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不可失
唐朝初年,将军李靖带兵攻打蜀郡的萧铣。在长江边上,有人看到江水泛滥,提出等江水退了再过江。李靖面对滔滔江水,有力地挥着手,坚定地说:“一定要现在过江,打他个措手不及!要知道,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萧铣以为我们被江水阻隔,不会马上进攻。我们必须趁江水猛涨的大好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子攻到城下。这才是上策。”结果,李靖取得了胜利。
【注解】机:机会,时机。失:错过。
【释义】机会不可错过。
【例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把工厂的生产搞上去。
鸡鸣狗盗
战国时,秦昭王想请齐国贵族孟尝君去他那里做事,后来,又把孟尝君关了起来。为了脱身,孟尝君的一个门客装狗叫,夜里去秦宫把原来献给秦王的一件裘皮衣偷了出来,献给秦王的宠妃,这才被释放。孟尝君被释放后,来到城门口,天还没亮,城门还没开。这时,另一门客赶紧学鸡叫,守门人以为天亮了,开了城门,孟尝君得以逃脱。
【注解】鸡鸣:指学鸡叫。狗盗:学狗偷东西。
【释义】比喻不足称道的卑下的技能。
【例句】我们做事一定要光明磊落,不能搞鸡鸣狗盗的伎俩。
疾风扫落叶
晋朝时,苻坚当了前秦的皇帝,统一了北方许多地区。苻坚野心勃勃,准备讨伐东晋。对于此事,绝大多数官员都反对。苻坚看这情形,就和弟弟苻融商议,可苻融也坚决反对。苻坚得知弟弟的态度后,非常生气,说:“我们力量这么强大,难道还打不赢这个将要灭亡的东晋吗?”出兵时,许多大臣仍来苦苦劝告,苻坚却骄傲地说:“我们百万大军去攻打弱小的东晋,就像疾风扫落叶!”苻坚不听别人的意见,结果打了大败仗。
【注解】疾:猛烈。
【释义】猛烈的风扫除秋天的黄叶,比喻行动迅速,力量强大。
【例句】公安机关打击犯罪分子,那气势就像疾风扫落叶。
疾风知劲草
王霸是西汉时人,从小胸怀大志,有一身本领。当时,王莽要夺取皇位,许多人起兵反抗。王霸投奔到刘秀门下,忠心耿耿地跟随刘秀作战,立下许多战功。后来,刘秀有几仗打得不太顺利,许多将领都对前途失去信心,离开了刘秀。王霸不为所动,仍忠诚地辅佐刘秀,刘秀很感动,说:“投奔我的人有许多都跑了,只有你还留在这儿。真是疾风知劲草啊!”王霸后来在刘秀手下担任重要的官职。
【注解】疾风:猛烈的风。劲:强而有力。
【释义】比喻危难时才显出人的坚强意志,经得起考验。
【例句】经过这次磨难,我才知道你是真正的朋友,这真是疾风知劲草啊。
既往不咎
著名教育家孔子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他有一个学生叫宰我,对祭祀礼仪很有研究。一天,鲁哀公要为土地神立牌位,就问宰我用什么树木制作。宰我答道:“夏代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用栗木是想让人民生活得战战栗栗。”宰我的意思是周朝有几位国君实行暴政,人民生活很痛苦。孔子责备宰我说:“已经过去了的错事就不要再追究了(既往不咎)。”
【注解】既:已经。咎:责备。
【释义】对已发生的过错不要再责难追究。
【例句】你已经认真检讨了自己的错误,我们就既往不咎了。
家徒四壁
司马相如是西汉人,很有才华,名气很大。他与大财主的女儿卓文君一见钟情,决定结成伴侣。可财主不答应,卓文君半夜离家与司马相如私奔。到了司马相如的老家成都,卓文君才发现司马相如家中一贫如洗,除了四面墙壁,什么也没有(家徒四壁)。卓文君一点也不后悔,自己开酒店维持生活。后来,汉武帝读了司马相如的文章,非常高兴,让他进京为官。
【注解】徒:只、仅仅。壁:墙壁。
【释义】形容家里贫穷,空荡荡的。
【例句】老将军的童年很不幸,家徒四壁,根本没有机会上学。
价值连城
