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8400000116

第116章 善与恶——从《三字经》“性本善”说开去

刘建忠,男,汉族,1959年12月出生,籍贯甘肃省张掖市,1978年10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现任陇南市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工作之余爱好读书并坚持写作,从2011年开始,率先在全市国税系统开展了“读经典·铸精神”全员读书活动,效果明显,受到省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此后省局决定在全系统开展“善读书、净心灵、强素质”全员读书活动。作为读书活动的起源单位负责人,在提升队伍素质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

刘建忠

近读《三字经》和《钱文忠解读〈三字经〉》,感悟颇深。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虽然是儿童道德丛书、启蒙读物,由于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及民间传说等,一千多年来,《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很多知识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就在当代,即便是成人读来,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钱文忠教授对《三字经》开头四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解读是,“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就是善的”,“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太大,由于后天的熏陶,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钱文忠教授对比分析了同是儒家的荀子提出的“人之初,性本恶”和孟子主张的“人之初,性向善”,以及西方文化当中,基督教原罪就是“性本恶”的观点。其实,人性善恶之争,不仅仅存在于儒家内部,就是在中国儒释道之间和各自内部,以及西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及内部,也有争论。

儒家,就存在着四种不同的人性理论:一是以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论,他认为人人都有向善的一面。二是以荀子为代表的性恶论,他认为人生而有欲,有欲必有争夺,这就是性恶论的根据。三是以告子为代表的性无善无恶论,告子认为“性无善,无不善”。告子说,“食色性也”,所谓性,仅仅是生存与生殖(即食色)这两种为贤愚所共有的情欲而已,因而主张“性无善恶论”。四是以世硕为代表的性有善有恶论,世硕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性善,养而致之则擅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意思是说人有善恶两重性质同时并存,而决定其中哪种性质占优势并得以发展,其关键在于后天所受教育的优劣与得失。其中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对世人的影响最大。

佛教,在人性善恶上,主流是主张性善论的。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佛教主张性善论的根据。但以天台宗智者大师为代表的却主张性恶论,他在观音玄义中,正式提出“如来性恶说”,此说主张“如来”虽无“修恶”,但有“本具性恶”。

道教,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并没有对善恶进行定义,而是认为心智运用的不同才生出善或恶。“天道承负”说,相信天道有循环、善恶有承负,意思是说,前人有过失,由后人来承受其过责;前人有负于后人,后人是无辜受过,这叫承负。换句话说,即前人惹祸,后人遭殃;如果为善的话,则是前人种树,后人遮阴。对于个人,道教认为吉凶祸福乃是个人行为善恶的必然报应。认为上有日月照察,身体中有心神与天相接,有诸神疏记人的善恶,无论大小,天皆知道,到了一定时候,天便据其善恶,予以赏罚;对善者赐福、增寿,对恶者则减福、折寿,还要把他的鬼魂打入地狱。

基督教,主流思潮是“性恶论”,基督教认为现实中的人性是完全恶的,恶的本性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中,伴随着人生的始终。可以说,人性恶是基督教对于现实人性的基本观点。然而,认为人性为恶并不是基督教人性论的全部,基督教也认为人性中包含着善,人性就其先天本质而言是善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并赋予人以灵性。既然人的形象具有神的属性,那么上帝的善良、公正、智慧、仁爱等等必然依附在了人的身上,所以,神性是人的先天本质,人就其先天本质而言是善的,既然人的先天本质是善的,为什么人性又是恶的呢?罪恶并不真正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而是人后天所形成的,人性之中的恶起因于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堕落,使人类丧失了上帝所赋予的最初的神圣本质,罪恶随之而来变成了人的本性,那么人的罪过如何得救呢?人只有信仰上帝,克服人性之恶,发扬人性之善,人性才能获得完美。

伊斯兰教,认为人性生来是善良的,这种天赋的善性,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能否继续保持其本性,并发展到至善,就在于它能否取得正信,并服膺正信所制定的法规,以增强向善的素质来抵御外界各种邪念和恶势力的诱惑和侵袭,所以它通常是处于善与恶两军对峙激战之中。

