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84800000027

第27章 安史之乱

公元742年,唐王朝改元“天宝”。玄宗设置了十个节度使,负责边境地区的军政要务,后来事实上他们便成了这些地区的土皇帝。胡人安禄山做了平卢节度使,管辖河北北部地区。这个安禄山长得肥胖高大,内心跟李林甫一样奸诈狡猾,可外表上却装出一副憨厚老实的样子,让人看了误以为他缺少心计,对他不加防范。

有一次见皇太子,他故意不下拜行礼,左右的人都责备他。他却装成一副傻样子问皇帝:“我是不识礼节的人,可太子是什么官呢?”玄宗说:“等我死了以后,就把皇位传给他。”安禄山仿佛恍然大悟似地说:“我真是太愚蠢了,只知道有皇上,却不知有太子,真是该死!”这才给太子叩头。他还装出一副诚恳的样子对玄宗说:“我受到陛下您过多的恩宠,又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加报,就希望我能代陛下您死吧!”由于他憨厚的样子,又装得特别像,竟然使玄宗感动不已。

安禄山也跟李林甫一样,收买后宫的宫监和嫔妃,替他传递宫中的消息,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好话。玄宗越来越喜欢安禄山了,不时把他召到京城。李林甫投皇帝所好,也开始拉拢安禄山。李林甫善于揣摩安禄山谈话的意思,安禄山心里想的话还没出口,李林甫就替他说出来了。安禄山越发折服,竟以李林甫为神。有一次在中书省见面,天气很冷,李林甫便把自己的袍子脱下来披在安禄山身上。安禄山很感动,亲热地称李林甫为“十郎”。安禄山在范阳,派使者去京师奏事。使者回来以后,安禄山首先便问:“十郎怎么说?”如果使者传达的是李林甫的好话,安禄山就大为高兴。如果使者说:“十郎要你好生察看。”安禄山便失望地反手拍打床栏说:“我要死了!我要死了!”

安禄山是个大胖子,肚子特别大,走起路来蹒蹒跚跚,十分笨拙,但在皇帝面前跳起《胡风舞》来,却是轻巧灵活。玄宗曾问他:“你肚子为什么这样大?”安禄山笑嘻嘻地回答:“只装着一颗忠诚于皇帝的赤心啊!”玄宗在长安给安禄山建筑府第,派太监去监工,吩咐说:“好好地布置,安禄山眼孔大,别让他笑话我。”结果府第建设得富丽堂皇,其规模、设备超过一些王府。

善于装呆卖傻的安禄山看到杨贵妃得庞,就又来了一次表演。有一天杨贵妃坐在皇帝身边。安禄山进来后先去给杨贵妃行礼叩头,然后再前拜皇帝。玄宗问他:“你为什么先拜娘娘?”安禄山回答说:“按胡人的风俗,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玄宗开玩笑说:“那么你方才是拜见母亲!”安禄山趁机说:“如果娘娘愿意收我这个粗笨的儿子,我愿意终生孝顺。”杨贵妃觉得挺好玩,便欣然答应。玄宗也来凑趣,还要让贵妃给安禄山来个洗儿礼。三个夫人也来送小儿的小衣小帽,尽做姨娘的情分。于是大家嘻嘻哈哈,喧闹一场。接着玄宗就提升安禄山做御史大夫。

安禄山一直伪装得很好,欺蒙住玄宗,做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把辽阔的北方领土都置于他的管辖之下。安禄山暗中招兵买马,做夺取天下的准备。他拥兵15万人,还大量招收少数民族的青年当兵,用胡人做带兵的将领。天宝十四年冬天,他认为一切准备就绪,便以“讨伐奸相杨国忠”为名,从范阳起兵,公开发动叛乱。安禄山发兵7万,号称20万,向南进军,准备大举进攻中原地区,打到长安,推翻唐朝,自己当皇帝。

从天宝年间以来,唐朝的统治已经腐朽不堪,军队毫无作战的准备,没有战斗力,加上这一带本来就是安禄山直接统治的地区,因此当叛军打来的时候,黄河以北各郡的文官武将,有的开城迎接叛军,有的弃城逃走,有的被叛军擒杀。叛军没遇到什么抵抗,很快席卷了这一大片地区。叛军得逞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到长安,这时候,昏庸了的唐玄宗才相信安禄山是真的反叛了。他匆忙调兵遣将,增募军队,部署平定叛乱。可是这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仓促上阵,哪里是叛军的对手?叛军打过黄河以后,向西、南、东三面继续攻城略地,一路势如破竹。在野蛮残暴、掠夺成性的安禄山的放纵下,叛军每到一个地方,奸淫杀掠,残害百姓,无恶不作,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天宝十五载,叛军攻占了东都洛阳,直抵京城长安东边的大门潼关。接着,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建立起反动的割据政权。

安禄山的叛乱使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唐王朝统治更是走向了穷途末路。

同类推荐
  • 甘肃文史精粹 4(风物卷)

