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最注重礼貌。同时,对自己的姓名看得很重,而且致力于维护自己的名声。
要想在社交场合里站稳脚跟,首先要注意人际的称呼,因为得体的称呼能为你的社会交际增添光彩。
对关系密切的熟人,可直接用亲属称谓相称,如叔叔、伯伯、爷爷、奶奶,也可加姓来称呼,如李爷爷、黄小妹等。
在开会、工作等场合,直接称呼职务、职业是为了处理工作关系,也是显得客气有礼貌,如:厂长、校长、处长、科长、医生、老师等。也可以加姓来称呼,如张老师、李医生、王处长。一般来讲“姓+职务”显得庄重大方一些。还有一种是“名+职务”是关系比较密切的情形下的称呼,而“姓名+职称”则表明有郑重其事的意思。
不称姓而直称其名,是最随便、最亲切的一种称呼。这仅限于长者对年轻人,老师对学生或关系密切的人之间。
在同事之间,年长者可在姓前加“老”互称,如“老李、老张、老吴”等;小辈之间或长辈对晚辈,可在姓前加“小”作称谓,如“小张、小黄、小于”等。
在职称、职务、身份前,加上“老、大”等更有尊敬的意思,如老厂长、老局长、老教授、大作家、大画家、大翻译家等。
对于德高望重的老年人,可以在姓的后面加“老”字,如“徐老、王老、李老”等,这种称呼有很恭敬的意思。
对陌生人的称谓也有讲究。可根据人的具体年龄、性别、职业等情况称“先生、小姐、夫人、太太”或“师傅、同志”。也可用“职务+同志、师傅”相称,如“司机同志、木匠师傅”等。对年长自己一辈分的,可以父辈相称,如“大叔、大婶”等。对年长两辈的,可以祖辈相称,如“大爷爷、老奶奶”等。与自己年龄相近者,应以平辈相称。难以确定身份时,可用“请问您”开头,以示礼貌,达到交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