殊学校,到现在已有130年的历史了。新中国建立后,1952年省市民政部门接管了福建省内的7所教会办盲校。除福州市盲人教养院一度招收盲童外,其余盲校学生均转为社会福利院院民。1958年厦门、莆田、晋江、建瓯、漳州各办一所盲童学校,因校舍、师资、设备准备不足,此5所盲校于1961年后撤销。

1898年福州黄女士在福州曲城姐妹会学校附设“聋哑学校”,[福建省情资料库[福州志]:www.fjsq.gov.cn]开创了福建隔离聋童教育的先河,到现在也有近120年的历史了。新中国成立后,除古田聋哑学校外,福建于1959-1960年在漳州、厦门、莆田、福州各创办一所聋哑学校,后来这些学校几经曲折或停办。

福建弱智儿童教育则起步较晚,中国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在普通学校开办针对弱智儿童、少年的辅读班和特殊学校。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机构则直到20世纪末期才开始出现。统计数据显示,到2010年福建省有特殊教育学校73所,在校生34097人,教职工1753人。

一、视障教育史

在福建特殊教育史上,视障教育发展是最早的。1883年圣公会的澳洲英籍传教士岳爱美与发明华语盲文凸字的柯先生合办连江盲童学校,教盲童识字、织席。这是福建最早的特殊教育学校。

1894年,英国女传道士礼河莲在泉州驿内埕首创盲人学校,初名“指明堂”(今泉州盲校前身),招收男女盲人10余名,经费全部由女宣道会供给,并免费赠予学生衣食书本,采用指摸拼音识字方法。在识字同时,兼授手艺、编织等,让学生有一技之长。1906年礼河莲回国,学校停办。1917年华人牧师高兰庭恢复“指明堂”,更名“指明小学”,仍用指摸白话拼音课本,着重开设工艺课,习女红,兼办印刷厂,就学者不多。数年后,高兰庭辞职,学校因之停办。1934年,泉州永春县热心教育人士在遐龄村(今埔头村)创办盲童学校,招收永春、德化的盲童入学,师资自聘。学校实行半工半读,一边学习盲文,一边学习织席、编藤椅等工艺。1946年,因经费不支停办。

1895年,英国安立间教会女教士高师姑发起,在古田县城二保后街购置房屋创办明心盲院,又称明心书院。前后共接收盲童、盲人约250人,由教会提供食宿,并进行盲文识字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通过教育,全部学会搓麻绳、打草鞋等生产技术,部分能用手摸盲文课本读出课文内容,少数天资聪明的还学会风琴弹奏和修理技术。每逢星期日,全体集中到教堂参加礼拜仪式。1949年古田县解放后,明心盲院并入县救济院,后改称福利院。1992年,古田县在两所小学中搞盲童随班就读试点,为全区推广盲童随班就读积累经验。其中罗华中心小学还被定为福建省盲童随班就读试点校。

1896年基督教设善育孤子院于涵江,设盲人院于城厢。[福建省情资料库[莆田县志]:www.fjsq.gov.cn]1902年善育孤子院迁址城厢亚美巷。1916年善育孤子院迁址黄石桂岭,改称善育堂,收残疾儿童入学。1918年平海育婴堂并入涵江育婴堂,改称仁慈堂,收容幼儿100人。1926年蒲星氏设盲人学校于黄石、涵江、塘头各一处,教习盲文、吹奏西洋乐器。1933年,刘钟年等人在城内大井巷创办仙游县盲童学校,属私立半工半读性质,1937年停办。[福建省情资料库[仙游县志]:www.fjsq.gov.cn]1951年莆田县人民政府接办仁慈堂、善育堂,依次改称涵江残老教养院、莆田县生产教养院,归县民政科管理。1958年莆田县生产教养院(迁址城厢坑边)设盲童文化教学班,收盲童46名入学,授以盲文课本。1963年,莆田盲童文化教学班的学生增至60人。1978年莆田盲童班迁址涵江残老教养院,有6年制教学班4班学生50人。

