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9900000033

第33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4)

四、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是建立在本国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它不仅受价值规律的制约,而且受社会主义宗旨的支配,目的是促进本国经济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已经表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共存是不可避免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以国际市场为纽带,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与资本主义既联系又竞争,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客观要求决定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决定了中国只能在向世界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1.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范围必然要突破国家的界限,出现经济关系的国际化。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在当代,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也必须适应经济关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割断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业已形成的国际间生产与消费的密切联系。另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建立和发展广泛的对外经济关系,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因为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就是开放性的经济,各市场经济体只有参与国际交换,才能分享国际专业化协作带来的好处。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资源是多方面的,我国很难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源。同时,我国占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某些特有生产要素,但现有技术结构、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难以将这些要素全部吸收,因而只有通过与世界各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才能使自己的资源要素获得最佳配置与利用。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赶超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需要。社会主义革命是在经济落后或只具有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先取得胜利的,因而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根本任务就是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来发展经济,以便在经济上能尽快赶上和超过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此,社会主义国家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必须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在全球化统一大市场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获得本国的比较利益。社会主义国家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可以节省社会劳动,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

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1)现代生产中,受自然资源、经济结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任何一国都不可能依靠自身力量全部满足其本身的生产和生活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也会出现某些薄弱环节,形成某些产品的短缺或剩余。通过对外经济交流,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促进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2)任何一国都有自己的生产优势和劣势,在同一种产品的劳动耗费上存在着差异,通过对外贸易,可以用本国的优势产品去换取别国的优势产品。这不仅能为国家多创外汇,而且还可以利用国际分工节约劳动消耗,增殖价值,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3)各国在生产技术方面各有所长,通过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可以获得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博采众长,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本国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加快经济建设的速度。

4.对外经济关系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有力地配合国家外交政策的贯彻。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建设的和平环境,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同时,建成一个发达的、现代化的国家,更是迫切需要有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因此,为了建立和维护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和发展“南南合作”,支援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积极地开展对外经济关系。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证明,实行对外开放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而且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发展的今天,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就意味着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主动的姿态把握机遇、应对风险和迎接挑战。

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发展经济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全球化拓展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市场空间和资源供应来源,为中国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发展带来了机遇。虽然中国自身具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水平和收入差距大,以及广大农村地区购买力严重不足等,使国内市场潜力仍有待开发,中国经济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离不开国外市场的支持。经济全球化特别是市场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降低和消除了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为中国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增加外贸出口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扩大国内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自然资源相对不足。不仅资源结构不平衡,人均资源占有率低,而且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一些重要资源不能自给。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争取更多外部资源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缓解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国内资源不足的约束。

2.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来源渠道,为中国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机遇。虽然中国具有较高的国内储蓄率和相当数量的科技人才,但由于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庞大的国内储蓄难以真正转化为有效的投资,技术发明及其产业化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这些都严重制约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全球化特别是生产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为中国大力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设备、制造工艺、人才、管理经验和理念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能够有力地促进中国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水平。

3.经济全球化加深了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为中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带来了机遇。随着加工制造能力的提高和成熟,以及技术能力不断积累和配套产业群的形成,中国相当一部分产业已逐步具备了开发核心技术的条件。再加上科技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的众多研发机构,使得我国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引进与自主创新能力正在形成良性互动。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对我国培养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业,更多分享经济全球化的利益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在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不稳定,并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形成一定的制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程度加深,一国的经济波动和危机更容易向其他国家蔓延,从而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稳定;另一方面,金融全球化特别是全球金融交易网络的形成,使得短期投机资本的投机炒作和大进大出对各国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不断形成冲击,金融动荡和经济危机的风险增大。当外部金融波动传导到国内时,就会对中国的外贸、外资乃至经济增长和就业等产生冲击。因而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国内的经济情况和需要,还要考虑国外的环境和条件;既要兼顾对内均衡和对外均衡,又要注意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

2.经济全球化使中国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垄断压制,对国家经济安全和自主发展能力构成严峻挑战。在目前的全球分工格局中,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主要从事技术含量和增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一般加工制造环节,而发达国家则致力于发展收益高的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和高增值部分的加工制造环节。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其资金、技术优势和在全球分工格局中的主动地位,不仅以资本和技术收益形式“合理”地拿走大量全球化“红利”,而且利用发展中国家之间为获得这些资本和技术而展开的激烈竞争,迫使发展中国家最大限度地开放国内市场和提供优惠的政策条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企业在面临国内市场开放带来的激烈竞争压力的同时,还处于受歧视的不利地位。一些规模巨大和具有全球融资、生产和分销能力的大跨国企业在某些行业形成技术和市场垄断,压制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进而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和自主发展能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由发达国家所主导的不合理全球化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中国的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国众多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出口不断受到发达国家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的限制,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同样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障碍和抵制。