春秋时期,楚国的卞和发现了一块没被打磨过的玉石,就把它献给楚厉王。厉王认为卞和骗他,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左足。楚武王上台后,卞和又献玉,武王又下令砍掉卞和的右足。后来楚文王继位,听说卞和抱着玉在荆山下痛哭,于是召他进宫,并让人鉴别,发现那是一块罕见的玉,后人称之为“和氏璧”。秦王想得到这块玉,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后来,人们形容价值很高的东西就说价值连城。
【注解】值:抵。连城: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
【释义】形容极其值钱的物品。
【例句】梵高的著名画作《向日葵》,是件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
兼听则明
魏征出身贫寒,当过道士,当过兵,后来升任谏议大夫。他一共提出过两百多条建议,都很有价值。有一次他回答唐太宗关于怎样才不会犯错误的问题时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圣明的君主不堵塞言路,他就不会犯错误了!”唐太宗听罢,连声赞叹说:“好,太好了!”“兼听则明”后来形成成语,它后面往往连着“偏听则暗”。这个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纪·八》。
【释义】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就会明辨是非。
【例句】作为班长,我深知兼听则明的道理,总是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江郎才尽
南北朝时,有一个著名文学家叫江淹。他年轻时,家境贫困,可他坚持自学,写出了许多精彩的文章,人们都称赞他很有才华。后来,他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在宋、齐、梁三个朝代都担任过官职。可是进入晚年后,江淹才思减退了许多,文章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人们再也看不到什么佳句,于是就说他“江郎才尽”了。
【注解】江郎:指南朝人江淹。
【释义】比喻才思减退了。
【例句】作家一旦脱离了生活,就会江郎才尽,因为他们失去了创作的源泉。
狡兔三窟
战国时的冯谖,是齐国政治家孟尝君的门客。一次,冯谖主动要求帮孟尝君到薛地收债。孟尝君让他收完债后,买些家里缺少的东西带回来。冯谖到了薛地,命令欠债的百姓把债券烧了。因此,老百姓很感激孟尝君。冯谖回来对孟尝君说:“您只缺‘义’,现在我把‘义’买回来了。”一年后,孟尝君被罢官,回到薛地,百姓都出门相迎。这时孟尝君对冯谖说:“你为我买的义,我今天总算见到了。”冯谖说:“狡兔有三窟,我给您买的‘义’只是一窟。”
【注解】窟:洞穴。
【释义】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比喻藏身的地方多。现比喻预先做好多种避难的准备。
【例句】尽管犯罪分子是狡兔三窟,公安人员也一定能将他们抓获。
脚踏实地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名人,青年时就已显露出众的才能。当时的皇帝要他编一部规模宏伟的史书。为了编好这部书,他广泛收集材料,精心推敲,稿子改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还将稿子一丝不苟地抄写好,前后历时十九年。皇帝为这部史书取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的好友邵雍亲眼看见了图书的编纂过程,敬佩地说:“你是个脚踏实地的人!”