1898年,圣公会的澳洲英籍传教士岳爱美返回福建,在福州连江东岱乡再次开办连江盲童学校。1900年,岳爱美回澳洲募款,连江盲童学校停办。1901年,岳爱美迁居福州,在梅坞创办灵光盲童学校(今福州盲校前身),迁北门华林坊,又迁北门柴井顶。这是福州市区最早的盲童学校。

1903年,英国“印度妇女传教会”传教士司蒂芬(Stephen)在福州创办私立明道盲童女校,借用仓山梅坞民房办校。灵光盲童学校的工艺部设棕、竹席、修理风琴钢琴等科,实行半工半读,学生编的竹篮、结的草席、织的毛衣等工艺品曾参加1910年在南京召开的工业展览会和1912年巴拿马运河竣工展览会,获清政府和外国政府颁发的奖状和金质奖章。1917年至1919年,灵光学校盲童乐队颇具规模,曾到厦门、泉州、汕头等地巡回演出,并到英国105个城镇表演,得到英国女王的接见。1922年,私立明道盲童女校在施埔建红砖楼校舍,教学方面才有较大发展。1951年7月31日,福州市救济分会接办灵光、明道两盲校,合并、更名为福州市盲人学校,共有盲人138人,年龄7至40多岁,校址仓山施埔。1952年7月至1954年6月,盲校由福州市教育局领导。1954年7月移归市救济分会领导,改称福州市盲人福利院,下设盲人综合厂、盲人福利院、盲童学校3部分。1979年9月,在施埔的福州盲童学校和在下藤路周厝巷的福州聋哑学校迁福州西门文林山,两校合并,改称福州盲聋哑学校。当时校园占地面积12亩,仅有一座5层楼房。师生的生活、学习都在这座楼内。厨房和厕所都是简易的,没有洗澡间,道路不平,满地碎砖乱石,野草丛生。在“温暖的榕城”活动中,每年六一节,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常来慰问,赠送礼物。美籍华人陈霖先生捐资兴建“明楼”,赠送盲文写字板、打字机、旅行车等。地方党政机关重视,社会各界关怀,该校师生艰苦创业,校园面貌明显改观。1994年,福州盲校,在校小学生51人,在校初中生8人,教职工22人。1995年,福州盲校新校舍落成。

1908年,英国人赵马利亚在建瓯紫芝街创办“心光瞽朦工读学校”,即“心光盲校”,招收盲童40余人,读高等小学全部课程,并学习纺纱,织粗格子布、面巾、带子,织结各式花样的洋行衣等,部分学生读英文。学校还收养孤女10余人,学习皆达初中水平。校内设有心光礼拜堂,每日早晚礼拜,星期日大礼拜。

民国时期福建未设公办特殊学校,教会办7所盲童学校变成单纯救济机构,收容对象多为18~65岁盲人,适宜盲童需要的教育措施逐渐消失。1952年接管的7所教会办盲校,则隶属省、市民政部门管理,除福州市盲人教养院一度招收盲童,其余盲校学生均转为社会福利院院民。

1958年“大跃进”,厦门、莆田、晋江、建瓯、漳州各办1所盲童学校,因校舍、师资、设备准备不足,此5所盲校于1961年后撤销。以莆田为例,1958年莆田县民政科在城厢坑边巷莆田县福利院内设盲人识字班,收盲人15名入学。盲人识字班以美学教育为主,主要课程有语言、识字、乐谱、乐器课。教材采用盲人识字课本、盲人乐谱课本。同时,成立盲人军乐队,在社会集会、庆典、游行时进行军乐器演奏。1966年,盲人识字班随莆田县福利院迁址而移设黄石福利院。

1988年,海德里盲人学校中国福州分校由福州市教育委员会正式批准创办,并由国家教委外事局和省教委、省外办备案。该分校是美国海德里国际盲人免费函授学校设在中国的一所盲人英语免费函授分支机构。分校是国内唯一的一所对盲人进行免费英语函授教学服务的涉外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它的创办结束了中国盲人长期以来学习外语无门的状况。

