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语言交流的实践证明:在同一个社会环境表达同一思想内容,不同交际场合要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否则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常言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一个善于交际的人,懂得说话应当看场合。
1.自己人场合与外边人场合。我国文化传统一向是重视内外有别的。对自己人“关起门来谈话”,可以无话不谈甚至可以说些放肆的话,什么事都好办。而对外边的人,总怀有戒心。“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办事嘛,一般是公事公办。因此,遵循内外有别的界限谈话,让人认为是得体的,违反这一界限,便被人认为是“乱放炮”,说话不得体了。
2.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正式场合说话应当严肃认真,事先有所准备,不能乱扯通。非正式场合下,便可随便一些,像聊家常一样,便于感情交流,谈深谈透。有些人说话文绉绉的,有些人说话俗不可耐,就是没有把握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的界限。
3.庄重场合与随便场合。“我特地来看你”显得很庄重。“我顺便来看你”,有点随便看你来的意思,可以减轻对方负担。
可是,在庄重的场合说“我顺便来看你”,就显得不够认真、严肃,会给听话人蒙上一层阴影;而在日常生活中明明是“顺便来看你”,却偏偏说成是“特地看你来了”,有些小题大做,让对方感到紧张。
4.喜庆场合和悲痛场合。一般的说,说话应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一致。在别人办喜事时,千万不要说悲伤的话;在人家悲痛时,你逗这个小孩玩,逗那个小孩玩,说些逗乐的话,甚至哼哼民调小曲,别人就会说你这人太不懂事了。
5.适宜多说的场合与适宜少说的场合。对方很忙,时间很紧,跟他说话就得简明扼要。如果跟他谈笑风生,海阔天空,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不符合客观的要求,效果是不会好的。
你应邀参加某个宴会,也许会发现同桌的尽是些你不认识的人;你去外地出差,在车上坐在你面前的,在旅馆里与你同住的也许也不是与你认识的人。这种时候,我们往往有些不知所措,想和人交谈,心里却七上八下,不知话该怎么出口。然而要想扩大我们的交际圈,我们又必须懂得如何与陌生人谈话,交朋友。
你在交际中也体会到了,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对第一次见面的人所表现的耐心是不等的。有的人已成为你的朋友,但你并不感到第一个五分钟起了多大作用;当然肯定也有由于你的不耐心而失去了可能最能帮助你的朋友。可以想象,你要第一次与别人见面就感到对方不耐心,那么你肯定会不喜欢他的,从心里不愿与他交朋友。
要注意的是,与人见面的第一个五分钟,千万不要演戏给人看,否则就给人以虚伪的感觉。也不应在第一次见面就向人家诉苦或发牢骚。这些都有可能使你失去一位很好的朋友。
那么,当你遇上陌生人时,怎样才能打破拘束,使你与陌生人之间的谈话得以顺利进行呢?
1.如果你有事要会见一位陌生人,尽量先从朋友那里了解一些那人的情况,尤其是他的职业和兴趣。
2.留意别人向你介绍的关于生人的情况。例如,当听到“他刚从国外回来”时,你可提一些关于国外方面的问题,或者请他谈谈在国外的感受。这样,或许可以很快加深你对他的了解,也容易使他对你产生好感。
3.谈谈你自己的情况,这可以导致别人介绍自己。
4.可以问问他私人方面的但又不太过分的问题,不过不能问他的“第二职业”。如果主人在研究所工作,你就可以问别的客人“你也在研究所吗?”由此可进一步打开话题。
5.陌生人讲的话往往提供你关于他兴趣所在的线索,要特别注意。
6.对方也许比你更紧张,要跟他谈一些轻松的话题。
7.留意别人的语气、表情、手势的变化,他们什么时候振作,什么时候兴趣索然。要使自己的谈话随机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