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墨如金
北宋初年,有个画家李成,饱览经史,还擅长弹琴、下棋。他的画以山水最好,山野林泉、烟云雪雾,都是他描绘的对象。他的名声很大,但作画时从不草率从事。他善于用墨,往往先用淡墨涂抹,等它蓄积到一定程度,才用浓墨勾勒,时人称他“惜墨如金”。此后“惜墨如金”成为成语。
【释义】原指作画不轻易落墨。后指作文认真严肃,不考虑成熟不动笔。
【例句】那位老作家写文章,用词极其简洁,简直就是惜墨如金。
下笔成章
三国时,曹操非常欣赏三儿子曹植的才华。有一次,他故意问曹植:“你的文章我看过了,写得不错,是不是找别人帮你的呀?”曹植赶忙说:“父亲大人,儿能出口成文,下笔成章,为什么要请别人帮忙?父亲如果不信,就请当面试一试。”曹操就叫几个儿子以铜雀台为题,当场写一篇文章给他看。曹植拿起笔就写,如行云流水一般,一会功夫就写成了。曹操赞赏不已。
【注解】章:文章。
【释义】一动笔就写出好的文章。形容特别聪明,思路敏捷,才华横溢。
【例句】他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作家,创作时往往下笔成章。
先发制人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经常爆发,地方官吏殷通也想趁机起兵,便把社会名流项梁请去商量。殷通说:“现在长江中游两岸都造反了,这是老天爷要灭掉秦朝,时机不可错过。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先发制人),后动手就要被对方制服。我想趁早宣布起义,请你和桓楚两人带兵,你意下如何?”没想到项梁的野心比他更大,他不肯当殷通的下属,反而叫他侄儿项羽把殷通杀了。殷通原想“先发制人”,不料人头落地,命丧黄泉。
【释义】先发动进攻的就能争取主动,控制敌人。现比喻在双方争斗中争取主动权。
【例句】他下棋喜欢先发制人,这往往让对手一开始就乱了分寸。
相煎太急
三国时,曹操的儿子曹植才思敏捷,非常受曹操的喜欢。当时,曹操的长子曹丕担心曹植被立为太子,危及自己的地位,所以一直想找机会陷害曹植。后来,曹丕想尽办法,使自己当上了太子,继承了皇位。他当了皇帝以后,限令曹植七步内作诗一首,否则就杀了他。曹植伤心极了,吟出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既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以豆萁煮豆为题,比喻曹丕残杀自家弟兄。曹丕感到惭愧,打消了杀死曹植的念头。
【释义】比喻骨肉自相残害。现多指内部不团结、不和睦。
【例句】同学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就反目成仇,未免相煎太急了吧。
削足适履
晋国晋献公宠信美女骊姬,立她为夫人,并按照她的意见,逼死了原太子申生,将骊姬之子奚立为太子。献公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在晋国无法安身,都逃往国外。《淮南子·说林训》评论这件事说:“有骨肉之亲的人本应相爱,因为有坏人离间,父子也会相互残杀。这就像把脚削小适应鞋子、把头发削小适应帽子一样。”后人根据这些评论概括出了“削足适履”这一成语。
【注解】履:鞋子。
【释义】把脚削小,以适应鞋子。比喻勉强迁就、生搬硬套。
【例句】对待外国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不能削足适履。
笑容可掬
三国时,蜀国和魏国之间战争不断。蜀国丞相诸葛亮安排部下马谡防守重镇街亭,但马谡指挥失误,使街亭失守。魏军一路追击蜀军,最后来到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危急之间,诸葛亮不慌不忙地大开城门,让士兵扮成老百姓扫地。魏军来到城下,远远望去,只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若无其事。魏军统帅司马懿怀疑城里有重兵埋伏,于是急忙命令部队撤走了。
【注解】掬:双手捧取。
【释义】形容笑容好像可以用手捧住。现形容面目慈祥可亲。
【例句】大商场里的服务人员对待顾客总是笑容可掬。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与可爱画墨竹。他种了很多竹子,经常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他画竹子之前,心里早就有竹子的形态了,所以能很快地画出各种样子的竹子。看了他画的竹子,许多人都称赞他胸中已有成竹。其实,文与可之所以能将竹子画得那么好,完全是因为早已将竹子研究得非常透了。
【释义】画竹子时,心里先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考虑得很周密。
【例句】一看他那胸有成竹的样子,我就知道他准备得很充分。
雪中送炭
宋朝末年,农民生活贫困,怨气很大,官府非常害怕。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皇帝怕有人借机造反,就假意让人给一些贫穷的孤寡老人送了些米和木炭,想借机收买民心。这件事被一些喜欢奉承的官员记到了史书中,这就是“雪中送炭”的由来。“雪中送炭”这个成语一开始有讽刺的意思,现在一般用来赞扬别人。
【注解】炭:木炭。
【释义】比喻在别人特别需要支援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
【例句】大灾之后,许多人家一贫如洗,各级政府雪中送炭,解决了他们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