二、听障教育史

福建听障教育与视障教育比,发展略晚一些。1887年美国传教士米尔斯·查理夫妇在山东登州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聋哑学校——“启喑学馆”。1898年福州黄女士,从启喑学馆学成后在福州“曲城姐妹会学校”(又称“曲妹妹会女学”)附设“聋哑学校”,[福建省情资料库[福州志]:www.fjsq.gov.cn]福建始有聋哑教育。

1928年,宁德古田县雷静贞女士受美国教会委派,前往山东烟台启喑学馆培训一年后结业回到古田县。雷静贞1929年在古田县毓青小学创设聋哑班,收盲聋哑童25人,培养特殊教育教师2人,成为当时中国人自主创办的7所聋教育机构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毓青小学校舍遭敌机轰炸,聋哑班时办时停。新中国成立前,该班学生数最多时为25人,有教师2人。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8月,中国救济总会福州分会派员到古田接管毓青小学聋哑特教班,正式命名为古田县聋哑学校,为当时全省第一所聋哑人学校,任命雷静贞为校长,宣布该校面向全省招生,对无家可归、生活困难的聋童由政府供养。同时,政府又把原古屏妇女习艺所房屋1座扩充为该校校舍,扩大办学规模,面向全省招生。1951年,新招聋哑儿童35人入学。至1958年增至88人,开设6个教学班,教师12人。1958年,古田迁城,学校迁至新城镇蛇山今址,重建新校舍。1975年起,古田聋哑学校改为面向闽东、闽北等地招生。该校占地面积9亩,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现有班级14个,学生214人,有教职员44人。学制8年,课程设有语文、数学、常识(自然、历史、地理)、图画、体育、律动、手工和职业技术(缝纫、理发、木工、美术、雕刻)等。1978年后,该校添置KTYI14立体声听觉语文训练机一套,还有26寸彩电、录像机、投影仪、电动幻灯机、收录机、电子琴和自然标本、史地挂图及有关仪器,致力于电化教学试验。自创办以来,共培养500名毕业生。他们具有小学水平和一定的生产技能,成为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该校还多次举办教师资格培训班,成为福建特教师资培训中心,先后为福州、厦门、泉州、晋江、仙游、邵武、建瓯等地培养30多名特殊教育师资。古田聋哑学校的创立和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校长雷静贞曾3次出席全国先进代表会,受到中共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当选为福建省盲人聋哑人协会常委。该校多次被地、县评为先进单位和文明学校。校史载入《中国教育大辞典》。1987年,福建电视台在该校拍摄电视片《无声的世界》和教学片《古田聋哑学校开展电化教学》。1987年2月,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副主席富志伟亲临视察,表示赞赏,并题词“办好古田聋哑学校,为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除古田聋哑学校外,福建于1959-1960年在漳州、厦门、福州各创办1所聋哑学校,几经曲折或停办。“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经拨乱反正和改革创新,3所聋哑学校逐步走向正规化,教育教学均获成果。

1958年晋江县民政局创办安海聋哑学校,地址设在当时的安海聋哑纺织厂。[福建省情资料库[晋江地区志]:www.fjsq.gov.cn]1960年该校有2个教学班,学生20人,教职工3人。1958年兴办石狮聋哑学校,学生25人,教职工4人。1962年两校均停办。1972年,晋江地区民政部门在泉州西门外潘山,兴办晋江地区聋哑学校。后随地区改制,易名泉州市聋哑学校。1990年学校改隶泉州市教育局管理。当年全校有10个班,148名学生(全部在校膳宿),教职员工36人。1986年4月1日,由惠安县涂寨乡大厅村专业户曾精标和惠安福利企业负责经费,在惠安机场营房(租用)创办惠安县聋哑学校,首批招生16名,学制5年,为全省第一所民办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学校。[福建省情资料库[惠安县志]:www.fjsq.gov.cn]开始归民政局管理,招收12~15岁的聋哑儿童入学,后来归教育局管理。1988年,在校的聋哑儿童40人,其中一年级15人,二年级10人,三年级12人,四年级13人。教职工8人,负责教学和生活管理。开设手语和语文、算术等课程。