    甘肃文史精粹 4(风物卷)

    本书遴选了《甘肃文史》自创刊以来47期发表的甘肃文史方面的精品文章,分为学术、资料、掌故、风物四部分,涵盖了甘肃历史、经济科技、政治、文化、文献等领域。
  • 江山薄夜

    江山薄夜

    铭哀帝成焕十一年,上元夜,诸侯入朝。皇室宗亲三王兵变,于大内逼死哀帝后又于貔貅门围杀铭朝忠臣厉阳侯聂临城,三王党首洛扬山篡位,史称铭假帝,蠢蠢欲动的二十一国诸侯借此机会互相攻杀。与此同时,从历史中消失多年的宗门岚邪宗鼓动羌洲七国组成五十余万人的联军铁骑越过龙眼山脉强攻凉州,大铭帝国内忧外患。
  • 戏说三国

    戏说三国

    一个浪漫的相遇,一个古玉的赠送,让一个聪明小子穿越三国,带着生存的欲望与返回现代的寄托,勇闯三国,给刘关张公正结拜,为曹操上课,告诉周瑜小子别嚣张,小心提前气死你,可歌可泣的各种奇葩,我们的主角要翻天嘛,就因为一句“我想保护你”。
  • 千古书生

    千古书生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国朝举弘文之策,百姓有向学之风;盛世重文,国人崇尚读书,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及“金屋颜玉”之说。皓首穷经,更是读书人孜孜以求,并引以为荣的人生盛事。所谓“养子不读书,不如喂头猪”,读书从文可见一斑。
  • 神级伴读

    神级伴读

    一个现在人到了一个类似于历史上宋朝成了一个伴读,结识了苏东坡认识了苏小妹。允那肘子你哪跑?和尚你那罄下的鱼我要先尝尝“耗子,你知道东坡先生的弟子中谁的文采最高吗?”“哈哈,这个我知道。既不是东坡先生的脑残粉黄庭坚,也不是《鹊桥仙》的秦少游,东坡先生最为出色的弟子是个女的,被冠了一个”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你猜的没错———李清照”本书qq群:140369466
热门推荐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谨歌

    谨歌

    洛清歌看着缓缓闭上双眼的慕怀谨,一行清泪从眼眶落下来,再多的话语也变成了无言,良久,才俯下身将双唇印上慕怀谨那早已没有血色的双唇上,轻声呢喃道:“对不起,我爱你。”然后抱着慕怀谨纵身跳下忘情崖。
  • 素书全鉴

    素书全鉴

    关于《素书》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王者师”。这位老人即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虽只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在精准地认识世道、把握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生谋略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点。本书对《素书》全书按原典进行了解译,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的解读。
  • 猿朋豹友(人猿泰山系列)

    猿朋豹友(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我真是最强王者

    我真是最强王者

    他懵懂无知,却身怀绝世之力。成长于乱世,崛起于毁灭。超越王者,成就最强!
  • 世外天朝

    世外天朝

    一个千年前的承诺,一句前人的誓言,改变了一个少女的人生轨迹,在纠结千年的恩怨情仇中,她付出的是心血、青春、爱情和能够付出的一切,也收获了别人无法得到的东西。曾经那么坚定的信仰,理所当然的付出,到最后却不过是一大群人在一起做的一场大梦,是另一群人的精神依托而已。
  • 无情为仙

    无情为仙

    沉睡一万八千年再次轮回梦点燃九仙皆道天为乱为其甘愿泪血干有谁知晓天心寒我愿与其共平凡一次意外的轮回,是一场新的开始,还是一次旧的尘缘。一万八千年前,仙魔大战。仙与魔发现了一个骇人的秘密,为了让这个秘密永久的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仙魔联手,与那个“秘密”展开了一场毁天灭地的战斗。从此仙界无人成仙,修真界无人飞升,而这一切的源头又是什么呢?
  • 我的亲亲古代夫君

    我的亲亲古代夫君

    她在现代莫名其妙地摔下楼梯撞到脑袋,不会就这么悲惨地魂飞古代吧?就算当作是免费观光古代文明好了,怎么还让她寄居在一个有丈夫,有儿子,且不被重视的女人身上?最可气的是她的丈夫居然明目张胆地搞外遇,哇!!当她是透明的啊??那个女人敢趾高气昂地斜眼瞧她??而她的小叔居然对她表示爱意!!啊哼!!真是老虎不发威当她是病猫啊!!好!!从现在开始她要重震声威,恢复她应有的女主人身份,把所有的蜜蜂蝴蝶通通赶走!
  • 身为女人

    身为女人

    本书讲述女人在各个特殊生理时期的特殊护理的方法与养护,以及日常生活当中的保养和护理方法。
  • 梦道之轮回

    梦道之轮回

    道古纪元前,有仙陨落,大能者力创修玄之路,欲穷这仙古断层。少年从宇宙边缘走出,问道于天。