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虽说人情不是万能的钥匙,但不懂人情是不可以的。因为,人情是无根的东西,想要固定它,必须牢牢地掌握它。通晓人情,就是要有一种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情感体验的态度。从正面讲,就是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好像肚子饿了要吃饭,应该想到别人肚子也饿了,也要吃饭;身上冷了要穿衣,应想到别人也与你一样。懂得这些,你就要“推食食人”、“解衣衣人”。
刘邦就知道这种道理,所以他在韩信眼中是个通情的人,并且刘邦还使韩信欠下自己的人情债不忍背叛。齐国人蒯通知道天下的胜负取决于韩信,就对他说:“相你的‘面’不过是个诸侯,相你的‘背’,却是个大福大贵之人。当前,刘、项二王的命运都悬在你手上,你不如两方都不帮,与他们三分天下,以你的贤才,加上众多的兵力,还有强大的齐国,将来天下必定是你的。”
韩信说:“汉王待我恩泽深厚,他的车让我坐,他的衣服让我穿,他的饭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的车要分担人家的灾难,穿人家的衣服要思虑人家的忧患,吃人家的饭要誓死为人家效力,我与汉王感情深厚,怎能为个人利益而背信弃义。”
过了几天,蒯通又去见韩信,告诉他时机失去了便不再来,韩信犹豫不决,只因汉王对他情深意重。
我们姑且不论刘邦以后如何处死了韩信,但就人情世故而言,刘邦很成功,他能令韩信在想到背叛时心中便产生愧疚,不忍去做。
通晓人情从反面讲,就是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爱面子,就别伤别人面子,你要尊重,就不能不尊重别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事,也不是没有人做。
项羽就是其中之一。虽然他有“霸王”的美称,却只有霸者的习气,没有王者的风范。他自己想称王,却想不到手下的弟兄也想做官。该赐爵的时候,爵印就在他手中,棱角都磨损了,他还是舍不得颁发下去。因此,与其说项羽败给刘邦,还不如说他输给了人情。
其实,人情就是人缘。有人缘的人,会广交朋友。话虽这么说,但人情的“通”,人缘的“有”,是不能靠守株待兔而得来的。天上不会掉下一张馅饼,而且刚好掉到你的嘴巴里。人情要去做,重视情感,不是谋划,也并非算计,这仅是交际的一种手段。因为欠了人情,别人必然会有回报。每个会做人的人,都会处在两种位置的角色上,不是别人欠你情,就是你欠别人的情,不存在谁算计谁的问题,因为中国人的关系就是靠人情的流动在相互维系着、进行着的。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无一不是“感情效应”的结果。善于交际的人大都深知其中的奥妙,不失时机地进行感情投资,对于拉拢和控制别人往往能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
韩非子在讲到驭臣之术时,只说到赏罚两个方面,这自然是最主要的手段,但却很不够,有时两句动情的话语,几滴伤心的眼泪往往比高官厚禄更能打动人。因此,感情投资,可谓一本万利,是一种最为高明的控制术。
有许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会记得只见过一两次面的下属的名字,在电梯上或门口遇见时,点头微笑之余,叫出下属的名字,会令下属受宠若惊。可见,富有人情味的上司必能获得下属的忠心拥戴。
作为上级,只有和下级搞好关系,赢得下级的拥戴,才能调动起下级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尽心尽力地工作。俗话说:“将心比心”,你想要别人怎样对待自己,那么自己就要先怎样对待别人,只有先付出爱和真情,才能收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如果你手中握有一定的实权,位高权重,一般说来,不需要别人的帮忙,当然也不欠别人的人情。但是,天下的事情那么多,并不是每一件事情你都愿意干、愿意出面、愿意插手,这就需要借助别人去干,在这种情况下感情投资就十分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