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之才
南北朝时,宋朝诗人谢灵运,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省上虞县南)。他的祖父谢玄,是南北朝时著名人物。谢灵运十八岁时被封为康乐公,后来在宋朝担任过许多官职。他聪明好学,很有才华,开创了我国的山水诗派。谢灵运觉得魏晋二百年期间,除了曹植外,没有人的才华可以与自己相比。他曾经说过:“天下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八斗之才),我一斗,其他人共分一斗。”
【释义】亦作“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例句】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虽有八斗之才,却得不到国君的赏识。
八仙过海
传说从前有吕洞宾、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曹国舅、蓝采和八位神仙。一次,他们要渡过东海,吕洞宾对大家说:“驾云过海不算本事,大家踏浪过海,各显神通,如何?”于是,铁拐李踩着铁拐,汉钟离踏着响鼓,张果老骑着一头用纸折的毛驴,吕洞宾用箫管,韩湘子用花篮,何仙姑用竹罩,曹国舅与蓝采和用玉版当船,渡过了东海。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由来。
【释义】比喻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办法。
【例句】演奏时,演员们有的弹琴,有的吹笛,有的拉二胡,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百步穿杨
楚国许多射手在比试射箭。有人说:“百步穿杨才算真本领呢!”这时,有一个叫养由基的武士手拿弓箭走上前来,他站稳脚步,张弓搭箭,一箭把那片涂了记号的树叶射穿,在场的人无不拍手叫好。养由基一连射了一百箭,每箭都射中树叶,百发百中,令人叹服。
【注解】穿:射穿。
【释义】能在百步以外射穿选定的一片杨树叶子。形容射箭或射击技术很高明。
【例句】他是一个百步穿杨的神箭手。
百年树人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各诸侯国君主为了壮大实力,纷纷向有文化的读书人请教治国策略。当时,有人向思想家管子请教富国强民的办法,管子说了一段有哲理的话:一年的计划当中,种谷子最重要;十年的计划当中,植树最重要;考虑终身大计,培养人才最重要。这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由来。
【注解】树:培育。
【释义】比喻培养人才应当长远打算,长期努力。
【例句】百年树人,所以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教育事业。
百闻不如一见
西汉时,羌族攻打汉朝,汉宣帝问谁愿去抗敌。老将赵充国自告奋勇,接受了任务。皇帝问他要带多少兵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我先去了解一下,再确定攻守计划。”于是赵充国带领小部队前去侦察。渡过黄河后,他们遇到一股羌族人的部队,汉军奋勇冲杀,既抓了俘虏,又侦察了地形,了解了羌兵的内部情况。经过深思熟虑,赵充国一举平定了叛乱,安定了局面。
【释义】听别人说一百遍,不如亲眼见到一次。意思是要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例句】我第一次来到大连,那美丽的景色令人难忘,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百折不挠
东汉时,有个官员叫乔玄。有一天,一伙强盗绑架了他十岁的儿子。官兵看到强盗手中有人质,不敢行动。乔玄催官兵赶快抓坏人,说:“不要放走他们。”官兵们把强盗抓住了,可乔玄的儿子却被强盗杀害了。后人在他的碑文中写道: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注解】折:挫折。挠:弯曲。
【释义】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比喻意志非常坚定。
【例句】只有百折不挠地去锐意进取,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班门弄斧
战国时期有个叫鲁班的木匠,心灵手巧,技术高超,善于建筑平房、宫殿,还能制作精巧的器具,是当时少有的能工巧匠。人们奉他为木匠的祖师爷。鲁班的名气很大,连当时楚国国君都请他去制造攻城用的云梯。人们把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称为“班门弄斧”。
【释义】在鲁班面前玩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常用于自谦,也用来嘲讽别人。
【例句】你是在作文大赛中得过奖的,让我在你面前谈写作经验,岂不是班门弄斧?