以上简要的列举,是想让我们对善恶之争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认识。

善与恶都包含哪些内容?传统的善恶观认为,善和恶,是两种完全对立的道德属性,同时它也为人们评判是非、真伪、美丑、正邪提供了一般标准。一般而言,善指顺理,恶指违理。从哲学的角度讲,所谓善,是指一切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条件、行为和事件;所谓恶,是指一切不利于人类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条件、行为和事件。在日常的人类活动中,人们总是把符合自己的利益、意向和追求的行为、事件和关系叫做善,而把相反的叫做恶。

1.儒家的“善恶观”。儒家是入世务实的学问家。其最为关心的是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其善观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对善的理解。善就是合乎常理,合乎人群,合乎逻辑。行善就是积德,反之则不然。善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上,就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就是用度有余,开发与保护并重。体现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就是顾全大局,克己奉公;用义制利,先公后私;利群利己。第二,提出自身关于善的修炼问题。儒家特别重视人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塑造,其理想人格是追求成为圣人,即使成不了圣人,最好成为贤人,成不了贤人,至少要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人群的人。在儒家看来,修己的目的全在于利群。第三,从理论上,把“善”概念从社会伦理道德范畴中突显了出来。

儒家认为,“恶”观念是产生恶行为的思想之因,“恶”行为是恶观念必然之果。概括起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表现在对公与私的关系方面,即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方面,凡是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损公肥私、化公为私、假公济私等行为,均被看做是恶行为。第二,表现在对人与人关系方面,凡是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巧取豪夺、坑蒙拐骗、欺行霸市等损人利己之行为,均被看做是恶行为。第三,表现在对社会正常秩序方面,凡是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以满足个人私利和小集团利益,破坏社会整体稳定,扰乱人民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误国害民之行为,均被看做是恶行为。

2.佛教的“善恶观”。佛教最关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怎样修炼成佛,怎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教从“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和“我是众生的一员,众生是全体的大我,度人所以为自度,利人所为利我”的辩证认知出发,从根本利益关系上提倡公德心,其善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奉法守礼,无碍社会。其中,奉法包涵两层意思,一是尊奉佛教之法,二是尊奉国家之法。尊国法体现爱国,尊佛法体现爱教,尊奉国法、佛法是出家僧人爱国爱教的具体体现。第二,乐善好施,有益众生。“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做到“大慈大悲,常无懈怠,恒求善事,利乐一切”。第三,积德行善,因果报应。通过正见、慈悲、清静、质直、复语、和谦、诚实、梵行、布施、救生之途径广施于善。而施善的过程就是积德的过程,如果说善是因,那么德就是果。行善就是积德,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佛教“恶观”主要“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具体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即属于身业的有三,即杀生、偷盗、邪淫;属于口业的有四,即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属于意业的有三,即贪欲、嗔、邪见。佛教习惯称之为“十恶”,故后有十恶不赦之说。

3.道教的“善恶观”。道教最为关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宗教上是追求如何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最好成为潇洒自如的活神仙,所以,善恶以道为标准;从世俗上追求一个公平、和平的世界,没有灾祸,没有战争,善恶以孝、忠为标准,行孝者可以被举荐,现世荣贵,天佑神敬,乃至白日升天。不忠不孝者,罪不容诛,天地鬼神皆恶之,令其凶夭,魂神受考。因此,要做明君、良臣、顺民,力行忠孝。其善观主要内容有以下观点:第一,主张“常善度人”,助人为乐。对于社会来说,“制恶兴善则理,忘善纵恶则乱”。确信人无论做好事还是坏事,报应是“早与晚耳”。任何心存侥幸都无济于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第二,顺其自然,与世无争。做到五事好德,即“至心好信,真生不欺;诵经行道,专心无二;勤心斋戒,好乐仙道;教人行善,不为非恶;敦笃慈仁,周济危难”。第三,清心寡欲,不贪不占。道教提倡“不使人间造孽钱”,“罪莫大于淫,祸莫大于贪,咎莫大于僭。此三者,祸之车也,小则亡身,大则残家”。主张人生在世清白干净,“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君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光明磊落。第四,神掌功过,彰善惩恶。

