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战略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要有突出的核心主业,这就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没有完善的战略,企业的发展就像无头苍蝇,到处碰壁;没有明确的核心主业,企业的经理人和员工就没有主心骨;没有新思想,企业就不会有出路。
接下来,我引导大家反复讨论和认识企业战略的重要性,并从宏泰发展的历程中,总结并规划出宏泰的发展战略为:在创新、务实、稳健的基础上,让企业成为“百年老店,百年名店”,实现宏泰永恒的目标。
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我们的实力,我们确定在今后的3至5年内重点发展塑编袋这一主业,这是我们发展的基础和保证。为了确保这一主业的稳固和发展,我们必须更新设备、引进技术、扩大产量,否则,仍然很难占领市场。于是我们确定了年产2500~3000万条袋子的目标,争取在塑编行业成为甘肃的排头兵。其次,我们要继续把宏泰的建材产业做精做强,既要保住创业至今的根基品牌,又要使其创新发展。三是要腾出一些精力、拿出一些资金,逐步涉入农业服务领域,在这个阳光产业上,为今后宏泰的发展奠定一些基础。
这些战略目标确定了以后,我就积极主导予以实施。在2001~2003年的3年中,我们先后购置了1台140型中型拉丝机,改造90型拉丝机为110型拉丝机,又改造65型拉丝机为90型拉丝机,形成了不同型号的3条拉丝线。紧接着,我们又陆续购置了15台圆织机,对原来的20台圆织机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造,还添置了5台网眼编织机。这样,我们就达到了50台编织机的规模。2004年,我们编织袋的产量已经达到了2400万条,产值接近1800万元,利润也达到了170万元,上缴税金40万元。员工的工资也由2001年的平均520元提高到2004年的640元。这么一来,宏泰公司以编织业为主业,就基本上站稳了脚跟,也有了一定的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当然,有了规模,有了成绩,有了贡献,随之也就赢来了不少荣誉和光环。我们公司几乎每年都被景泰县政府评为先进民营企业,而我本人也相应地有了不少光荣称号:白银市乡镇企业家,白银市非公有制经济十佳企业家,白银市2000~2005年光彩事业先进个人,白银市非公有制经济优秀企业家,第七届甘肃省农民企业家等等。2002年7月,我还获得了全国“三个代表”的忠诚实践者优秀主人公金杯奖,并在人民大会堂领了奖。
在众多荣誉的激励下,我更加奋进。我鼓励大儿子朱生浩和大儿媳马红琴,要他们主动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对粗放型手工作坊式生产的改造,追求向精细化机器加工业发展,要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超前境界。于是,他们在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后,为建材部购进了机器磨边机、圈闸门加工机,还引进了玻璃喷涂工艺;同时,他们购进了加工铝合金门窗、电镀铝合金、真空玻璃等设备,也引进了这方面的技术。这样一来,宏泰公司的建材部在景泰县的同行业中,从技术设备、产品档次到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处于领先位置,市场占有面广,信誉也高高树起。在景泰县境内,不论城区还是农村,要做玻璃活,或者铝合金、圈闸门之类的大小工程,大都会找到朱红宏的经销部,就是在白银市的圈子里,提起朱红宏的建材部也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建材部的业务一年四季都忙得不可开交,当然效益也是逐年成倍翻升。归结起来,这种大好的局面、喜人的形势都是更新观念、创新发展的结果,绝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根据有主有次、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思路和部署,在农业服务方面,我计划从农资经销着手,但没有把摊子铺得太大。我做了湖南云峰二铵和湖北洋丰硫酸钾复合肥在白银地区的总代理,然后在兰石农场租包了240亩地,作为我的实验基地。由于化肥的销售面很广,并且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利益,再加上我也是农民出身,深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的庄稼两年辛苦的不易,我专门聘请了农艺师樊胜祖做指导,先在自己的实验基地上实验,待实验出合理的施肥配方,并获取了明显的效益之后,才敢向广大农民销售。经过几年的实验推广,我们宏泰公司销售的化肥,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陈庄有个姓卢的种田能手,几年来一直购用的是我们公司的化肥,并且按照我们介绍的方法施肥,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效益。他曾多次向人说道:“老朱这个人就是实在,他们宏泰公司经销的化肥质量就是好,他们介绍的施肥配方也非常合理,确实在指导我们科学种田,既不浪费,又能丰产。”在农资服务方面,虽然我们的业务暂时还很单调,但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和好评,这也算是我做的一些贡献吧。能为我的农民兄弟踏踏实实地做些事儿,我的内心常常由衷地感到满足和安宁。
宏泰公司可以说已经逐渐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对宏泰公司的发展,我不贪大求快,只求稳健、务实和久长,所以,我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我用很大的精力观察和预测形势,力求准确地把握着市场的变化,根据自己的综合实力来权衡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套用别人的话说:“玩不转斑马,我们就玩小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