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师范生中普及特殊教育知识的研究
(一)普及特殊教育知识的必要性
1994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纳教育思想。《宣言》要求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而无论这些儿童处于何种智力、社会、情感、语言及其他状况,每一所学校必须接收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儿童入学,并为这些儿童都能受到自身所需要的保证质量的教育提供条件。《宣言》还号召所有政府“在体系变革的情况下,保证职前和在职的师资教育定位在为全纳性学校提供特殊需要的教育支持”。全纳教育思想,它超越了教育的传统观念,对人类教育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这种思想不仅要求普通学校能够接纳残疾儿童并有能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更强调从全体儿童的角度出发,要求学校中的所有教师对其所服务学生的发展负责。在全纳教育的时代,教师不仅要能够教育所有的普通学生,还应当能够教育所有的残疾学生。残疾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特殊学校教师的责任,也应当是所有普通学校教师责任。因此,学习和掌握特殊教育基本知识,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未来从事教育事业的师范生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了。
在英国,无论是从事普通教育还是从事特殊教育,教师都必须获得教育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为了保证普通院校具有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能力,并强调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英国教育部规定:要获得教育证书,学生必须学习一定的特殊教育课程。大学的教育学院(相当于我国的师范院校)必须有能力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特殊教育课程;英国的法律也规定:所有教师(无论是普通教育教师,还是特殊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课程都应该包括特殊教育的内容,教师资格委员会也只承认那些有特殊教育课程的师资培训机构。可见,英国在培养教师时,既重视学生的普通教育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在此基础上的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特别强调普通教育师资培养的特殊化和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普通化,使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我国早在1988年的特殊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要建立以特殊学校为骨干,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的设想,并在当年就开展了盲人随班就读的试点。目前,我国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占所有就学特殊儿童的70%还多。因此,我国残疾人的教育安置已经由过去的隔离模式发展成为融合的模式,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已经形成。也就是说,在我国的普通学校里,除了大量的普通学生外,还有少部分的残疾学生,普通学校拒绝接收残疾学生的现象已经成为历史。这就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会教育普通学生,还应该要会教育残疾学生。这样看来,在新的形势下,普通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掌握特殊教育基本知识和具备特殊教育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我国《残疾人教育条例》第42条规定:“普通师范院校应当有计划地设置残疾人特殊教育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残疾人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对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的教育需要。”这说明,师范学院培养的学生具备特殊教育的素质和能力,不仅是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法律的规定和要求。
福建省从1988年开始,在原泉州师范学院开办了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师资。至今已为全省各地培养和培训了大量的特殊教育师资,这使福建省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可靠的保证。不管是原来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中专),还是今天的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的毕业生,主要分配在全省的特殊教育学校里,直接服务残疾学生,使残疾学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特殊教育。但是,分布在全省普通学校里的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他们是否得到了“特殊需要的教育”,就要打问号了。据了解,福建省绝大多数的普通学校教师缺乏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对于安置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只能是“随班就混”,不能使残疾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与训练。对这些残疾学生来说,他们是不幸的;与普通学生相比,他们又是不公平的。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认为,在师范院校普及特殊教育基本知识,提高师范生的特殊教育素质,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因此,在泉州师范学院普及特殊教育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特殊教育素质,这不仅是与国际师资培养的要求接轨,同时也是我国法律所规定所要求的;它不仅是我国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福建省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作为福建省唯一的培养特殊教育本科师资的院校,在全校学生当中普及特殊教育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特殊教育素质,不仅是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普及特殊教育知识,提高学生的特殊教育素质,不论在当前还是今后,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普及特殊教育知识的可行性
在泉州师范学院普及特殊教育知识,是否可行?我们认为是可行的。泉州师范学院正处在重要的改革和发展时期,全校上下都十分关注学校的未来发展。从2000年开始,掀起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这说明大家认识到了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有正确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才能正确地预测未来,作出正确的判断。要想把残疾学生“随班就读”落到实处,师资必须先行;而师资问题的关键,则在于提高师范生的特殊教育素质;提高师范生的特殊教育素质,重要措施是向他们普及特殊教育基本知识。