半途而废
乐羊子是东汉名人,外出学习才过一年,就跑回家来。他妻子问他:“你才读了一年书,怎么回来了?”乐羊子说:“很想念你,回家看看,没别的事情。”妻子听后,指着织布机上的绸布说:“你看,这布是用织布机一点一点编织起来的,日积月累才能织出一寸、一尺、一丈、一匹的绸子。如果我一剪子将它剪断,就会前功尽弃。你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半途而废,就像剪断丝线一样。”乐羊子很羞愧,第二天就继续求学去了,一连七年没回家,最后成就了自己的学业。
【注解】废:停止。
【释义】事情没有做完就中止了。指做事有始无终。
【例句】在学习上我们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
抱柱之信
春秋时,鲁国有个书生叫尾生,爱上了一个姑娘。一天,他们约好傍晚时在桥下相见。尾生提前到了那里,等到天黑,那姑娘还没有来。后来,河水突然上涨,尾生的腰部以下全浸泡在水中,他仍然紧紧抱着桥柱,不愿离开。结果,水涨过头顶,尾生被淹死了。“抱柱之信”也就这样形成了成语。
【注解】信:信誉。
【释义】指信守约定,不擅自改变。现多指不管情况变化而仍守约,故常有贬义。
【例句】做人要讲诚信,但不应该有抱柱之信,否则就是迂腐。
杯弓蛇影
东汉时,应郴请杜宣到家里做客。当时,墙上挂着一张弓,弓的影子映在酒杯里,就像蛇在游动。杜宣见了,勉强喝下酒,回家后茶饭不思。应郴去看望杜宣,杜宣说:“酒杯里的蛇进了我肚子里。”应郴回家后,看见墙上挂着的弓,明白了杜宣的病因。于是,他把杜宣请来,还在原来的地方准备了酒,酒杯中又出现了蛇。应郴趁势说:“这是弓的影子。”杜宣的疑虑消除了,病也好了。
【释义】将映在酒杯中的弓影当成蛇,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例句】你不要杯弓蛇影,弄得自己吃不下,睡不着。
背水一战
韩信奉刘邦的命令攻打赵国。赵国谋士李左车认为韩信来势正猛,而粮草不足,于是建议统军陈余袭击汉军粮仓,可陈余却认为用不着。韩信扎下营寨后,为了把赵军引出,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将领看了,说:“韩信背水一战,不留后路,是找死。”经过激战,赵军没能取胜。战争结束后,将士问:“背水为阵是兵家大忌,而将军却背水一战,居然取胜,不知为何?”韩信说:“军队只有放在有进无退的境地,才会勇猛作战。”
【注解】背水:背对着水,表示没有退路。
【释义】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例句】我方队员背水一战,终于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逼上梁山
林冲精通十八般武艺,是北宋禁军教头。一天,他陪夫人去寺庙进香时,遇上歹徒欺负他的夫人。由于歹徒是林冲的顶头上司高衙内,因此他不想把事情闹大,咽下了这口恶气。高衙内并没罢休,他先将林冲发配去沧州充军,想在半路杀害他,幸好得到被好朋友鲁智深所救。在沧洲,林冲负责看管草场,高衙内又让草场失火,想把林冲烧死。林冲总逃不脱魔爪。他终于压不住怒火,冲出庙门,把仇人一个个杀死。就这样,他被逼上梁山,加入了农民起义的队伍。
【释义】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去做某件事。
【例句】古时候许多农民发动起义,那都是受官府压迫,被逼上梁山的。
鞭长莫及
春秋时,楚庄王的使者被宋国所杀,他派兵包围了宋国都城。宋国见形势危急,就向晋国求救。晋景公想派援军帮宋国解围,可是大夫伯守说:“古人说,鞭子虽长,也不能抽打在马肚子上。如今楚国就像马肚子,锐气正盛,锋芒毕露,不宜和它正面冲突。”晋景公认为伯守言之有理,就打消了援救宋国的想法。
【注解】鞭:马鞭子。莫:不。及:达到。
【释义】鞭子虽然很长,但不能打到马肚子上。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例句】虽然我很想帮你,但我们离得太远,我是鞭长莫及啊!
