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村是一个只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虽然地处东部沿海省份,但因为并不靠海,而且还处于群山的环抱之中,交通略显闭塞,所以长久以来,李家村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在附近的十里八村中都属垫底。
一直到李大头母子发家之后,李家村的村民才开始慢慢的过上了众人羡慕的富裕生活。
李大头原名李光,因出生时就头大如斗,加上小时候又一直营养不良,所以更显身小头大,故而被村里的小孩子取笑为大头鬼,长大一些之后这个外号就演化成了李大头。
李光自幼家贫,出生不满月父亲就因意外去世,完全是由母亲一个人把他拉扯大。母亲王氏虽然勤劳能干,但无奈李光自小便体弱多病,药不离身。为了吊住小李光的命,王氏不但一个人操持家中的所有农务,还要不时去镇上打零工赚些钱给他买药,就算是这样,等到李光长到十岁的时候,家中也已是到了债台高筑无米下锅的地步。
但仿佛是李光命不该绝,就在此山穷水尽的时候,突然一日,一个路过的游方老道看见了坐在门口发呆的李光,当时的情景李光一生都终将记忆犹新:
“咦?小哥你这印堂红润、灵光透骨,看来是要走大运了呀。”
正坐家里院门门槛上迷糊的李光,突然听到了一个慈祥老者的声音,抬头一看,只见一个身穿灰色道袍,头挽发髻,邋里邋遢的老道士,不知何时站在了他的面前,正一脸坏笑地看着他。
李家虽然穷苦,但李母王氏却是一个爱干净的人,所以李光从小虽然穿着朴素,但却很是干净。猛然看到一个邋遢的老头,一脸“坏笑”地看着自己,体弱胆小的李光当即被吓得,“啊”地一声从门槛上向后摔去。
当时李光只觉得眼前一花,然后只觉身子被一股柔和的力道包裹着,又坐回了门槛上,而那原本在身前的老道,却是不知何时已经坐在了他的身旁,同时还瞪着一双昏黄的双眼,“啧啧”称奇地打量着他。
“好面相,好天资!敢问小哥高姓大名?”说话间老道还露出了硕果仅存的几颗大黄牙。
李光看着一脸褶子的老道,心中还是有些害怕,唯唯诺诺地回答道:“我~我叫李光。”
“李光?”老道士手捋胡须,沉吟的一下又接着问道:“小哥年方几何啊?”
“十~十岁。”
老道士听闻又口中念念有词地掐指演算起来,不一会之后,老道士突然开怀大笑起来:“哈哈哈,天意啊,真是天意啊!”
李光见老道士,突然发疯了似的,心中不禁更是害怕:“这不会是个老疯子吧。”想到村里流传的老疯子吃小孩的故事,李光开始浑身不住发抖,眼见就要哭了出来。
老道士见状,急忙干笑两声拍了拍李光的肩膀说道:“小哥莫怕,老道只是见小哥你生得龙睛凤目,器宇不凡,一时有些高兴罢了。”
“道长是在取笑我吗?”李光自记事起就没少因样貌奇特而被人取笑,没想到今天这个陌生老道士也拿这来取笑他,他不禁有些生气了,胆子也自然大了起来。
老道见李光如此说,急忙摆手正色道:“小哥误会老道了,老道是真心觉得小哥根秀骨灵,将来必是人中龙凤,前途更不可限量。”
李光见老道士言语诚恳,不似取笑他,于是也就不再纠缠此事,而是抬头四望母亲回来没有,同时口中喃喃自语:“骗人,还人中龙凤呢,我这都快要饿死了。”
“小哥莫要自轻,你我相见便是有缘,老道我近日闲来无事,不如就在小哥这叨扰几日吧。”说罢老道也不客气,径自起身进到了院里,然后在院中一石磨上盘腿打坐起来。
王氏回来之后,见老道口口声称能帮小李光治好病,并且伙食费自理,所以这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没有将他赶走,就这样老道就在李光家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道除了每日帮李光拍打身体来“治病”之外,再就是教他打一套拳,一套软绵绵的怪拳。
当李光觉得身体不再难受,并且学会了老道的那套怪拳之后,也终于到了老道与李光离别的时刻,临走前老道还硬塞了一块金子给王氏,留下一句“缘尽于此”,然后就飘飘然地离去了。
虽然只相处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但老道在李光母子的心中却是留下来了永远也无法磨灭的一笔。从此以后,李光的身体是越来越好,再也不是那个病秧子的模样,他的头也不再像以往那样经常昏沉沉,而且随着身体逐渐发育强壮起来,他的大头也不似从前那么明显了。
这些还都不是李家最大的变化,自打老道走后,李光仿佛开了窍一般,什么活计他捣鼓两下就能明白,并且很快就能做到青出于蓝,就连做饭的功夫都很快地超过了李母王氏。
因为李光前些年身子一直病着,加上家里生活拮据,所以他从小就没上过学,识字还是李母闲暇之时教的。自打病好了之后,李光很快就把家中的几本破书给翻完了,而后就求着王氏给他找书看,王氏无法只能出去搜罗一些旧书给他,李光也不挑剔,什么小学中学课本、天文地理、农牧理工统统照单全收。
凭着过目不忘的本领,李光很快就从一个仅仅识字的准文盲,变成了一个饱读诗书的大“才子”。
有了知识之后,李光就闲不住地想捣鼓实验一下他所学到的知识,作为一个地地道道地农民子弟,并且身处穷乡僻壤的农村,那就自然要从农牧方面开始实践了,于是家里的农田菜地就成了他的试验田。王氏处于高兴与溺爱之心,也就由着他捣鼓了。
很快李光家的菜地里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蔬菜长势明显要比别人家的好上一大截,这让原本还有些担心的李母也放下心来,干脆什么都听儿子的了。
有了母亲的支持,加上卖掉金子还债剩下的一点钱,李光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家里的田全部改成了菜地,很快李光种出了许多高品相的蔬菜,并且很快就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就这样李家算是赚到了第一桶金。
从此以后李光就一发不可收拾,先是雇人扩大种植规模,然后又开始养猪、养牛、养鸡、养鱼,短短的十年不到的时间,李家的生意已经涵盖到了农牧业的各个方面,这期间李光还亲自设计了自家的新宅子,整个大宅子愣是花了几年的时间才算基本完工,村里那些以前看不起李光母子的人,这下眼珠都快瞪出来了。
但这还不算完,自从李家大宅建好之后,李光似乎又迷上了盖房子,别人都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盖,或者至少也在城镇周边盖,可他却偏爱在深山老林中盖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据说是在建什么度假村。
反正不管怎么说,李家如今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土财主,以前人们提起李家村首先想起的就是村支书李利荣,现在别说李家村,就是县里市里说起青山镇,大家首先想起的就是青山公司的各种各种蔬菜瓜果鱼肉蛋奶,而这青山公司就是李光母子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