1959年11月,在涵江塘北晋江地区福利院内设聋哑人识字班,收聋哑人10名入学。1966年聋哑人识字班随莆田县福利院迁址而移设黄石福利院。聋哑人识字班以识字教育为主,主要课程有语言、识字、常识、政治课,注重听力、语言和体能训练。1978年,聋哑人识字班迁回涵江原晋江地区福利院旧址,扩大办班规模,开设六年制教学班4班,收聋哑儿童50名入学。同年,聋哑人识字班改为莆田县聋哑学校,校长杨金龙,仍隶属莆田县民政局管理。聋哑学校注重对听力、语言残疾的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补偿其生理和心理缺陷,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基本的文化知识、健康的体质和一定的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初步的劳动技能,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课程设置有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常识、社会常识、律动、体育、美工及劳技等9科。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要求聋哑学生初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和进取的精神,以及平等参与的意识,掌握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有阅读语言和文字表达、计算的能力,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并具有正确的劳动态度、良好的劳动习惯,有自我服务,家务劳动的能力,了解择业的一般常识和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语言以口语为主。凭借课本、教具、挂图兼使用手指语、手势语、板书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注重发展聋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984年,根据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民政事业单位归属问题的通知》,莆田县聋哑学校改称莆田市聋哑学校,校址仍旧,属莆田市民政局管理。1986年,兴建教学楼1幢,建筑面积445平方米,同年,成立中共莆田市聋哑学校支部。1987年,兴建师生宿舍楼1幢,建筑面积778平方米,翻建学生食堂,建筑面积200平方米。1989年,设有八年制班级8个,学生131人,教职工30人。学校设立校长室、办公室、教务处、总务处、保卫科、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综合科教研组等行政、教学机构。仙游县教育局于1991年秋创办特殊教育学校,1992年向全县招收哑童34人,主要教授语言发音,设听力训练、游戏、舌操等课程。1992年底,仙游县教育局暂借坝垅村民房办聋哑教学班,学生10人,教师7人。教学设施及办公室设备,总值3700元。课程设语文、算术、美术、语言技能、语言初步、思想品德、律动、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学制8年,考核及格发给毕业证书,国家承认文凭资格。学校经费及教师工资由县教育局拨款。

1959年7月,漳州市儿童福利院附设聋哑班,教师1人,学生12人。1964年,漳州市儿童福利院撤销,成立漳州市聋哑学校,面向龙溪、龙岩两地招生,学生增至30人,分设2班,教师增至3人。1965年,学生45人,教师5人,并附设盲童班。当年,有9名学生初小毕业。1979年起学制为8年,1年级至6年级为初小,7年级至8年级为高小。招收年满8岁生活基本可自理的聋哑儿童入学。学生在校膳宿。课程设语文、数学、常识、思想品德、图画、体育、手工劳动和律动。5年级以上另开职业技能课。课堂教学以手语为主,口语和板书为辅。还组织学生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和社会活动。1979年,省、市拨款修建校舍,至1983年建成5层教学楼1幢。1989年,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5人(其中住宿生55人),教职员工24人。至1990年,学校毕业生182人,已就业160人(其中自谋职业3人)。

1959年9月,建瓯县民政福利院创办聋哑教育班,面向南平地区招生。1962年5月,精简停办。1972年冬,浦城县由民劳局创办聋哑儿童教育班,设在县实验幼儿园内,招收聋童12人。开设语文、算术、音乐、手工劳动等课程,教材采用国家颁布的《语音手指字母方案》,教学是用手指和口型等动作表示,识字和学习日常生活知识。至1979年,共收学生24人,毕业7人。聋哑儿童受教育后,先后都就业。办学经费由县民劳局从社会救济款项拨给。因无固定教室和教学设备等,同年6月停办。1979年秋,建瓯聋哑教育班复办。1981年11月,正式定名为建瓯聋哑学校。1987年、1989年先后两届毕业17人,都由民政部门安排工作。1991年划归教育部门主管。1994年,学校占地面积5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1平方米;拥有7个教学班,1个语训班,在校生113人,其中寄宿生占90%以上;教职员工30人,其中专任教师24人。至1994年底,先后向全区10个县(市)招收10批201人。建瓯聋哑学校入学聋生为8~12周岁,学制8年,执行国家教委颁发的聋校教学计划,全国统编教材。课程设有语文、数学、语训、体育、律动、美术、常识(自然、地理、历史),职业技术教育开设有编织、缝纫、理发。此外,还成立书法、绘画、工艺美术等课外兴趣小组。

