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65400000044

第44章 夹谷之会

齐国曾经三次向晋国的霸权发起挑战,但无一例外以失败而告终。

到了齐景公时,齐国与郑国和卫国建立起铁三角同盟,实力大大超过之前的齐顷公、齐灵公及齐庄公时代。齐景公雄心勃勃,他曾经在晋昭公面前表现出“欲取而代之”的雄心,如今条件渐趋成熟了。

阳虎从齐国逃跑,投奔晋国,这给了齐景公出兵的口实。

公元前501年秋季,齐景公亲自率军对晋国发动进攻,目标是晋国城邑夷仪。齐国的复兴与报仇雪恨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国人军国主义的狂热。

在齐国将士中,有一名叫“敝无存”的武士,临出征时他正打算要结婚。听到要与晋国开战的消息后,他毅然放弃了新娘子。他说:“这次出征,要么战死沙场,要么立功归来。倘若有幸活着回来,我一定要娶望族高氏或国氏家的女儿。”看来他把打仗看成是一个人生的机会,为了表示他的决心,他把未过门的新娘子送给了弟弟。敝无存跟随大军攻打晋国夷仪,他豁出命了。战斗时冲锋在前,他率先登上云梯,冲上夷仪城墙想方设法打开夷仪的城门。但他最终无法完成心愿了,在城门下战死了。

不过敝无存的勇敢精神却激励了齐国将士。

东郭齐是另一名勇士,他作战骁勇,推了一部云梯便准备登城。他要有个伴来掩护,这时有个名叫“黎弥”的勇士对他说:“我跟你一起上,登上城墙后你在左翼,我在右翼。等到其他人都登上城了,我们再下去。”东郭齐说:“好。”于是他奋勇登城,上了城后,就在云梯左翼与晋军交战。这时黎弥也上了城,见到晋国人多,吓坏了,赶紧又顺着云梯溜下城了。东郭齐一人在城墙上苦战,他果然神勇,一直战斗到战友们都上了城。晋国人害怕了,纷纷逃窜。

齐国人终于占领了夷仪。

齐国在对晋战争中赢得一场胜利,虽然只是小战役,但足以鼓舞士气了。与齐国结盟的卫灵公也跃跃欲试,他也出兵加入对晋战争的行列中。

夷仪之战的失利,并没有重创晋军实力。晋国统帅部调兵遣将,在中牟一带部署了一千辆战车,严防齐军的进攻。

卫灵公亲率五百辆战车,准备强行通过中牟,与齐军会师。驻扎在中牟的晋军将领打算进攻卫军,这时从卫国叛逃到晋国的褚师圃建议说:“卫国虽然是小国,但国君亲自率军作战,士气旺盛,不一定打得赢。而齐国刚刚攻克夷仪,颇为骄傲自满。如今齐侯已回国,军队统帅的身份比较低微。不如攻打齐军,一定可以取得胜利的。”

其实卫国军队的战斗力,未必如褚师圃所说的那么强。可能是他虽然流亡在外,还是不想看到自己祖国的男儿们血流成河吧。

晋国人听从了褚师圃的建议,转而进攻齐国军队。果然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齐军,低估了晋国人的力量,被反戈一击后仓皇逃窜。

齐晋之间的较量双方各胜一场,算是扯平了。

即使如此,齐景公仍然十分满意。确实他有理由感到欣慰,因为这是一次旗鼓相当的较量,而且齐国人是主动进攻。更重要的是,齐国已经不是孤立作战了,而是有了盟友参战,这说明晋国统治中原诸侯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中原政局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齐景公在伐晋一役中没有占到便宜,但是在外交上却大获全胜。继卫国和郑国之后,鲁国终于也与齐国握手言和,这对晋国来说不啻为当头一棒。

在阳虎之乱后,齐国逮捕了阳虎,而晋国收容了他。这无疑使鲁国对晋国深感不快,而对齐国产生了好感。不过真正使鲁国向齐国靠拢的,是鲁国政要们都意识到,晋国已经雄风不再了。虽然齐国的军事力量未必超过晋国,但齐国处于上升期,而晋国却已经处于下落期了。

公元前500年,齐鲁两国之君会于夹谷,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上,鲁国大司寇孔子大放异彩。