(三)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战略

我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要从基本国情出发,遵循国际价值规律,利用比较成本理论和国际贸易分工新理论,充分发挥优势,弥补劣势,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发展,借助于全球化努力实现赶超发展的目标。

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我国要着眼于增强综合国力,从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层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仅要继续坚持“引进来”政策,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节省资金、争取时间,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还要采取“走出去”战略,鼓励国内资金向海外投资,以更好地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和市场,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富集,就业压力较大,需要重点发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但中国的发展不能长期建立在这种低水平、低层次的比较优势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附加值非常低,假如我国不集中一定的人财物力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一些未来占据优势的主导产业,那将使中国永远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陷入“比较发展优势的陷阱”。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机器人在生产中的广泛采用,我国所拥有的低廉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淡化,更高层次的竞争浪潮正迎面而来。

2.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健全政府宏观管理机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投资盲目扩张、地方片面追求高速度、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根本原因是现行体制机制不健全;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社会事业基础薄弱、社会保障不完善、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根本原因也在于体制机制不健全。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要加快市场体制改革进程,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使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要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政府宏观管理机制,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是在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极不均衡的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因而能否向社会提供高效而优质的公共服务,能否利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政策来扶持具有竞争潜力的新兴产业,能否降低社会各项事业的管理成本,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最关键的部门和领域中去,是中国能否赢得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

3.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金融活动已渗透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正逐步在金融领域中表现出来,多年累积起来的金融风险已逐步显现。因此,加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是顺利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基础,也是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必要条件。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起相继爆发的俄罗斯、巴西、阿根廷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都证明,如果国家在防范金融风险问题上重视不够或处置失当,就会威胁到自身的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其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就可能演变为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甚至国家危机。

4.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为此,既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又要积极培养出大批高质量的人才,这是保证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和关键。科教兴国战略的目的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变人口压力为人才资源优势。否则,科技和教育的不发达就意味着永远的被动、落后和缺乏竞争能力。

5.努力维护我国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它以经济市场化、贸易自由化、生产和投资跨国化为基础,由市场力量推动,超越了民族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形成了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的态势。经济市场化的发展要求资金、技术、劳务等各种生产要素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贸易和金融领域的自由化要求各国开放市场,减少对商品和金融资本的管制;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追求的是垄断利润,其经济决策要求不受国家边界的约束。此外,一些国际性经济组织大力推行自由化和私有化,这些都会对民族国家传统的经济管理和控制功能构成严重挑战,从而逐渐销蚀民族国家的权力。再加上本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客观上要求我国必须要适当强化政府的作用,加强对本国经济的宏观干预和国际协调的力度,以维护本国经济的稳定,保证我国的经济安全。

6.实现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多元化,即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进口替代战略,是指发展本国的工业,用本国生产的制成品代替从国外进口的制成品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经济发展主要由国内市场来推动的战略。出口导向战略,是指以出口产品生产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主要由国际市场来推动的战略。我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大。从中国国情出发,既不适合完全采取进口替代战略,也不适合完全采用出口导向战略,应将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结合起来,采用综合交叉战略,以此推动原有产业部门的发展,并促进新的产业部门的建立。要依靠所有产业的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有力地推动工业化的发展。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255页。

【2】丰子义、杨学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56页。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

【4】雷达、于春海:《走进经济全球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页。

【7】世界银行:《1998—1999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同类推荐
  • 解放思想:浙江改革发展的根本经验

    解放思想:浙江改革发展的根本经验

    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 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本书从一个在啤酒行业工作过长达11年的资深专业人士的角度,对作为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啤酒产品的市场发展历史、行业特点,消费者洞察和行为变化,进行了详细深刻却不乏幽默睿智地描写,揭示了目前中国啤酒市场发展的规律,总结了行业中主要品牌公司成败的原因,同时对该行业的未来进行了科学大胆的预测与展望。可以说是中国啤酒行业的一部30年演变历史的高度提炼与总结,对该行业甚至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销售渠道成员、公司员工及投资者等)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改革开放阶段中国的市场经营生态与消费者的演变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窥探未来,从而可以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 完善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研究