道教对“恶观”的基本看法是:恶是招致灵魂堕落的思想和行径,多行恶事者不能得道成仙,恶人死后依照生前的恶行堕入相应的地狱。如“无善道则赐轮回罪。无公平则赐生灭罪。无善福则赐恶报罪。无三孝则赐十恶罪”。等等。

善恶是否有报我们虽然无法一一验证,然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理念却早已流传千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善行、善事必有善主,恶行、恶事必有恶主。善主、善行和善事中必然包含着善,恶主、恶行和恶事中必然包含着恶。凡是一个人做善事被人知道,叫做阳善;做善事而别人不知道,叫做阴德。有阳善的人,大家都晓得他,称赞他,他便享受世上的美名。有阴德的人,上天自然会知道并且会让他得到该有的果报。这些流传很久的说法,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中国人的行为规范。

现在,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善与恶呢?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所有的人好像总是带有两重性的。在他们的胸腔里仿佛有一副天平,他们的心就好像天平的指针,在称善的和恶的重量时,指针一会儿倾向这一边,一会儿倾向那一边”。其实,人的心灵王国,既是天堂,又是地狱。人性既善又恶,人性可善可恶。不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同时存在一个善我和恶我,善我与恶我在心中的角逐时时折磨着我们的灵魂,恶我常常侵犯我们的理智,困扰我们的心智,影响我们的情绪,妨碍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一则寓意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一位印度老人对孙子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只狼,他们残酷地互相搏杀。一只狼代表愤怒、嫉妒、骄傲、害怕和耻辱;另一只代表温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爱。小男孩着急地问:“爷爷,哪只狼更厉害?”老人回答:“你喂食的那一只。”

佛家认为,人之善恶,皆由心生。心善则佛,心恶则魔;佛魔原无定性,但随心念之善恶以为转移而已。诚实、谦恭、慈悲、勤俭,善念也;欺诈、骄慢、嗔恨、淫惰,恶念也。故一念善则佛应之,身心环境成为祥和,而化于佛,不独善者愈善,恶者亦转而为善;一念恶则魔应之,身心环境转为恶劣,而化于魔,不独恶者愈恶,善者亦转而为恶。

善的天性启动,人可以用正当的平和的手段,在不损害或较少损害别人利益的情况下去实现目的(倘若不能实现,他可以放弃);当人的恶的天性启动时,人便不择手段、阴险狡诈、野蛮残忍,不惜损害别人利益,乃至伤害别人性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倘若不能实现,他们还可能要困兽犹斗做垂死的挣扎)。

那如何让善我战胜恶我,并且达到扬善止恶的境界呢?我认为应该从行为、语言和思想的修炼做起。

善的行为被称为“善行、善举”。在善恶的行为标准上,不能坚持双重标准。比如人人都不想让社会规范约束限制自己的利益,但当自己的利益由于无序受到了损害,他又谴责为什么无序,既渴望有序,又希望自己不受限制,就好比自己开车的时候,希望别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如有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他就抨击,同时又想让自己在需要的时候能闯红灯。自己违反了交规,将要受到处罚时,就想私下里拿点钱贿赂贿赂,免受惩罚。当交警接受了贿赂,自己不受处罚了,他反过来斥交警腐败、黑;当交警不接受贿赂,坚持按规定处罚时,他又责交警不通人情。行贿与受贿其实都是“恶”行,把自己行贿的恶行忽略不计,而对别人受贿的恶行却耿耿于怀。在竞争面前人人都希望公开公平地竞争,在同等条件下,又希望自己被重视,被特例。双重标准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在扬善止恶上的修炼。在对待善恶的问题上,不能宽己严他。对善,不能自己拿放大镜看,自己做了一点点善事,就认为自己已是大善人了;对别人拿望远镜看,别人有恩于自己,或做了善事就认为是应该的或者是微不足道的。在恶上,不能自己拿望远镜看,自己不自觉中做了恶事,而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对别人拿放大镜看,别人做了一点点对不起自己的事,就认为是天大的事,不可饶恕。在善行上我们虽然达不到“上善若水”的最高境界,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还是应该知道的。善,即使是小善也必须要做;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去做,只有从点点滴滴做起,才能达到扬善止恶的目的。