1959年4月,厦门聋童教育班成立,有学生12名。1965年,由原址旗杆巷迁往定安路大字酒巷7号新校舍,设4个班,共有聋哑学生42人。1969年,驻军医院组成医疗队进校为聋哑学生进行针灸治疗,试验打开聋哑禁区,该校更名为厦门市“六二六”学校。1970年,驻军医疗队离校后,3位教师被“下放”农村劳动,留校的2位教师采取复式班教学形式维持4个班正常教学。1971年,厦门市民政局派黄传枫主持校务,恢复原校名,将原有砖木结构平房改建为混凝土结构两层楼房,设8间教室、1间办公室、1间活动室,校舍建筑面积扩大到600平方米。1989年,设6个教学班、1个学前班,学生72人,教职工27人。

1960年3月,福州市民政局创办福州聋哑学校,设在城内塔巷一座民房内。1961年秋,精简城市人口,家在外地和农村的学生多离校,余下学生19人,合并到福州市儿童福利院(仓山区下藤路)。1965年,儿童福利院撤办,聋哑学校归福州市聋哑人工厂领导。1972年,下放的教师回校,新教师陆续派进,福州聋哑学校教学秩序开始正常。到1994年,福州聋哑学校,在校小学生247人,在校初中生10人,教职工65人。闽侯县聋哑学校,在校小学生15人,教职工4人。连江县聋哑学校,在校小学生52人,教职工14人。福清市聋哑学校,在校小学生28人,教职工11人。闽清县聋哑班,在校小学生5人。平潭县聋哑班,在校小学生16人。

同类推荐
  • 0~6岁育儿百科全书

    0~6岁育儿百科全书

    本书科学地介绍了从新生儿到6岁儿童的生理发育特征、饮食喂养、智力开发、心理教育、性格培养和婴幼儿常见疾病的诊断护理与预防的相关知识。
  • 培养了不起女生的24堂课

    培养了不起女生的24堂课

    这个世界因为有了女生美丽的身影、可爱的笑容而更加绚烂缤纷。父母要想让自己的女儿能顺利走出青春期的迷惘,拥有一个灿烂精彩的人生,就要从自己做起,学习培养了不起女生的。可是,什么样的女生才算是了不起的呢?
  •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这样对孩子说“不”最有效

    孩子出口成“脏”、谎话连篇、撒泼打滚、过分挑食、痴迷游戏、攀比显阔、装着追星、学习应付了事……您是否也对孩子的这些问题一筹莫展?您很清楚,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生活中,对于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和习惯的确要说“不”,要让孩子明确知道一不是自己的所有要求就能得到满足,不是自己想做什么都可以为所欲为。但这个“不”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在什么情况下要给予孩子鼓励与引导,什么情况下要坚定地说“不”,最重要的该怎样说“不”呢,这,就是本书要与您探讨解决的问题。
  • 家有小女:杰出女孩的培养圣经

    家有小女:杰出女孩的培养圣经

    本书主要介绍了女孩品德、智能、性格、习惯等方面的家庭培养之道。
  • 方法对了成绩才能提高

    方法对了成绩才能提高

    办法比努力更重要,我们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差要学会学习,所以,小学生们太需要好的学习方法了!《家庭教育书架系列丛书:方法对了,成绩才能提高(小学版)》主要内容包括让自己喜欢上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听讲有窍门等。
热门推荐
  • 盛世二婚,总裁超给力