    完善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研究

    本书共分为八章,内容包括:财政管理体制概述、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考评、分税制财政体制“缺陷性”分析、财政管理体制国际比较借鉴等。
  • 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

    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

    本书将在综述国内外经济区发展的理论及主要实践基础上,分章节深入研究成渝经济区的现状、发展环境、发展的目标与总体思路、成渝城市群的构建、成渝经济区的产业发展、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科学发展之路及促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对策建议等。
  •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

    《经济常识农村普及读本》以用故事讲原理的形式,对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现象进行解说和阐述,完全剔除经济学中枯燥的数学和函数,通过有趣易懂的故事和现象来讲述其中的经济学原理,在轻松愉快的阅读心情中,使你掌握与现实生活最为相关的经济学常识。
热门推荐
  • 湮灭之天

    湮灭之天

    【本书世界观较大,请做好心理准备】被宙斯欺骗后被杀的混沌之神,其苟延残喘的灵魂被冥王救下,为防止被发现,将其倾倒在最低级最低阶的世界中。且看正文混沌神如何才能再次走上巅峰!突破极限!解开束缚!最终碰到那不可触及的天!!!书友群:458746835
  • 春秋一夜鱼龙舞

    春秋一夜鱼龙舞

    仅仅三天,元灵现世的勿离就带着虞貂闯上了琢玉楼,化身螭吻的勿离势不可挡,龙族的强大血统在勿离身上丝毫未减,甚至犹有过之,毕竟这是整个蟠龙世家万年来唯一一条雷火青龙。那一日,雷火炼空,日月潜形,青龙在云雾中隐现,瀛洲人只道是风云突变,有龙族现身。
  • 神之门

    神之门

    世间有仙,皆修,世间有情,皆求。然,仙易修,情难求。情之一字,祸之源也……天生万物,却是不公,其中有命者是为生灵,凡生灵者皆有灵智,灵智低者是为虫蚁,灵智高者便可修炼。有天资极佳,毅力极强者,修至高深处,便可呼风唤雨,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更有运势加身者,修为更上一层。但,高处孤寒,便按心中所思,自创一界,留下极强血脉,视为传承,望以后能有人与之同行……
  • 擎海阁

    擎海阁

    如果这世上,真像你所说的那般横生妙趣,媚态红尘。纵然萤火不可近皓月余辉,却也想蚍蜉一撼苍松,穷尽毕生,只为窥见一眼,高处风景。
  • 威震九界

    威震九界

    自生下星脉堵塞,不能修行,他的生命力注定只有黑暗,但他绝不认输,他要用自己的双手行逆天之举,开辟一片光明。星云大陆,有法宝,有美女,有功法,更有弱肉强食的霸道规则。这是一位少年郎独身一人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开辟属于自己规则的一段传奇!PS:第三本书,放心收藏!
  • 一见不钟情:恶魔太放肆

    一见不钟情:恶魔太放肆

    第一次相遇,她不小心撞到了他,她对他道歉不够还夺走了她的初吻!本以为两人就这样萍水相逢了。但后来……不仅和他上了同一所学校还在同一个班级!终于,沐小小有一天偷听到了妈咪和别的女人的对话,怎么也没想到原来她和那个狂妄自大又自恋的恶魔从小就定下了娃娃亲?!有没有搞错啊!她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反对!反对!
  • 碧水十清

    碧水十清

    三界仙妖大战之后,妖孽赤灼受到碧水苑十清仙子庇护,逃过一劫,订立契约,然而,其背弃约定,私逃下凡。十清为追寻妖孽,下界投胎转世,展开一段寻觅之旅……千百万年孤独一人,她只为了等待命中注定的结局二十年迷梦一朝破碎,她是他人生的开始
  • 春秋诗话

    春秋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夏第一高手

    华夏第一高手

    原本修真界第一高手,奈何在最后不知为何修真界引来灭世之劫。他在最后魂魄离体穿越到一个深蓝色的地球,
  • 海湾战争中的地面作战(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

    海湾战争中的地面作战(二十世纪十大经典战役)

    本书纪录了海湾战争中的地面作战,包括动荡不安的中东、伊科争端、海湾危机的升级、“沙漠风暴”前夕、“沙漠风暴”的展开、海湾地面战斗爆发、战争停火良久的反思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