孔子怎么突然成为鲁国大司寇了?这事还得从阳虎说起。

孔子一直声名卓著,却一直没有机会当官。直到阳虎掌权后,才力请孔子出山。可是孔子对阳虎“陪臣执国命”的僭越行为颇为反感,虚与应付。后来阳虎兵变失败,此事便不了了之。虽然孔子一生都讨厌阳虎,但这件事说明阳虎其实颇有雅量,有政治家的心胸。不管他是否真的认为孔子有治国之本领,至少对于这位国际文化名人,他表现出了应有的尊敬。阳虎的态度,对孔子的仕途有很重要的影响,他突然成为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阳虎逃跑后,孔子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无论是鲁定公还是三桓集团都不能无视他的存在了。

孔子的机会来了。

公元前501年,孔子出任中都宰,他担任中都宰大约一年。据一些资料记载,他在任中都宰期间:“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途,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四方诸侯则焉。”政绩还是比较明显的,一年后他又先后升迁为司空和大司寇。

就在这个时候,鲁国向齐国伸出和解之手。

作为鲁定公的左右手,孔子参加了夹谷之会。

鲁国与齐国一直是夙敌,选择和解之路,对鲁定公来说是不得已的方法。鲁国的军事实力远逊于齐国,以前仗着有晋国人撑腰,鲁国倒也狐假虎威,时不时对齐国发起反击。可是如今齐国越来越强,甚至主动进攻晋国。晋国虽然打败了齐国的进攻,却没有展开报复战,晋国内部的激烈斗争大大制约了其对外扩张的霸业。卫国和郑国已经与齐国结盟,鲁国成为齐国与卫郑之间的夹心饼干。既然晋国心思已经不放在中原霸业上了,对于鲁国来说,与齐国结盟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齐景公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显然,齐国想从夹谷之会中捞取更多的好处。当齐景公听说陪同鲁定公前来的人是孔子时,他开始动歪主意,原来齐景公与孔子是老朋友了。

齐景公第一次见孔子,那是在二十年前(公元前520年,孔子时年三十)。当时齐景公出访鲁国,听说孔子这个人学问很大,便跑去向他请教。齐景公一心想恢复齐国的霸业,因此他提的问题是跟霸业有关的事。他问孔子:“秦穆公年代国家又小又偏,怎么能建立霸业呢?”孔子便对他说:“秦穆公虽处偏远小国,但志向高远,行为端正。我举个例子吧,比如秦穆公提拔五羖大夫百里奚,把他从奴隶中解放出来。跟他谈了三天三夜,之后就让他执政了。从这点来看,称王也是可以的,称霸有点太小了。”这一番话,给齐景公留下很深的印象。

五年后(公元前515年)由于鲁昭公被逐,鲁国政局动荡,孔子便跑到齐国。齐景公很高兴,便请教孔子说:“如何治理政事呢?”孔子回答很简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说,要严守君臣、父子之礼,这些话十分合齐景公的心意。因为他上台时,先受制于崔杼和庆封,后来又受制于高、栾、陈和鲍四大家族。虽然靠晏子之谋,最终得以亲政。但想到这些权臣,他心里还是掠过一丝寒意。

过了不久,齐景公又一次向孔子请教施政术,这回孔子说:“政在节财。”显然这又是有所指的,齐景公这个人比较奢侈,孔子的回答很有针对性。齐景公听了后很佩服,他用对待鲁国执政季平子的礼仪来对待孔子,以示尊敬,并打算封给他一块地。这时齐国宰相晏子出面制止,他认为孔子喜欢古代繁文缛节,不适合今天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理想虽然高远,却不切合时宜。

此后,齐景公对孔子便日益冷淡,最后他对孔子说:“我老了,不能再用你了。”孔子知道待在齐国没有机会了,便回到鲁国。

从齐景公与孔子的交往经历可以看出,他对孔子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起初他认为孔子是个大学问家,有深厚的政治学素养。后来却认为他是个食古不化之人,不值得重用。

平心而论,孔子虽然食古,但未必不化。如果遇上盛世,他还是有治国之本领的。但在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下,他鼓吹仁义的政治主张,完全被尔虞我诈和争雄斗霸的时代所唾弃了。这样,齐景公和晏子等人,不免把孔子看成是个书呆子了。

夹谷会议前,齐国打探到孔子将作为鲁国主要谈判代表出席,便动了一些歪主意。黎弥对齐景公说:“孔丘这个人,懂得礼义,却没有勇气。我有一个主意,夹谷这一带,不是有一些原莱国的居民吗?我们怂恿他们劫持鲁国的国君,这样谈判时,鲁国人就很被动了。到时我们提什么条件,他们都得接受。”

