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9900000022

第22章 “二元结构”与“三农”问题(1)

一、“二元结构”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最早运用“二元结构”概念分析人类社会经济现象的是荷兰经济学家J.H.伯克,他在1953年出版的《二元社会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一书中,分析了19世纪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的社会经济状况,认为当时的东印度社会是由资本主义前的传统社会和殖民主义输入的“飞地经济”,即资本主义现代部门的“二元社会”构成。由于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制度差别,因而经济发展不可能通过推行单一经济政策获得成功。

较为系统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于1954年首先提出的。他在其《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阐述了“两个部门结构发展模型”的概念,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并存着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现代城市工业两种不同的经济体系,这两种体系构成了“二元经济结构”。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总是存在的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城市工业部门的性质完全不同,存在着资本运用、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在二元经济结构中,传统农业部门最大的特点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由于工业和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农业剩余劳动力会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和工业,形成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城市现代工业部门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后会获得更多的利润进行资本积累,其结果是在扩大生产的条件下能够吸收更多劳动力,如果循环往复,直到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工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不再无限为止,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能够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减。

继刘易斯之后,费景汉、拉尼斯于1964年修正了刘易斯模型中的假设,在考虑工农业两个部门平衡增长的基础上,完善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发展思想。这样,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就成为在古典主义框架下分析二元经济问题的经典模型。拉尼斯和费景汉认为过多的劳动力投入与过少的资本、技术投入是传统农业资源配置的特点,也是传统农业低效的根源。传统农业要实现发展,就必须打破这种均衡,使剩余劳动力流出农业部门,并使资本和技术等要素流入农业部门。同时,他们也强调工业进步对农业发展的拉动力。认为工业部门的扩张会对农业产生新的需求,工业的技术成果对农业部门的供给会使农业部门一同进步。为此,他们根据农业和工业部门发展的对应关系把劳动力转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经济发展的无代价阶段。这一阶段传统农业部门存在大量显性失业人口,由于劳动力供给弹性无限大,因而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等于零。农业劳动力的流出不会影响农业生产,也不会造成工业工资水平的上升。(2)农业部门的非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农业总产出减少,进而出现粮食短缺的阶段。此时农业部门的隐蔽性过剩劳动力流入工业部门,但农业总产量却不能与工业部门劳动力的增长同步增加,因而引起粮食的短缺和农产品价格相对上涨,由此工业部门不得不提高工资。由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转变点被称作“粮食短缺点”。(3)农业劳动力成为竞争性商品,农业部门完成商业化阶段。此时农业部门已不存在剩余劳动力,传统农业已成为商业化农业,社会经济开始进入稳定增长的发达经济时期,二元结构特征消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变点被称之为“商业化点”。

出于“对刘—费—拉模型”的反思,经济学家乔根森力图在一个新古典主义的框架内探讨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发展问题,托达罗则拓展了发展中国家产业间的劳动力流动理论。除此之外,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还包括缪尔达尔利用“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建立的“地理二元结构论”,以及基于分析资本稀缺对二元经济转换障碍的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等,他们都旨在以适当的政策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消除发达与落后并存的局面,为破解二元经济结构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根本原因

二元结构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发展、区域发展、资本投入、金融体系、技术变迁等各个方面,而其中对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一元经济结构的转换。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矛盾由来已久,产生这一矛盾的原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建国后体制和政策方面的因素。从历史角度看,中国在长达三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以传统农业为主要产业,城市只是封建统治的政治中心,现代工业直到鸦片战争后才在中国有所发展,但所占比例一直很低。因而,到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社会仍然是农业型社会,后期现代经济的注入逐渐形成了现代工业和传统农业并存的典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种经济结构既是中国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显著标志,也是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重要特征,它严重阻碍着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城市优先发展和超前发展重工业战略的影响,我国以政策手段进一步强化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并逐渐形成了坚固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体制,一直延续至今。这主要表现在:

1.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1951年,公安部公布了《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有关户籍管理的法律法规。1957年,政府开始实行控制户口迁移的政策。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该条例第十条第二款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做出了带约束性的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这一规定标志着我国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户口迁移制度的最终形成。

以户籍制度为根基的城乡分割体制,在城乡之间人为地筑起了一道“壁垒”,形成了一条鸿沟,使农村人口不能自由向城市迁移,将城乡居民分成了两个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社会集团。城乡二元体制在阻断农民进入城市工作的同时,也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差距的扩大,使大量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农村和土地上,造成我国城镇化进程大大滞后于工业化水平,也使农村消费品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城市的用工制度开始松动,允许农民进入城市经商或打工,但由于城乡分治的管理方式还在沿袭,户籍制度还在发挥作用,农村居民在城市定居的权利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因而大批农民工最终还是要回到农村去,打工族在城乡间频繁流动所造成的高昂社会管理成本和巨大的交通运输压力依然还要存在。