泉州师范学院有全省重要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基地——特殊教育专业。这是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它为学校面向全体师范生普及特殊教育基本知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从1988年创办至今,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专业资料,有自己的专业图书室,具有较为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近二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一批相对稳定、爱岗敬业、有丰富专业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在办学的过程中,曾经设置过弱智儿童教育专业、聋童教育专业。后来,除开展专业师资培养外,还与省教育厅(省教委)联合举办了二十几期的特殊教育短期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通过二十几年的办学,积累了丰富的特殊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经验。
福建省有丰富而稳定的特殊教育实践基地。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福建省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是令人赞叹不已:几乎每个行政县都有自己的特殊教育机构。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在泉州、福州、厦门等地有相对稳定的特殊教育实践基地。这些实践基地,为对师范学生普及特殊教育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特殊教育素质,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见习和实习场所。
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与全国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特别是与全国的特殊教育专家保持了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通过这些渠道,可以使我们很快地从特殊教育专家那里获得特殊教育领域的最新信息,可以方便地向他们咨询和得到帮助。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有各级领导的重视,有一支过硬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有丰富的办学经验,有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有经常性的支持和帮助,在师范生中普及特殊教育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特殊教育素质,是完全可行的。
(三)普及特殊教育知识的对策
在师范生中普及特殊教育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特殊教育能力,也就是意味着要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课程设置。学校的课程要进行调整,则必须要求学校的办学思想作相应转变。课程集中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所以课程改变应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面。
要在师范生中普及特殊教育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特殊教育素质,我们认为应当通过调整学校的课程计划,适当增加特殊教育课程来加以解决。这才能符合世界“全纳教育”和我国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办学风格。那么,具体如何实施呢?
1.落实“集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于一体”的办学思想
“集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于一体”的办学思想不仅仅是指要办好特殊教育专业,提高特殊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除此之外,还应该逐渐地提高领导和师生员工的特殊教育的思想和理念,让全校师生员工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特殊教育的需要,教育好每一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是所有教师的责任。
传统的特殊教育仅仅是把残疾儿童作为教育的对象。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特殊教育对象会不断扩大。异常是相对于正常而言的,所谓的健全儿童,其实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特殊需要,他们在接受教育和求学生涯的某个阶段,也接受特殊的指导和帮助。
随着我国随班就读的推广和普及,根据全纳教育的思想,特殊教育将不再是残疾儿童的专利,所有的学生都将得到特殊的关怀和服务,得到特殊需要的教育。目前,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达的标志之一,就是看这个国家的教育能在多大程度和比例上为所有儿童提供特殊教育与服务。因此,发展特殊教育,是各级领导的责任。同样,在师范院校学生中普及特殊教育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特殊教育的素质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高度重视。
2.增设特殊教育课程
关于这个问题,有关的部门和专家曾经在普通师范院校做过“普通师范院校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实验研究,我们认为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可以借鉴。关于这门课程的名称,有人提出用“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有人提出用“普通班级的特殊教育”,我们认为用“特殊需要的教育”比较好。为什么呢?如上所述,特殊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残疾儿童,还包括所有的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特殊教育的受益者不仅仅是残疾儿童,还包括所有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因此,开设“特殊需要的教育”这门课程,观念上要面向全体儿童,把全体儿童都看作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内容安排上不受“残疾儿童”的限制,全面介绍儿童在教育上的各种特殊需要及相应的教育措施,但重点应放在“特殊儿童”上。
关于“特殊需要的教育”这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当考虑有利于提高学生(未来教师)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未来教师)处理特殊需要学生的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针对特殊需要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儿童受到平等的教育的机会,并得到充分的发展,使随班就读这种形式落到实处。
这门课程以什么样的形式安排比较好呢?或者说这门课程在学生所学的课程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把它作为“必修课”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一是特殊教育受重视的自觉性还不够;二是我国师资培养机构的教师普遍缺少特殊教育的知识,特殊教育还是一个很少受关注的领域。因此,这门课程要想取得“必修课”的地位,恐怕目前还做不到,这门课程作为“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在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课程里面,这种观点容易为大家所接受。但是,“选修课”本身又决定了受教育的对象只是部分学生,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具有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素质。这既不符合世界“一体化教师”和“全纳性教师”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不符合我国“随班就读”现实情况的要求。我们认为可以把“特殊需要的教育”这门特殊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中的“必选课”,关于这种做法,有人把它叫做“用选修课程的时间上必修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三节 福建特殊教育师资培育机构研究
