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智猪博弈,多劳未必多得 (3)
曹操根本不买账,转请献帝发下一道绍书责备袁绍“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迫使袁绍上书陈诉一番。
这正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策略的妙用。优柔寡断的袁绍丧失了汉献帝这张王牌,便处处受制于曹操,而曹操则由于掌握了天下大权,自群雄中脱颖而出。
博弈法则:
世界上可以利用的资源万万千千,只要人们慧眼识“才”,善于发现,总会找到可以借势的对象。这不仅会助困顿者从逆境中走出,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财力做成一件事情,为成功者锦上添花。
灵活应对,不做一味等候的“小猪”
在智猪博弈中,小猪最好的策略就是等待,因为小猪如果主动出击,去按按钮,只会得不偿失。等大猪按按钮,小猪捉住机会分一杯羹,实际上就是趁火打劫,这在合作性博弈中无疑是应该双赢的均衡。但是,在实际的博弈中,对抗性的博弈屡见不鲜,由于双方情况千变万化,弱势一方如果墨守成规、胶柱鼓瑟,只能使自己坐失良机。因此,真正的博弈高手,绝对是捕捉时机的高手。他能根据实际形势的变化,灵活地选择自己的策略。
在我国历史上,淝水之战就是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在强大的前秦和弱小的东晋这场对抗性博弈中,胜出的东晋这只“智猪”的选择与放弃,就体现了我国古人博弈中的杰出智慧。
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在统一北方后,不断向南扩张,在攻占东晋梁、益(约今陕西南部及四川)二州后,继占襄阳、彭城等地,急欲灭亡东晋,统一天下。
秦建元十九年(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七月,秦王苻坚自恃国强兵众,不听群臣劝阻,下诏伐晋,在政权所及范围内征兵调粮,并作如下部署:命丞相、征南大将军苻融督统步骑25万为前锋,直趋寿阳(今安徽寿县);命幽州、冀州所征兵员向彭城(今江苏徐州)集结;命姚苌督梁、益之师,顺江而下;苻坚亲率主力大军由长安出发,经项城(今河南沈丘)趋寿阳。几路大军,合计约百余万人,“东西万里,水陆并进”,大有席卷江南,一举扫平东晋之势。
面对前秦军队的攻势,东晋也作了下列防御部署:丞相谢安居中调度;桓冲都督长江中游巴东、江陵等地武装力量,控扼上游;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率北府兵八万赴淮南迎击秦军主力。
10月18日,苻坚之弟苻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今湖北郧县)。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结果惨败,晋军士气大振,乘胜直逼淝水东岸。
此时,苻坚登寿阳城头,望见晋军布阵严整,见城外八公山上,于秋风中起伏的草木,以为是东晋之伏兵,始有惧色。由于秦军逼淝水而阵,晋军不得渡河,谢玄便派人至秦方要求秦军后撤一段距离,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心存幻想,企图待晋军半渡,一举战而胜之,所以答应了这个要求。不料,秦军此时已军心不稳,一听后撤的命令,便借机奔退,由此而不可遏止。朱序等人又在阵后大喊:“秦军败矣。”秦军后队不明前方战情,均信以为真,于是争相奔溃,全线大乱。晋军乘势追杀,大获全胜,苻融战殁,苻坚狼狈逃归,损失惨重。淝水之战以后,北方重新陷入动荡纷乱的局面,苻坚在两年以后也被其他部落首领杀害。
淝水之战,前秦实力强大,东晋相对弱小,如果完全照搬智猪博弈策略,小猪傻乎乎地等大猪出牌的话,那只有让人一口口吃掉。因为智猪博弈中,大小猪有共同的目标,即食槽中的食物,也就是说他们的博弈是为了使利益的分配达到均衡,而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前秦与东晋的淝水之战,是谁吃掉谁的问题,因此,被动消极地等待是不合时宜的。东晋能够取得胜利,一方面是博弈一方前秦的冒失,另一方面是靠东晋突破囚徒困境,主动选择最佳时机,把握了主动权。
这场战役,晋军的胜利与其说是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还不如说是前秦苻坚的冒失,使东晋政权又苟延残喘了几十年。如果从前秦的角度来说,他采用智猪博弈策略来进行这场战斗,可能会处于不败之地,因为他底子厚,能够承受损失。但由于自身的失策,使他最后的决战演变成斗鸡博弈。前秦的实力远远超过东晋,但他最大的弱点是多民族凑合在一起,自身还没有融合成铁板一块,其他各民族的贵族都是想借机摆脱苻坚,自立山头。而苻坚最信任的大臣王猛已经去世,苻坚刚刚实现北方的统一,自大的心理使他没有看到己方致命的弱点。博弈过程中,前秦战线过长,部署不当,各部步调不一,没有形成合力,使他兵力雄厚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这一系列的错误,使秦军处于一种输不起的状态。最后两军淝水决战,就好比两只实力相当的斗鸡,相互之间正在虎视眈眈地对峙,一只掉头,把薄弱的腹部暴露在对手面前,被对手狠命一啄,乘势一脚,踢得个屁滚尿流。如果真的是两只斗鸡,输了还可卷土重来,可前秦那么多野心家在等着重新崛起,它是一只输不起的斗鸡。一旦失利,各族贵族势力又重新脱离,瓜分了这只胸口上还淌着血的“大猪”。