2.城市部门过度汲取农村剩余。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快速实现工业化以及迅速形成工业发展的原始资本积累,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牺牲农业,形成了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现象。国家通过低价收购农副产品并以优惠价格供应城市居民和工业生产、生活资料,又以较高价格向农村销售工业产品的办法,将大量农业剩余集中于国家手中以用于基础建设投资,从而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为我国在今天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国城乡发展的严重失调。承包到户后,我国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在市场机制和比较利益的作用下农村资金和资源的流失现象不但没有消除,而且还有加剧之势。农村资金和资源流失的渠道主要有三条:财政渠道,即国家财政对农村取多予少;金融渠道,即通过农村金融系统将农村存款的相当一部分转贷到城市部门;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依然存在。据统计,从1952年到1997年的46年间,总共有32467亿资金从农村流入城市。城市部门对农村剩余的过度提取,直接造成了城乡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

3.城市优先的投融资体制。计划经济时期,国家通过财政和金融手段将80%以上的投资投向城市和国有工业部门,从而使城市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扩大。国家财政在基本建设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上存在的城乡差别,不仅造成了城乡居民在生活环境、享受的公共服务等生活水平上的差别,也使城乡居民拥有完全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环境。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弱势的农村和农业无论是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还是吸引和消化外来资金的能力、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都远不如城市和工业。改革开放后,城市优先的战略定位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资金投向仍然向城市和工业进行倾斜。国有银行筹集的大量资金,股票和债券市场募集的资本以及每年引进的绝大多数外资大多集中于城市和工业,形成了城乡投资结构的严重不合理状况。占总人口约30%多的城镇,占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0%;而占总人口约60%多的农村,却只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0%,城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是农村的5~6倍。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其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体育设施和社会保障投入都极为缺乏,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城乡发展总体产生了严重的差距。

(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由于长期受工农分割、城乡分割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缓慢,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总体上呈扩大趋势。长期积累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效率损失。二元结构中的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落后工业部门并存,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共生,先进生产技术和落后生产技术并行,使得我国的产业结构长期低下,资源浪费有增无减,劳动生产效率停滞不前,大大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形成了整个社会经济效率的损失。如果以体制或政策继续鼓励和保护“二元结构”,那么长期的二元对立结构关系终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经济发展的质量,迟滞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了经济发展的非公平和社会的不稳定。二元结构下,部分夕阳产业和落后企业受地方政府的保护而长期存续,其淘汰落后技术和创新发展的动力不足,甚至出现了某种行政性垄断。而这种现象实际上是对优势产业和企业造成了压力,形成了不公平的发展机会,制约了市场功能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同时,我国城乡之间的扭曲关系使占据人口多数的农民不能真正享受“国民待遇”,造成了农民生存权与发展权的极不公正,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产生了事实上的地位不平等。此外,部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及城市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拉大,必然会招致弱势社会成员的反对,造成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给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增加新的困难和变数。就全国看,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城市;就农村看,社会发展又大大落后于经济发展。农村居民得到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以及水电、通信、交通等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服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与城市居民相比较。长此以往,农村社会就难以实现文明进步,国家持续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3.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城乡二元结构使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2006年城市化水平只有43.9%,比世界的平均水平低6.1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低36.1个百分点。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的进程都伴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大量转移,以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当工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40%左右时,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基本达到50%左右。而我国工业目前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但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依然很低。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同时,城乡二元结构也阻碍了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形成一个包括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统一市场,但在城乡二元体制下,我国的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发展明显失衡,农业和农村的市场化发育程度远低于工业和城市,造成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存在着巨大障碍。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需求不足,使城市市场饱和与工业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非常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利于工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而且也制约着我国持续有效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快速发展。

4.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了农业和农村发展。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并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流动限制和障碍,不仅使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而遇到阻力,而且使乡镇企业的产业升级和资产重组以及农村物流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制约。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与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基本上互相隔离。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产品市场难以扩张,农业生产难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受到严重影响,农村消费与城市消费的层次不断拉大,农村的相当一部分潜在需求无法转为现实需求。农村需求结构长期得不到提升,必然会影响与需求有关的供给结构,从而影响与供给有关的产业结构的发展。此外,农业和农村为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提供了巨额资金积累及其他资源,但却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不能从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中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使自身发展能力受到削弱。城乡市场分割,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也严重影响了工业与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此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长期处在资金投入少、市场化程度低和产出效益低的状态。

同类推荐
  • 中国股票市场改革与发展研究

    中国股票市场改革与发展研究

    本书从股票和股票市场的基本概念讲起,总结了股票市场18年的改革开放和不断发展的历程,对股票市场形成的内在机理、发展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和逻辑分析,力图给读者一个比较清晰的股票市场改革与发展的脉络和线索。
  • 纳家户村志