齐景公听后,连连称好。

其实黎弥小看孔子了。孔子是何许人也?他是鲁国著名勇士叔梁纥的儿子。当年在偪阳之役中,叔梁纥勇冠三军,手举城门,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英雄。孔子也得了点父亲的遗传,长得人高马大,力大无比,也可以举城门。而且通晓驾车和射箭,精通武艺。只是孔子“不肯以力闻”,不愿意显示他的武力。所以时间长了,大家当他是个学问家,却忽视了他其实是武艺很高超的人。

鲁定公要动身前往夹谷时,孔子对他说:“外交一定要有武力作为后盾,自古以来,诸侯离开国境时必定要带上武官,请您带上左司马和右司马。”司马是握有军权的武官。到了夹谷附近时,突然有一伙人冲了出来,原来是原莱地的居民武装。莱以前是齐的邻国,后来被齐灵公所灭,有一部分莱国居民便迁移到了夹谷这一带。齐景公暗中怂恿他们武装起来,劫持鲁定公。

虽然鲁定公带了卫队,但看来犯之敌人多势众,他有些害怕。再说了,这里毕竟是齐国境内,面对一群齐国暴徒时要不要反击,鲁定公显然有些迟疑。

可是孔子这个读书人,却展现出决断力的一面。他立即命令鲁定公的卫队坚决还击,并护送鲁定公撤退到了安全的地方。卫队终于击退了来犯的莱地人,这使得齐景公以非政府武装劫持鲁定公的企图破产了。

到了夹谷后,孔子立即向齐国一方提出严重抗议:“现在两国和好,贵国竟然以蛮夷(指莱国)的俘虏前来挑衅,难道贵国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号令诸侯吗?”齐景公听了后脸色一变,干咳了两声,皮笑肉不笑地说:“啊,看来是误会了,我马上下令让那些莱人统统滚蛋。”

经过一番谈判,齐鲁双方达成盟约。可是狡猾的齐景公却增加了一个附加条款,即倘若齐国军队出境作战,鲁国必须要派遣三百辆战车参战。

这个附加条款无疑确立了齐国老大的地位,而鲁国不过是从属国。很显然,齐国称霸的野心一目了然,这个条款对鲁国非常不利。但在鲁弱齐强的背景下,鲁定公很难拒绝。孔子一样心知肚明,这是霸王条款,可是能怎么办呢?

孔子只能想办法挽回一些面子,减少鲁国的损失,他便对齐景公说:“要我们听从贵国的命令,那必须先把汶阳归还给鲁国。”汶阳是齐国所占领的鲁国土地,因此孔子据理力争。老夫子在外交上,也着实有一番本领,并不全是书卷气哩。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既然齐鲁两国媾和,化干戈为玉帛,就必须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面对强势且傲慢的齐景公,孔子大胆地提出领土要求,这是需要勇气的。书生亦勇,虽千万人吾往也。

对齐景公来说,用土地来换取霸业,这是值得的。其实齐景公并不是一个吝啬的人,当年为了拉拢鲁国,他就无条件地归还郓城和阳关二邑。后来卫国出兵协助攻打晋国,齐景公又把齐国西部的三座城邑拱手相让给了卫国。在齐景公看来,只要能称雄于北方,甚至称霸天下,以区区一点土地为代价,值!

汶阳最终归还给了鲁国。孔子为鲁国政府挣回一些颜面,在弱国外交中他的表现已经算得上可圈可点了。不过最大获益者当然还是齐国,与鲁国结盟后中原重要诸侯国除宋国后,几乎被齐国都囊括了,而百年霸主晋国则失去了对东方的控制权。

夹谷之会是春秋后期一次重要的会盟,这次齐鲁会盟标志着齐国彻底走出了晋国的阴影。经历齐顷公、齐灵公、齐庄公和齐景公四代君主的发愤图强,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而晋国霸业凋零速度之快,则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鲁国人牺牲了一部分权益,换来了与齐国的和解。外患暂时消除了,可是内乱却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同类推荐
  • 风雨辽河畔