别开生面
唐代著名画家曹霸,特别擅长画人物和马匹。一次,皇帝让曹霸将凌烟阁中已剥落的肖像重新画过。曹霸经过仔细研究,将肖像全部画好。唐玄宗非常满意,封他当了左武卫将军。后来,曹霸被削职为民,靠给过路的行人画像来维持艰难的生活。大诗人杜甫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写了一首《丹首行》称颂他:“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别开生面)。”
【注解】生面:新面目。
【释义】原意是曹霸使原来已经暗淡模糊的画面重放光彩。比喻另创新的局面、风格或形式。
【例句】小明的这篇作文,立意上别开生面,语句也非常通顺,水平很高。
宾至如归
春秋时期,政治家公孙侨出访晋国,晋国国君晋平公没有及时会见他。公孙侨气愤地让随从拆掉宾馆围墙,使车马能自由出入。晋国一个叫士文伯的大夫批评公孙侨的做法,公孙侨却说:“听说晋文公时,宾馆跟君王的宫殿差不多,对宾客也热情,宾客们有回到自己家里的感觉(宾至如归)。现在,宾馆的大门矮小,为了保存礼品,我们只好拆了围墙。”晋平公自觉理亏,不仅热情接待了公孙侨,还重新修建了一座宽敞明亮的宾馆给他住。
【注解】客: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
【释义】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中一样。形容待客殷勤、周到。
【例句】酒店里的服务员非常热情,我们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兵不血刃
东晋时期著名的将领陶侃,为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有个叫郭默的人杀害了一个叫刘胤的将军。陶侃知道后,请求去讨伐郭默。郭默听说陶侃来了,准备逃跑,可陶侃已兵临城下。叛军看大势已去,就捉了郭默,主动投降。这样,陶侃未动一刀一箭,就平定了叛乱(兵不血刃)。
【注解】兵:兵器。刃:刀剑等兵器的锋利部分。
【释义】兵器上没有沾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获得了胜利。
【例句】解放战争时期,我人民解放军兵不血刃就解放了北平(北京)。
兵不厌诈
东汉安帝时,羌族人民起义。羌军围攻武都,安帝派虞诩去增援。由于羌军势力强大,虞诩就造谣说朝廷要增调兵力,用以麻痹羌军。
部队冲破羌军防线,向武都赶去。羌军紧追不舍,虞诩就让士兵逐日增加灶口。羌兵认为汉军每天都在增加兵力,不敢追了。到了武都,虞诩向部下解释说:“羌兵人多,我们急行军是为了甩掉他们,我们假装强大而增灶,是为了迷惑他们。这就叫‘兵不厌诈’。”
【注解】厌:嫌恶。诈:欺骗。
【释义】打仗时尽可能多地采用迷惑敌人的方法。
【例句】我们要设计再让敌人上一次当,兵不厌诈嘛!
兵贵神速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向北行进,因为装备太多,走了好长时间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谋士郭嘉对曹操说:“只有出其不意发动进攻,使敌人难以预料,才有希望取胜,这叫兵贵神速。”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丢掉辎重,亲率数千精兵轻装上阵。敌方军队刚刚到达驻地,还没有展开队形。曹操率军奋力攻杀,敌军措手不及,大败,主将被当场杀死。
【注解】神速:行动特别迅速。
【释义】用兵以行动特别迅速最为重要。
【例句】兵贵神速,这是我军获胜的关键所在。
病入膏肓
春秋时,晋景公得了重病,名医缓进进宫给他治病。缓进进宫之前,晋景公梦见病魔已变成两个小孩在说话,一个说:“缓进是个高明的医生,我们逃到哪儿去呢?”另一个说:“不要紧,我们只要躲进膏和肓的中间,他就没办法了。”后来,缓进来了,他看了晋景公的病,说:“病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法医治。”晋景公听了,想起梦中情景,说:“你说得很对,你的医术很高明啊!”不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注解】膏肓:古代医学把心尖脂肪称为“膏”,心脏和膈膜之间称为“肓”。
【释义】形容病情危重到无法治疗和挽救的地步。现多用来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例句】你这样执迷不悟,真是病入膏肓,无可救药了。
伯乐相马
春秋时期的伯乐很会相马,一眼就能识别马的优劣。一次,他走在路上,看见一匹老马艰难地拖着沉重的盐车。他走近一看,发现那竟是一匹世上少有的千里马。伯乐痛哭起来,脱下衣服给马盖上。马也仿佛遇到了知音,放声嘶叫,叫声铿锵有力。后来,有一位大文学家还写了一篇《马说》,赞扬伯乐慧眼识马。
【注解】相:识别。
【释义】比喻善于识别、发现真正的人才。
【例句】许多效益好的企业,它们的经营者都有伯乐相马的本领。
不耻下问
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死后,被赐予“文”的封号。当时,孔子有一位学生认为孔圉也有一些过错,不应该得到封号。孔子知道后,对这位学生说:“孔圉聪明灵活,为人谦虚,学习一直努力,而且愿意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从没感到这样做是羞耻的事(不耻下问)。他应该得到‘文’的封号。”
【注解】耻:可耻。问:请教、求教。
【释义】不以向学问、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例句】他这种不耻下问的好学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不合时宜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年轻时通过考试当上了翰林大学士,他诚心为国家服务,既提了很多好建议,也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结果得罪了皇帝和其他大臣,受到排挤,苏轼自己的心情很不好。一天,苏轼问一个叫朝云的下人,自己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朝云说:“学士整天上书献策,可没人理睬,只好回家发牢骚,我看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苏轼笑道:“说得对!真是一肚子不合时宜呀!”