淝水之战给我们的启示:是战争不宜把战线拉得太长,做企业也不宜把摊子铺得太大,做人不宜欲望太多,不然就成了胸口上流血的“大猪”,唯有任人宰割的份儿。
博弈法则:
在实际的博弈中,对抗性的博弈屡见不鲜,由于双方情况千变万化,弱势一方如果墨守成规、胶柱鼓瑟,只能使自己坐失良机。因此,真正的博弈高手,绝对是捕捉时机的高手,他能根据实际形势的变化,而灵活地选择自己的策略。
宁要群策群力,不逞匹夫之勇
《国语》记载: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退守会稽山,向全国发布号令说:“凡是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文种请求去吴国求和,勾践答应了他。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越王说:我们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吴国士的婢妾,越国的珍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编入大王的军队,一切听从大王的指挥。如果大王您认为越王的过错不能宽容,那么我们将烧毁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连同金玉一起投到江里,然后再带领现在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等于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大王您了,结果必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仁慈恻隐之心了吗?是情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花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吴王夫差准备接受文种的意见,同越国订立和约。吴王的大夫伍子胥极力反对。于是,越国将八个美女送给吴国的太宰嚭,并对他说:“您如果能宽恕越国的罪过,同意求和,还有比这更漂亮的美女送给您。”于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谏说:“我听说古时攻打别国的,对方屈服了就算了;现在越国已向我们屈服了,还有什么要求呢?”吴王夫差采纳了太宰嚭的意见,同越国订立了和约,让文种回越国去了。
越王勾践向百姓解释说:“我没有估计到自己力量的不足,去同强大的吴国结仇,以致我国广大百姓战死在原野上,这是我的过错,请允许我改正!”然后埋葬好战死的士兵的尸体,慰问负伤的士兵;对有丧事的人家,越王就亲自前去吊唁,有喜事的人家,又亲自前去庆贺;百姓有远出的,就亲自欢送,有还家的,就亲自迎接;凡是百姓所憎恶的事,就清除它,凡是百姓急需的事,就及时办好它。然后越王勾践又亲自去侍奉夫差,并派了三百名士人去吴国作臣仆。勾践还亲自给吴王牵马。夫差得意于勾践的孝心,不再把越国视为仇敌。
越王勾践召集父老兄弟宣誓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四面八方的百姓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似的。如今我无能,只能带领男女百姓繁殖人口。”然后就鼓励国民生育。勾践本人从此开始穿自己夫人织的衣服,吃自己种的粮食。
十年过去了,越国国富民强,兵强马壮。勾践答应了百姓请战的要求,把军士们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表示决心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君不为士兵少而忧愁,只是忧愁士兵们缺乏自强的精神。我不希望你们逞匹夫之勇,而希望你们同进同退。前进的时候要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的时候要想到会受到处罚,这样,就会得到应有的赏赐。进不听令,退不知耻,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到了出征的时候,越国的人都互相勉励。大家都说,这样的国君,谁能不为他效死呢?由于全体将士斗志十分高涨,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灭掉了吴国。
正像勾践所说,一个人的力量没有多大,重要的是很多人一起同进同退。本来有外力可借,有后路可退,却非要以卵击石,行鲁莽之事,是不可取的下策。韩信便曾评价项羽是个有勇无谋的匹夫。垓下一战,刘邦胜利了,是一个团队对一个单人的胜利,而不是刘邦和项羽之间单对单的胜利。和刘邦一样,项羽也了解自己,却只知道自己的优点,死到临头都不明白自己有哪些致命的缺点。他自作聪明、不肯服输,自我感觉很好,老子天下第一,认为谁的本事都不如自己,容不下其他英雄,打来打去,都是靠自己一个人,只知道用自己一个人的智与力,而不能用别人的智与力。而且项羽生性多疑,只剩一个忠心耿耿的范增都被气跑了,以致最后以悲剧收场。乌江自刎虽给后代文人墨客很多谈资,却终于无法重新改变自己的悲剧剧情,可以算得上是对匹夫之勇的最佳诠释了。
博弈法则:
一个人的力量没有多大,重要的是很多人一起同进同退。本来有外力可借,有后路可退,却非要以卵击石,行鲁莽之事,肯定是不可取的下策。楚霸王别姬的无奈其实就是匹夫之勇无可避免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