    盛世二婚,总裁超给力

    顾倾城花了八年的时间,让他成为她的男人。又花了三年的时间逃离他的身边……只因她发现他心有明月,而她只是他饲养的一只金丝雀。***因为一场婚礼,薄祁深重新出现在她的面前。男人不顾她的反抗,将她抵至角落……细密亲吻。温柔又疯狂!末了,是男人的嗓音在她耳蜗低沉回荡,“倾城,我们复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复仇公主的坎坷爱恋

    复仇公主的坎坷爱恋

    她,雪琳依婷。她,雪琳陌诺。她,雪琳颖思。仇恨改变了她们,爱情却又改变了她们。爱情的背叛让她们心灰意冷,从新来过,是否能再次与自己的白马王子在一起呢?
  • 荒蛮至尊

    荒蛮至尊

    昔日天才经受打击,沉寂五年。一场机遇化身成龙,搅乱这片天地风云。
  • 境界碑

    境界碑

    魔者下山,必有其堪。不是复仇,就是报怨。化为尘土,亦能飞天。若为荒石,败落深渊。世道有戎,魔者相渡。蛮荒六界,沉沦无助。狼藉离去,惊世归来。以恶渡恶,离殇掩埋。山川河岳,宫羽阑珊。漫步闲庭,浪罪人烟。踏遍宫阙,浮屠六界。葬身荒山,心将向月。谈闲自若,冥冥有落。可笑人世,善恶自破。其善无功,其恶有云。其界大宽,其境欲巅。我为其子,何在生死。载我其仇,杀戮至此。
  • 那些人和他的那些事

    那些人和他的那些事

    《那些人和他的那些事》是书写一群痘B青年,和他们的痘B事。其中有热爱健身的‘猥琐虎’、萌萌的‘菊花东’、低笑点的‘大君驴’、睡不醒的‘瞌睡龙’、小逗‘皮皮狗’、以及‘恐婚族’的婷婷,‘黄金剩女’的灵姐......总之,好多好多人......好多好多痘B事......
  • 热血荒域之纵横

    热血荒域之纵横

    背负着一段埋藏在过往烟尘里,阴暗不为世人所知的国恨家仇!却烂俗别致的被异界至强者穿越附体!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征战史!却也有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一方云起,八荒涌动。笑看血雨随风起,刍狗沧桑陌路人。
  • 逆向回眸

    逆向回眸

    一个魔术和杂技的混合表演让这个女孩遇见了她的伯爵;一次邮轮之行让伯爵通过高难度的技耍认识了这个女孩;……“伯爵先生,你总是关着我想娶我多没劲啊。要不我们打个赌?”女孩说伯爵回眸,“说。”“如果你的杂技达到可以赤脚在炽热的火炭上行走上一整天,我就嫁给你。”
  • 本雅明思想肖像

    本雅明思想肖像

    本雅明是谁?听到本雅明自杀的消息后,他的挚友布莱希特说:“这是希特勒给德国文学界造成的第一个真正损失!”20世纪的学者中,没有谁像本雅明(和福柯)那样,他的著作在西方被广泛阅读并适合于众多的各不相同的思想和政治倾向者。作为犹太人,本雅明难逃二次世界大战的劫数,作为杰出的思想者,他在哲学、文学等领域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财富。本书通过梳理浩繁的相关文献,不仅构建出本雅明的一生记录,给人留下惊异和感叹;更透过他在本世纪初坎坷痛苦、随波逐流的生活给世纪末的人们以警醒: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平衡。文字清新,叙事生动,对本雅明思想气质的把握极为到位,堪称一部具有世界级水准的本雅明传记。
  • 不屈的神话

    不屈的神话

    一剑斩破的不仅仅是千年的夙愿,还有无尽的寂寞。一剑不仅仅斩碎了无尽的谎言,还有那千丝万缕的记忆。只此一剑,改变了洪荒的世界,至此一剑,破处了万年的灾难。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