2010年6月,福建省教育厅等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将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纳入规划,扩大泉州师院特教专业招生规模,增设特殊教育本、专科、函授或自考点,满足特殊学校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学历的需求。鼓励和支持其他师范院校举办特殊教育专业或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目前,福建有两所高等特殊师范教育机构,即泉州师范学院和泉州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泉州师范学校1988年举办特殊教育专业并招生,泉州师范学院2009年举办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并招生。泉州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11年举办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并招生。现在,福建师范大学也在着手筹建特殊教育硕士点。下面主要介绍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情况。
一、特殊教育专业发展
1988年3月福建省教育委员会决定,在泉州师范学校成立特殊教育师资培训部(简称“特师部”)。当年秋季正式招中等师范专业学生,学制三年。成为我国较早开办特殊教育专业并培养培训特殊教育师资的师范院校之一,同时也是福建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唯一机构——福建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开始几年“特师部”除讲授普通师范科课程外,还设置了聋校和培智学校的语文、数学、常识教材教法以及手语基础等专业课程。1989年特殊教育专业创办《福建特教》报,1990年改为《福建特教》杂志,1999年改为《福建特殊教育》杂志,皆为内部交流刊物。
1998年泉州师范学校与泉州师专、泉州教育学院重组升格为新泉州师专,2000年升格为泉州师范学院。2000年泉州师范学院开始培养专科层次的特殊教育专业学生。2006年泉州师范学院开始面向福建省招收本科层次的特殊教育专业学生。2008年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招生对象从省内扩大到省外,开始面向全国招生。2010年特殊教育专业成为福建省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特殊教育专业与屏东教育大学特殊教育系合作培养师资,成为闽台交流培养学生试点专业,2012年对台交流学生4人,2013年对台交流学生2人。2012年特殊教育专业福建省本科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11月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同意在泉州师范学院设立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特殊教育与社会融合研究中心”[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同意设立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特殊教育与社会融合研究中心”的通知,福建省教育厅文件(闽教科[2013]57号)。]。中心将依托在教育科学学院特殊教育进行建设,继续发挥长期从事特教研究领域的学科优势,服务区域特殊教育发展需要,努力促进残疾人社会融合。
特殊教育专业自成立以来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了千余名特殊教育师资。
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1988-1989年两位教师参加国家教委、中残联、卡特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班学习。1989年国家教委和省教委将泉州师范学校“特师部”列为“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援助项目单位。1992年12月16日,原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为泉州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师资培训部题词:
办好福建特师,发展特教事业
1995年菲律宾华侨王汉鼎捐资150万兴建福建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大楼——兼济楼,并为大楼题词和题联,希望与泉州师范学校师生共勉。王汉鼎先生为兼济楼题词的内容是: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王汉鼎先生为兼济楼大门题联的内容是:
寸草报三晖岂将微举夸同侪,尺翼起万里冀把宏筹期后人。
1996年8月,为了感谢菲律宾华侨王汉鼎先生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关心与支持,泉州师范学校特立《兼济楼碑记》以记之。内容如下:
王孝等(汉鼎)博士乃晋江县沙塘人,早时南渡菲岛,青年时期勤奋学习,获博士学位。孝等博士博学广闻,经商之余,广交世界气功名师,潜心气功研究,探索气功与健康之奥秘,荣膺世界医学界气功学会理事、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顾问、世界气功基金会国际联络会员、加拿大气功研究会会长等职。博士关心家乡建设,乐施慈善,尤对以残疾人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教育事业情有独钟,慷慨捐赠巨资兴建泉州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大楼,建设面积2700平方米,总投资196万元人民币。楼成之时,博士亲书赐名“兼济楼”,并书“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箴言与师生共勉。学校为警醒后人修身立德,勤奋敬业,为人师表,奉献爱心,报答爱国侨胞倾资办特教,爱心洒人间之夙愿,特立碑记之。
1996年11月5日,王汉鼎出席兼济楼落成典礼,省教委副主任王豫生、师范处苏文锦处长出席。省教委领导为“福建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正式授牌,并聘请王汉鼎博士为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名誉主任。
2012年“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和闽台交流合作中心”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投资五千万元,地方政府和学校配套资金一千万元兴建中心大楼,该大楼计划在2015年完成,那时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办学条件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二、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一般有三大目标,即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科学研究。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有三大目标。下面以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培养方案》(2006级)为例谈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
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特殊教育专业知识,能在特殊教育机构、康复机构、残联机构、民政机构、社会企事业机构等从事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康复训练、服务与管理的专门人才。要求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特殊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特殊教育教学技能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与残疾人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2.服务社会目标
在服务社会方面要求毕业生具备编制和实施学校教育、教学方案的初步能力;具备促进普通学校班级内“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学习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掌握康复与训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残疾人康复与训练的能力;形成热爱特殊教育、尊重特殊儿童的品德和对残疾人工作的热情;熟悉国家和地方学校教育、特殊教育及残疾人保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服务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3.科学研究目标