    纳家户村志

    本志分环境、人口、社会、民族宗教、村政、村区建设、综合开发、农业、工商贸易、兵事、文化等16章,主要记述了纳家户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
  • 沃野拾穗

    沃野拾穗

    本书收录了《他就像一棵胡杨树》、《童心一片重如山》、《农村呼唤机械化》、《我能告诉你》、《播雨记》、《大连城市建设与管理对我们的启示》等文章。
  • 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本书在大量吸收我国最新的区域经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我国区域经济实践的思路,系统地阐述基本理论。
  • 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网络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该书是目前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网络银行风险监管和法律问题的专著。它对网络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发展中所可能遇到风险进行了归纳,大致分为业务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以及电子支付风险等。业务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系统性风险包括操作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等。本书针对每一类风险分析了其形成原因、表现形式、防范措施以及所涉法律问题。该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操作性强,对解决网络银行发展的瓶颈问题有所裨益。
热门推荐
  • 最后一刻的微笑

    最后一刻的微笑

    用微笑面对世间所有,不要让世界改变了你的微笑!
  • 美食读档系统

    美食读档系统

    仙神界的美食出现在人间会引起怎样的火爆,黄瓜300元一根,还得生吃,就这还每人限购一根,就这么高冷。美食,系统,直播,穿越读档器,对今天的生活不满意,穿越回去,重新来过,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肆意,一言不合就穿越重生,就是这么任性。群号:550695395欢迎大家来交流讨论
  • 鬼王独宠:穿越之虚空印

    鬼王独宠:穿越之虚空印

    初见,“哇,美男!!”她喊道,她救了他。而他却持着三尺之规数次把她的芊芊玉指烧焦!“你干什么!!姐姐我倒了八辈子霉,摊上你这种极品!!”她不打算在救他,可过后,为了他的娇容,她又折返回来!“你说你长得那么好看干什么!!”他无奈,长得帅是他的错吗?他,是旷世鬼王。她,是穿越千年的女杀手,两者相遇,会谱写怎样的爱恋呢?【宠文+轻虐,宝宝们,快快入坑~】
  • 天煞灾星

    天煞灾星

    我是个灾星,一生下来就克死了人,天煞灾星,克人、克己、克物……
  • 魔界公主vs冷漠校草

    魔界公主vs冷漠校草

    魔界公主为未婚夫等了整整五千年,终于等到,一见面就起了冲突。看他们怎么有情人终成眷属
  • 蚀骨情深:金主的私宠

    蚀骨情深:金主的私宠

    杜氏集团的阔少杜泽宸最烦的就是被各种女人纠缠,动不动就逼婚,谁知,有一天被别女人上门拒婚,真是……够了!谢晓如刚想离开,手机响了。是杜泽宸。她一阵心跳肉跳,慌忙接了。此文未完,待续中……
  • 荡风之剑

    荡风之剑

    这是一片四处闪耀着灵力炫芒的无垠星空。一个人,一把剑,他就这样充满憧憬和向往地踏上了寻仇之路。为了报仇,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他会不择手段,不顾一切,挡他者死。这是一个只为仇恨而活的青年。作者和主角一样有文青病,有精神洁癖,大男子主义,心智极其不成熟。(这本书是慢热性质的,不是套路文,进来看看,顺便收藏一下可好。)
  • 原来我们能相遇

    原来我们能相遇

    她们,从小含着金钥匙出生,性格却活泼开朗,热情。她们在一次活动中,遇见了世勋和鹿晗,有着明星梦的她们,会和世勋和鹿晗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 三生千年

    三生千年

    第一世,她穿越,失去一切记忆。她发现自己不能再寄人篱下,于是想用一切办法逃离他的身边。“该不会你想和本王生米煮成熟饭吧?”“那好,我们来煮饭吧。”那我就勉为其难地嫁给你吧。但幸福之后,却是血淋淋的现实。当她不再是她以为的自己,当最爱的人深深的欺骗和伤害,她选择离开。“唐峭,若是可以,我愿与你,再无瓜葛。”第二世,她看着镜中那张陌生又熟悉的脸:“在下洛梦月,身份卑微,公子怕是认错人了。”然而,当那道剑光闪过,却......第三世,她终于回到自己的地方。她在转角遇见他.......这一世,他们是否还能鼓起勇气,奔向对方?三生千年,也许心早已伤透,然而爱,却给了最真实的回答。
  • 道途独酌

    道途独酌

    以雪为肤,以冰为骨。血洗长天,苍生永暗。阴影中一双眸瞳迸发出冷漠的光彩:“呼,好冷,好寂寞”一个离奇附身的青年在奇幻迷离的世界中挣扎前行,独自一人前行在长生的道途之中,回首间遥望世间沧桑,只余一声叹息:“山河变换光易逝,道尽孤乏独前行。"------------------------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望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