【释义】比喻做事踏实,实事求是。
【例句】我们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嗟来之食
战国时,各诸侯国争夺霸权,老百姓苦不堪言。有一年,齐国发生了大饥荒,不少老百姓都饿死了。一个叫黔敖的贵族,家里堆积了很多粮食,却烧稀饭来救济灾民,灾民们吃他的稀饭还必须忍气吞声。有一天,一个饿得连路都走不动的人摇晃着从黔敖面前走过,可那人并不吃他的稀饭,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这个人一直拒绝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最终饿死了。
【注解】嗟:不礼貌的招呼声。
【释义】带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例句】朱自清先生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帝国主义的嗟来之食。
揭竿而起
秦朝末年,秦二世不断增加赋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还大量征兵防守边境。陈胜、吴广这两个雇农因为身体强壮而被指定为守边士兵的头目。由于当时下雨,这些人无法按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他们将会被处死。陈胜和吴广心想:与其等死,不如造反。于是他们宣布起义,有许多人加入起义军。他们用木棒做刀枪,砍下竹子当旗竿。陈胜、吴广就这样揭竿起义,走上了反对暴秦的战场。
【注解】揭:高举。竿:竹竿,代指旗帜。
【释义】高举义旗,起来斗争,后指武装起义。
【例句】秦朝末年,统治者昏庸残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给秦王朝以沉重打击。
捷足先登
楚汉战争时,刘邦担心韩信不忠,就封韩信为齐王。有个叫蒯通的人劝韩信自立为王,韩信觉得这样做不忠不义,没有听从。但是,刘邦夺了他的兵权后,他又想造反,结果失败,被刘邦杀了。蒯通也被抓走,并要被煮死。蒯通理直气壮地说:“秦朝刚灭亡,政权就像是一头逃跑的鹿,天下人都想去争夺,只有才能卓绝的人才能得到它,难道当时追逐鹿的人都要死吗?”刘邦觉得他说得有理,只好放了他。
【注解】捷:快。足:脚步。
【释义】行动快的人先达到目的,或先得到所求的东西。
【例句】那本书非常畅销,我一早就去了书店,还是有人捷足先登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
南唐高僧法眼法师,是佛教法眼宗的始祖,许多和尚想跟他学佛法。当时有个法灯和尚也在学佛,此人精通佛法,但从不将寺里的清规戒律放在眼里,许多人都不愿搭理他。一天,法眼法师给众和尚提了个问题:“有一只凶猛的老虎,脖子上系着一只金铃,谁能把金铃解下来?”众和尚不知如何回答。这时法灯和尚脱口而出:“解铃还须系铃人。”众人恍然大悟,从此再也不轻视他了。
【注解】系:拴。
【释义】比喻是谁惹出的事情,仍然由谁去解决。
【例句】问题是你惹出来的,也只有你能解决,这就叫解铃还须系铃人。
锦囊妙计
三国时,刘备、孙权和曹操争夺天下。刘备请到诸葛亮以后,日渐强盛。后来,刘备占据了孙权的地盘。大将周瑜定下了“美人计”,骗刘备到东吴招亲,再把他扣为人质,逼他归还荆州。刘备害怕,不敢去吴都。诸葛亮让他不要担心,只要按照自己那三条装在锦囊里的妙计去做,就既能娶到孙权的妹妹,又不会丢失荆州。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果然达到了目的。
【注解】囊:口袋。
【释义】密封在锦囊中的神妙计策。指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办法。
【例句】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火攻”这条锦囊妙计,击退了曹操几十万大军。
近水楼台
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为人谦和,重视人才。凡有才干的人,他都会提拔。范仲淹在杭州做官时,很多人都经他推荐做了官,只有一个很有才干的叫苏鳞的人,因为不在杭州,没受到提拔。于是他写了一首诗给范仲淹,其中有一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意思是,与范仲淹接近的人都受到了提拔。后来,范仲淹真的提拔了他。
【注解】近:临近。
【释义】靠近河水的楼台。比喻因接近某人或某事而首先获得好处。
【例句】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主要原因是他的父母都是教师,这也可以算得上近水楼台吧。
惊弓之鸟
战国时,魏国有个射箭高手叫更赢。一天,他和魏王谈话,忽然听到天上有一只大雁在叫,他拿起弓朝天上拉了一下空弦,只听“嘣”的一声,大雁应声栽了下来。魏王吃惊不已,夸他本领高强。更赢说:“不是我本领高,其实这只雁受过箭伤,一听到弓弦响,旧伤复发,伤口破裂,栽下来了。”
【注解】弓:弓弦。之:的。