【注解】合:符合。时宜:当时的需要和潮流。
【释义】不合时势所需要或者是与世情不相符合。
【例句】许多人都十分想到北京去玩,我如果坚持到南京去,那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不可救药
西周时的凡伯对治理国家有许多想法,他经常给当时的皇帝周厉王提一些很好的建议。周厉王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残暴的国君,根本听不进忠臣的意见。有些大臣妒忌凡伯的才华,在皇帝面前说了凡伯许多坏话,加上周厉王又非常专横,所以他就很讨厌凡伯。凡伯很生气,用“作恶多端,不可救药”来痛骂那些奸臣。
【注解】可:可以。救:救治。
【释义】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例句】他这人毛病太多,真是不可救药了。
不求甚解
东晋诗人陶渊明写过一篇叫《五柳先生传》的短文介绍自己。他在书中说自己虽然爱好读书,但不钻牛角尖,遇到很难懂的地方,就只大概了解一下文章的意思,不勉强自己一字一句地思考。一段时间后,自己如能理解过来,就会高兴得连饭都忘了吃。后来人们根据他的意思,引申出“不求甚解”这个成语。
【注解】甚:深入。
【释义】指读书时不进一步理解,只了解一个大概。现指学习不认真,不能深入理解。
【例句】我们读一本书,如果不求甚解就不能有所收获。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时,班超多次出使西域,他第一次出使西域时,和鄯善国国王商谈了建立友好邦交的事。可过了几天,因匈奴使者挑拨,鄯善国王对建立邦交的事就犹豫不决了。于是,班超对随从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只有消灭匈奴使者,才能断了鄯善国王投靠匈奴的念头。”当天夜里,班超带兵把匈奴人全部歼灭。鄯善国王震惊不已,表示永远与汉朝和睦相处,班超也成功完成了使命。
【注解】穴:洞穴。焉:怎么。
【释义】不进入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例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我公安干警经常需要打入犯罪团伙内部。
不识庐山真面目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游览庐山。那一天风和日丽,他漫步在山道上,只见横着看过去,眼前是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岭,侧面看去是壁立万仞的山峰,从高、低、远、近不同的角度观察,都能领略到庐山不同形态的美。苏东坡挥笔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释义】比喻事物真相不容易弄清楚,或某人态度不明朗。
【例句】他对我提出的要求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这让我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
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代诗人陶渊明家里很穷。他曾经做过小官,可他不愿与那些贪官污吏一起干坏事,也不习惯于勾心斗角,就要求去做只拿五斗米官俸的地方官。一次,陶渊明正在吟诗,上级来视察,他就穿上便服很不情愿地出来了。手下人见了,说:“大人,您应该换上官服去见他。”陶渊明轻蔑地说:“我陶渊明决不为五斗米折腰!”没过几天,他就辞职了。
【注解】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
【释义】不为微薄的官俸而向上司拜揖。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
【例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宁愿过那种半耕半读的生活,也不向权贵屈服。
不自量力
春秋时期,西周王朝名义上是个统一国家,实际上境内各诸侯国都拥有独立的权力,他们自行决定治理诸侯国的政策,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当时,有两个国家相邻,一个强大,一个弱小。有一次,两国发生争端,弱小的一国不愿采取和平手段,出兵攻打强国,结果被打得一败涂地。事后,人们说这个弱小的国家真是不自量力,自找苦吃。
【注解】量:估计,估量。
【释义】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地估计自己。
【例句】我校足球队水平很差,如果我们想战胜一流强队,那真是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