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天爱人 宏泰永恒
兰州大学出版社社长崔明
朱万祥先生是我的同乡,也是我的父辈。在我年少时代的记忆中,他就是一个油漆匠,一个创办企业的个体老板。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在从景泰到兰州的长途汽车上碰见朱先生,得知他当时正在创办塑料编织厂。我所学的专业是经济学,对企业经营颇感兴趣,一路上便与朱先生聊了一些企业经营方面的事儿。那时候,我已多少知道一些朱先生创办企业的初衷和思路,并为他扶困济贫、捐资助学的善举所感动。
大学毕业后,我留校从事了10多年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受朱先生之邀到宏泰公司为其员工做过“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专题讲座,通过交流,对朱先生的企业有了更多更详尽的了解。
2008年春天,朱先生带着他的《五味人生》书稿来找我,看到先生那叠厚厚的书稿,惊喜之余,觉得应是一本有份量的图书,遂请张宏发、施援平二位编辑审读,认为很有出版价值。在经过他们几个月的润色、加工之后,2008年8月我见到了《五味人生》的清样,并抽时间对书稿进行了仔细阅读,从中我读到了朱先生艰难的创业之路,读到了他带动一方乡亲共同致富的心理路程,读到了他在人生道路上坚守着的那种与人为善、诚信为人,读到了他在企业发展上所遵循的那种“敬天爱人”,更读到了先生对生命中有助于他的所有人的悠悠眷爱……所有这些,都感动着我,让我想了很多、很多。我多年从事企业管理研究,很想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对朱先生创办企业及其企业进一步发展谈上几句,以感念先生的奋斗精神。
一个企业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三个要素即环境、体制和管理。
朱先生从最初办涂料厂,到再办塑编厂以及走多元化发展之路的宏泰公司,正好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大气候,乡镇企业及民营经济飞速发展,朱先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抓住了这个机遇,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并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之中求得发展。常言道,机会永远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朱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正是这样有所准备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在机遇到来的瞬间牢牢地把握住它。
企业体制界定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是对企业责、权、利的硬约束。格兰特·戈登和奈杰尔·民科尔森合著的《家族战争》一书中讲到:“家族本身是一种有形资源,家族成员之间相互的爱、义务、信赖、信心以及默契,成为一个企业独有的竞争优势”——这话对尚未成熟的中国民营家族企业新生代应有所借鉴。朱先生所创办的宏泰公司,实际上就是以家族企业为根基的,他的企业从诞生、成长到发展,早期就伴随着家族企业模式,在市场竞争中有其自身的优势。在经历了市场的洗礼之后,朱先生积极引进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股份制,并在甘肃白银地区率先实行了股份制,给其企业注入了活力,推动着宏泰公司步入了新的轨道。
管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人类企业管理的发展曾经历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重要阶段。早期创办企业靠的是经验,是师傅带徒弟的管理模式,企业在经历摸爬滚打的艰难市场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企业的管理制度。朱先生的宏泰公司重视的是上下同心,重视的是人性化的科学管理,已初步达到了人企合一。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塑造的是企业的灵魂和愿景。宏泰公司奉行的“敬天爱人,宏泰永恒”理念无疑是其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体现出了企业良好的价值观和精神。
书写至此,朱先生全部的奋斗精神以及他所奉行的商业道德,深深萦绕心头。祝愿先生的宏泰公司能不断发扬光大宏泰精神,时时走在时代的前列,实现宏泰永恒!
2008年8月于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