【释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见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
【例句】在我军强大的攻势下,敌人已成惊弓之鸟,不堪一击。
惊天动地
古代御史主管纠察,他们负责监督官员。他们刚上任时,都很“认真”地执行公务,而且行动起来声势十分浩大,很多官员都感到害怕,闹得上上下下不得安宁。可过不了几个月,很多人就和坏人一起干坏事,把社会搞得天昏地暗,使政治更加腐败。老百姓对他们的这种作风十分痛恨,就用“惊天动地”来讽刺他们。
【释义】形容声势浩大,使人十分震动。
【例句】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精卫填海
传说太阳神炎帝的女儿叫女娃。一天,她在东海边玩耍,忽然,乌云密布,浪涛怒吼,女娃被巨浪冲走。大海平息后,从海面上飞起一只小鸟,它每天衔回木石,发誓要把东海填平,并不停地叫着:“精卫——”人们说这只小鸟就是女娃变的。
【注解】填:填平。
【释义】旧时用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报复。后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例句】我们要以精卫填海的精神,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井底之蛙
一口井里住着一只青蛙,它在那里生活得无忧无虑。在它的眼里,井底就是整个世界。一天,这井底之蛙看见了一只来自东海的鳖。青蛙对鳖说,洞里很宽敞,自由自在,快乐无比。鳖本想到井底去看看,因井口小而放弃了。于是鳖就问青蛙是否见过大海,青蛙说连听也没听说过。鳖就介绍了海的广大,青蛙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
【注解】之:的。
【释义】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见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例句】我们要积极开阔自己的视野,不要做井底之蛙。
居安思危
春秋时,十二个诸侯国共同攻伐郑国。郑国为了退兵,以大批礼物单独向晋国求和。晋国晋悼公把一半礼物送给了功臣魏绛,要和魏绛共同享受胜利果实。魏绛谢绝了,并告诫说:“现在晋国国泰民安,但君王应该时刻想到危难可能会发生,这样才能防止祸害。”像魏绛这样富有远见的大臣,受到历朝历代许多史书的赞扬,“居安思危”也因此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下来,对后人产生警示作用。
【释义】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祸害。指有随时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例句】我们要居安思危,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举棋不定
春秋末年,卫国人太叔仪听说宁喜要让被驱逐的卫献公复位,叹息道:“宁喜拥立国君,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非常危险。这就好像下棋,不知下哪一着,总是犹犹豫豫,这是不可能获胜的,不要说选君主了。”太叔仪的这番话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一件事情,首先要认真分析,确定目标,然后坚决执行。如果反复改变想法,结果可能什么都干不成。
【注解】举:拿起。
【释义】拿着棋子不知该往哪儿落子。比喻做事不知怎么去做,犹犹豫豫。
【例句】班主任正在为班长人选而举棋不定。
举一反三
春秋时期,有位伟大的教育家与人一起讨论教学方法。他说,学生如果并不想弄懂这个问题,那就不要急着去点拨他;同样,他不想弄清事情的道理时,也不要急着去诱导他。当受教育者只能了解某一部分知识,而不能了解全部时(举一反三),老师就不要再教他别的知识了,因为他暂时只能接受这么多。后人从他的思想中整理出“举一反三”这个成语。
【注解】反:类推。
【释义】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
【例句】我们学习时要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举足轻重
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窦融想归顺他。刘秀写信给窦融说:“全国的统一,起关键性作用的就是你呀。现在好几股力量都在争霸,在这种情况下,您的态度左右形势。”窦融接到诏书后,决定与刘秀共同作战,并协助刘秀当上了皇帝。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举足轻重”这个成语,用来指某人的作用很重要。
【释义】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
【例句】这次重大试验的成功,李叔叔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