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
从前,楚国有一个商人在郑国贩卖珍珠。他为珍珠做了个非常华丽的木匣子,还在上面镶了许多小宝石。他来到集市上,很多人都围上来看他的商品,议论纷纷。有个郑国人看到匣子那么漂亮,爱不释手,就用高价买下了宝盒,但又把里面的珍珠还给了那个楚国商人。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了成语“买椟还珠”。
【注解】椟:木匣。珠:珍珠。
【释义】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例句】我们选购商品,要有眼光,不能买椟还珠。
满园春色
宋朝大诗人叶绍翁,特别喜欢游山玩水。一年春天,他发现住处周围很漂亮,到处桃红柳绿,生机勃勃。这时,他想:友人家的花园是不是也这样美呢?于是他赶紧去友人家,一敲门,没有人来开门,很是失望。正当他准备回去时,一抬头发现友人家的一枝红杏伸到墙外来了,心中的失望顿时变成了惊喜,于是写下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
【释义】比喻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色。
【例句】每年三月,植物园里的满园春色,让人目不暇接。
盲人摸象
传说有几个瞎子,从来没见过大象,就决定找一头大象来摸一摸。一个摸到象耳朵的瞎子说大象像一把扇子,另一个摸到象肚子的说大象像一堵墙,还有一个摸到大象腿的说大象像房里的一根大柱子。他们各人摸到不同的部位,分别有不同的感觉,争论不休。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们最终也没弄清楚。
【注解】盲人:瞎子。
【释义】比喻片面地看问题,以偏代全。
【例句】作为班长,我应该全面了解班级的情况,不能犯盲人摸象的毛病。
毛遂自荐
战国时,赵国平原君养了许多食客。有一个叫毛遂的人,在平原君府里住了三年,默默无闻。有一年,秦国攻打赵国,赵王命平原君去楚国求救。毛遂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要求同去。平原君虽然很不愿意,但还是同意了。当时,楚王对是否帮赵国还犹豫不定,毛遂就提剑与楚王据理力争,迫使楚王最终同意联赵抗秦。就这样,毛遂帮平原君完成了任务,平原君夸毛遂是“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大军。”
【注解】荐:荐举。
【释义】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
【例句】班上正在竞选班长,没想到一向文静的孟菲也能毛遂自荐。
眉清目秀
六朝时候的安住,年幼时长得并不起眼,人们也都不太在意他。等他长到三岁时,看到他的人都大吃一惊。只见他五官端正,眼睛明亮,非常清秀、漂亮,惹人喜爱。后来,人们就用“眉清目秀”来称赞某人相貌的美丽。
【释义】形容相貌清秀,眼睛明亮。
【例句】小青长得眉清目秀,非常惹人喜欢。
孟母择邻
孟子名叫孟轲,他的家一开始靠近坟场,他母亲发现他和小伙伴做扮演死人的游戏,意识到不能再住这种地方,就把家搬到了菜市旁边。不久,孟母发现孟轲与伙伴玩起了“做买卖”的游戏,又感到这种地方也不能住,就把家搬到学馆旁边。这以后,孟轲与伙伴学着大人进行一些礼节上的往来,孟母这才放了心。后来,孟轲努力学习,终于成了大学问家。这个故事叫作孟母择邻“孟母三迁”。
【释义】慈母选择有利于子女成才的良好环境和邻居。
【例句】小军的父母为了让他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几次搬家,这真是孟母择邻,用心良苦。
迷途知返
东汉末年,袁术想趁乱当皇帝。他写信请陈珪帮他实现这个梦想。陈珪劝他不要称帝,否则会违背天意民心。陈珪在信中说:
“我以为你会救助汉室,谁知你却想走上迷途,自称皇帝,以身试祸,岂不令人痛心?
如果迷了路还知道返回,尚能避免祸患(迷途知反)。”袁术不听,坚持称帝,后被曹操讨伐,逃跑时病死在路上。
【注解】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
【释义】迷失道路,还知道回来。比喻悟到了自己的错误,知道改正。
【例句】他迷途知返,改正了错误,仍然还是一个好学生。
名列前茅
春秋时,晋国和楚国争霸。夹在晋楚之间的郑国在楚军入侵时向晋国求救,可是援兵未到,郑国就失败了。晋国将领分析形势说:“楚军出征时,各路队伍井然有序,右军护卫主帅兵车,左军负责割草安排夜宿,先头部队发现敌情就举茅草报警。”
茅是楚国的特产,先头部队用茅做信号旗走在前面,发现敌人的动静,就用茅发信号,因此前锋称“前茅”。这就是“名列前茅”的由来。
【注解】前茅:指先头部队。
【释义】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例句】李红的成绩在我们班总是名列前茅。
名落孙山
宋朝时,一个叫孙山的人参加科举考试,有位老人要孙山带他儿子一同前往。发榜那天,孙山看到自己名字排在最后一个,同来的老乡的儿子未中榜。到家后,老人问孙山,自己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就念了两句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举人的最末是我孙山,你儿子的大名还在我之后呢。
【注解】名:名次,排名。孙山:人名。
【释义】排名落在孙山之后。比喻考试或选拔时未被录用。
【例句】这次考试,我虽然名落孙山,但并没有丧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