    风雨辽河畔

    清末民国初,无疑是中国风云多变的时期,东北更是多事之秋,北有沙俄的觊觎,东有日本的野心。东北人民不甘心被压迫、受奴役,自发起来与沙俄斗,与日寇斗,不屈不挠,前仆后继,演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壮剧。
  • 底层的抗争

    底层的抗争

    科技是否能与法术和智谋抗衡而三分天下。华夏浩瀚的历史中法术到底存不存在,如果存在怎样才是正确的应对姿势呢?好奇?底层的平民如何面对自己生存了几十年却扔然对自己来说十分陌生的世界,刀枪不入的神功护体,诡秘莫测的法术一介平民如何应对?撒豆成兵,剪纸为人的另类解读,想知道白莲教与普通宗教的区别是什么吗?积年的乱世中,黄牛与一群社会底层活不下去的人民选择抗争,看黄牛如何抵抗白莲宗与文人的重压。
  • 后琅琊王

    后琅琊王

    千骑破虏平天下,御守抵天定江山。三身九令统江湖,把酒言欢天地间。书剑红尘三十载,万顷江山为帝难。扁舟一叶千山尽,临江夜宿似与仙。云城雪皑绝飞雁,叩首千里朝圣言。定帝都,平天下,江怀公子,名震江湖!
  • 历史之谜(上)

    历史之谜(上)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三国笑谈

    三国笑谈

    黄巾起义是怎么回事?讨伐董卓是怎么回事?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三国……
热门推荐
  • 血蔷薇之祭

    血蔷薇之祭

    ??他们确实是存在着,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他们总是在夜里猎狩,他们的眼睛在夜晚更加有生气地闪耀着比寒冷的冬夜更加冰冷。??他们,喜欢饮用人类温暖的鲜血。??嘘……他们来了,请闭眼。
  • 帝路争锋

    帝路争锋

    长生种、异能种、普通种。世界很大,普通人怎样登临至高!一个穿越客利用自身知识完爆异界人的传奇!无论是比武功还是比神通你们都不行!因为这是劫数!不管圣女魔女妖女统统不要跑,把你们写真留下!因为他需要考虑一下!他就是林奇,旧时代的终结者,新时代的开启者和弄潮儿!不要问他多少岁,他永远十八岁!
  • 胖子成神记

    胖子成神记

    有人说作为一个胖子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我很想说电灯泡在上,我发誓这人说的是对的,但是当郑铁建从泰山跳下的那一刻开始,一切都不一样了,胖子变成神了,变成无所不能的神了
  • 武道之宗

    武道之宗

    无论过去,现在,未来,世上皆奉吾为武道之师,吾乃武宗!
  • 洛氏事务所

    洛氏事务所

    洛家三兄弟所成立的事务所专门处理警察无法解决的非正常特殊案件,一个个诡异而恐怖的案件背后所隐藏的到底是冤魂的复仇还是人性的缺失,欢迎走进Lo.Office。
  • 寒光图记

    寒光图记

    唐武周年间外有突厥契丹虎视眈眈,内有群雄争斗不休。炀帝藏宝图重现江湖,大周王朝继承之争愈演愈烈。前代的纠葛,权臣的野心,诱人的宝藏,帝位的争夺。野心,欲望,贪婪,权利,仇恨这一切的一切即将拉开帷幕。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跟大师学国学大全集

    “国学”一词,原是太学等学府的名称,在近代新文化运动前后,被赋予新的概念,用来指代“汉学”。随着国学的发展,其广度与深度已得到很大的拓展。现代的国学是以先秦儒家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又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戏剧、明清小说、历代史学等,形成一套独特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时至今日,国学更是成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可或缺的基石。真正的国学大师不仅学贯古今、人格高尚,更具有独到的开创性和深远的影响力。我国学界于近现代涌现出了一批既能放眼世界观天下,又能内省自身得真学的大方之家。
  • 养生肤语

    养生肤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上古劫之灵台

    上古劫之灵台

    这是一段传自上古的爱恋,至死不渝;这是一曲来自上古的乐章,幽怨缠绵;这是一片延续上古的世界,恩怨情愁……在这里,自上古每个人胸前都现有一物,他们曰灵。灵自胸而成,自胸而生,灵或是一种物,亦或是一滴水……灵住于人之体,这体曰台。人之根本这在于灵台,无灵,无台,曰禁忌废体……这是一次缘自上古的传承,傲起天地;这是一个起自上古的劫咒,碍阻天涯;这是一世续起上古的生活,回首笑叹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