善的语言被称为“善言、善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恶,除了罪大恶极的以外,更多的是表现在语言上。善言、善说,在这儿是指善意的言、有益之话,不是指善于言谈、巧于言辞。虽然每个人都知道,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妄语是指欺骗的语言,也就是谎话。绮语是指阿谀奉承、吹牛拍马及淫言浪语。恶口就是言语非常粗恶,像刀子像利剑般能伤人,或者毫不忌讳地说别人的隐恶,如果在言辞上伤到别人的父母,就叫做大恶口。两舌就是向甲说乙,向乙说甲,以挑起双方的是非,让两人彼此起间隙,进而斗争起来)对人对己都有伤害,应该加以避免,但是出口伤人的情况在有意或不自觉之间就发生了。比如,也许是希望他人失败,或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防止别人占到便宜,特别是出现人事空缺时,竞争者为了自己的升迁,有可能会利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造谣、中伤、讽刺来破坏对方,不让别人有和自己竞争的机会。一个单位,一定会有几个比较谈得来的同事,经常会聚在一起互吐苦水,或是一起批评其他同事,或者传播一些小道消息,其实这也是一种“两舌”。“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意思就是和别人友好的相处,比布帛还要温暖,用语言伤害别人,比矛戟伤害别人还要厉害。当一个人有了过失或是处于困境的时候,一句善意的话语,会使人倍觉温暖;而一句讽刺、挖苦、打击的话,哪怕是出于无心,也是对自尊心、自信心的摧毁和伤害,会使人羞愧和痛苦。“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些道理,都是教我们在善言、善说上,应当尊重别人、讲究语言美,不能自以为是、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应当以诚待人、宽以待人、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与人为善,不要虚假待人、苛求别人。对处在舆论当中的人,应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智慧,以及不计较得失的胸襟。如果能充耳不闻、一笑置之,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了。只有从善言、善说做起,才能达到扬善止恶的目的。

善的心念被称为“善心、善意”。培养和修炼善的思想,既能利人,更能利己。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除了会依靠本性做事以外,还会运用理性的思维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本能的欲望是无限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理性的节制,如果任由欲望扩张,最终受伤的是自己。现在很多人认为自己很善良,但如果遇上一点点不如意、不顺畅,就开始怀疑一切,在思想上产生一些不好的想法和念头,恶念就开始占了上风,在语言上就开始埋怨,甚至谩骂,进而在行为上做出一些连自己事后都后悔的错事。心怀善念,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因为善(趋善、向善、心中有善、以身行善),而无我,才能从“小我”走向“大我”。只有不断地培养自己的善念,才能达到扬善止恶的目的。

善如风,你行了善,就像风刮过一样,别人不一定会一直记着;而恶似疤痕,不管你是无意还是有意,你作了恶,就像伤疤一样会留下痕迹,在别人的心里几乎无法抹去。因此,扬善止恶是一生一世、时时处处的事。要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从而到达善的终极世界,用身心去证明、体验善的境界。在生活中,在自己的生命中,不偏执,不执迷,让自己的整个身心远离恶的包围,进入善的圆融世界,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认识生活和人生,不断提高自己对善恶的认识水平,逐步向“上善若水”的最高境界修炼和迈进。

作者单位:陇南市国家税务局

同类推荐
  • 去山阿者歌

    去山阿者歌

    它们有着很好的名字:罗山、窑山、莲花山、花路坡、麦垛山、红山梁、大郎顶、官亭山、黄草岭、庙儿岭、马断头山……这些山和人一样,都活着自己的瞬间和恒久,也在救赎自己。山的间隙有条河。
  • 世上最美的感悟

