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若是月事来了就要忌下冷水,春天到了,苋菜什么的尽量不吃,万一有了身子不知道,就麻烦了。
谁知方迎春没有惊吓,反而充满笑意的俏脸瞬间就红得跟煮熟的螃蟹似的。而且转身就朝外面跑了。
方小福翻了个白眼,无语得很。正在厨房里洗菜、切菜的彩云和赵安瑶都笑了起来,笑这个嫂子真是爱操心,什么都让她想到了。
“彩云就不说了,安瑶你将来也要嫁人的,改天我兴致好了也教你一些。”方小福立刻欺负起赵安瑶。
赵安瑶也红了脸,朝方小福翻了个大白眼,转过身去不理她了。方小福却悄悄过去挠她痒痒,逗得她咯咯地笑了起来,没法洗菜了。
厨房里很是欢乐,如今赵安瑶已经适应了在老方家的生活,大家也习惯了她和小睿的存在,只有那几个护卫又成了大杂院的闲散人员。
昨天,季冬儿终于嫁去县城了,方小福同兄弟几个去了县城喝葛大哥的喜酒,梦萱和慧儿也去了,因为她们的未婚夫下午就出发往京城去。
方小福知道哥哥此去考功名,因此并不提生意上的事儿,只祝他们此去金榜高中,一切顺利。
之后,因为梦蕾还要去别苑和自己的爹娘辞行,方小福便没有再拉着哥哥说不停,只说最后一册书会交给陆大叔。
此时文浩天要出发了,自然没功夫管这些事儿,因此方小福才说会交给陆大叔。
之后他们将马车停在南门口,等吴先生和小方先生过来将慧儿和梦萱送回。刚才可是给了他们单独告别的机会,总要找地方说点悄悄话的。
看着两辆马车扬尘远去,小林和小千骑马随行,方小福吁了一口气,大家也趁天黑之前回家,没有留在县城过夜。
季冬儿自己就是最小,因此她出嫁没有妹子和小弟了,带的全是侄女和侄子,另有两个嫂子送嫁,夜里季家人就住到别苑里,第二天再回家。
而方小福他们赶着回家,就是为了今天方迎春回门。
下午,方迎春同夫婿季琛要回家了,老方家准备了不少干货、茶叶、面条、小蛋糕还有两只下蛋鸡给他们作回礼,二爷家也给了一袋麦子、两筐新鲜菜蔬、两只下蛋鸡。
季琛是赶着借来的驴车过来的,如今回去就装了一车礼物,而且总算是和平常人家差不多只是数量有点多的礼物。
岳家的客气让他有些不好意思,他也没当过女婿,不知道带这么多东西回去对不对,结果陆云轩在一旁说,他拿回去的比这还多呢,这还是照顾你新女婿怕吓着你的。
有大女婿说话,二女婿心里就安定些了。
不过季琛回村路上一路都有人过来问:“岳家又给啥好东西啦?”
这话让他很困扰,心情有些沉重起来。
“琛哥不必觉得有什么,其实就算是我,年前刚回家那会儿,也好不习惯的。慢慢地我感受到家里人是真心待我好,我才安心下来。”
“你是我家女婿,我家的家境是比别人家好些,别人眼红、说话酸那是别人的事儿,咱们自己好好过日子,家庭和睦就够了。”
方迎春见状体谅地劝道。到不是她会说话,而是说的真心话,让她感触很深的话,对着自己的男人就这么自然地说了出来。
“嗯,咱也不需炫耀,也不必在意别人说什么。”季琛回头看了方迎春一眼,方迎春立刻爬到他旁边坐下,笑嘻嘻地靠着他点了点头。
新婚小夫妻如今正是蜜里流油的时候,经过这翻交谈又似感情更深。
在喜事一件接一件办过之后,一切又恢复到平常生活中,除了方迎春嫁到北季村去了,季冬儿嫁到县城去了。
玉玲和石奕祥一起搬回了大杂院,梦芙和刘泽磊也搬回了大杂院,两人另住了一座小院,夫君读书、娘子做手袋赚钱,日子平静、悠然自得。
方迎春走后,小姐妹也搬回了大杂院继续赚钱,彩云母子也同着陆云轩回山北镇去了,大家约定月底去县城,下个月,兄弟们就要回县学了。
方小福却舍不得渐渐怒放起来的果树林的风光,想让兄弟几个自己去县城住一个月,她等春汛之前再去。
然而方子湛却只回了她一记冷眼,压根不劝不哄,非常强势。这让她很泄气。
如今他们散步很少去大杂院,到是大杂院那边的人散步到果树林这边来。农家人见惯的风景在京城来的那些妇人和少年们眼里,都是绝好的风景。
如今他们已在大杂院住惯,和方山村很多人都算得上认识,走在路上都有人和他们打招呼,这样亲切的感觉让他们很温暖,也放松了不少。
这也得益于方小福对他们的安排,只说是京城来的朋友暂居于此,并未说他们是买来的奴籍,也不说他们原本的身份。
虽然也有人好奇地问他们家是干啥的,但他们也只是含糊地打了个哈哈,以为这些人会起疑心,结果居然就糊弄过去了。
后来他们才知道,因为之前赵君睿在这里住过,后来被他爹接走,大家都知道他爹是跑商的有钱人,因此也以为他们是如此身份呢。
农家人爱闲话,但也心思简单,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算计,加上又是方小福安排的,大家自然不敢多探问,怕惹方小福不高兴。
真相只有汪郎中知道,是小汪郎中悄悄说的,因此他含蓄地和村长他们提醒了一下,不要让人探问,时间到了这些人自然会走。
因此如今,大家也习惯了这些人的存在。他们也能在得闲时在村子里走一走。
方小福教赵安瑶做小马夹,如今这天气正合适在夹衣外面套件小马夹,不冷不热又漂亮。
不过方小福记得当初答应王小梅和小菊的事情,又多做了几种不同款式和颜色地给她们换着穿。
当然,给刘家表弟们也多做了两件,还有那天在五子丘烧烤的时候,刘泽为也过来讨过,又多做了不少,准备给那天的小少年们每人发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