不仅专业教师需要有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任务,而且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具备科研的能力和承担科研任务。在特殊教育科学研究方面,要求毕业生能够了解特殊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掌握数据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备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三、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以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培养方案》(2006级)为例,特殊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包括四个模块: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集中实践课程。
1.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大学英语、大学体育、计算机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人与自然等。
2.学科基础课程
学科基础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教育概论、人体解剖生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特殊教育导论、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基础、高等数学和特殊教育技术学等。
3.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主要有教师口语、书法、写字、音乐、美术、特殊儿童生理与病理、特殊儿童筛查、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特殊儿童康复与训练、特殊儿童教育评量、个别化教育、特殊儿童语言沟通、教育听力学、特殊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特殊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课程与教学、手语基础、特殊儿童早期教育、学习障碍儿童教育、自闭症儿童教育、天才儿童教育、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特殊教育行政、盲人定向与行走训练、盲文基础、特殊教育历史与发展、遗传与优生、助听器选配与维护、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学前特殊教育研究、波特奇方案、科学探究实验与设计和人工耳蜗移植与听力言语训练等。
4.集中实践课程
集中实践课程主要有军事训练、生产劳动、教育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社会调查与社区服务、科研实践、专业素质能力实践(包括残疾儿童语言训练和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等。
除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全为必修课程外,其余三个课程模块既有必修课程,也有选修课程。修完规定全部课程后,总学分为155学分,总学时为2355学时。在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又设置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专业实验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干学科有教育学、心理学、医学。主要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教育概论、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特殊儿童生理与病理、特殊教育导论、特殊儿童筛查、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康复与训练、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特殊学校课程与教学、特殊教育技术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社会调查与社区服务、野外实践;教育科学研究。主要专业实验有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特殊儿童生理与病理实验、特殊儿童筛查实验、教育听力学实验、特殊儿童语言矫治实验、特殊儿童康复与训练实验、特殊教育技术和设备实验。
四、特殊教育专业师资队伍
到2013年,特殊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学科背景涵盖了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艺术教育学、体育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小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应用心理学等,师资队伍学缘、学历与职称结构良好。在师资队伍结构中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占57%。未来几年学校将加大内培外引的力度,特别是将从国内外引进一批特殊教育专业博士来充实特殊教育师资队伍。
五、特殊教育专业发展展望
根据福建省《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2010年)和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规划。特殊教育专业从2013年开始扩大招生规模,由以前每年招生30人,扩大到每年招生50人,在校本科生规模达200人。将在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特殊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拓展到其他师范教育专业,培养具备特殊教育素养的普通幼儿园教师、普通中小学教师,为随班就读学生提供服务。配合教育主管部门,加强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在普通学校、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和其他机构中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特殊教育学校巡回指导教师的培训。
2013年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与社会融合研究中心成立,经过两年的建设,中心将成为福建省特殊教育、残联服务机构人才培养与咨询的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特殊教育专业将以特殊教育与社会融合研究中心建设为契机,力争在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特殊儿童社会融合、闽台特殊教育合作的研究上有一批新的成果问世,把特殊教育专业建成全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2013年泉州师范学院还与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学校领导李清彪指出,泉州师范学院与福建省残联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共同促进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推进福建省特殊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泉州市人民政府陈荣洲副市长指出,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和泉州师范学院开展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提升泉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师资培养质量与服务水平,在福建省的特殊教育改革方面做出泉州特色。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杨小波副理事长提出,省残联与泉州师范学院的合作,将大力提升福建特殊教育水平,同时借助闽台之间的“五缘”关系,加强与台湾特殊教育同仁的交流与合作,必将推动福建特殊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