    世上最美的感悟

    父母的爱,如山如川;父母的爱,血浓于水;父母的爱,刻骨铭心;父母爱,净化灵魂;父母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颠簸之路,父母呵护我们应对人生的喜怒哀愁,从这一刻开始收拾情怀,用心感悟无声无形的爱!
  • 春底林野:许地山散文

    春底林野:许地山散文

    许地山散文以其特有的宗教情结,短小的形式,丰富诡奇的联想,深邃的人生哲理,精彩地表现了他散文创作的独创性。其选择题材和创作技巧别具一格,不仅开拓了新文学的描写领域,同时也丰富了新文学的创作方法。本书收录了许地山散文创作的精品,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位作家细腻的情感和浓郁的文人气息。
  • 散文卷(宁夏文学精品丛书)

    散文卷(宁夏文学精品丛书)

    《宁夏文学精品丛书:散文卷》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宁夏是一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边塞大地,也是文学的沃壤。这里的土地和人民、风物和人情成为了宁夏作家书写、赞美与思索的主要内容和对象,他们力求从西部荒凉的表象下寻找和挖掘人们顽强的生存状态和坚韧的民族性格。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从张贤亮到以“三棵树” “新三棵树”为代表的宁夏青年作家群,以独特的生活经验、历史记忆和诗意的言说,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用文学的方式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发出生命的强音,营植出一道令人瞩目的文学景观。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学,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宁夏乃至西部的精神入口。
  • 彭家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彭家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反奉战争起后,S市华界的居民,大半因着前次战争所遗留的深刻的印象,对于自己的生命,以及细微的家具,都感觉绝大的危险,稍拥资产的都纷纷向租界移去;因此,城北仁义弄第二十号的房子也在这时空了,只有住在灶披间的两个寒酸学生没搬走。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之宁舞灵

    斗罗大陆之宁舞灵

    一位少女坐在树枝上.泪水一滴一滴落下地面.仿佛在弹奏一首美妙的曲子.少女说;“小三.我好想放弃.可是.我就是放弃不了.放弃不了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可是.我好累.我真的好累.你忘记了我.忘记了蓝色的玫瑰.忘记了.我们的约定.”
  • 冒牌大圣

    冒牌大圣

    “老猪,妖怪来了。”“大胡子,妖怪来了。”“和尚,妖怪来了。”一只猴子如临大敌,可是身后却没有任何的动静。转身的猴子看着一人一猪一胡子跑的快要消失的背影,猴子仰天长叹,欲哭无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神佛无道我率妖魔代之。PS:舵主一更,依次类推,盟主十更。此加更规则永久有效,直到完本。读者群:494330783
  • 我要征服三界

    我要征服三界

    重生的魔王与他的征服之路。。。。爆笑神经
  • 末世之最强玩家

    末世之最强玩家

    江离进入一场未世游戏,却惊讶的发现那是一个现实世界。在不断求生后,揭开了自己“审判者”的身份,于是,杀戮开始。他知道,在末世,危险的从来不是敌人的围堵,而是身边人的尔虞我诈。不过,面对这些,他笑了,勾起嘴角毫不掩饰其杀戮之意:“死?做好准备了吧?”这是一场超越生死的游戏,这是一个位面崩溃的开始,末世降临,请不要犹豫,因为,死神正凝视着你!下一秒,或者你就将会:gameover。(注:本书绝对不是游戏数据流,只是项带入的系统。)PS:最强玩家H番群号:548657269,进群宅男福利,精彩错过的剧情回溯,一切尽在其中。欢迎各位读者朋友加入进来,风雨同舟济,千古留芳名。
  • 还卿一座城

    还卿一座城

    他,继位即下令血洗南湘,让她成为了无家可归的人。她,一心想为国家报仇,故意扮丑,混入他的皇城。他并不为在乎她的容貌,执意立她为妃。她在他的后宫,掀起一阵血雨腥风,却不料,自己也陷入了他的专横独宠之中…………“你将会成为朕的皇后!”这是他给她的承诺,然而,他却早已知道,她不爱他,她要他的命……“我腹中的孩子,是我自己杀死的,我怎么可能怀上仇人的孩子?东方恒,我要一点一点折磨你,要让你知道,失去亲人的痛苦!”……她口含剧毒,吻住他的唇,一把匕首,准确刺入他的胸膛…………再见她,她恢复倾国倾城之貌,却已是他的阶下囚……他捂着胸膛,忍者剧痛,下令处死她……“开满菀兰花的那一座城,是朕还你的!”
  • 厉少的独宠宝贝

    厉少的独宠宝贝

    当威风凛凛权比天高的厉大少遇见跟小兔子一样软软的可爱到家的凌可曦小妹纸时那一颗坚硬的铁石心肠一下就化作了一滩春水向东流了,啥也不说了,先把生米煮成了熟饭再说!(喂喂喂!厉大爷都快成稀饭了好不好!)片段:“厉少杰!你放开我!不要碰我啊啊啊啊啊啊!!!”她手硬是扒着浴室的门不放,身体被某只大灰狼揽的死死的,厉大爷果断火了:“咋的!喜欢在这是吧!喜欢那就在这!”说完撩起xx提枪上阵直接把凌小曦同学按在门框边嘿咻了。唉,小白兔哪斗得过大灰狼呢,只有乖乖被吃的份了~
  • 毒医凶猛:废材小姐别撩火

    毒医凶猛:废材小姐别撩火

    [入坑请留意:本文为虐恋玄幻古言]她前世是善良的丞相府嫡小姐,却惨遭万箭穿心,庶妹和渣男的背叛。今世是万恶的丞相府嫡小姐,重获新生,她便要扭转乾坤,好好守护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前世她再善良,就是错嫁渣男。而这一世,她想要与这世界为恶了,上帝却安排了天使般的他出现在她的眼前。只可惜她心里早就没了爱,他要怎么样融化她的心灵成为她内心最柔弱的那股存在呢?她本是带着复仇的心重获新生,却没想到遇上了心仪之人,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不喜欢那个人,可是心里却早已经将那个人装在心中最深处。可是重活一世的她又怎能相信前世将她毁掉的所谓之爱呢?爱情何其强大,现实又是何其残忍,爱情,一旦错过,还能有再次挽回的机会吗?
  • 隔壁有总裁:唯爱永生

    隔壁有总裁:唯爱永生

    他,第一家族冰魄家族的大少爷,她,第二家族千羽家族大小姐,当命运的时针转动,他们相爱,他,这辈子唯她不娶,她,唯她这辈子不嫁
  • 凯爷之我已深深爱上你

    凯爷之我已深深爱上你

    《凯爷我对你动了心第二部》强势回归,如果你没有看到第一部,那么我推荐你还是先看过第一部再来看这一部哦。内容介绍:五年后的重逢,让这一对彼此爱着对方的男女主人公如愿的走到了一起。但是,也许因为情路坎坷,也许因为彼此都有着很多的爱慕者,他们的爱情并不是很称心如意。最后会有怎样的一个结局呢?简介中就不多透露了,大家还是打开本文观看吧。
  • 呆萌爸比精明娃

    呆萌爸比精明娃

    我是爸比捡回来的,他说那是个下雪的天气,所以叫我雪瑞。爸比也是个胆小鬼,每个打雷的夜晚他都要抱着我睡,还说是怕我害怕,我才不会怕那。尽管遇到自己喜欢的人,爸比也是胆小到不敢表白。爸比是个很可爱的人,也是个护短的人,他最护我了,他说:“我是他的宝贝,谁都不能比,哪怕是今后和他共度一生的人也不能和我比。”所以我最爱爸比了。我知道我不是爸比的孩子,可是我没有想到爸比会是我的舅舅,所以爸比也是个好会撒谎的男人。他骗过了好多好多人。爸比还有好多缺点,比如不爱洗脚,吃饭总不在桌子上,总熬夜游戏,哪怕他的工作没有做完。还有好多好多。可是他做的这些他一点也不让我做,所以爸比还是个自私的人,嘿嘿,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